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B卷)试题 中图版.doc_第1页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B卷)试题 中图版.doc_第2页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B卷)试题 中图版.doc_第3页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B卷)试题 中图版.doc_第4页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B卷)试题 中图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b卷)试题 中图版说明: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全卷共9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 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皆为“四选一” 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图z41所示的地貌为 a. 三角洲 b. 冲积平原 c. 冰蚀平原 d. 冲积扇2我国西北地区形成戈壁、沙漠环境的原因是 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 风力侵蚀 流水侵蚀 a. b. c. d. 3高原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 a. 高原的河谷地区 b. 高原的边缘 c. 地势最高的地方 d. 高原的中部. 读图z42,回答问题。4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图示方案中,最适宜建大坝的是 a. b. c. d. 5在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大陆自然带自沿海向内陆依次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 带,这种变化的基础是 a. 热量b. 水分c. 土壤 d. 地形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所描写的自然现象属于 a.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 非地带性 d.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7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热带季雨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8下面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山地是 9下列说法不符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的是 a.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渗透 b. 各要素都不单独存在和发展 c.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d. 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10亚欧大陆东岸35n50n之间和西岸40n60n之间的自然带是 a. 亚寒带针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1.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 a.伸长、加深、展宽 b.展宽、加深、伸长 c.伸长、展宽、加深 d.展宽、伸长、加深 2012年7月中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遭遇暴雨侵袭,给城市交通及公共管理带来了一次“突发性考验”。据此回答1213题。12一般而言,城市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高于郊区,这是由于 a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高压区 b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 c城市建筑物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 d城市大多位于沿海低地13暴雨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暴露无遗,“城市病”主要表现在环境质量下降 交通堵塞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排水不畅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a b c d14图2-4为“我国某地区城乡人口比例示意图”(图中每个单元格代表1万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区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 b该地区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较大比重c该地区城市化水平高 d该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图2-1是我国总人口及城乡人口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516题。15甲、乙两种图例分别表示我国的 a总人口和农村人口 b总人口和城市人口 c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 d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 16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和乡村人口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城乡人口出生率不同 b城乡人口死亡率不同 c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 d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17在我国,驱动人口城市化的内在动力是a户籍制度 b城乡差异 c自然环境 d交通运输图1-1-4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据此回答1820题。18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19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跃,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20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泰国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裁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中国中指出:“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回答2123题。21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是a快速增长 b负增长 c接近零增长 d零增长2221世纪下半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人口数量过多b人口数量过少 c人口年轻化 d人口老龄化23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到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福利 c文化观念 d自然环境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24-26题。24图中等值线的数据(单位:元/m2)有1 000、1 500、2 000、2 500。其中数据为2 000元/m2的等值线是a线 b线 c线 d线25图中阴影部分应为a商业中心用地 b外围商业用地 c工业用地 d住宅用地26关于城市级别高低的一些论述,错误的是 a低级城市所没有的职能,高级城市也没有 b低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高级城市服务范围的组成部分 c低级中心地所有的职能,在高级城市全有 d某一级城市没有的职能,只能到比它更高级的城市才能找到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以下27-28题。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英国110.0墨西哥26.7德国21.1印度22.2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英国13.6菲律宾14.4澳大利亚8.327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28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图2-2为相同降水量条件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回答2930题。29 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 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 b c d30 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天然调蓄能力强 b城市热岛效应 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d植被覆盖率低三亚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科(b卷)答题卡第卷 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皆为“四选一” 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第卷 综合题 (共40分)2 综合题(本题共有4小题,共40分。)31.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a和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b,完成下列各题。(7分) (1)根据图a中等值线特征可判断,影响该城市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是_ 和_ 。(2)从图b中可以看出,城市土地价格和租金的变化是随_ 和_ 的变化而变化。(3)图b中,租金最高的地方是_。(4)在图b的_ 处,由于通达度较高,形成地租次高中心。(5)在图b中m地,虽然也地处市中心附近,但通达度较低,因而在该地形成_区。 32. 读图z48,回答问题。(13分)(1)图中地质构造是_,其中a为_斜,b为_斜。(2)甲乙两处山地的成因是_ 。(3)、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_和_。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 作建筑材料,宜选处还是处_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处还 是处_处。(4) 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其中a为 , b为 。(5) 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泥沙含量 ,水旱灾害增加, 甚至可能造成 等地质灾害。(6)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主要原因是(多选题) ( ) a. 黄土土质疏松 b. 植被破坏严重 c. 地面起伏明显 d. 流水侵蚀严重33. 读图z54,回答问题。(10分)(1)根据图中标号,写出自然带名称。 a ;b ;c 。(2)根据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地域分异, 这种地域分异的产生受 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_条件基 础上进行的。从全 球来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 纬度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3) 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 c自然带的天然动物具有 的特点。34图11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回答问题。(10分)(1)a表示_国家,b表示_国家。(发达或发展中国家)(2)a类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_,b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_。0-14岁15-64岁65岁以上 a b图11(3)从平均年龄来看,a类国家平均年龄较 ,b国较 。(4)a类国家人口年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