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全解)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7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测 鲁人版必修5.doc_第1页
(教材全解)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7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测 鲁人版必修5.doc_第2页
(教材全解)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7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测 鲁人版必修5.doc_第3页
(教材全解)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7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测 鲁人版必修5.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 齐桓晋文之事 4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hun) 胡龁(h)觳觫(sh) 忖度(du)b.挟太山(ji) 庖厨(po)戚戚(q) 榆枋(fn)c.舂粮(chn) 禀告(bng)舆薪(xn) 便嬖(bin)d.商贾(g) 赴愬(s)恒产(hng) 庠序(xing)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无以,则王乎王说,曰 b.为长者折枝于我心有戚戚焉c.刑于寡妻盖亦反其本d.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臣未之闻也 c.何以异? d.何由知吾可也?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权,然后知轻重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c.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课内选段,回答问题。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复于王者曰 复,禀告b.以御于家邦 御,治理c.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诸,各个d.权,然后知轻重 权,秤锤,这里指用秤称重6.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今恩足以及禽兽 百姓之不见保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以及人之老a b c. d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孟子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齐有三驺子。其前驺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其次驺衍,后孟子。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是以驺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枘欲内圆凿,其能入乎?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删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 务:致力,专力从事b.以鼓琴干威王 干:冒犯 c.身亲往师之 师:意动用法,以为师d.亡国乱君相属 属:接连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利吾国 以攻伐为贤b.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君既若见录c.必止乎仁义节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持方枘欲内圆凿,其能入乎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0.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分别体现孟子、驺衍、荀子思想情感的一项是( )迂远而阔于事情 述唐、虞、三代之德 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 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a. b.c. d.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武力征伐为主导思想的时代,所以孟子想通过写书来引起诸侯的重视,实现理想。b.驺衍虽然一开始能够受到各国君王的热情接待,甚至享有很高的礼遇,但是他的思想却很难施行。c.荀子在当时的齐国是最年长和有资历的宗师,正好当时齐国有列大夫的缺额,所以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份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d.荀子憎恶诸侯王们不遵循王政大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迷惑,所以推究各家之长,著书立说。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2)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 四、语言运用13.根据下面这句话的意思写一个结论。千里马若不长鸣,就不会引起伯乐的注意,可能一辈子要同于长马;平原君若不自荐,就不会被平原君任用,可能一辈子“锥处囊中”,所以人应该 。五、直击高考14.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尽心上结合上面的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孝弟(同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这句话所表现的思想的理解。 答案与解析1d(a.“觫”读s;b.“挟”读xi;c.“便”读pin。)2b(b.“枝”通“肢”,肢体。a.“以”通“已”,止;“说”通“悦”,高兴。c.“刑”通“型”,典范,用作动词,做榜样;“盖”通“盍”,何不,“反”同“返”,回到。d.“涂”通“途”,道路;“愬”同“诉”,申诉。)3a(a.介词短语后置句;b、c、d均为宾语前置句。)4b(a.权,秤锤,这里作动词用,用秤称轻重;c.罔,通“网”,用作动词,用网捕捉;d.衣,用作动词,穿。)5c(诸:兼词,“之于”。)6a(妻子,妻子儿女;以及,推己及人。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7(1)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2)敬重自己的长辈,推己及人也尊重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推己及人也爱护别人的孩子。8.b(干:求取。)9.c(乎,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在”。a项都为介词,凭借/把。b项,介词,被/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d项,副词,表反问,难道/代词,这里指自己。)10.d(是别人的见解,而非孟子的思想情感;为驺衍作品的理解方法和语言特色;为齐国人对其他三位学者的评价。)11.a(孟子序诗书,作孟子七篇不是为了引起诸侯的重视。)12.(1)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2)驺衍周游各国受到如此尊敬和礼遇,这怎么能与孔丘在陈国、蔡国因断粮而面有饥色,孟轲在齐、梁遭到困厄相同呢?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读孟子,每当读到梁惠王问“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时,总不免放下书本而有所感叹。说:唉,谋利的确是一切祸乱的开始呀!孔夫子极少讲利的问题,其原因就是经常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孟轲游说齐宣王,宣王没有任用他。他前往魏国,魏惠王不认同他的话,认为他的话迂曲玄远,空疏而不切实际。在当时,秦国任用商鞅,国富兵强;楚国、魏国任用吴起,战胜敌军,削弱了敌国;齐威王、齐宣王任用孙膑、田忌等人,致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见齐王。当天下各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以争战为贤能时,孟轲却称述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编订诗经书经,阐述孔子的思想学说,撰述孟子七篇。齐国有三位邹先生。在先的是邹忌,他借弹琴之机游说齐威王,因而得以参与国政,被封为成侯,执掌丞相大印。他生活的年代先于孟子。其次是邹衍,生在孟子之后。邹衍看到各国君主更加骄奢淫侈,不崇尚德政。于是他深入观察天地万物的阴阳变化,记述了怪诞迂曲的变化,作终始大圣等篇,约十余万字。他的话海阔天空,不合常理。他坚持先从细微的事物验证起,然后推而广之,以至于无边无际。他的学说就是这样。但总括他的学说宗旨,一定都归结到仁义节俭上来。这种学说用在君臣、上下、六亲关系上,不过开始的述说显得空泛了。那些王公大人最初接触他的学说,感到惊奇,并想身体力行,但过后却不能实行。因此,邹衍在齐国受到重视。他前往魏国,魏惠王亲自到郊外迎接,并用贵宾之礼来接待他。前往赵国,平原君侧身而行,并为他擦拭座席。来到燕国,燕昭王手持扫帚在前为他清路,并请求坐在学生中间,向他求教,为他修筑碣石宫,亲自前往请教。驺衍周游各国受到如此尊敬和礼遇,这怎么能与孔丘在陈国、蔡国因断粮而面有饥色,孟轲在齐、梁遭到困厄相同呢?所以周武王以推行仁义讨伐商纣而成就王业,伯夷饿死不吃周朝的粮食;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军事,孔子避而不答;魏惠王谋图进攻赵国,孟子却称颂太王避敌离邠地的事迹。这些有名人物的做法,难道是有意迎合世俗讨好人主就算了吗?拿方榫对着圆孔,能放进去吗?荀卿是赵国人。五十岁时来齐国讲学。邹衍的学说迁曲浮夸,而富于雄辩精神;邹奭的著述徒具空文,难以实施;淳于髠,如果和他相处久了,往往能听到一些有益的言论。因此齐国人颂扬说:“谈天说地数邹衍,锦绣文章数邹奭,智慧过人数淳于髠。”当时田骈等人都已去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