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a郊区城市化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c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答案】c【解析】城市规模扩大是城市化的表现之一。读下面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略图,回答25题。2图中数码表示的城市中,属于我国经济特区的()a bc d3图中数码表示的城市中,属于我国特别行政区的是()a bc d4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我国著名的出口农产品基地b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工业生产基地c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生产基地d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工业基地【答案】2.c3.d4.a【解析】我国一共有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中是深圳,是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基地。5我国将经济特区设在该地区的原因是()a经济特区设在该地区是因为该地经济较发达b邻近港澳地区,有利于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方式c地处沿海,交通便利d两地均有深水港,不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答案】b【解析】我国将深圳设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因为其毗邻港澳地区,可以就近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6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相比,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c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d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答案】b【解析】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力量较弱,受南岭的阻挡,珠三角的腹地狭小,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据图回答78题。7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在这四个工业区中,珠江三角洲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城市发展最快的地区,图中表现为直线的斜率最大。8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 d人口迁移【答案】a【解析】城市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经济因素也是影响城市化的主要因素。(2011福州高二质检)下图是广东省城市分图,读图回答910题。9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早【答案】a【解析】广东省北部地区与南部比较,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位于沿海。因此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10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a以旅游业为主b以重工业为主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答案】c【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地区。工业以轻工业和出口加工工业为主。改革开放之前,东莞的工业基本上是一张白纸,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科技人才,四无经营管理经验。改革开放以后,东莞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到2000年,东莞已有2800多家电脑资讯工业企业,年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目前,东莞有10多种电脑资讯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超过了10%。2002年,东莞市的非农业人口比重超过6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全市人均gdp相当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人均水平。阅读上述材料,回答1113题。11东莞经济发展抓住的第一次发展机遇是()a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全面启动b香港地区的产业向外转移c台湾产业开始大规模向祖国大陆转移d国内各方面人才和大量的民工“南下”【答案】b【解析】东莞的第一次发展机遇是改革开放以后,香港地区大量的产业向外转移,引进港资,大力发展“三来一补”。12东莞发展“三来一补”的优势是()a当地能源充足,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b城市化水平高,市场条件好c自然条件优越,当地资源丰富d地理位置优势,是著名的侨乡【答案】d【解析】东莞发展“三来一补”的优势是靠近港澳地区和著名侨乡,能够迅速引进港资来发展经济。13促进东莞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引进台资的电脑资讯产业项目b农业专业化生产的迅速发展c城市化的快速推进d世界范围内的工业迅速发展【答案】a【解析】20世纪90年代,恰逢台湾产业开始向祖国大陆转移,东莞又一次抓住机遇,大量引进台湾的电脑资讯产业项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回答1415题。14图中、代表的地区依次是()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洲地区、东北地区b浙江温洲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15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市场腹地相对狭小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改革开放重心北移a bc d【答案】14.c15.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表现和影响因素。第14题,根据选项中四个地区的发展历程,即可判断。第15题,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相比,受南岭的阻隔,市场腹地相对狭小,产业以轻工业为主,基础相对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也不如后两者。二、综合题(共2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东北三省“四大经济圈”比较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东北三省全国2003年经济总量(亿元)23 79811 33513 09412 95761 184 (52.2%)增速均值14.8%15.5%12.2%10.7%9.1%2002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6:52.1:41.94.9:49.8 : 45.310.0:45.7:44.312.8:49.7: 37.5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5.1:54.6:40.34.1:52.4: 43.59.5:47.2:43.312.5:50.4: 37.114.6:52.3:33.1材料二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该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1)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_ _。(2)材料二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这里的“优势”具体指什么?(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_。(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_工业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提升(双选项)()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c技术密集型 d资源密集型【答案】(1)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提高第三产业比重(2)政策优势。(3)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工业以轻工业为主(4)b、c【解析】第(1)题,通过材料对比可以得出答案。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应提升第三产业比重。第(2)题,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作为试点地区拥有明显的政策优势。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耗是由其经济特点决定的。第(4)题,珠江三角洲需要大力发展石化、钢铁、造船等资金密集型产业,也是我国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17读下面我国两个重要的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是_三角洲地区,城市_(字母)是我国最大城市。图是_三角洲地区,城市_、_(字母)是我国著名的经济特区,其中_(名称)靠近澳门,_(名称)靠近香港。(2)_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19791990年间,该地区利用_资源,发挥其_优势和_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大力发展_密集型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_水平的提高,导致该地区_的优势已逐渐丧失,通过产业升级,_产业已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音乐作品使用许可合同》
- 定金买地合同范本
- 话费代充合同范本
- 供热委托经营合同范本
- 破碎矿石加工合同范本
- 砌墙的劳务合同范本
- 农村迷信阴阳合同范本
- 移动公司合作合同范本
- 电梯设备转让合同范本
- 水电装修合同范本6
- 路基压实度检验汇总表
- 2022年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技术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
- 绘本:《幼儿园的一天》
-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之广东重点中学六校四联“鲁侯养鸟”分析
-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大纲
- GB/T 34557-2017砂浆、混凝土用乳胶和可再分散乳胶粉
-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之扩散工艺培训课件
- 溶剂油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SURPAC软件地质建模操作步骤
-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六上第六单元《比的认识》单元教材解读
- 福建升辉鞋业有限公司年加工EVA鞋底385万双、TPR鞋底65万双、PVC鞋底60万双项目环评报告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