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夯歌的主要特点.doc_第1页
沧州夯歌的主要特点.doc_第2页
沧州夯歌的主要特点.doc_第3页
沧州夯歌的主要特点.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沧州夯歌的主要特点一、简练传神的白描白描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完全用线条来表现描绘对象而不上色施彩,具有朴素、简洁、概括、准确的特点。白描也是一种文学表现技巧,是指用最精练、最简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表现对象的形象或精神面貌,要求作家准确地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鲁迅在作文秘诀中曾经说过:“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23在古今民歌中,白描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这首南皮夯歌放风筝,对于放风筝的姐妹二人的服饰、容貌的描写,就使用了自描的手法:姐妹那个二人来到城东,捎带着放风筝。大姐穿的鹦哥绿,二姐穿的石榴红。八幅罗裙系在腰中。江南的官粉净了面,苏州的胭脂抹嘴红。镜子里照花容,好呀一对美花容。这段描写,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对姐妹二人的描画简洁概括、栩栩如生,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姐妹俩的花容月貌,但是通过简单的勾勒,让人们对姐妹俩的美丽形象产生了美好丰富的联想。二、铺张排比的铺陈所谓铺陈,实际上就是诗经“赋比兴”等表现手法中的“赋”。关于“赋”,南宋朱熹这样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 )所谓赋,就是铺陈,把人物形象、思想感情或客观事物平铺直叙地表现出来。铺陈往往与修辞格中的排比结合起来使用,按照某种时间、空间或事理的逻辑顺序,把一些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相关的句子排列起来,从而起到增强气势、渲染环境、气氛或人物心理的作用。如诗经中的莱莒,以六组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描绘了古代劳动妇女在野外采摘野菜时的情景,节奏欢快,韵味无穷。这种铺张、排比的风格,在沧州夯歌当中也十分普遍,比如这首流行于沧县一带的夯歌中有如下描写:甜水汩汩畦中灌,青菜得水滋生生。浇得丝瓜抿嘴笑,浇得扁豆乐融融。窜台的萝卜为皇上,封那黄瓜菜儿为正宫。正宫娘娘奏了一本,叫一声万岁我的主公。菜园内造了反,快降旨意去出征。调来的大葱排成队,调来的韭菜带剑有威风。调来的茄子拿大锤,豆角骑马带弯弓。冬瓜个大力气猛,吊瓜青面样子凶。个个高声齐呐喊,层层围了个不透风。吓得辣椒红了脸,吓得黄瓜脸发青。吓得鲜姜脸焦黄,吓得柿子瞪眼睛。瓠子吓得拉长脸,大蒜吓得脑袋钻在土中。这首夯歌当中有多处都用到了铺陈排比的句式,不过,与诗经中那种单纯的“赋”不同,这首民歌在铺陈排比的同时,又使用了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格式,使得这首民歌在磅礴的气势之外更多了一种幽默诙谐、形象生动的修辞效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菜园丰收时菜农的那种难以掩饰的喜悦心情。再如这首流传于沧州市区的青菜名,抒发了菜农走街串巷、贩卖蔬菜的愉快心情,其中以拟人手法列举了菜筐中的各式各样的蔬菜。有一段是如此描绘的:眼看青菜要打仗,三天以里调大兵。菜瓜搬了个冬瓜当大炮,拿起山药当火绳。忽听大炮连声响,打得白莲藕伤了三千兵,打得根子菜卷卷着格,打得丝瓜拧成绳,打得角瓜满地里滚,打得西瓜胎里红,打得黄瓜上了架,打得茄子紫蓝火青,打得大葱干了叶,打得辣椒浑身红,打得蒜毫成了鞭杆,打得茴香赛过麻绳。这段描写,在铺陈排比中夹杂以拟人手法,列举了各种瓜果蔬菜的名称,不仅不让听者感到厌烦,反而通过一种幽默风趣的表现方式让人感受到丰收之后菜农的那种喜上眉梢、笑逐颜开的心情。在青县一带流传的送情郎中,情歌中的“我” 小妹妹 先后把情郎“送至在大门儿以外”、“送至在大门儿以南”、“送至在大门儿以北”、“送至在大门儿以东”、“送至在大门儿以西”、“送至在大门儿以旁”、“送至在五里坡”、“送至在七里沟”、“送至在村庄边”,以铺陈排比这种手法,婉转含蓄地表现了情人之间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眷恋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三、形象生动的比兴比兴也是诗经六义之一。比、兴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关于它们的区别和差异,历来有许多不同观点。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比,就是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n 这里的解释过于简单、含混,钱钟书在管锥编中引用宋代李仲蒙语:“索物以托情,谓之比;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然后加以解释:“触物似无心凑合,信手拈起,复随手放下,与后文附丽而不衔接,非同索物之着意经营,理路顺而词脉贯。” 也就是说,构成“比”(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而构成“兴”的两种事物之间没有什么明显的关系,例如“心之忧矣,如匪浣衣”(诗经邶风柏舟),把焦虑、郁闷的心情比喻成一件没洗过的脏衣服,两者具有相似性,这是“比”。“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窦玄妻怨歌),在这首诗中,上下文的两种事物之间没有明显的可比性,这是“兴”。比兴这两种表现手法也经常见于民歌。例如这首南皮夯歌旧社会:旧社会好比是黑咕隆咚的枯井万丈深,井底下压着咱老百姓,妇女在底层。看不见的太阳。看不见的天。数不清日月数不清年。做不完的牛马,受不尽的苦,谁来搭救咱?共产党来毛主席,他领导咱全中国走向光明。他领导咱全中国人民得解放,土地改革闹翻身。受苦的老百姓见了太阳,砸开了封建的老铁门!多少年来多少代,盼的是那铁树把花开,盼的是那铁树把花开!从前的妇女关在阎王殿,如今砸开了铁锁链。妇女们都成了自由的人,国家大事咱也能关心!这首民歌把旧社会比喻成暗无天日的万丈枯井,把受苦受累比喻成当牛做马,把妇女受到的封建压迫比喻成关在阎王殿,把共产党、毛主席比喻成太阳,把百姓获得解放比喻成铁树开花、砸开铁链、砸开铁门。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湖水一样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充分表现了翻身农民对于旧社会的痛恨和对于新社会的憧憬。在民歌中,“兴”的运用极为普遍。比如流传于肃宁县的夯歌十二朵莲花,开头两句是“自在不自在,一朵莲花开”,而后面的内容与莲花开并无关系。这首民歌共十二节,第二节开头以“自在不自在,两朵莲花开”起兴,其他各节依次类推。还有像吴桥民歌棉花桃以“棉花桃,轱辘辘”起兴,扁豆花以“扁豆花,一嘟噜”起兴,献县民歌羊角菜以“羊角菜,胳膊长”起兴,海兴民歌没爹没娘不来了以“高豆秸,矮豆秸”起兴,这些民歌中开头的句子,与后面的内容都没有明显的语义关系,都属于“无心凑合,信手拈起,复随手放下,与后文附丽而不衔接”的“兴”。四、夸而有节的夸张夸张,就是故意言过其实,对于人物、事物和现象做出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写,这也是民歌中一种常用的、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的修辞手法,例如这首流传于青县的夯歌上梁歌:一进大门观四方,四梁八柱在中央。四块金砖托玉柱,四棵玉柱架金梁。木是好木,梁是好梁。生在何处?长在何方?生在云南,长在卧龙岗。树根扎到东洋海,树梢遮住空中的大太阳。与此内容类似的还有沧县的喜歌,海兴的建房喜歌,都通过夸张这种修辞格极言主家房屋之豪华气派,表现力非常强烈,能够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五、物我合一的拟人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成人来描写,在古往今来的民歌中,这是一种应用非常普遍的表现手法。如汉乐府中的枯鱼过河泣: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腆,相教慎出入!这首诗以鱼拟人,表现了遭遇祸患者对于同伴的警告,想象奇特,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拟人这种修辞格也经常出现在沧州夯歌中,比如前文提及的夯歌和青菜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