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及生物物理机理探讨.doc_第1页
浅议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及生物物理机理探讨.doc_第2页
浅议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及生物物理机理探讨.doc_第3页
浅议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及生物物理机理探讨.doc_第4页
浅议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及生物物理机理探讨.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议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及生物物理机理探讨 论文关键词:激光激光生物效应激光与生物分子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简介了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生物效应概述激光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现状为提高和发展激光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有必要对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及生物机理进行研究一、激光的发光原理及其生物学效应1激光发光原理把一段激活物质放在两个互相平行的反射镜构成的光学谐振腔中处于高能级的粒子会产生各种方向的自发发射其中非轴向的光波很快逸出谐振腔外轴向传播的光波却能在腔内往返传播当它在激光物质中传播时光强不断增强如果谐振腔内单程小信号增益G0l大于单程损耗则可产生自激振荡原子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不同的能级当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释放出相应能量的光子即自发辐射同样的当一个光子入射到一个能级系统并为之吸收的话会导致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即受激激吸收然后部分跃迁到高能级的原子又会跃迁到低能级并释放出光子即受激辐射这些运动不是孤立的而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当我们创造一种条件譬如采用适当的媒质、共振腔、足够的外部电场受激辐射得到放大从而比受激吸收要多就会有光子射出从而产生激光2激光生物学效应由于激光具有能量和动量激光作用于生物分子就有可能使生物分子产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反应这就是激光生物效应目前学术界认识比较一致的激光生物效应大致有五类:.激光生物热效应、激光生物光华效应、激光生物压力效应、激光生物电磁效应和激光生物刺激效应生物组织内的天然色素颗粒对近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区的激光有选择吸收作用激光生物效应目前已经在激光医疗、激光育种方面得到广泛、有效的应用(1)激光生物热效应激光照射生物组织时激光的光子作用于生物分子分子运动加剧与其他分子的碰撞频率增加由光转化为分子的动能后变成热能可能会引起蛋白质变性生物组织表面收缩、脱水、组织内部因水分蒸发而受到破坏造成组织凝固坏死当局部温度急剧上升达几百度甚至上千度时可以造成照射部分碳化或汽化在照射生物组织时不同波长的激光产生热效应的机制也不尽同红外激光的光子能量小生物组织吸收后只能增加生物分子的热运动导致温度升高所以它是直接生热可见光和紫外光的光子能量大生物组织吸收了光子能量后引起生物分子态跃迁在它从电子激发态回到基态的驰豫过程中释放能量该能量可能引起光化反应也可能转化为热量产生温度升高所以它们是间接生热激光热效应究竟应表现为种形式在激光方面取决于其输出参数、作用时间在生物组织方面则取决于其光学、热学特性等诸多因素热效应是激光致伤的最重要因素激光损伤区与正常组织的界缘十分清楚这是由于激光脉冲时程短生物组织的导热性差瞬间放热来不及扩散到受照射部位以外的缘故辐照后由于继变化如炎症、出血、再生等会使原初清楚的损伤界缘逐渐变得模糊(2)激光生物光华效应当一个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了能量足够大的光子以后受激跃迁到激发态在它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但又不返回其原来分子能量状态的弛豫过程中多出来的能量消耗在它自身的化学键断裂或形成新键上其发生的化学反应即为原初光化学反应在原初光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大多数极不稳定它们继续进行化学反应直至形成稳定的产物这种光化反应称为继发光化反应前后两种反应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光化反应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光致分解、光致氧化、光致聚合及光致敏化四种主要类型光致敏化效应又包括光动力作用和一般光敏化作用生物的光华效应产生的根本是生物的而组织有一定的色度能选择性地吸收3001000nm光谱生物体内的色素有黑色素和类黑色素、血红蛋白、胡萝卜素、铁质等其中黑色素对激光能量的吸收最大脱氧血红蛋白在556nm,氧合血红蛋白在415、542、575nm处有清楚的吸收带,胡萝卜素吸收带在480nm处黑色素和类黑色素在400450nm波段吸收最强无论是正常细胞还是肿瘤细胞在细胞质和细胞间有许多黑色素颗粒它们吸收激光能量使能量在色素颗粒上积聚而成为一个热源其能量向周围传导和扩散从而引起周围组织细胞损伤(3)激光生物压力效应由激光照射产生的作用可分为两部分:激光本身的辐射压力对生物组织产生的压强即光压称作一次压强;生物组织吸收强激光造成的热膨胀和相变以及超声波、冲击波、电致伸缩等引起的压强叫二次压强由激光导致的生物细胞的压强的变化可以改变生物细胞、组织的形状使得生物细胞、组织内部或之间产生机械力从而对生物细胞、组织产生巨大的影响由这种作用产生的冲击波是激光致伤的另一原因冲击波在组织中以超声速运动在组织中产生空穴现象引起组织破坏戈尔德曼指出:脉冲时程50毫微秒的Q开关激光产生的冲击波压力可大于10个大气压实际上激光热效应影响范围十分局限而由压力效应引起的组织损伤则可波及到远离受照区的部位例如用红宝石激光照射小鼠头部时发现头皮轻度损伤颅骨和大脑硬膜并无损伤而大脑本身却大面积出血甚至造成死亡二、激光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现状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前苏联、匈牙利等国的专家提出了不少假说其中常见的有下列4种:生物电场假说(前苏联伊柳辛提出);色素调节假说(前苏联伽马列亚于1981年提出);细胞膜受体假说(前苏联普鲁哈丘科夫于1980年提出):偏振刺激假说(梅斯特1977年提出)另外一个假说是:由孤子状态进入混沌状态假说美国Englander(1980年)、日本的Jomosa(1984年)中国的肖家鑫(1987年)用孤子理论对DNA的复制、转录等遗传功能作出过解释刘颂豪(1991年)也提出了生物学过程中的孤子现象云南理工大学的周凌云对“由孤子状态进入混沌状态假说”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贡献激光生物物家王惠文在其所著的激光与生命科学一书中介绍了周凌云的研究成果:“周凌云(1993)提出在弱激光的作用下DNA分子系统可进入无序的混沌状态并根据DNA分子动力学方程(Sine一Gordon方程)的分析结果可以解释DNA的遗传从而导出含激光一DNA分子动力学的运动方程以及激光的电场相互作用对DNA分子系统的动力学效应通过含激光与DNA相互作用运动方程的M.Inikov方法或知DNA系统即使在弱激光的作用下也有可能由原来的孤立子运动状态进入混沌状态从而导致其构象随时间无规则地演化产生遗传变异但由于激光的生物刺激和诱变等效应作用机理的复杂性特别是弱激光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目前尚未得出完善的科学解解释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很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激光生物效应分类还没有明确的界限如在光化效应中光热效应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电磁作用也产生热效应和机械作用等激光热作用、光化作用和机械作用通常是同时发生的所以相互作用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的但各种作用之间也确存在着一些差别如每种效应都具有典型的激光及典型现象等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多种因素决定的复杂过程激光的参数(如波长、功率、激光模式等)、生物组织的性质(如密度、弹性、热导率、比热、热扩散率、反射率、吸收率、不均匀性和层次结构)以及生物体状态等对激光的生物效应都有影响激光对生物组织的作用具有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要想利用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