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 (时间:90分钟分值:114分)一、(2015江西赣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乃召弘正署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b.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c.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d.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解析:ba项与d项中的“其后”指代不够明确。c项,“之援王师”之句,依据前文,其主语应为李师道,而从上下文意来看,李师道不会“援王师”。故选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解析:a本题可根据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联系文本内容,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选项是否正确。a项,“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故选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b.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的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d.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解析:dd项,叛乱的不是“魏州士兵”,而是镇州三军。故选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5分)译文: (2)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5分)译文: 答案:(1)田季安因看到人心归附于他,就派他出任临清镇将,想寻找他的过失来谋害他。(得分点:“以”,因为,1分;“人情”,人心,1分;补充“归附”后的宾语1分;“捃摭”1分;句意1分)(2)他仍给皇帝上奏章请求留下魏州士兵作为维护军纪的人,以便稳定众心,他们的粮饷向有关部门请求供给。(得分点:“表”,给皇帝上奏章,1分;“纪纲之仆”,维护军纪的人,1分;“持”,稳定,1分;介宾结构后置,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田弘正,本名田兴。年少时学习儒家经典,精通兵法,擅长骑马射箭,勇敢而守礼度。在田季安任节度使时,他为衙内兵马使。田季安一心追求奢侈,不顾及军务,多次施行杀戮刑罚,田弘正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吏很信赖他。田季安因看到人心归附于他,就派他出任临清镇将,想寻找他的过失来谋害他。田弘正借口患风痹病请求告假,全身上下都被艾灸,田季安认为他再无所作为了。等到田季安病重,他的儿子田怀谏年幼无知,于是召回田弘正官复旧职。田弘正喜欢了解前代忠臣孝子建功立业的事迹,办理公务的空闲时间,就同宾客僚佐谈论古往今来正反面的言行。魏州自田承嗣以来,馆阁殿宇器物珍玩超逾规制的,田弘正全部命人拆除毁掉,因正厅过于豪华而不使用,在采访使厅办事。宾客僚佐下吏,都请朝廷任命。非常爱读儒家书籍,尤其通晓史书,左传国史,都知道大概。自从田弘正归顺朝廷,幽、恒、郓、蔡有唇亡齿寒的恐惧,多次派遣说客前去离间,多方劝诱阻挠,而田弘正始终不改变节操。元和十年,朝廷派兵讨伐吴元济,田弘正派儿田布率领三千人马进攻,多次立功。李师道因田弘正效忠朝廷,又在背后构成威胁,因此不敢公然帮助吴元济,就断绝了与吴元济的相互策应,官军得以顺利进攻。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死,穆宗任命田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田弘正因新近与镇人交战,有杀父杀兄之仇,就用二千名魏兵作为随从卫兵。十一月二十六日,到达镇州,当时朝廷赏赐镇州三军一百万贯赏钱,没有按时送到,士兵以此为借口喧哗闹事。田弘正亲自抚慰解释,人心才稍微安定。他仍给皇帝上奏章请求留下魏州士兵作为维护军纪的人,以便稳定众心,他们的粮饷向有关部门请求供给。当时度支使崔倰不识大体,坚决阻止他的请求,他先后四次上表章都没有得到答复。第二年七月,将随从士卒遣回魏州,当月二十八日夜晚士兵叛乱,田弘正及家属等一起遇害,穆宗听说后震惊悲痛,追赠为太尉,助葬用品加倍拨给。田弘正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关心晚辈,骨肉恩情非常深厚。兄弟子侄在两都的有几十人,他们竞相夸耀豪华,每天约耗费二十万钱,运载魏州、镇州的财货,装载的车辆在道路上络绎不绝。二、(2015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父自牧,举进士,能诗,至兵部员外郎。成务乾德中京府拔解,太宗素知其名,首荐之,遂中进士甲科,解褐陕州军事推官。改曹、单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太常丞,充陕西转运副使,赐绯,再迁殿中侍御史。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使河南,案行遥堤。历知果、苏二州,就为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赐金紫。入为户部判官、迁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以成务为光禄少卿。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国人信服,事具高丽传。淳化二年,为京东转运使。会宋州河决,成务上言:“河水所经地肥淀,愿免其租税,劝民种艺。”从之。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时吕蒙正为宰相,尝与之联外姻,避嫌辞职,不许。俄与魏庠同知京朝官考课。四年,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蜀寇平,使陕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府城街陌颇隘狭,成务曰:“国家承平已久,如车驾临幸,何以驻千乘万骑邪?”乃奏撤民庐以广之。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真宗即位,迁给事中、知梓州。未几代还,又遣知青州,表求俟永熙陵复土毕之任。旋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成,知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本司小吏倨慢,成务怒而笞之,吏击登闻鼓诉冤,有诏问状。成务叹曰:“忝为长官,杖一胥而被劾,何面目据堂决事邪!”乃求解职。景德初,卒,年七十一。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文集二十卷。成务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裁六岁,授奉礼郎,名贻范,后为国子博士。(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五)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b.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c.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d.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解析:b作答此题,首先要依据上下文并参照题目选项揣摩画波浪线部分的大体意思,然后结合重点词句进行断句。“学博闻稽古”与“博闻稽古”比较,“学博闻稽古”意思有些令人费解,“博闻稽古”对人进行评价显得合理。据此排除ad项。“善谈论”“好谐笑”两句结构相同,表意明确;“士人重其文雅”句子完整。据此排除c项。故答案选b项。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古代平民所穿的布衣往往染成褐色。b.“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c.“临幸”谓帝王亲临。阿房宫赋中有“而望幸焉”的句子。d.“代还”指官位被代替而归家。解析:d代还: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柴成务出使高丽,不辱使命。高丽国的习俗讲究禁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高丽国稽留宋朝使者;柴成务写信给他们,反复进行开导,终使国人信服,此事记载在高丽传中。b.柴成务心系百姓,富有远见。黄河在宋州决口时,他上奏请求免除河水所经地百姓的租税;他认为河中府城街道狭窄,如果皇帝亲临,将无法驻扎下千车万马,于是上奏请求拓宽道路。c.柴成务严于自律,一身正气。吕蒙正做宰相时,柴成务因与其有姻亲关系,为避嫌自请辞职;因杖责傲慢的小吏被诬告,皇帝下诏令调查处理此事,他一怒之下,辞官而去。d.柴成务博学多才,晚有儿息。曾经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并有文集二十卷;他六十六才得子,等到他去世时,孩子才六岁,被授奉礼郎,后来成为国子博士。解析:c“诬告”错误;“辞官而去”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叹”“求解职”。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5分)译文: (2)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5分)译文: 答案:(1)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知”1分;“制敕”1分;“封驳”1分;句意2分)(2)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祀汾阴”状语后置1分;“留跸河中”译为“驻留河中”或“把出行的车驾驻留河中”1分;“咸”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父亲柴自牧,考中进士,擅长作诗,官做到兵部员外郎。柴成务在乾德年间被京府直接选送参加科举,太宗向来知晓他的名声,首先推荐他,结果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陕州军事推官。改任曹、单观察推官,升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为太常丞,充任陕西转运副使,赏赐绯衣,再升殿中侍御史。太平兴国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出使河南,巡视长堤。历任果、苏二州知州,就地任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赏赐金紫。入朝为户部判官,升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任命柴成务为光禄少卿。不久奉命出使高丽,高丽习俗讲究拘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稽留使者。柴成务派人送信给他们,反复开导,他们信服了,此事记在高丽传中。淳化二年,任京东转运使。恰逢宋州黄河决口,柴成务上书说:“河水冲过的土地比较肥沃,希望免掉租税,劝民耕种。”朝廷采纳。召入京中任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当时吕蒙正任宰相,曾和他结为姻亲,因此柴成务避嫌辞职,皇帝没有批准。不久与魏庠共同负责任京朝官的政务考核。淳化四年,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蜀地强盗被讨平,柴成务出使陕路安抚,改任左谏议大夫、河中府知府。当时银、夏还不安宁,蒲津是运送给养到西部前线的咽喉要道,柴成务将所有的工作都筹办好,还招募了八百家民户来此落户。府城中街道相当狭窄,柴成务说:“国家太平已久,如果皇帝来到,怎么能驻扎下千车万马呢?”就上奏拆除民房拓宽道路。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真宗即位后,升任给事中、梓州知州。不久任满回朝,又派他担任青州知州,他上表请求等永熙陵完工后再赴任。不久接受诏命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编成后,任扬州知州。入朝判尚书刑部,本司低层官员傲慢无礼,柴成务恼怒命人笞之,这名官员敲击登闻鼓诉冤,皇帝下诏查问。柴成务叹道:“作为一个长官,杖责一名小吏也要查问,有什么脸面在大堂上处理事务!”就请求辞职。景德初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柴成务有文学才能,博闻考古,善于谈论,爱开玩笑,士人推重他的文雅。但在任地方官时缺少廉洁的美誉,人们感到惋惜。有文集二十卷。柴成务六十六岁才有儿子,他死的时候,儿子才六岁,朝廷任命为奉礼郎,取名贻范,后来成为国子博士。三、(2015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议。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路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但所劾,及在尚书,但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但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节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注】 濮:指濮王。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负责管理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b.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c.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d.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解析:b应在理解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断句。“受知”是“被了解(或赏识)”,再根据其后的“皆命作记”可知“受知神宗”是指“被神宗赏识”,据此可知“受知神宗”其间不应断开;“简重宏放”不能修饰“文体”,“简重宏放”不是文体的一种,它是对李清臣文章的评价,据此“简重宏放”之后应断开。所以答案选b项。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与“举”等词。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解析:a察:考虑后予以推举,举荐。举:推选,推荐。“察”“举”与“擢”意思不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不仅曾经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就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识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为官吏害民,老天发出的警诫;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者首先要消除百姓的疾苦。c.李清臣为人宽宏,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李清臣也公平正直地为他说话;面对鄜延路金明寨失陷要诛杀全军的情况,他也以理说事避免了大规模杀戮,完好保全了张舆全军四千人。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和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解析:c“完好保全了张舆全军四千人”错,原文有“但诛牙兵十六辈”的句子,故选c项。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5分)译文: (2)尝为舒但所劾,及在尚书,但以赃抵罪,独申救之。(5分)译文: 答案:(1)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的方法然而士人不知道勉励(自己),撤消了管理常平仓的官员然而农民没有更加富裕。(“复”“劝”“罢”各1分,译出大意给2分)(2)李清臣曾经被舒但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但因为贪赃之名被治罪,李清臣独自辩护救助他。(“为所”“以”“申救”各1分,译出大意给2分)参考译文:李清臣,字邦直。七岁就知道读书,每日读书几千字。他家有从京师来的客人,和他哥哥谈到佛寺遭受火灾,李清臣从旁边插话说:“这就是所谓的灾,可能是为害百姓太深,老天一定要警诫他们吧?”他哥哥惊异地说:“他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户。”治平二年,应秘阁考试。欧阳修说:“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位,就错了。”当时大雨不停,几次出现灾异,议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到朝廷对答时,有人说:“应该用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作为证据,一定能提拔为上等。”李清臣说:“我不相信这个,民间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又对答说:“善于制止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解除百姓的疾苦罢了。”对策被选中入等,名声很大。英宗说:“像李清臣这样的人,公议都认为可以任用,难道因为是亲戚就压抑他吗?”不久皇上下诏推举馆阁官员,欧阳修推荐了李清臣。绍圣元年,殿试考录进士时,李清臣在策问中提问说:“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的方法然而士人不知道勉励(自己),撤销了管理常平仓的官员然而农民没有更加富裕,用赏赐土地的办法去安抚远方之人然而羌夷的患害并未平息,宽缓财利来方便百姓然而商人的道路仍不通畅。可行的就沿袭,不可行的就改革,只求适中为贵,圣人也没有什么定规。”当时鄜延路金明寨失陷,主将张舆战死,有人建议把全军四千人都杀死。李清臣说:“现在如果把官吏士兵全部杀掉,以后败亡将士一定全军投降敌虏了。”于是仅杀了牙兵十六人。仆射韩忠彦与李清臣有勾结,只听李清臣的话,排挤范纯礼、张舜民等,不让吕希纯、刘安世等入朝,都是他的主意。不久李清臣被曾布陷害,出朝为大名府知府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金紫光禄大夫。李清臣早年以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修建大理寺,修筑都城,都叫他作记,文章简洁厚重而气势宏放,文体自成一家。他为人宽厚,不忌恨害人。李清臣曾经被舒但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但因为贪赃之名被治罪,李清臣独自辩护救助他,说:“舒但的确不像样子,但说他贪赃却不可以。”李清臣出身贫困,保持节俭以自爱,身至富贵仍不改变。然而他的志向在于追求利禄,一心想要当宰相,所以行为错谬,最终不能如愿而死。四、(2015山西省八校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联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小题。(19分)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行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之饥氓也。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注】窅(yo):怅惘。汩没:沦落。欧:通“瓯”。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b.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c.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d.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解析:c在通读语段的基础上,根据语意断句。“自抵”相当于现在的“自到”,其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指的是文章和诗词的数量,数量词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泣拜请序”“诺其命矣”主语应分别是“价”和“予”,“泣拜请序”的主语可以承前省略,而“诺其命矣”的主语“予”不能省略,所以此处的断句应为“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列对于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一般而言,“序”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称为“跋”;也有列在后面的,列于书后的称为“后序”。b.“圣人”指的是古代圣明的君主帝王,及后世道德高尚儒学造诣高深者。c.“卒”本义指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古代也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d.“风雅”意为端庄的或高雅的,尤指外貌或举止端庄的或高雅的。另外诗经中有国风大雅小雅等部分,后世用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解析:a列在后面的为“跋”或“后序”。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接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学生。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解析:c不是韩愈、李观的学生。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6分)译文: (2)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4分)译文: 答案:(1)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里感到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山畔,山脚;娱,欢乐;忘归于其间,状语后置句,于其间忘归)(2)欧阳君到的这一天,他把欧阳君比作芝英,欧阳君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比为,把比作;屡,多次,对应前面的“每”,意译为“都”)参考译文: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跟其他小孩一起玩,经常独自行动。十来岁时,村里没有他喜爱的东西。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一点美景可看,心里就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而忘了回家。等到有风月清晖的景色,有时天色晚了还留在那里,怅惘很久不能释怀,自己也不知道原因,大概是因为他的性情是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还没认识几个字,就追着别人问文章诗词,假如有一句话合乎他的心意,就会高兴很久,吟唱呼啸,不知道停止。父母不了解他的志向,常常对村里人说:“不知道这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恐怕将来会无所作为而沦落为饿肚子的流民。不知道是吉还是凶?”村里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们说:“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之后,欧阳先生就每天只是读书,遵从圣人的教诲,追求和乐平易,通晓君臣父子的礼节,忠和孝,只怕自己做不到。提笔写文章,语言优美并且思想深刻,别人不曾说过的话,他却能很容易地写出来,从此闻名于乡里。建中、贞元时期,文章辞赋崛起兴盛,他于是很是显扬,闽越地区没有人能超越他。正逢前丞相常衮做福建的观察使,他在写文章方面名气很大,又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他到任这一天,把欧阳先生比作“芝英”。欧阳先生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一有游戏娱乐和宴请,一定会叫上他。欧阳先生谦虚有德行,行为不逾越礼节,常公对他的了解一天天加深。慢慢的,欧阳先生的名声在江淮地区越来越大,甚至京城的人都知道他。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不久陆相贽掌管科举考试,搜罗天下的好文章,选拔的人才之多前所未有,因此欧阳先生也名列其中。曾经与欧阳先生志同道合不相上下的人,有韩愈、李观。欧阳先生和数百年来的杰出人物,人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欧阳先生的文章清新自然,没有套用现成的,才华不曾困乏。他精通理,所以说话往往周到严谨;因为他诚挚恳切,所以叙事委婉曲折:应该让他掌握当代文坛的权柄,改变文风。他死之后,没有人能继承了啊!欧阳先生和我论起来有老交情,外家是一个家族。所以他写的文章之内名为我伯舅写的,有南阳孝子传韩城县尉厅壁记与郑居方书,都可以在文集中得到验证。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外家认识他了。大和年间,我做福建团练副使时,他的儿子欧阳价从南安来到福州,送给我欧阳先生以前的文章总共十卷,从头到尾共有很多首诗,哭着请求我写序言。我答应了他的请求,可是文章迟迟没写成。欧阳价没有文章留下,又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做观察使,派人去找欧阳先生的后代,于是找到欧阳先生的孙子欧阳澥。不能让欧阳先生的文章就此失传,于是我为他的文集写下这篇序,也以此来满足他后代的愿望。五、(2015山西太原高三年级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9分)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b.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c.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d.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解析:c根据上下文理解,可知画波浪线部分的大意是:司马光首先对英宗(皇子)的“辞不赀之富”表示称赞,继而对英宗的违父命(也即违君命)表示反对,最后自告奋勇请求去劝说英宗。“至于旬月”应与前句断开,在于强调时间;“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是分别对英宗之前所做事情的评述,可据此将两句断开;“愿以臣子大义”中的“以臣子大义”为介宾短语,其一般应修饰动词,“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中间不能断开。所以答案选c项。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解析:c“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解析:b“设譬引喻”错;异兽事件并没有提到“听从了他的意见”。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5分)译文: (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5分)译文: 答案:(1)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得分点:“制”“籴”“纾”各1分,大意2分。)(2)我先前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做不吉祥的事呢?(得分点:“向”“春秋鼎盛”“遽”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称赞他。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和友善的。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六、(2015河北衡中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题。(19分)信都芳,字玉琳,河间人也。少明算术,兼有巧思,每精心研究,或坠坑坎。常语人云:“算历玄妙,机巧精微,我每一沈思。不闻雷霆之声也。”其用心如此。后为安丰王延明召入宾馆。有江南人祖恒者,先于边境被获,在延明家,旧明算历,而不为王所待。芳谏王礼遇之。恒后还,留诸法授芳,由是弥复精密。延明家有群书,欲抄集五经算事为五经宗,及古今乐事为乐书,又聚浑天、欹器、地动、铜乌、漏刻、候风诸巧事,并图画为器准,并令芳算之。会延明南奔,芳乃自撰注。后隐于并州乐平之东山,太守慕容保乐闻而召之,芳不得已而见焉。于是保乐弟绍宗荐之于齐神武,为馆客,授中外府田曹参军。芳性清俭质朴,不与物和。绍宗给其羸马,不肯乘骑;夜遣婢侍以试之,芳忿呼殴击,不听近己。狷介自守,无求于物。后亦注重差、勾股,复撰史宗。芳精专不已,又多所窥涉。丞相仓曹祖珽谓芳曰:“律管吹灰,术甚微妙,绝来既久,吾思所不至,卿试思之。”芳留意十数日,便报珽云:“吾得之矣,然终须河内葭莩灰。”祖对试之,无验。后得河内灰,用术,应节便飞,余灰即不动也。为时所重,竟不行用,故此法遂绝。又著乐书遁甲经四术周髀宗。其序曰:“汉成帝时,学者问盖天,杨雄曰:盖哉,未几也。问浑天,曰:落下闳为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几乎,莫之息矣。此言盖差而浑密也。盖器测影而造,用之日久,不同于祖,故云未几也。浑器量天而作,乾坤大象,隐见难变,故云几乎。是时,太史令尹咸穷研晷盖,易古周法,雄乃见之,以为难也。自昔周公定影王城,至汉朝,盖器一改焉。浑天覆观,以灵宪为文;盖天仰观,以周髀为法,覆仰难殊,大归是一。古之人制者,所表天效玄象。芳以浑算精微,术机万首,故约本为之省要,凡述二篇,合六法,名四术周髀宗。”(选自北史信都芳传)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狷介自守,无求于物自守:自我保护b.为时所重,竟不行用行用:流行使用c.耿中丞象之,几乎几:周全d.太史令尹咸穷研晷盖穷:深入解析:a自守:坚持自己的操守。22.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漏刻,中国古代计时器。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古诗文中常用此意象,如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b.“馆客”就是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3防疫小话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川教版
- 2024秋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 1 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说课稿 新人教版
- Unit 1 Friendship-Reading 说课稿英文版 2024-2025学年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2025年2月医疗器械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5年全国起重指挥作业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You and Me 综合素质评价单元试卷(含答案)
- 2025共同租赁房屋合同范本汇编
- 2025租房合同模板示例
- 2025版权授权合同范本:手写字体制作协议
- 葡萄酒知识培训顺序课件
- 茶壶课件教学课件
- 孟良崮战役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GB/T 3836.3-2021爆炸性环境第3部分:由增安型“e”保护的设备
- 制药工程导论课件
- 推拿手法精品课件
- deflt3d-教程delft网格生成d3d
- 安全心理学概述PPT通用课件
- 2022年妇科三基考试题库(导出版)
-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指导手册(20130703)
- 钢筋加工机械技术状况常检查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