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扫描版).doc_第1页
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扫描版).doc_第2页
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扫描版).doc_第3页
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扫描版).doc_第4页
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扫描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d 【解析】a 怃然(w)b攒射(cun)潦水(lo)c击磬(qng)盛筵(yn)2.d【解析】a报歉抱歉;b盅惑蛊惑;c犹尤3. c【解析】a “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d“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4. a【解析】b项,“促进”和“力度”不搭配,改为“加大”。c项,成分残缺,应该去掉“随着”一词。d项,不合逻辑,关联词应改为“虽然但是”。5b【解析】要注意以下两条重要信息:一是“环绕在海湾沿岸”,隐含“串”“线”之意。从这一角度来看,a、c、d三项皆描写“面”“片”(天鹅绒、夜空、水面)之景象,皆不恰当;二是“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显示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若描写的是一种静态的景象(a项),那自然不合适。6.示例: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兴;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二、 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7d【解析】原文说孔子不放弃其政治伟业“靠的就是这种精神”;而题目中表述的对象是“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这种精神”则只是原因之一。8. b【解析】a“也肯定了孔子的精神”错。c“仍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错,应为“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d“孔子的一切行动都不计后果”错,孔子行动“不预判结果,并非不计后果。”9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答“听命于天”“不敢忘天下”的精神亦可) (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 已故的北大著名学者们(3分,只答“北大著名学者们”得2分),作者用跑步经过他们的故居作为线索对他们进行回忆。解析:沉睡湖畔的精灵出现在文章开头,后面开始回忆和未名湖有关的名人学者,可见,沉睡湖畔的精灵即指已故的北大著名学者们。随着作者的跑步行程,一一回顾北大著名学者,因而线索就是跑步经过的故居。 11. 因为沿湖的很多地方是北大著名学者生活过的遗迹,作者因湖思人,爱湖实则是敬爱这些学者;从学生时代开始,作者就钟情于燕南园,受这些人影响至深,这些影响构筑了作者的生活信仰。 (阐述“湖是我的最爱”的内涵和阐述“我生命的大部分已弥散于此”的含义,各3分;意思对即可。)12. 写湖边萧瑟寒风中叶已落尽枝条空舞的垂柳和昔日繁茂今已枯黄的花草,通过对比,有力的渲染了斯诺墓周围的悲凉氛围,烘托了作者沉痛的心情。 (文章写景物,极尽悲凉气氛。作为著名的国际主义学者,斯诺为中美关系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而今,斯诺已成为过去,环境的悲凉恰好反映了人物的悲凉心境。对比1分,渲染1分,心情1分,阐述1分。意思对即可)13. 季羡林:为人淡泊从容、待人亲切、关心鼓励后进。金克木:开朗乐观、诙谐幽默。朱光潜:勤于治学、不摆架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注意人物描写的内容,抓住关键词进行总结即可。从文章3、4、5段对相关人物的回忆中可以得出结论。写出每个名人的特点2分 意思对即可)三、 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4.b【解析】例:体例15.b【解析】b均解释为“因为”;a代词,他/抑,或许;c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d表判断语气/句中舒缓语气16.c【解析】作者认为:列入世家,仲尼的思想,不因此而伟大;置于列传,仲尼的思想,也不因此而渺小。17.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也可不断)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断对2处得1分,对5处得满分,超过6处酌情扣分)18.(1)他把孔子列为世家,难道是他对人物进退的安排没有依据吗? (关键词“奚”“据”各1分,整体语意正确1分)(2)年景(或者“收成”)饥荒,用度不足,怎么办? (关键词“年”“饥”“用”“如之何”句式各1分)19. 刻画了一个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无羁无绊,自由自在,自然天真的牧童形象。(3分,意思对即可) 寄寓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的向往。 (4分,答“对牧童的喜爱之情”给1分。意思对即可。)20.以德治国(2分) 21.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1分,要肯定孔子的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3分,意思对即可)22. 8分 (若五小题全做,则批前四小题)(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3)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四、60分 切入分 42分23.写作提示:信封信纸、笔墨纸砚、书香墨宝,代表的是传统文化、传统的生活方式等;飞信微信、鼠标键盘、手机电脑是现代科技、现代的生活方式等。这则材料实际上引导我们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可以从“守住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看来,传统文化不能丢,应该坚守。可以从“没有发展便没有一切”的角度立意。如果一味抓住传统文化而不知变通,势必会造成畏步不前的情况。因此,要注重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来谈,既要注重传统文化,又要重视科技发展,两者并不是水火不容,矛盾对立的。译文:甲: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想见他的为人。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当时是光荣的,死后就完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乙:司马迁记叙帝王事迹称“本纪”,记叙公侯世袭封国事迹称“世家”,记叙公卿和特别人物事迹称“列传”,这就是他的体例。他把孔子列为世家,难道是他对人物进退的安排没有依据吗?孔子,是一个在外旅行的人,忙忙碌碌在衰落的末世,没有掌握尺寸土地的权力,他被列入列传中是应当的,为什么将他列入世家呢?难道是因为仲尼本身具有圣人的资质,他教化的盛况万代流传不绝,所以才将他列入世家与公侯相匹敌?这又是不很恳切的议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