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望都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梁启超指出:“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下列各项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a“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c“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d“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a、b、c、d四项分别为先秦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礼法并用”的思想、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无为”的思想、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商鞅“变革”的思想、墨家学派代表人物墨子“兼爱”的思想。故本题应选a项。【答案】a2“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有道之国,务在弱民”体现了先秦时期法家学派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思想。故本题应选a项。【答案】a3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不符,故排除;c、d两项的表述均与题目中的信息“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致意,竟未得到回礼”不符,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文士.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可知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故本题应选a项。4有学者评论某思想家时说:“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知识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可知此应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适应了汉武帝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被付诸实行,使得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史实。故本题应选b项。【答案】b5.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鼓吹“天人感应” 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宣扬“君权神授” 强调“大一统” a b c d【知识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故第项的表述正确;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故两项的表述正确;第项应为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主张,与题目中的人物“董仲舒”不符,故排除。本题应选c项。【答案】c6.“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 )a汉宣帝放弃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c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d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知识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a项的表述与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以来,儒学一直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趋势的加强及儒生地位的急剧下降,故排除b、d两项;题目中的信息“持刑太过”体现了汉代儒学“外儒内法”的特点,故本题应选c项。【答案】c7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知识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可知此应为董仲舒所倡导的“天人感应”思想所致。故本题应选b项。【答案】b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知识点】宋明理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a项应为董仲舒的“新儒学”,与题目中的信息“理学”不符,故排除;c、d两项分别为对传统儒学中“仁”、“礼”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设问要求“全新的创造”不符,故排除;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体现了其“全新的创造”,故本题应选b项。【答案】b9朱子语类中记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其要说明的是()a良知即天理 b理为宇宙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c格物以求理 d存天理,灭人欲【知识点】宋明理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朱子”即程朱理学代表人物朱熹,故排除属于陆王心学思想的a项;题目中未涉及探究“理”的途径及对“私欲”的克制,故排除c、d两项;题目中的信息“天理流行,触处皆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体现了朱熹“理为宇宙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观念。故本题应选b项。【答案】b10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培养社会责任感维护社会稳定禁绝个人欲望a b c d【知识点】宋明理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理”即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故“存理去欲”、“存心去欲”的目的应为巩固封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两项的表述符合题意;题目中的信息“齐家而平天下”体现了对社会责任感的强调,故第项的表述符合题意;题目中“存理去欲”、“存心去欲”中的“去”应为“克制”之意,故第项的表述错误。本题应选c项。【答案】c11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b.cd【知识点】宋明理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朝鲜来华使者.认为阳明.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可知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故反对与其观点明显不同的王阳明心学,两项的表述符合题意;王阳明心学是对理学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的完成。故两项的表述错误。本题应选c项。【答案】c12.“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a朱熹 b陆九渊 c李贽 d顾炎武【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大意为把善行积聚起来且让善德越来越完善的人即圣人。所以圣人是普通人的德行所积累出来的。这与明朝中后期著名思想家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的思想颇为相似,故本题应选c项。【答案】c13黄宗羲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也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促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矛头直指君主制度,具有近代民主启蒙色彩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a b c d【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黄宗羲虽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但并未要求推翻君主制度,只是在此基础上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与近代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启蒙思想有本质区别。故排除含有第项的a、b、d三项,选择c项。【答案】c14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a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 b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d君主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对传统儒学持批判继承的态度,故a项的表述错误;c项的表述与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以来,儒学一直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的表述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史实不符,故排除;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故题目中的信息“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下新兴市民阶层对私有制的肯定和君主专制的批判。本题应选b项。【答案】b15.易陪基亡弟白沙事状说易白沙(民国初年革命党人)早岁读船山(王夫之)遗书,于是有革命之志,由此可知a王夫之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b王夫之反专制思想对民主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主要继承了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d王夫之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代表开明地主阶级的利益,故a项的表述错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主要继承了欧洲的启蒙思想,故c项的表述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读王夫之遗书,于是有革命之志”可知王夫之反专制思想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d项,选择b项。【答案】b16.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异质的新思想系统”不符,故排除;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并未受到“西学”的影响,故排除c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并未导致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故排除d项;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其在思想文化领域上的反映即出现了限制君权、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等观念,故本题应选a项。【答案】a17.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做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a.b.c.d.【知识点】科技成就【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影响,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四大发明西传后,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准备了条件,火药为新兴资产阶级打败封建势力准备了条件,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条件,故第项的表述错误,两项的表述正确;智者运动兴起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早于造纸术西传的时间“公元8世纪”,故排除第项。本题应选d项。【答案】d18.9世纪来华旅游的一位外国人写道:中国政府在众多公共场所立有一个长、高大约五公尺的四方石柱,柱面刻有易患的各种疾病、治疗药物及价格,什么病用什么药都记得清清楚楚。由此表明()a.药方摘自本草纲目b.政府重视医疗保健c.唐代医疗水平高超d.唐代常出现流行病【知识点】科技成就【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晚于题目中的时间“9世纪”,故排除a项;题目中未涉及唐代医疗水平及流行病的经常出现,故排除c、d两项;题目中的信息“政府在众多公共场所立有.石柱,柱面刻有易患的各种疾病、治疗药物及价格,什么病用什么药”体现了政府对医疗保健的重视,故本题应选b项。【答案】b19.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求善而不存真b.有很强的封闭性c.缺乏理性精神d.落后于西方国家【知识点】科技成就【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a项中“不存真”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经验工艺”不符,故排除;b项的表述与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不断外传的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的表述与16世纪以前,中国科技发展水平领先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有大量的.反科学的成分”体现了古代中国科技缺乏理性精神的特点,故本题应选c项。【答案】c20.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a.小篆b.隶书c.草书d.楷书【知识点】汉字与书画【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即“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故本题应选c项。【答案】c21“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知识点】思想解放的潮流【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可知此应为鸦片战争前后的“睁眼看世界”,故排除属于新文化运动的a项、早期维新思想的c项及维新变法的d项;“睁眼看世界”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故本题应选b项。【答案】b22人们说的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b中体西用观念的逐步形成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民主科学思想的高涨【知识点】思想解放的潮流【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三千年来一大变局.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可知此应为洋务运动。a、b、c、d四项分别兴起于鸦片战争前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甲午战争后、民国初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故本题应选b项。【答案】b2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下列关于以上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是第一次反思后的行动 b.第二次反思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c.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渐进变革皆是反思的成果 d.追求独立、民主富强是促进反思的原动力【知识点】维新思想【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可知此应为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结局。戊戌变法发生于洋务运动失败后,即“第二次反思后”,故a项的表述错误,本题应选a项。【答案】a24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知识点】维新思想【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不符,故排除;题目中只涉及民主共和制不适合在中国推行,并未否定其进步性,故排除b项;题目中未涉及“托古”,故排除d项;由题目中的信息“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可知该思想家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故本题应选c项。【答案】c25“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对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a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知识点】维新思想【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被推上历史舞台”应为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此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即“不成熟的状态”。故本题应选d项;a、b、c三项均由d项所致,与设问要求“核心体现”不符,故排除。【答案】d26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知识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国初期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a项中“接受.传统文化观念”、b项中“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表述均与题目中的信息“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不符,故排除;c项应为清末维新变法的主张,早于题目中的时间“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年)”,故排除;d项应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符合题意,本题应选d项。【答案】d27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 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可知该观点并未违背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科学”的宗旨,故a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对五四运动的认可及对马克思主义的抵制,故排除b、d两项;题目中的信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体现了胡适力图推动传统文化向“民主”“科学”的现代转型的主张,故本题应选c项。【答案】c28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是应该否定的。这种说法( ) a不正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b不正确。从当今看,中国传统思想依然占据主流文化地位,传统并没有消亡 c正确。“打倒孔家店”对于传统文化的破坏性后果是不可挽回的 d正确。白话文运动导致古文阅读理解的困难,不利于华夏文明的传承【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新文化运动.是应该否定的”可知该观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故排除c、d两项;当今中国占据主流文化地位的应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故b项的表述错误;新文化运动虽存有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全面肯定西方文化的缺陷,但其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众的觉悟、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应被忽视,故本题应选a项。【答案】a291915年底,梁启超撰文说:“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这说明此时的梁启超( )反对民主共和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思想与时俱进,政治上更趋进步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反对帝制,维护民主共和制a b c d【知识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国初期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1915年底的国体应为名义上的民主共和制,故由题目中的信息“在现行国体之下.鼓吹他种国体.皆反对之”可知第项中“反对民主共和制”的表述错误,故排除;该主张体现了梁启超反对当时袁世凯等人复辟帝制,维护民主共和制的进步性,故两项的表述与此相符;新文化运动由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展,与题目中“梁启超”的身份“资产阶级维新派”不符,故排除第项,本题应选d项。【答案】d30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认为,“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由此说明孙中山( )a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 b首创了民主共和思想c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 d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知识点】孙中山三民主义【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东京留学生是否与孙中山结盟,故排除a项;民主共和思想诞生于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维新变法失败于1898年,均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05年”,故排除b、c两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愿诸君.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可知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制政体。故本题应选d项。【答案】d31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知识点】孙中山三民主义【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所学的能力。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也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导致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严重,故“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本题应选b项;a、c两项的表述均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故排除;d项中“压抑抹杀人性”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不符,故排除。【答案】b32孙中山说:“立国于大地,不可无法也。立国于世纪文明竞进之秋,尤不可以无法,所以障人权,亦所以过邪僻,法治国之善者,可以绝寇贼息讼争。”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a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统治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c平均地权解决国计民生 d依法治国,实行民主政治【知识点】孙中山三民主义【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推翻清王朝、改造国民和平均地权,故排除a、b、c三项;题目中的信息“立国于大地,不可无法也”、“法治国之善者,可以绝寇贼息讼争”体现了孙中山“依法治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主张,故本题应选d项。【答案】d33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纲领时说:“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针对的是孙中山主张中的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知识点】孙中山三民主义【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即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旨在解决土地问题,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平均地权”的主张。故本题应选d项。【答案】d341940到1949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三部著作。如果给这三部著作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最恰当的是( )a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 b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c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确立 d人民共和国建国方略的形成【知识点】毛泽东思想【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史实的能力。a项应为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401949年”,故排除;b项应为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故排除;c项应为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401949年”,故排除;“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三部著作”均涉及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即建立人民共和国的主张,故本题应选d项。【答案】d35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巨大的成就”获得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b.国民革命军建立c.广大工农群众支持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国共两党.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可知此应为19241927年间,由国共两党合作而进行的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史实。故本题应选d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可知该“成就”完成于孙中山逝世后,故排除a项;b、c两项均为d项的具体体现,与设问要求“主要原因”不符,故派。【答案】d36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毛泽东主张中国最终不走社会主义道路而走新民主主义道路b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c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d毛泽东主张中国革命应该“毕其功于一役”【知识点】毛泽东思想【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是空想”可知此应为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主张,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a、d两项,选择c项;b项应为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开,晚于题目中“新民主主义论”发表的时间“1940年”,故排除。【答案】c37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分别是a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b毛泽东思想萌芽、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c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毛泽东思想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知识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毛泽东思想萌芽于国民革命时期,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均早于题目中的时间“延安时期”,故排除b、d两项;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故本题应选d项;a项应为d项的具体体现,与设问要求“主要表现”不符,故排除。【答案】d38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知识点】邓小平理论【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a、b两项分别为1982年中共十二大和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内容,c项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初,均早于题目中“南方谈话”发表的时间“1992年”,故排除;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故本题应选d项。【答案】d39“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民族、民生 b民权、民生c民族、民权 d富国、强国【知识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目中的“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即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史实,其核心应为“实现民族的独立”;题目中的“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日益富强的史实,其核心应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故本题应选a项。【答案】a40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前进,下列成果不属于中共从十二大到十五大取得的是a科学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b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邓小平理论【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a、b、c、d四项分别为1956年中共八大、1992年“南方谈话”、1987年中共十三大和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内容。故由设问要求“不属于中共从十二大到十五大取得的是”即可选出a项。【答案】a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1题16分,42题16分,43题8分共40分)41(16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材料二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吕氏春秋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予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焚书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的主要发展趋势。分析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6分)(3)根据材料四,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8分)【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克己复礼为仁”即可得出“仁”、“礼”的结论。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发展趋势”由材料二中的信息“一则治,异则乱”、“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即可得出“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的结论;第二小问“历史因素”可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等角度思考作答。(3)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态度”由材料四中的信息“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即可得出“反对迷信孔子,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的结论;第二小问“时代特征”可从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早期启蒙思想的形成等角度思考作答【答案】(1)“仁”“礼”。 (2)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原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汉武帝为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态度:李贽反对迷信孔子,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时代特征: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商品经济发展,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42(16分)“艰难的抉择”一度是网络流行语。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抉择”问题比比皆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于公是望!曾国藩复李少茎中丞材料二 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间耳。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材料三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使他不沉下去,而我们在河中被急流冲走。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河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他。英国和美国在岸上向我大喊,千万不要那根稻草。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无人机租赁市场2025年用户需求变化趋势与服务平台运营应对
- 工程-发包方案-降幅(3篇)
- 电气工程方案落实(3篇)
- 犬和蛇咬伤课件
- 牧场食堂安全培训课件
- 安全教育安全培训课件
- 林业国企面试题库及答案
- 科技服务业信用评价规范
- 涟水语文面试题库及答案
- 劳动活动面试题库及答案
- 入团积极分子团课共青团课件
- 中国健身秧歌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急救和护理
- 2023年浙江省重点高中自主招生数学试卷及答案
- 烤烟生产沿革
- GB/T 5563-2013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静液压试验方法
- GB/T 3600-2000肥料中氨态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 GB/T 24218.1-2009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 电商客服培训考试
- 仿生科技课件
- 《边坡稳定性分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