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书报告硬膜下血肿病因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一般为加速性暴力引起皮质与静脉窦之间的桥静脉撕断或是脑挫裂伤皮质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多发生在着力点的对冲部位。慢性硬膜下血肿绝大多数有轻微头外伤史,尤以老年人额前或枕部着力。小儿慢性硬膜下血肿双侧居多,常因产伤引起。临床表现1.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尤其是特急性血肿。中间清醒期较少见,昏迷程度逐渐加深。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局灶症状如偏瘫、失语多见。2.慢性硬膜下血肿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于伤后13个月后出现如头痛、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等。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智力迟钝、精神失常等。局灶性症状表现为轻偏瘫、失语等。检查1.X线平片检查部分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伴有颅骨骨折,慢性硬膜下病人可显示脑回压迹、蝶鞍扩大和骨质吸收。2.头部CT扫描急性硬膜下血肿在脑表面呈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区。而慢性硬膜下血肿在颅骨内板下可见一新月形、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中线移位、脑室受压。3.头部MRI扫描亚急性或慢性硬膜下血肿MRI的T1和T2均表现为高信号。诊断急性硬膜下血肿根据外伤史、颅高压增高情况、伴有局灶体征,结合头颅CT扫描即可明确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多发于老年人及小儿。一般在伤后3周至数月出现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多数经头颅CT扫描即可明确。治疗1.急性硬膜下血肿出血量较少,无进行性意识恶化,血肿厚度10mm,中线移位5mm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可暂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和/或去骨瓣减压术。2.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颅骨钻孔冲洗闭式引流术。对于血肿囊壁肥厚伴钙化须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读书报告硬膜下血肿病因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一般为加速性暴力引起皮质与静脉窦之间的桥静脉撕断或是脑挫裂伤皮质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多发生在着力点的对冲部位。慢性硬膜下血肿绝大多数有轻微头外伤史,尤以老年人额前或枕部着力。小儿慢性硬膜下血肿双侧居多,常因产伤引起。临床表现1.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尤其是特急性血肿。中间清醒期较少见,昏迷程度逐渐加深。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局灶症状如偏瘫、失语多见。2.慢性硬膜下血肿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于伤后13个月后出现如头痛、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等。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智力迟钝、精神失常等。局灶性症状表现为轻偏瘫、失语等。检查1.X线平片检查部分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伴有颅骨骨折,慢性硬膜下病人可显示脑回压迹、蝶鞍扩大和骨质吸收。2.头部CT扫描急性硬膜下血肿在脑表面呈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区。而慢性硬膜下血肿在颅骨内板下可见一新月形、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中线移位、脑室受压。3.头部MRI扫描亚急性或慢性硬膜下血肿MRI的T1和T2均表现为高信号。诊断急性硬膜下血肿根据外伤史、颅高压增高情况、伴有局灶体征,结合头颅CT扫描即可明确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多发于老年人及小儿。一般在伤后3周至数月出现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多数经头颅CT扫描即可明确。治疗1.急性硬膜下血肿出血量较少,无进行性意识恶化,血肿厚度10mm,中线移位5mm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可暂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和/或去骨瓣减压术。2.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颅骨钻孔冲洗闭式引流术。对于血肿囊壁肥厚伴钙化须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读书报告烟雾病一、病因有学者发现,个别家族中母子或兄妹可有类似疾病,考虑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根据临床、病理、免疫及实验室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组后天发生的闭塞性脑血管病,可能与变态反应性脑血管炎有关。二、临床表现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型最多见,约见于全部特发性烟雾病的70%。临床特点是反复发生一过性瘫痪或力弱,多为偏瘫,亦可为左右交替性偏瘫或双偏瘫。发作后运动功能完全恢复。病程多为良性,有自发缓解或发作完全停止的倾向。极少数病例伴有半身惊厥发作、头痛或偏头痛。罕见一过性感觉障碍、不自主运动或智力障碍。2.梗塞型急性脑卒中,导致持续性瘫痪、失语、视觉障碍和智力障碍。3.癫痫型频繁的癫痫发作、部分性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伴脑电图癫痫样放电。4.出血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实质出血,成人患者出现本型的几率大于儿童患者。以上临床分型的后三型合称为“非TIA型”,病程复杂多变,预后较差,多表现为混合型,如癫痫型加梗塞型、癫痫型加TIA型等。如为单纯癫痫发作,预后不一定很差。无论何种类型,4岁以前起病者预后较差。此外,临床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决定于侧支循环的代偿效果,如果能够维持足够的脑血流灌注,则可能不出现临床症状,或只有短暂的TIA型发作,或头痛。如果不能保持脑血流灌注,则症状严重,引起广泛脑损伤。三、检查1.体检有无眼底水肿、肢体瘫痪、失语和脑膜刺激征。2.实验室检查(1)一般化验检查一般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抗“O”、C反应蛋白、黏蛋白测定、结核菌素试验以及血清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等。血常规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在10109/L以下;血沉可稍高,多数正常;抗“0”可稍高;若患者系结核性脑膜炎所致,结核菌素皮试可为强阳性;若为钩端螺旋体病引起,血清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可为阳性。(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的化验检查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相似。3.影像学检查(1)脑电图一般无特异性变化,无论是出血患者还是梗塞患者,其脑电图的表现大致相同,均表现为病灶侧或两侧慢波增多,并有广泛的中、重度节律失调。(2)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是确诊此病的主要手段。(3)CT扫描烟雾病在CT扫描中可单独或合并出现以下几种表现。多发性脑梗死。继发性脑萎缩。脑室扩大。颅内出血。强化CT扫描。(4)磁共振(MRI)可显示烟雾病以下病理形态变化:无论陈旧性还是新近性脑梗死。颅内出血者在所有成像序列中均呈高信号。局限性脑萎缩以额叶底部及颞叶最明显。颅底部异常血管网因流空效应而呈蜂窝状或网状低信号血管影像。四、诊断目前采用国际上普遍接受的烟雾病诊断标准,即日本烟雾病研究会1997年制定的标准:病因未明且DSA或MRA表现符合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进行性狭窄和(或)闭塞,动脉显示异常的烟雾状血管网,病变为双侧性。同时要排除以下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脑膜炎。脑肿瘤。唐氏综合征。脑外伤。放射线头部照射和甲亢等,可能的烟雾病,即儿童或成人的单侧病变也需排除。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烟雾病的主要手段。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筛查出不少临床可疑或不曾想到的烟雾病患者。TCD能够发现更多缺血性和表现为非典型血管病临床症状的成年烟雾病患者。在确诊方面,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仍然是最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MRI/MRA)可以对大部分烟雾病患者做出明确的诊断。五、治疗1.内科治疗对出现梗死的患者一般按血栓治疗。可用扩容、扩张血管、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也可以用激素治疗。缺血者用血管扩张药,出血者以降颅压、止血为主。病因明确者应对病因积极治疗。2.外科治疗烟雾病外科手术可以分为直接搭桥,间接搭桥及两者结合这三种方式。据目前证据的专家共识,对于有脑缺血型临床表现亚型的患者,在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方面的治疗策略上:直接搭桥手术或间接搭桥手术对小儿均有效;直接搭桥或直接搭桥联合间接搭桥手术对成人有效,而单用间接搭桥手术因对成人效果欠佳不推荐使用。六、预后本病的预后多数情况下取决于疾病的自然发展,即与发病年龄、原发病因、病情轻重、脑组织损害程度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是否及时、恰当亦对预后有一定影响。一般认为其预后较好,死亡率较低,后遗症少部分小儿患者可遗有智能低下。成人颅内出血者死亡率高,若昏迷期较快度过,多数不留后遗症。从放射学观点来看,其自然病程多在一至数年,一旦脑底动脉环完全闭塞,当侧支循环建立后,病变就停止发展。读书报告颅咽管瘤一、病因有学者认为鳞状上皮细胞巢是垂体细胞化生的产物,而不是胚胎残留。另外,还有人观察到垂体腺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的混合,并且见到二者之间有过度,这一发现也支持化生学说。二、临床表现1.颅内压增高多因肿瘤阻塞室间孔引起梗阻性脑积水所致,巨大肿瘤本身的占位效应也是颅内压增高的原因之一。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或继发性视神经萎缩。2.视力视野障碍肿瘤压迫视交叉可有视神经原发性萎缩及双颞侧偏盲;颅内压增高时可引起视盘水肿,晚期可见视神经继发性萎缩、视野向心性缩小。少数肿瘤向前颅窝发展而出现Foster-Kennedy综合征。3.内分泌功能紊乱因压迫腺垂体使其分泌的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性腺激素明显减少,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皮肤干燥及第二性征不发育等。因压迫下视丘可有嗜睡、尿崩症、脂肪代谢障碍(多为向心性肥胖,少数可高度营养不良而呈恶病质)、体温调节障碍(体温低于正常者多)等。三、检查普通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内分泌功能检查多数患者可出现糖耐量曲线低平或下降延迟,血T3、T4、FSH、LH、GH等各种激素下降。少数表现为腺垂体功能亢进,大多数表现为程度不等的腺垂体及相应靶腺功能减退。1.生长激素(GH)测定和GH兴奋试验,颅咽管瘤患者血清GH值降低,且对胰岛素低血糖、精氨酸、左旋多巴等兴奋试验,无明显升高反应。2.促性腺激素(GnH)尿促性素(FSH)、黄体生成素(LH)测定和GnH兴奋试验,颅咽管瘤患者血清FSH、LH水平降低,且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常用的为LH-RH)兴奋试验无明显升高反应,提示肿瘤侵及下丘脑-垂体区。3.泌乳素(PRL)测定患者血清PRL水平可升高,可能由于肿瘤阻断泌乳素释放抑制激素(PIH)进入垂体,使PRL分泌和释放增加。4.血清学检查,促腺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当肿瘤严重压迫垂体组织而萎缩时,患者血清ACTH、TSH均降低。5.抗利尿激素(ADH)测定,颅咽管瘤患者血清ADH常降低。6.腰椎穿刺,有颅内压增高者可出现腰穿测压升高,脑脊液化验多无明显变化。7.颅骨X线平片8.CT检查CT扫描显示为鞍区肿瘤改变。9.MRI检查多数颅咽管瘤囊性部分所含的物质呈短T1与长T2,但也可呈长T1与长T2像,即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若为实质性颅咽管瘤,则呈长T1与长T2。钙化斑呈低信号区。CT和MRI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此2项检查可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有无囊变、肿瘤对邻近脑组织的侵袭情况、是否有脑积水存在。一般来说,MRI在显示肿瘤的结构及其与邻近脑组织(如视交叉)的关系方面优先于CT,但不能像CT那样显示钙化灶。四、诊断任何年龄的患者如出现高颅压、神经、眼科症状及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均应考虑颅咽管瘤的可能。根据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颅咽管瘤并不困难。凡青少年儿童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如发育矮小、多饮多尿、肥胖、生殖器发育不良等,均应首先考虑本病;若有鞍上或鞍内钙化斑,更有助于诊断。若成人出现性功能障碍或头痛、视力视野障碍,也应考虑本病。通过实验室检查、CT和MRI对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疑似病例应及时做此种检查,以免延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网络安全行业SDGs目标实施策略研究报告
- 私人租车给公司合同范本
- 香港签署cepa协议书
- 特殊发热膜销售合同范本
- 签股权协议在哪签订合同
- 电厂设备装卸合同协议书
- 机关食堂供货合同协议书
- 父子房屋公证合同协议书
- 物流运输合作合同协议书
- 节电设备安装协议书模板
- 脑卒中的饮食护理课件
- 2025年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航空球轴承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2025至2030中国牙科氧化锆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2025至2030中国松茸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报告
- T/GDTC 002-2021陶瓷岩板
- MZ调制器完整版本
- 2024版肺结核治疗指南
- 空压机改造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