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三中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湖北省黄石三中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湖北省黄石三中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湖北省黄石三中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湖北省黄石三中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石三中2013级高一起点考试语文试卷 一、基础(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漫溯(shu) 挥斥方遒(qi)惆怅(chn) 百舸争流()b彳亍(ch ch) 哀怨彷徨(pn)寂寥(lio) 忸怩不安(n)c青荇(xn) 冰屑悉索(xi)火钵(b) 凝重隽永(jun)d瓦菲(fi) 浪遏飞舟()糯米(nu) 矫健有力(jio)2下列词或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寥廓 激浊扬清 磅礴 五岭逶迤 b碣石 含蓄隐诲 太息 清澈晶莹c荡漾 中流击辑 瓦菲 意趣盎然 d通缉 风度翩翩 邂逅 苦闷诅丧3.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植物是能“说话”的。有时像久病的老妇人,发出断续的喘息声。而一旦获得 的阳光,或者接受 的水分,声音就会变得婉转悠扬。当变天刮风,它们就会轻轻地呻吟,似乎正在忍受某种痛苦。面对人类的侵扰,那些植物就会用尽最后的力气呐喊,或者通过 的年轮、 的树叶,以及时刻准备倒下的躯干,表达它们的抗议。a. 适量 充分 干巴 枯槁 b. 适度 充裕 干枯 枯竭c. 适当 充沛 干涸 枯黄 d. 适宜 充足 干瘪 枯萎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b. 生活的最重要部分不是去生活,就是对生活的思考。c. 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d. 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尊重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和谐是什么? 人无贵贱,人格平等。善者,善良、美好、亲善、友好之谓也。所以对人要有爱心,要有暖意,要有担当。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a b c d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长沙是毛泽东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5年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分,填下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b再别康桥通过“金柳”“青荇”“榆阴下的一潭”等寻常的意象,向读者展示了康桥秀丽的风光。c雨巷通过象征的手法,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了对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的追求。d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中,大量运用排比句式,而且多个诗节中首尾重复,使感情的表达凝重隽永、余韵深长。二、诗歌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错 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7、下列对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一句运用倒装的语序,使人感觉音韵和谐,“莲花开落”只是比喻等待时间之长。b本诗的第一节短句、长句交错,既暗示过客之匆匆,又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c“向晚”与“紧掩”这些表示动态的词语倒装在后不仅加强了语言的变化,而且也更曲折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d“不来”“不飞”“不响”“不揭”四个否定句在相对独立的位置上互相呼应,委婉地写出了女子的哀怨心情,有助于全诗音韵的和谐。8、下面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莲花”“柳絮”“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具有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b第二节极力写少妇在春光时节的等待和期盼。因为心上人的未归而使春天失去了应有的光彩。c“美丽的错误”这一看似矛盾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它既能引人深思,又保持了全篇的婉约之美。d诗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把女子外表的美丽和内心的凄清、寂寞、惊喜失落表现得十分鲜明。(二)阅读毛泽东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甲】 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乙】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9、下面各项准确概括了两词景物特色的一项是( )(3分)a乙词描写妖娆的雪景,甲词描写滂沱的雨景。 b乙词描写寒冷的冬景,甲词描写浩淼的水景。c乙词描写壮丽的雪景,甲词描写壮阔的海景。 d乙词描写冬日的静景,甲词描写夏日的动景10、甲乙两首词出于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4分)从表现的内容看,两词上阙都是 ,下阙都是 ,重在 ;从表达方式看,两词都运用了 。(每空1分)11、两首词都有警策之语,使全词的“题外之远致”洋溢纸上。(2分)【甲】词的警策之语是 ;【乙】词的警策之语是 。(每空1分)1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甲词的主题蕴涵。(3分)答: 。三、默写(每空1分,共8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3)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4)怅寥廓,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5)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学而不思则罔, 。(公冶长) (7)学而不厌, 。(述而)四阅读下文,回答1416题。(9分)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1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臣衰,窃爱怜之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a两个“窃”字的意思相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也相同。b两个“窃”字的意思不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也不同。c两个“窃”字的意思相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不同。d两个“窃”字的意思不同,两个“子”字的意思相同。15对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窃爱怜之 父母之爱子 持其踵为之泣 祭祀必祝之a句相同,句不同。 b句不同,句相同。c句不同,句也不同。 d句相同,句也相同。16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左师公请求太后,让其少子补黑衣之数,其目的是以此为话题,委婉劝谏太后。b左师触龙私下里认为赵太后爱燕后不如爱长安君。c左师触龙认为,为子女作长远打算才是真正地爱护自己的子女。d燕后远嫁,赵后思念她,每次祭祀时,赵后必为她祈祷,保佑她不被送回来。左师认为这才是真正为子女作长远打算。17翻译下列文言句子(8 分)(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译:_(2)夫晋,何厌之有?译:_(3)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译:_五、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寻人启事 金文吉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荫牢牢笼罩着椅子,这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用女孩的逻辑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之外,最大的偏爱就是苛求她。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了。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了,我很漂亮。”读这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的。能让母亲花不必要的钱,女孩心里高兴。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出家的温暖。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b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就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每天晚上抱着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眠,已经成了离家后女孩的一种习惯。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后来,女孩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一篇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合同期总算结束了,女孩风尘仆仆赶回a市,她颤抖着按响了门铃,开门却是个陌生人。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去了南方。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启事:寻母,速归。18、第三段“没有温暖的家”是什么意思?请你根据这篇小说对“没有温暖”作出具体说明。(4分)答:_19、(1)把“母亲”的三次“寻人启事”看作一个变化过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3分)答:_ (2)“女儿”三次读“寻人启事”及给母亲打电话后的心态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答:_20、下列对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 ( )( )(4分)a.女孩出走,一是想对妈妈的“苛求”给予无声的反驳,二是想证明自己有能力独立生存下去。 b.本文情节虽然平铺直叙,但表现的主题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语言虽朴素,但朴素中人物个性鲜明,篇幅短小,但容量较大。c.女孩身上体现着一代青少年的特点:他们往往不甘各种各样的束缚,敢于追求个性自由,敢想敢为,但往往容易冲动,缺乏理智的思考。d.本文以“寻人启事”为明线,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暗线,在情节叙述中,适当点染环境和侧面描写,人物形象真实,艺术感染力强e.作品中“寻人启事”措辞的不断变化,表现了母亲面对女儿离家不归的无奈与妥协,同时也折射出母亲要找回女儿的坚定信念。六、语言综合表达(15分)21、根据下面给出的格式,在空缺处补写诗歌的中间一节。(4分) 妹妹说门前一口水塘妹妹说那是一张绿色的唱片 浮标上下跳跃妹妹说那是一曲欢乐的童年22.文有文气,就有灵魂;人有文气,就有气质。“文苑”文学社决定开展“文气从哪里来”的探究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探究任务。【材料一】春节期间,湖南岳阳楼景区推出优惠活动,游客背诵出岳阳楼记,可以免费领取价值80元的景区门票。“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一时间书声与掌声此起彼伏,文学名篇与亭台楼宇交相辉映。在现场,大家边排队边捧着书本和手机突击背诵。截至大年初六,共6000人通过背诵登上了楼,好多家长特意带着孩子从外地赶来参加活动。通过背诵获得门票最年长者84岁,最年幼者才4岁。【材料二】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被视为天上文曲星下凡,到他山东高密老家参观的已有上万人,莫言老家屋边的草、地里的菜,都给人揪去了,抠墙皮、挖砖块的也不少,据说是想沾沾莫言的“文气”。(1)文苑主编打算采用【材料一】发一则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3分) (2)莫言的父亲打电话说:真的受不了了,家里墙皮都快抠没了。请你替他们家拟写一条标语,有效引导游客行为。(3分)_(3)文气究竟从何而来呢?文苑主编希望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则短评。(100字左右)(5分)_23.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然后根据要求作文。(60分)盼望艾青一个海员说,他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请以“盼望”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综合试题参考答案1.【答案】d(a.溯:s,b.彳:ch,亍: ch,c.荇:xng)2.【答案】a(b.诲晦,c.辑楫,d.诅沮 3、d 4、d 5.b 6.c 7.a 8.d 9.c 10、写景 评古论今 论今 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11、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2、浪词通过表现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13略14c(句“窃”表谦称;句中“子”是小儿子,因为上文中贱息舒祺提到“”,所以此处“子”为儿子;句中“子”是指子女,和现代汉语的意义不同。)15b(此题考查虚词“之”字的用法。句中“之”是代词,代指舒祺;句中“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句中“之”是代词,代指燕后。) 16b17(1)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3)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18、母亲只顾挣钱,忽略了对女儿的精神关爱;对女儿限制太多。19、(1)母亲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正在改变对女儿的态度。(2)女儿一步一步理解了母亲,加深了对母亲的感情。20、( b ) ( d )21、塘边一根钓竿/妹妹说/那是一根金色的磁针 22.(1) 示例1:背岳阳楼记 领免费门票 示例2:用书声赢掌声 凭文才领门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