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堂练兵3-4-2.doc_第1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堂练兵3-4-2.doc_第2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堂练兵3-4-2.doc_第3页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堂练兵3-4-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知能训练一、选择题1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家利用的原理是() A寄生B竞争C捕食D共生2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C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3(2012通化模拟)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呈“S”型增长B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呈负相关C群落内的种间竞争比种内竞争剧烈D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4. 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B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D沙丘、火山岩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农田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5(2011济南模拟)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6(2011韶关调研)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双选)()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可能有竞争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二、非选择题7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项目的调查,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调查时间调查项目1953年1973年1984年1996年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光能截获率(%)20.342.388.995.9总初级生产量(t/hm2a1)17.4355.50116.61150.81净初级生产量(t/hm2a1)1.5014.5223.8826.00(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演替,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对该地区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测定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_,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情况,以获知群落的垂直结构。(2)请在图中绘出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3)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指数的关系是_;随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的_能力增强。(4)当各项调查数据_时,判断此生物群落发展到了顶级群落8(2011石景山模拟)在秦岭某区域的一片锐齿栎林中选取锐齿栎(乔木)、木姜子(灌木)、披针叶苔草(草本)等3种有代表性的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得到如图l所示曲线,同时测定森林不同高度的光照强度日变化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1)不同植物分别配置在森林中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_。(2)从图1可以看出,锐齿栎的光合速率要远远_木姜子和披针叶苔草,而且有“午休”现象,导致此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3)在正常CO2浓度、最适温度、高湿度条件下,测定上述3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得到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植物最大净光合速率(mmolCO2/m2s)光补偿点(mmol/m2s)光饱和点(mmol/m2s)锐齿栎17.977301400木姜子6.07117800披针叶苔草2.7064600当光照强度等于光补偿点时,锐齿栎和披针叶苔草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_。当光照强度等于光饱和点时,木姜子的净光合速率为_。(4)研究者在灌木层另选取了三种植物,测定其光合速率,发现同处于灌木层的植物的光合速率差异不大,这几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_。答案及解析1【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引入另一种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新种的真菌与原来的真菌争夺资源和空间,可以得出这两种真菌之间是竞争关系。【答案】B2【解析】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可以通过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来说明;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这个不能说明分层现象,因为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没有明显的层次;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和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是指一个种群中个体的性状不同而已,不是群落中不同种群的分层现象。【答案】A3【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消长发生变化,有的种群可能减少而消亡,不属于“S”型增长。群落内的种内竞争可能比种间竞争剧烈。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答案】D4.【解析】 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所需时间短。在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而不是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也存在竞争现象,但不明显。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容易形成森林。【答案】B5【解析】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群落的过程。因演替的起点不同而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要发生变化,故种群基因频率也要发生变化。人类活动对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均产生影响。【答案】B6【解析】四大家鱼能混合放养的原因是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食物和生活空间不同;四大家鱼之间没有捕食关系,从生活空间上看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之间都有竞争关系。在自然环境中种群的增长为“S”型增长。【答案】AC7【解析】(1)该地区森林从1953年到1996年间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森林群落的丰富度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加的。丰富度是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因此,测定植物丰富度的方法就是识别植物并列出名录。(2)生产者的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3)从表格中可总结光能截获率与叶面指数的关系。(4)顶级群落是指群落演替到最后阶段所形成的群落。【答案】(1)次生逐渐增加识别这些植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层(2)(3)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自我调节(4)长时间地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长时间地相对稳定)8【解析】(1)不同植物分别配置在森林中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2)从图1可以看出,锐齿栎的光合速率要高于木姜子和披针叶苔草。植物出现“午休”是因为中午光照强、温度高,为降低蒸腾失水,气孔关闭,影响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