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性化辅导讲义学生: 科目: 科学 第 一 阶段第 1 次课 教师: 孙少楠 课 题感觉世界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耳和听觉教学目标嗅觉和味觉形成的全过程嗅觉的特点和味蕾的结构以及舌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感觉的敏感程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会计算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过程乐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重点、难点嗅觉和味觉的形成过程声音的传播计算耳和听觉的形成过程考点及考试要求声音的产生 (理解) 声音的特征 (理解)声音的传播、声速、回声 (理解并运用)嗅觉和味觉、听觉的形成过程 (记忆)知识框架【感觉世界】:人类要认识和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首先必须感受这种变化,即需要对自然界的气味、声音、冷热、酸、甜、苦、咸等刺激产生各种感觉。对周围世界的感觉要靠感官和感受器(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装置叫感受器)完成。人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到来自内外界环境的刺激,然后将刺激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的高级部位大脑皮质,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根据感受器所在的部位不同,感受器可分为外感受器和内感受器两大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痛觉、皮肤温度觉、皮肤触压觉等感受器都位于体表或接近体表,都属外感受器,它们接受外界环境相应的刺激传到大脑;内感受器存在于血管、内脏、骨骼肌、肌腱、关节、内耳前庭器官等处,可以感受人体内环境变化的刺激。 一、皮肤的感觉功能 在皮肤的真皮和表皮层内分布着许多种不同的感受器,因此皮肤接受许多种不同的刺激,而产生各种感觉。例如,当手接触到热或冷的东西时,会立刻产生逃避的动作,说明皮肤对热、冷有感觉。当用刀或针刺手时,会使手有疼痛的感觉;盲人(或正常人闭上双眼)用手摸一摸就能知道物体是圆的还是方的,是软还是硬,是光滑还是粗糙,说明皮肤是有触觉的。因此,皮肤具有冷、热、痛、触觉等感觉,这四种不同的刺激各由不同的微小感觉器接收并传到大脑,但每种感觉器的数目不同,而且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的密集程度也不一样,越密集的地方,感觉越敏锐,如指尖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所以,一般触摸东西用指尖,要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手背,因为手背上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痛觉感受器是游离神经末梢,任何形式的刺激只需达到一定强度成为伤害性刺激时,都能引起痛觉。皮肤感官的感觉能力,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对冷、热、疼痛感觉,如果功能降低时,当受到冷、热、疼痛伤害时,就不能作出相应的感觉,就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鼻和嗅觉 鼻子闻到气味的过程 如上图所示,鼻腔最上端的嗅粘膜中有嗅感受器。嗅觉是由气体物质刺激嗅觉感受器引起的感觉。 当气体物质进入鼻腔时,嗅觉神经末梢受气味刺激,通过嗅觉神经将此信息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分析就感觉到气体的味道了。 世界上动物的嗅觉一般可分为三类:无嗅觉类、钝嗅觉类和敏嗅觉类。有些水栖的哺乳动物,如鲸、海豚等没有嗅觉,属于无嗅觉类;鸟类一般嗅觉不发达,属于钝嗅觉类;猪、羊、马、狗、猫等哺乳动物都有高度发达的嗅觉,属于敏嗅觉类动物。 嗅觉的特点: a、小孩的嗅觉一般比成人的灵敏,但嗅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 b、对同一种气味,长时间刺激时,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疲劳,会感觉不出来。 c、不同动物的嗅觉灵敏度差异较大。 d、嗅觉适应快,数秒至数分钟即可产生。 e、人们在同一时间只能闻到一种气味,如两种气体混合,混合感觉一般是两种气味之和。 三、舌和味觉 舌上有味觉感受器,能感觉到各种食物的刺激。如下图所示,舌的表面布满许多的小凸点,内藏味蕾,它里面有许多味觉的细胞,成年人大约有1万个味蕾,舌头中间没有味蕾的分布。味觉是溶于水中的有味物质刺激舌头上的味蕾而产生的感觉。 味觉的形成过程 食物进入口腔内时,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于唾液中,味觉细胞接受刺激,通过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就感觉到食物的味道了。 味觉的特点: a、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是不同的。 如下图所示: 甜的敏感区在舌尖;酸的敏感区在舌的两侧后半部分;苦的敏感区在舌根部;咸的敏感区在舌尖和舌尖两则的前半部分。 b、在中枢神经内,把感觉综合起来,特别是有嗅觉参与就能产生多种多样的复合感觉,如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c、味觉与嗅觉有密切的关系,并随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而变化。如:人在感冒时,味觉、嗅觉的敏感度都会减弱。 人类除了皮肤感觉、味觉、嗅觉外,还常常用眼观察物体,即有视觉;用耳听声音,即有听觉。综合所述,人们通常用以下感官和感觉器辨别物质的性质。粗糙程度、形状及种类眼观察,用手触摸(视觉和触觉) 气味用鼻子闻(嗅觉) 甜、咸、苦、酸品尝(味觉) 颜色用眼看(视觉) 冷、热、疼痛皮肤感觉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声音的基本概念(重点)(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注意: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4)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声速的大小还与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速是340m/s。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结合公式,可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或者利用空气中的声速和金属物体的长度测量声音在这种金属中的传播速度。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间为往返的时间,因此用公式s=vt计算时,t应为题目所给时间的一半。二、声音的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尖细;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人们听到的声音越粗钝。不同物体的振动频率不同,同一物体的振动频率也可以调节。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大约是851100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自然保护区为超声波。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就是响度。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人们感到声音就越大:声源的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就越小,人们感到的声音就越小。响度除与振幅有关外,还跟耳朵与声源的距离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发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越小。注意: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大小”是指响度,而声音“高低”一般是指音调。音色:声音的品质。音色反映了声音的特点,也叫音品。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注意: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依据就是音色。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了解)噪声: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不同等级的噪声会对人、动植物产生不同的危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四、声的利用(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这一点可以用超声波制成声呐来判断距离、确定方位;用B超可以诊断病情等。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声波所携带的能量可以产生很大的威力。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可以用来去污垢、打碎结石等。利用次声波能预报破坏性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甚至可以探知几千米外的核武器实验和导弹发射。【耳和听觉】:人耳的构造: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带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也跟着振动,这种振动又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便听到了声音。声音传入大脑的顺序是: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音产生、声音达到一定的响度、有介质传播、人的听觉器官健全。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声方式叫骨传导。注意:正常的人听到别人的声音是通过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来传递的,听到自己的声音则主要是通过头骨来传递的。听自己说话的录音与直接听自己说话的声音有所不同正是这个原因。双耳效应(立体声原理):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加上人的头部对声音有掩蔽作用,就会造成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从而能辨别声源位置的现象,就是双耳效应。考点一:声的传播与声速计算典型例题例1 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保持340 m/s不变C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D小提琴的琴弦停止振动,仍有声音发出选题角度:通过本题加深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介质知识点的理解分析: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因此选项A正确,D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均可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且在固、液、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在介质中速度的大小与温度也有关系,在空气中(15C)时,传播速度为340m/s,而在空气中(25C)时,传播速度为346m/s,因此,选项B错误,C正确答案:本题应选择AC.例2 张明和王红欲测一段铁路的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他们查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m/s,于是张明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王红站在另一端,张明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王红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2s,求这段铁路有多长?选题角度:通过本题教会学生根据声音的传播速度分析生活现象错解: 错解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1)不懂声音传播的物理过程,不知道为什么能听到两次声音;(2)误认为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时间为2s分析: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速度,故能听到2次声音,2s是声音在空气和铁轨传播的时间差正确解法:设铁路长为s,则声音在空气中和铁轨中传播的时间分别为: , 答:这段铁轨的长度为729.6m例3 在一个长931m注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了三次声音第一次和第二次间隔0.4s,第二次和第三次间隔2.1s,当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在铁管中和水中的声速各是多少?选题角度:通过本题提高学生运用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知识与公式来解题的能力分析:敲铁管的一端,声音同时在铁、水和空气中传播由于在这三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关系为 ,所以在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由铁传来,第二次由水传来,第三次是由空气传来的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传播的时间之差解:设铁管长为s,则 代入数值 解方程组得 答: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为3910m/s,在水中传播速度为1459针对性练习基础1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空气B水C酒精D钢管2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C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也停止了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3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4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打雷时,总是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B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C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人耳比人眼反应快D打雷时,闪电发生的地点和雷声发出的地点离人的距离不同5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BCD6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7声音是靠物体的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中传播8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而产生的,并经_传入人耳9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10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m(m/s)11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产生的,再通过_向四周传播开来12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13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米秒,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_传播的14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秒15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秒以上16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17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18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有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汽车和机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螺丝刀等)的一端顶在运转的机械外壳上,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听到机械内部的异常杂音;间谍把铁块按在墙壁上,再将自己的耳朵贴在铁块上,就可以听到隔墙的谈话声.这些都是因为_也能传声.19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这是因为_.20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_.21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培优1、 A、B两人分别站在一根很长的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两端,A用力敲击了一下自来水管,B在另一端能够听到( )次敲击声。思路点拨:A敲击自来水管,引起自来水管振动发声,这声音会依靠水管,管中水及管外空气三种不同的介质传播到B的耳中。通常,介质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固体液体气体所以B听到的决不是一种敲击声。解答:B在另一端能听到三声敲击声:第一声来自自来水管(固体),第二声来自管中水(液体),第三声来自管外空气(气体)。考点二:感官的结构和感觉的形成过程典型例题例1、 下面关于空气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振动的声源,就一定有声音。B声源的振动停止,发音一定停止。C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D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声源。解析:本题用逐个分析法。声音的产生必须有两个条件,在有振动的声源的同时要有介质。所以A错。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所以振动停止,发音停止。所以B对。声音的产生与声源的快慢无关。所以C错。有声音必有声源。所以D对。故此题选B、D.例2、 将声音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的速度进行比较,通常(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C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声音传播的速度因介质不同而不同解析: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通常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故此题选A、B、D例3、 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岸空气水鱼B 空气水鱼C岸水鱼; D 岸空气鱼解析:步行时,脚碰撞地面,引起地面岸的振动,岸的振动有两条途径传向鱼:岸水鱼;岸空气水鱼。但前者传播路线短,且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般比空气中大,声能的损失也小一些,故主要途径为前者。故此题选C注:本题要求我们全面细致地分析声波传播的各种可能途径,根据要求比较哪条路径是主要的。例4、 下列实验活动,能探究声音的发声与传播条件的是( )A蚊子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B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C雨天先看到闪电,几秒后才听到远处的雷声。D把一个小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入水中,仍能听到播音。解析:A,蚊子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声。经由空气传播到人耳,所以人能听到嗡嗡的声音。B纸片的跳动,表明正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盆在振动。C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声的,先看到闪电只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快。D声音能从水中传出,经过的途径为:收音机水空气人耳,这表明声音能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D例5、关于人听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耳道完全堵塞时,无论如何也听不到声音B鼓膜完全损坏时,无论如何也听不到声音C听觉神经损坏时,无论如何也听不到声音D利用骨传导也能听到声音解析:人能够感知声音,最终是某种振动,通过某种途径,传到了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信号传给大脑,只要听觉神经正常,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如骨传导)见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的大脑也能感知声音。人在失去听觉时,如果只是传导部位的损伤或障碍,可以通过头骨、颌骨等骨传导形式来感知声音。故此题选C、D例6、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位置不变,手指用与前面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敲击声,感觉第一次的声音较大,据此作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为骨传导B第二次是靠空气传播的C固体传声时能量损失较小D第二次铅笔的振动较小解析:用牙咬住铅笔上端时,铅笔的振动通过牙、颌骨,直接传到了听觉神经,这属于骨传导,当牙未接触铅笔时,铅笔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传入耳道,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等组织传给听觉神经,所以,第二次的声音是依靠空气传播的,两次的敲击力相同,引起铅笔的振动相同,第一次听到的声音较大,表明声音在固体(骨)中传播时损失能量较小。这是一种探究性实验题,采用了一种比较研究的方法,两次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仅有一点不同,即牙接触铅笔骨传导,牙不接触铅笔空气传播。故此题选A、B、C例7、在敲响寺庙的大钟后,有同学发现,已经停止了对大钟的敲击,大钟仍余音未止,分析其原因( )A可能是大钟的回声B因为大钟在继续振动C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还在振动解析:余音未止存在几个原因:1、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的振动确实还在继续,这可以用手摸感觉出来,甚至用肉眼观察出来。例8、当大钟停止发声后,声波在室内要经过多次反射和吸收,最后才消失,即要发生所谓“混响”。如果大钟在室内,那么混响室主要原因,如果大钟在室外空旷处,则大钟振动要持续一段时间是主要原因。故此题选A、B、D针对性练习:基础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感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 A甜 B酸 C苦 D辣2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是( ) A酸、甜、苦、咸 B酸、甜、苦、辣 C酸、甜、成、涩 D酸、甜、辣、涩3痛觉在下列哪个部分形成的( ) A.皮肤 B肌肉 C大脑皮层 D神经未梢4甲、乙、丙三个脸盆依次装有热水、温水、冷水,你把左手浸入甲盆,右手浸入丙盆,过一会儿同时放进乙盆,这时双手的感觉是 ( ) A两手都感觉温 B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 C左手感觉冷,左手感觉热 D两手都感觉冷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不同 B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全分布在皮肤中 C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的上表面和两侧 D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上部的嗅黏膜内6“入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原因是 ( )A人的嗅觉器官不发达 B人的嗅觉器官易适应 C人的嗅觉器官易疲劳 D人的嗅觉器官易破坏7舌上有感觉味道的感觉器,具有感受味道的功能,其中对甜味敏感性较强的部位在舌的 ( ) A舌根 B舌尖 C舌的两侧 D舌的每一部位都一样8能感受空气中的气体的分子或微粒的感受器是 ( ) (A)味觉感受器 (B)嗅觉感受器 (C)温觉感受器 (D)痛觉感受器9在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类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 ) (A)冷觉 (B)热觉 (C)触觉 (D)痛觉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皮肤感受器的是 ( ) A味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 C冷觉感受器 D痛觉感受器11感觉的产生是在( ) (A)大脑皮层 (B)感觉器官 (C)感受器 (D)小脑皮层12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下列选项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 ( ) A手臂 B手心 C手背 D指尖13下列哪个年龄段的人,对嗅觉相对较敏感, ( ) A儿童 B少年 C中年人 D老年人14、以下有关嗅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B、同一动物对各种物质的敏感程度都很强C、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灵敏 D、“时间长了,腥嗅味闻不出来”是因为这时已不能形成嗅觉 15、形成味觉的部位是 ( )A、味觉细胞 B、舌头 C、味蕾 D、大脑16、对酸味最敏感的部位是 ( )A、舌尖 B、舌根 C、舌两侧中部 D、舌两侧前部17、若让你只用手去判断物体的形状,你会用哪个部位 ( )A、手心 B、指尖 C、手背 D、任意一个二、填空18猫对腥味特别敏感,而鸡却对小虫子“情有独钟”,这是因为_19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_,其中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_(填“固”、“液”、“气”)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20、_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所以盲人一般用这个部位来“阅读”盲文。而_部位对热敏感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所以我们一般用这个部位来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21、香味通过鼻腔,刺激_末梢,由_神经将香味传到_,从而形成嗅觉。22盲人用手指“读”盲文是利用_。在“瞎子摸象”这个故事里,瞎子是用_来感知象的形状,形成部分是在_23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感到:“久居芝兰之室,不闻其香”,这是由于大脑的_的缘故。24、人在感冒的时候,_的灵敏度会下降,此时味觉测试显示_(填“正常”或“不正常”),这说明_。巩固作业基础一、填空题1.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_,发声体的_ 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 .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 m/s.3.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4.甲乙两个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很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_次敲击声.5.你知道超音速飞机吗?按常温下声音的传播速度计算,超音速飞机的速度至少应大于_ km/h.6.声音要靠_传播,某同学测出声音在空气中2 s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690 m,由此他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m/s.7.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这是因为_不能传声.二、选择题8.(多选)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发出声音B.声源一定在振动C.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D.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9.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铝、海水、空气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际贸易专员职业素质评估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村级物流安全员笔试冲刺题
- 课件专业评审表评价
- 课件与乐器的融合
- 2025年建筑设计师专业面试模拟题与案例分析
- 2025年竞聘笔试县公司电力电商解析题
- 2025年香材鉴别师初级笔试模拟试卷
- 2025年供销社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 应用写作孙秀秋教学课件
- 2025年安全生产法规考试十套题及答案
- 2025-2026秋学期学校主题升旗仪式安排表+主题班会安排表
- 提高住院病历完成及时性持续改进(PDCA)
- 《矿业权评估指南》
- 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 整套教学课件《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研究生
- 手机拍照技巧大全课件
- RBA(原EICC)ERT应急准备与响应培训课件
- 工业建筑钢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河西走廊课件
- 2023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