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什邡七一中学高2014级高一语 文 试 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倩(qin)影 垝(gu) 垣 蜷缩(jun) 蓊蓊(wng)郁郁B羞涩(s) 媛(yun)女 谣诼 (zhu) 窈(yo)窕之章C落蕊(ru) 婆娑(shu) 诽谤(fi) 一椽(yun)破屋D倾圮(p) 羁(j)鸟 愀(qio)然 纤( xin)腰细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诅咒 婉然 游目骋怀 没精打彩B眉黛 风致 俯仰天地 酾酒临江C花辨 笙萧 卧薪尝胆 相形见绌D玳瑁 争辨 切磋技艺 星辉斑澜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受国际成品油价屡创新低的影响,一些民营加油站率先调整了机动车用油价格,一叶知秋,国内油价普遍下调应该是大势所趋。B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生动见证,他们志同道合,举案齐眉。C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十一”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D汉字形态优美,富有灵性,书写起来,每一个字都有棱有角有血有肉,能寄予书写者的情感,表音文字与之相比,无地自容。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到什邡七一中学学习生活快一年了,父母的殷殷嘱咐、同学老师们对我关心体贴的一举一动常常萦绕回响在我耳畔。B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一根拐杖,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脱离教师,自己独立走路,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要求的教是为了不教。C蔡元培广罗人才,各派人物云集京师大学堂,北大一时既是新文化成长的园地,又是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场所。D如今“GDP“NBA”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类媒体上。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敬”是内心修养,“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 先说“敬”。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所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不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敬”。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而“无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持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开水的杯子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也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里一样。不能因为没有开水,就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的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摔掉,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 再说“恭”。所谓“恭”就是“敬”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会表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幅端庄肃穆的样子。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在儒学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来的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晚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专心一致,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持敬也是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若果真如此,那么,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而“定”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的必要手段,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的不同的必然结果吧。 虽然“恭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腐臭之味,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任何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切感,这一点,却是必须记住的。 (选自传统文化导论)5.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B. “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C. “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D. “恭”按照宋明以来儒学标准,强调人们要时刻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端。6.从原文看,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后天各种欲望的影响和蒙蔽。B. “俨然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C. “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本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用来说明专心致志的益处。D. “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的侵入而受损。7.下列不属于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宋朝时候“敬”的含义与先秦时代并不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儒学在时代变迁中的新发展。B. 作者认为,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出轻慢之心。C. 作者认为,“恭敬”表示态度温顺和蔼,虽然具有很浓的封建色彩,但是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D. 作者认为,“恭”与“敬”虽然在古代各有侧重,有所区别,但是今天已经连用,表达相同的含义。三、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89)(每小题3分,共6分) 狱中杂记 清方苞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余叩所以,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中。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绞缢,曰:“顺我,始缢即气绝;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用此,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每岁大决,勾者十三四,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 余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主梏扑者亦然。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凡杀人,狱辞无谋、故者,终秋审入矜疑,即免死。吏因以巧法。有郭四者,凡四杀人,复以矜疑减等,随遇赦。将出,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噫,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而道之不明,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其枉民也,亦甚矣哉!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山阴李姓,以杀人系狱,每岁致数百金。康熙四十八年,以赦出,居数月,漠然无所事。其乡人有杀人者,因代承之。盖以律非故杀,必久系,终无死法也。五十一年,复援赦减等谪戍。叹曰:“吾不得复入此矣!”故例,谪戍者移顺天府羁候,时方冬停遣,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至再三,不得所请,怅然而出。8. 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饮食之气相薄 薄 接近 B.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质 作抵押 C. 而不求其情 情 案情 D. 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 治 处置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 不足为外人道也 B. 吏因以巧法 因人之力而蔽之 C. 余尝就老胥而问焉 而今安在哉 D. 其伤于缚者 则或咎其欲出者第卷(共123分)四、(23分)10.请将上面选文中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4分) 故例,谪戍者移顺天府羁候,时方冬停遣,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至再三,不得所请,怅然而出。(4分)11. 请简要概括选文中所反应的社会(狱中)现象的特点。(5分)12.给下面文段中画线部分用斜线“/”断句。(限8处)(4分)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文与可画谷偃竹记)1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边的问题。(8分)w.w.w.k.s.5*u.c.#om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本诗前两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请找出并简述理由。 (3分) (2) 本诗为送别诗,在“虚”“实”手法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5分)14.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六句,6分,每小题1分)(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 (诗经氓)(2)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3)女也不爽, 。 ,二三其德。 (诗经氓)(4) ,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短歌行)(5)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6)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 (苏轼赤壁赋)(7)仰观宇宙之大, 。 (兰亭集序)(8)君子坦荡荡, 。 (论语述而)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2分)多事芭蕉 张 瑞 中国的文人大多是喜欢梅竹兰的,固然这些都是气清晶莹的东西,但用得滥了,反而匠气,倒是芭蕉,逸气里有着亲切,家常里又带点桀骜之感,反是更讨人喜欢,有一点真率的东西在里面。 在画里,芭蕉与梅兰竹是不能一列的,倒是与瓜瓜果果的东西颇为投缘。当然,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也不单是菜篮子里的瓜果,那是蕴涵着出尘的意味的越是家常的越是要出尘,也就越具有了禅意。我们看齐白石的大白菜真是好,淡墨浓墨地一勾一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简单里的逸气却又不是人人可为的了。其实,芭蕉较之大白菜,仙气本来更浓一些,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齐白石的笔墨有点像汪曾祺的散文,都是很白菜味的东西,也是很士大夫气的讲究平和淡远的东西,像个遗老似的。丰子恺是弘一大师的弟子,自然也是慈悲为怀、儒雅温厚一类的人物。丰子恺倒是也真作了些很具佛性的诗文书画,但我真正喜欢看的,是他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觉得诗倒仿佛天生是为画而存在着的,是这样一种浑然里漫溢着的禅意,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为之,较之佛性,更是空灵。这真是好,但仿佛,这样的笔意,有点温润晶莹有余而率性狂放又不足,也是不适合芭蕉的。倒是书法史上有个“以蕉代书”的人物,酣畅淋漓的,正是蕉身上的那种气息。说的是那个“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的疯和尚怀素,于寺庙旁植蕉百亩,每每大醉之时,便于蕉叶上翻墨倒海,此时,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故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 中国人的性情本多拘谨而内敛,能张扬的本就不多,张扬又能张扬出点味道的就更少。当然,魏晋人是颇为张扬的,但观之总让人觉得有做戏的成分,不够透彻。透彻的也不是全无,像刘伶,可惜越看就越让人觉得像无赖。率性的文人让人观之可喜,无赖文人只让人闻之可憎。倒是那个疯和尚怀素更本色一些,破衣袈裟,鞋儿破,帽儿破,芒鞋走天涯,像极了武侠里的异人,舞墨如泼,洋洋洒洒,又有着方外之人的狂傲,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 不过可惜的是,淋漓如芭蕉者,在画里,往往只有做陪衬的份儿,它们常常是要与樱桃、枇杷这些明艳的水果为伍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要的是红绿参差的清新可喜。若是枇杷,则一定要染出色来,芭蕉到底只是一片或浓或淡的背景。 有次读到一则小文,是讲董桥的,题目是“红了董桥,绿了芭蕉”,观之可喜,真是俏皮得玲珑可爱。董桥的文字,本就像精灵古怪又通身灵慧,本是像极了樱桃。董桥身上的那现代士大夫气,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着,才算出味。 当然也有故作风雅的人物,用芭蕉来嬉戏,小情小调的,虽也绮丽,但到底脱不了小家子气。比如清代那个叫秋芙的,就曾在芭蕉上题了诗,与她的夫君玩笑。“是谁多事种芭蕉,朝也潇潇、暮也潇潇。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在芭蕉上题诗,历代都有,本也不是秋芙的原创,秋芙做了,只因为她是那种袅娜的人物,病恹恹地歪在床角,气若游丝的样子,但更多的还是紫陌深处的那种沉沉的没落味道,过于唯美了,反而不若李清照的爱蕉那么直率天然一些。“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只可惜命不好,后半生给弄得那么阴气沉沉。她的爱蕉,倒还是早年的口味个人早年的癖性,即便让岁月的尘掩了再掩,也还是要不时地露出来的。那次去漱玉祠,看古幽的院内那样的几株芭蕉,在北地,竟也活出一派淋漓,觉得芭蕉到底是很大气的植物,也难怪易安要切切地喜欢着。 (选自散文2004年第6期)1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开篇以梅竹兰与芭蕉作比较,接着用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与芭蕉作类比,继而又以芭蕉比照几种人,其目的就是托物言志,表达对芭蕉品质的赞美。 B.“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这里的比喻、拟人,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芭蕉的逸气。 C.第四、五两段都是写芭蕉只能做陪衬,这与芭蕉桀骛狂放的性格形成极大的反差,在这鲜明的对比中,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像芭蕉那样:心比天高,命如纸薄。 D.文章最后一段分别引用秋芙、李清照的诗词句子,有力说明文如其人。秋芙不配在蕉叶上题诗,李清照的“应是绿肥红瘦”,直接表达了她对芭蕉的喜爱。 E.文章以说芭蕉讨人喜欢是因为它有真率的特点开篇,以称赞李清照“切切地喜欢着”芭蕉是因为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结束,可谓首尾呼应。16. 作者说,芭蕉“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丰子恺漫溢禅意的画笔“也不适合芭蕉”。其原因是什么? (6分)17.第三段中说疯和尚怀素“破衣袈裟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请说说你对“芭蕉的那种韵味”的理解。 (4分)18.作者通过联想、比较,写了不少与芭蕉有关联的内容。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以“多事芭蕉”为题。 (8分)六语言知识及运用(10分)19请根据语境,在横线处补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和画线句子大体一致。(4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得好:“有了朋友,生命才能显示岀它全部的价值,这是照明我们黑夜唯一的光亮。” ; 。20.运用联想、想象,丰富下面的语句,其中要有一个比喻句或拟人句;只要保留原词语的电(闪)、雷、雨(水)即可。(6分)原句:闷热的夜,令人窒息。忽然,电闪,雷鸣,雨水如注。七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扇窗户,就是一幅画框,通过窗户,可以看到一幅幅画面,有的看到的是雅,有的看到的是俗,有的排到的是闹,有的看到的是静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成记叙文,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用规范汉字书写。 高2014级高一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D (A 蜷qun B 媛yun 、窈y0 C 娑su、 椽chun ) 2.B (A.宛然 没精打采 C.花瓣 笙箫 D.争辩 星辉斑斓 )3A (A.本意指看见落叶就知道秋天来临了,后常用来比喻以小见大,通过一些微妙的东西窥见整个形势或整个事件的发展结果。B举案齐眉:用于夫妻间。C.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D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一般用在人情间的比照,不用于物。)4 C (A搭配不当,“嘱咐”可以搭配“萦绕回响”,但“一举一动”不能。B.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目的”语序不当。D“进入了教科书”与“活跃在各类媒体上”位置要互换,否则递进层次不当,教科书比媒体文字用字要求更严整。)5 A ( “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有误,从第三段“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等句内容来看,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和儒学的“恭”已是“貌合神离”了。)6. D ( A项,“几乎所有的宗教”有误,文中主要论述了儒家相关的观点,第四段为进一步论述儒家的观点,又举了佛教的 “定”加以比较,但并未言及其他宗教。B项,“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有误,第三段的有关论述意在说明道学家的“道貌岸然”与儒学的精神相背,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C项“后来被儒家借用”有误,原文第四段为“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7. B (从第二段“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可知,“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出轻慢之心”与原文不符,更不是作者的观点。) 8.A. (混杂) 9.D ( D.“其” 均代词 那些 A.动词 建、修建 介词 给 B.“因” 趁机 介词 凭借 依靠 C.“而”连词 表顺承 连词 表转折 ) 10.(8分) (1) 同我一起被捕遭到木制刑具审讯的有三个人:其中一个给银子三十两,被打之后骨头微伤,病了一个多月才好;另一个加倍给钱,只伤了皮肤,二十天就好了;再一个给六倍的钱,当晚走路就象平常人一样了。 (2)按旧规定,被充军的犯人要转到顺天府监狱关押起来等候遣送,当时正值冬季,遣送暂停,李某写了状子要求留在刑部监狱,等候到春天遣送,他再三请求没有得到批准,只好失望地离开这里。11.(5分)(1)监狱中狱吏置法律而不顾;行为污浊,作恶多端;利用职务之便,贪赃枉法。(3分)(2)监狱成了奸邪之徒、不法分子的乐园和天堂(1分)(3)狱犯们受到种种不公平的非人待遇。(1分)12.(4分)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时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参考译文:(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所以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动手作画,一气呵成,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跃起奔跑、隼俯冲下搏,稍一放松就消失了。与可告诉我的是如此。)我不能做到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汉中市西乡县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海口市琼山区2025秋招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农发行兰州市皋兰县2025秋招笔试行测高频题及答案
- 农发行内江市隆昌市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国家能源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2025秋招笔试思维策略题专练及答案
- 国家能源呼和浩特市新城区2025秋招笔试资料分析题专练及答案
- 国家能源抚州市黎川县2025秋招笔试综合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农村林地转让承包合同2篇
- 初三的演讲稿13篇
- 2025年潍坊诸城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9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2030中国止痛药品市场供需形势及未来前景动态研究报告
- 儿童化妆教学课件
-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试题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五粮液笔试考试题及答案
- 配送中心合伙协议书
- 2025中美关税战时政述评-初中《道法》25年时政述评课件
- 中国成人患者围手术期液体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5版)解读 2
- 高压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课件
- 2025年保健品总代理合同样本
-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