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高三历史下学期开学统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湖北省襄阳市高三历史下学期开学统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湖北省襄阳市高三历史下学期开学统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湖北省襄阳市高三历史下学期开学统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湖北省襄阳市高三历史下学期开学统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襄阳五中201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统考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以下对上面“姓”的几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有起到了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具有明血缘的作用没有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病具有辨别婚姻的作用a b c d2. 读下面画报封面及其说明1927年元旦出版的农民画报第一期封面说明:中幅画面印“农民利益的拥护者”孙(中山)总理遗像和廖仲恺先生遗像。右幅漫画题词:“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左幅漫画为一瘦骨嶙峋的农夫浇灌禾穗。禾穗十分茁壮,但五条肥硕的害虫(地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却在无情地啃噬穗子,题词:“我们辛辛苦苦,他们却吃得快快活活,不把他们除掉,我们何以安生?”这一组漫画指明了a.国共合作存在的隐患 b. 当时农民运动的革命对象和目标 c. 新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d.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3. 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对材料中“光荣革命”意义理解错误的是a. 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 b.是英国保守主义政治风格的典型体现c. 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 d. 是英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重要转折点4. 右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分工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a. “市”成为城市活动的中心 b. 城市商业功能从属于其政治功能c.城市与乡村为行政区域划分单位 d. “城郭之民,类多工商”5. 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其荒谬是因为a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b儒家的至尊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c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处于根本对立,双方无法兼容 d中国当时所学的西方科技不是当时西方最先进的6. “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a 宣扬人伦即天理 b. 颠覆了理学传统 c. 主张“知行合一” d. 提倡经世致用7. “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几个世纪以来,被誉为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体现了一种新的无所不包的近代精神,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发展的起点,”这一事件指的是 a宗教改革的时代 b启蒙运动 c 文艺复兴运动 d 新航路的开辟该表反映的中日经济增长率差异的成因包括中国的闭关政策和天朝心态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两国近代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不同中国长期战乱a. b. c d. 8. 下图是“bp”公司(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对世界能源消费与燃料结构的分析及预测。该分析及预测反映了a. “新经济”时代,新能源改变经济增长模式b. “电气时代”,世界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 人类对能源的过度开采必将带来经济的衰退d. 科技进步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9.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2012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下列对莫言作品典型特征的描述,最贴切的是a.借助“怪诞”手法深刻表现现实 b. 以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c. 重在对社会的写实和对生活的再现 d.以“魔幻”手法开辟小说创作蹊径10.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d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11. 新史学是20 世纪的一种史学潮流,华东师大教授王家范这样评价:“新史学最初是以近代科学的姿态出现的,决定性的时间要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用科学主义的态度重新审视中国历史,还原客观的中国历史(重建中国历史)。”这里提到的近代中国“新史学”a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 b最初就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c真正做到了科学地还原中国历史 d重视科学求证、客观审视历史第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注意事项: 第ii卷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减免关税、开放市场。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曾尖锐地批评,英国自由贸易理论是把实力不同的国家放在同一起点上,他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美、德在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政策,贸易保护对两国经济力量的集中起了促进作用,这些托拉斯垄断了国内市场;而英国就不容易形成垄断价格,因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外国产品的竞争威胁始终存在。 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评价材料李斯特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选做题13.14.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的侵略,中日两国作出了不同的应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比它的近邻更快并成功地对西方的挑战作出了回应呢?为什么中国不能呢? 费正清东亚:近代的变化材料二 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它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外国的压迫。佩里的舰队在能看得见首都江户的地方航行;几星期内,全日本便都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相反,面积辽阔、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或不受西方的影响,反而充当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的储藏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习惯和感觉方式方面存在差别,这一差别无疑有这样的一个结果:在中国人不断后退,并很可能会继续后退到帝国彻底崩溃时,日本人即使不实际处于逐渐进步的状态之中,也处在从即将洒向他们的一片强光中得益的状态之中,处在利用那些中国人不屑一顾、而日本人在开始更加了解我们时多半不但能够采纳并急于采纳的进步和发明的状态之中。 当时一位英国外交官请回答:(1)材料二、三是如何回答材料一中的问题的?(10分)(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三中的观点,(5分)15.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1907年,梁启超在日本组织立宪团体致闻社,创办政论杂志,发表了致闻社宣言书,其中提出,“无国会之国,则责任政府终古不成立;责任政府不成立,则政体终古不脱于专制”。鉴于目前的政治状况,“君主代政府负责任之结果,一方面使政府有所诿卸,而政治未从改良;一方面使君主丛怨于人民,而国本将生摇动”。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材料二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延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即夕约集报馆中,秘议“同人各返本省,向谘议局报告清廷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 摘自丁文江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立宪派的政治主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立宪派在推翻清朝统治中的作用。(6分)16.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1年9月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材料二 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苏联的外交策略。(4分)(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5分)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美苏争霸的原因。(6分)17.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大同世界,关键就是要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为此就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志弘扬和推行仁政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因此,孔子主张要自觉修行德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重点论述了重视儿童道德教育、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和以“善”为最高目的的教育理念。材料二 孔子主张学习要通过闻和见,要直接接触外界事物,通过阅读书籍来达到博学。他说:“见而识之”,就是要多见,并且要把所接触的外界事物记忆起来。柏拉图认为“学习即回忆”,主张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他认为,人在出生前就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后,知识被遗忘,通过接触感性事物,人们就可以重新回忆起被遗忘的知识。 以上材料均摘自论孔子与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异同(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相同点。据材料二说明孔子与柏拉图学习观的不同。(8分)(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他们观点的认识。(7分)历史答案dbcba dccda bd40.(1)共同之处:注重精神满足(或答忽视物质追求);重视道德修养。(2分)特点:家族观念突出,主张个人幸福分从家族发展。原因: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4分)积极影响:培养人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本小题总得分不得超出8分)答享乐主义流行);现代:在满足一定物质需求的条件下,注重个人社会价值的追求(3分)。(4)因素:社会幸福观的形成受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引导。(能贴近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41.观点:李斯特对自由贸易政策持批评否定的态度。此观点是不正确的。理由:工业革命后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世界贸易进一步发展,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正是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体现,而;李斯特对自由贸易的否定,是狭隘民族主义,不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此观点正确。理由:工业革命后,英国凭借自己提前强大起来的工业经济,企图通过全球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来占领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而李斯特对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进行批评,说明他认识到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质,因而强调对本民族经济的保护。45.(1)材料二:日本地理位置独特、面积小、人口少,有助于他们迅速传播和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有利于凝聚民族向心力,对外作出一致的回应;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利于西方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内地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难以改变,不利于对外迅速作出一致的回应。(6分)材料三:中日两国人民的习惯和对外来事物的感觉方式不同(中国人对外来事物不屑一顾,日本人则有较强的适应性,乐于接受和采纳)。(4分) (2)两段材料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看到了造成中日差异的部分因素,但没有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传统、国际环境等角度全面解释中日差异的原因。(5分,言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