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pdf_第1页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pdf_第2页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pdf_第3页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pdf_第4页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1 汉字与对联汉字与对联 兼论语言第一性问题兼论语言第一性问题 摘要 对联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汉语是第一性的 汉语的语法 语音 词汇特 点是对联产生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 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 汉字对对 联的发展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 长期以来人们关于汉字与对联有一 些模糊认识 很多人认为汉字是对联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 乃至比汉语的影响更 大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汉语与汉字相混淆 对汉字性质认识欠缺所导致的 是书 法艺术 胜迹楹联等因素的影响所加深的 本文在肯定汉字对对联的重要作用的 同时 更加强调汉语对对联的根本作用 关键词 对联 语言第一性 汉语 汉字 语素文字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2 目目 录录 一 关于对联 3 1 1 对联的 对 与 联 3 1 2 对联的要求 3 1 3 对联之美 3 1 4 对联是由两行对仗成文的汉字符号序列组成的独立文本 4 二 对联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语言是第一性的 4 2 1 文字与语言 汉语与汉字 4 2 2 汉语的语法结构特点是对联产生的先决条件 4 2 2 1 词序严格 5 2 2 2 虚词十分重要 5 2 2 3 复合词多 派生词少 6 2 3 汉语的语音 词汇特点是对联产生的必要条件 6 三 汉字 第二性 对对联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6 3 1 汉字的性质 6 3 2 汉字的特点 7 3 3 汉字对对联发展的作用 7 3 3 1 拆拼法 8 3 3 2 偏旁法 9 3 3 3 对称法 10 四 关于汉字与对联的关系的模糊认识 11 4 1 认为汉字是对联产生的根本条件 11 4 2 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 11 4 2 1 汉语与汉字相混淆 11 4 2 2 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11 4 2 3 书法艺术的影响 13 4 2 4 胜迹楹联的影响 13 4 3 要通过吟对强调对联的语言第一性 14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3 汉字与对联汉字与对联 兼论语言第一性问题兼论语言第一性问题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东城分校 秦明 一 一 关于对联关于对联 1 1 对联又称楹联 1对联是 对 与 联 的合称 包括口头应对 简称 对 和书面联语 简称 联 1 2 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是 平仄合律 对仗工整 文意切题 三者相互依 存 不可偏废 平仄合律是基础 不合律的对联就是不合格的对联 对仗工整是 关键 对仗不工整 即使平仄合律 也只能算是滥竽充数 文意切题是目的 平 仄合律 对仗工整而文意不切题 就是无的放矢 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2 平仄合律 联律是在长期创作过程中的约定俗成的 游戏规则 3按最佳对 联结构撰联 可以保证平仄合律 4 对仗工整 对仗是楹联的基本特征 没有对仗就没有对联 实际上对仗本身 已把平仄相对包含在内 把平仄从对仗中抽出来 是为了研究结构的需要 因此 楹联创作必须在对仗上下功夫 律诗对仗限于上下两句之间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 字不允许重复 骈文对仗扩大到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 允许同位虚字相重 楹联 对仗的严格要求不亚于律诗 现代楹联不允许上下联同位字相重 楹联对仗与律 诗对仗 骈文对仗的最大区别是自对形式的发展 把句中自对发展到同边自对 5 文意切题 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之一是 表面无题 实际有题 楹联张贴 悬挂 书写 铭刻在实体上 是室内环境或名胜古迹的组成部分 因此题目不言 而喻 但是在撰写楹帖 联语或编写楹联书籍时须加题目 对联文意必须切题 也就是说要切人 切事 切物 切地 切时 切景 梁章钜在评论对联时 常常 用把 切 6字作为评论优劣标准之一 7 平仄合律 对仗工整 文意切题 这三个层次是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 并且 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1 3 对联之美在于对称 对比和对立统一 这是对联之根本 王力先生在 中 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 一文中说 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 美 主要是两件事 第一是对偶 第二是声律 8对偶具有对称美 平衡美 声 律具有抑扬美 和谐美 对仗是有节奏的对偶 对联讲究对仗与平仄 集中体现 了古典文学的形式美 例如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偶和对仗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 两个并行 等长的修辞单位 称为对偶 对偶句在诗文中到处可见 讲究节奏和平仄的对偶 称为对仗 对仗句在律诗或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4 骈文中到处可见 关于对偶和对仗的区别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用一句话就说清楚 了 诗词中的对偶 叫做对仗 9对联是在对仗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只有当 对仗句具有原创性 且作为独立文本存在时 才能称为对联 只有当短联发展为 长联 且具有不同于律诗或骈文的结构时 对联才能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 1 4 总之 对联是由两行对仗成文的汉字符号序列组成的独立文本 两行 汉字符号序列 分别称为上联和下联 就对联结构而言 上联和下联可以用两行 互反的二元序列表示 对仗 要求文字在相对位置上虚实相同 在节奏点上平 仄相反 由于对仗 上下联字数相等 即两行序列等长 不言而喻 成文 是 指对联的文字是有意义的 meaningful 或可以理解的 intelligible 独立 文本 表明对联文本的独立性 不是其他文本的一部分 10 二二 对联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语言是第一性的对联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语言是第一性的 2 1 文字与语言 汉字与汉语 2 1 1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并不是语言本身 文字具有字形 字音 和字义三个方面 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就称不上文字 例如有形有音而无义的 可以是乐谱 有形有义而无音的可以是路标 有音有义而无形的则可以是言语 事实上 文字的这三个方面只有字形才是属于它自身的东西 而音和义则必须有 了相应语言成分才得以实现 文字的形 音 义三个方面其实分属两个不同的层 次 其中形是汉字自身所固有的成分 而音和义则是字形所反映的语言成分的特 征 字音 即 字形所代表的语言成分的音 字义 即 字形所代表的语言 成分的义 我们说文字不等于语言 并不意味着从事文字学研究时不能参考有关语言形 式 正因为脱离了语言的书写符号 文字 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语言应是文字学 家首先要顾及的东西 人类社会中只存在没有文字的语言 却不存在没有语言的 文字 相对文字来说 语言是个在它之前很久就已经存在的先决因素 因而永远 是第一性的 11 2 1 2 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 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要形式 一个语素用 一个音节表示 虽然一个音节不是固定地表示某个语素 还有许多同音语素 但 语素的单音节形式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汉字也是记录音节的 一个字独立地表 示一个音节 也正好记录一个语素 与汉语语素的特点相适应 同时 由于汉字 与语素基本上对应 而不固定地与某个音节挂钩 所以正好适应了汉语方言分歧 的特点 使得汉字具有了超方言的特性 用文字记录的东西 不同方言区的人都 能看懂 此外 汉语音节数量远比语素的数量少 用不同形体的汉字记录 可以 有效地区分同音词 2 2 汉语的语法结构特点是对联产生的先决条件 人类语言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 形态学分类法根据语法结构特点把人类语言 分为孤立语 屈折语 黏着语 复综语四类 孤立语也叫词根语 以汉语为突出的代表 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 面 2 2 1 第一 词序严格 由于孤立语缺乏形态变化 或者说词形变化极不丰 富 一个词在句子中属于什么成分没有形态上的标志 完全是根据语序来确定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5 因此词序就显得非常重要 比如 你看我 改变词序成为 我看你 意思就相 反了 在对联创作中 在普遍符合这一要求的同时 反其道而行之 创造了 换位 法 亦别有一番情趣 所谓换位法是为了某种需要 故意将句子中的词语作对 换位置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如 抗日战争时期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不抵抗政策 致使日寇长驱直入 中 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可国民党军队却一退再退 大吃大喝 当时有人写一 副对联讽之 前方吃紧 后方紧吃 这副对联通俗 直白 语句精短 仅八个字 一个 前方 一个 后方 一个 吃紧 一个 紧吃 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两种势态 上联 吃紧 指情况 紧张 下联做了 下换位 则变为大吃大喝 不可终日的意思 稍动一字 词序 变化 差之千里 从中不难领会作者遣词之妙也 1905 年 慈禧七十大寿 章太炎为此写了一副寿联 今日到南苑 明日到北海 何时再到古长安 叹黎民膏血全枯 只为一人歌 庆有 五十割琉球 六十割台湾 而今又割东三省 痛赤县邦圻益蹙 全逢万岁祝 疆无 作者在联尾 故意将 有庆 无疆 二词做换位处理 其意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 上联尾句变成了只为一人祝寿歌舞 却使黎民百姓膏血全枯 下联尾句变成 了每次到慈禧庆寿之际 总是被割掉疆土之时 作者对慈禧进行了尖锐 辛辣的 讥讽 无情地揭露了慈禧不顾百姓死活和国土沦亡的卑劣行径 得到了极好的艺 术效果 乾隆五十五年 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 乾隆一行北巡热河 一日 在万松 岭住下 准备去承德为自己祝寿 随行的有纪晓岚等几位重臣 其中有一位叫彭 羡门的出一上联 想难一难纪晓岚 联曰 八十君王 处处十八公 道旁介寿 此联很有深度 这年正是乾隆八十岁 而十八公喻指万松岭的松树 故将松字拆 成 十八公 与前面的八十正好颠倒换位 纪听后 随即以对 九重天子 年年重九节 塞上称觞 帝王所居之所称 九重 时逢重阳节又称 重九 也正好与 九重 换位 此 句实属难得 非大家不能为之 2 2 2 第二 虚词十分重要 孤立语中词与词的关系 常常通过虚词这一重 要的语法手段来体现 比如 父亲和母亲 父亲的母亲 父亲或母亲 等 仅虚词不同 意义就大不相同了 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 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 虚词 不能独立成句 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 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 这类词 包含介 连 助 叹 副 象声六大类 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 有的联 只因一虚词之差 便谬以千里 巧妙运用虚词 可使联句增色 情趣斐然 君恩似海矣 臣节如山乎 1 楹联原指悬挂于楹柱的书面联语 楹联和对联的概念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用 我们在定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6 义时用 对联 一词 2 陆振纶 对联创作 14 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 2003 3 四言句式 六言句式 格律与骈文基本相 同 淘汰虚字相对相重 五言句式 七言句式 格律与律诗基本相同 不用拗救 淘汰 仅用于五言联 七言联 一言 二言 三言作领衬字时 不计入句 式内 每边一句的对联 句脚 是正格 是变格 一般罕用 每边两句的 对联 句脚为 每边三句的对联 句脚为 每 边四句的对联 句脚为 每边五句或五句以上的对联 句脚参照四言模式 灵活应用 当同边自对中使用重字 时 在重字可以覆盖句式 或不计入句式 但上下联的重字平仄相反 4 陆振纶 对联创作 15 平仄合律 2003 5 陆振纶 对联创作 16 对仗工整 2003 6 梁章钜 楹联丛话全编 卷九 中言及 典切 工切 雅切 曹文恪 修先 献江 西视学曹文敏 文埴 联 英旭斋 恩福堂笔记 可云典切 如 韩愈官为右庶子 庄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