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近年以来,社会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a电影 b电报 c报刊 d电话解析b、d两项为通讯工具。报刊在19世纪中前期出现,到19世纪末才出现电影,继报纸、广播和电影之后出现互联网。答案c21896年8月10日申报刊登广告:徐园初三夜仍设文虎(灯谜)候教,西洋影戏,客串戏法。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西洋影戏”已遍布中国各地b中国人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c“西洋影戏”伴随着优美的旋律d中国大众娱乐发生彻底改变解析a、d两项太绝对化;当时电影属于无声电影,c项不符合史实。答案b3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解析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的专门报道,体现了报纸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的功能。故应选b项。答案b4电视是当前最为普遍的大众传媒,电视的出现 ()。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使“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取代舞台艺术和电影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a b c d解析电视的出现,并没有取代舞台艺术和电影,而是相互并存,故排除带的选项。答案d51919年,身居北京的张某有紧急情况需告知在上海的一位亲戚,他可以选择的方式是 ()。用飞机传送信件通过发电报的方式打电话依靠驿站和通信局传送信息a 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中国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电话是1882年传入中国;有线电报与无线电报此时在中国也都已出现;而所述通信方式已经落伍且不适合紧急情况。答案c6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表明 ()。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网络聊天、网络日志等都体现了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a、b、d三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都不符合要求。答案cb组(能力题)7创刊于清咸丰年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 ()。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从材料反映的信息,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可判断。答案d81909年发行的图画日报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当时的票价还比较低,是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以下叙述你认为没有正确反映当时情况的是 ()。a“电光影戏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b“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c“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d“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解析1909年清帝并没有退位,清帝退位是在1912年。答案c92008年12月15、16日,央视新闻30分连续两天报道百度搜索的竞价排名黑幕,百度竞价排名被指过多地人工干涉搜索结果,引发垃圾信息,涉及恶意屏蔽,被指为“勒索营销”。这表明 ()。a信息技术逐渐失去活力 b网络信息要辨别使用c我们应该远离网络 d可以杜绝垃圾信息解析现代信息技术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需要网络技术的发展,故a、c两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不能体现题意。人们对待网络信息正确的态度应是辨别使用,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10下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qq场景,那么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虽然快捷迅速,但费用较之打电话要昂贵多了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a b c d解析互联网获取信息不仅快捷迅速,而且费用低廉。答案b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材料二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方晓红中国新闻史材料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2分)(2)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3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3分)(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2分)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第(1)问报业的发展反映了清末中国的内外危机;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直接概括即可;第(3)问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相联系考查;第(4)问要依据前三问的问题概括归纳。答案(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2)中国人自办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