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理概况》文字素材.doc_第1页
高中地理《地理概况》文字素材.doc_第2页
高中地理《地理概况》文字素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文字素材专题之地理概况华北区包括北京、天津2市及河北、山东、河南3省,共辖506个县(市、区),总面积53.56104km2,总人口2.82亿。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东北、西北、东南和中南的中央枢纽,又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主体部分。本区地处中国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又是首都北京所在地,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中国北方经济重心。水资源短缺是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一、自然地理基础华北北西南三面环绕的山地屏障;东部有山东丘陵;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则由山麓至滨海形成三大平原地带: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华北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集中夏季,雨热同季。10积温4 0004 800,由北向南、由高地向低地逐渐增加,大部分地区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 广大的平原地貌与雨热同季的气候,为本区提供了优越的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但地表排水不畅、盐土广布以及春旱夏涝,是本区形成旱、涝灾害、土地次生盐渍化和农业生产不稳的主要原因。历史上华北区是中国农业发达而且农业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二、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一)土地覆盖主要自然植被及土壤的地带模式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地带。此外,河南南部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地带,冀北山地和太行山地为暖温带森林草原褐土带。河北坝上地区则为温带干草原栗钙土地带。在数千年开垦过程中,广大平原的自然植被已被人工作物所取代。从卫星影像上看华北区的土地覆盖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水域、河道堤坝和大面积连续的灌溉农田,还有密密麻麻的乡村聚落和城市群。(二)土地利用耕地占绝对优势,林牧用地少,城乡居民点和道路用地所占比例较大。耕地约0.21108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2%,占本区面积的53%,垦殖率比全国平均值高约38个百分点。林地和草地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60%。城乡居民点道路用地是全国平均量的3.3倍。华北区是中国东部季风区内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最大,而林地用地比例最小的区域。三、人口、资源与经济(一)人口:2000年,华北区有人口28156万,占全国人口的21.7%,人口密度为526人/km2,是中国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北京和天津每平方千米人口分别为823人和886人,城区人口密度都超过2万人,属世界最稠密的都市之列。河南与山东居中国人口大省前列,人口密度分别达到每平方千米554人和579人。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高达每平方千米500人以上。(二)资源华北区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气候资源中光热资源充足,降水偏少而集中;土地资源优势在平原耕地多;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而且水少土多,组合不平衡;矿产资源种类多,组合条件好,但优势矿产不明显;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三、经济华北区是中国各个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经济发展保持较高的速度。经济水平的省市间差异比较大。北京、天津属经济发达的高收入市,山东属较发达、上中等收入省,河北属上中等发达、下中等收入省,河南则属于中等发达、低收入省。华北区工农业生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已形成以能源、钢铁、电子、机械、水泥、化工、纺织为支柱产业的完整工业体系,是中国重要工业基地;已形成以粮棉为主,灌溉发达的农业体系,是中国最大的冬小麦生产基地、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第二大玉米生产基地。本区交通发达,北京是全国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中心。大城市集中,城市群与经济中心或工业中心资源富集区相伴,主要有京津唐超大城市群、山东半岛和中原城市群以及沿京广线、京沪线城镇密集区。晋陕内蒙古区,共辖327个县(旗、市),总面积154.58104km2,总人口9278万。本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文化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一、山地与高原、盆地交错分布二、季风边缘与自然气候地带的南北更替晋陕内蒙古区是我国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的边缘区,从而使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或自西南向东北递减。南北跨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四个温度带;东西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四个干湿地带,气候的地域差异性和过渡性十分显著。三、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晋陕内蒙古区土地自然植被及土壤覆盖的地带模式从亚热带湿润森林,经暖温带、温带半湿润森林草原、半干旱草原,到温带干旱荒漠草原、荒漠。在人类活动过程中,土地覆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为突出的是黄土丘陵地区,原有的森林草原覆盖已被垦尽,代之的是地表裸露的撂荒地或旱耕地。土地利用特点(1)南粮北牧的土地利用区域分异。(2)土地利用数量比例草地最多,占45.1%,林地占13.3%;耕地占8.3%。(3)主要土地利用的人均占有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耕地质量较差,宜农荒地较多。(5)土地利用受降水波动影响,在农牧交错地带表现为有农有牧、时农时牧的变动。四、人口、民族与可持续发展人口密度为60人/km2,仅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一半,但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山西211人/km2,陕西177人/km2,内蒙古20人/km2,胡焕庸线的霍林河-榆林段以北人口稀少,以南人口密集。人口密度分界线在年降水量300400mm之间摆动。蒙古族与汉族居住过渡的地区。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境内,约286万人,4/5集中于东部4盟1市,多数人蒙语、汉语皆通,其他分布于西部和农牧交错带。五、资源、经济与发展:与全国相比,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属低收入的下中等发达、较不发达省区,区位条件为一般或差,晋陕好于内蒙古;资源禀赋条件相当好,山西和内蒙古为全国最好;基础设施山西比较好,受益于能源基地的开发。以煤为首的能矿资源特别丰富,铁、有色金属以及非金属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本区矿产资源开发、电力及原材料工业的建设受到水的制约,资源组合、匹配不甚理想,但开发条件相对较好,主要能源矿产集中于或靠近于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