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小石潭记》讲解与例题 语文版(1).doc_第1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小石潭记》讲解与例题 语文版(1).doc_第2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小石潭记》讲解与例题 语文版(1).doc_第3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小石潭记》讲解与例题 语文版(1).doc_第4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小石潭记》讲解与例题 语文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21.小石潭记讲解与例题赠汪伦 (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释: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李白作这首诗赠予汪伦。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方式。桃花潭:水潭名,在泾县西南。深千尺:很深。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中,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之深,读者也可想而知了。学习目标1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2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3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作家作品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山西河东(今山西运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钅母潭记钴钅母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字词广场字音识记篁竹(hung) 为坻(ch)为嵁(kn) 翠蔓(wn)摇缀(zhu) 参差(cn c)佁然(y) 俶尔(ch)翕忽(x) 寂寥(lio)悄怆幽邃(qio chun su) 龚古(gng)形似字辨析一词多义(1)以(2)为(3)清(4)可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2)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4)日光下澈(名词作状语,向下)(5)俶尔远逝(名词作状语,向远处)(6)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一样(8)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9)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古今异义(1)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2)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3)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4)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表示估计数目。今义:助动词,跟“可以”的意思相同。特殊句式1倒装句(1)如鸣佩环(正常语序:如佩环鸣)(2)全石以为底(正常语序:以全石为底)(3)卷石底以出(正常语序:石底卷以出)2省略句(1)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溪流”)“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小石潭记”表明了作者就是通过对小石潭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的。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第二部分(第2段):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动静结合,表现鱼儿的欢乐,也表明了水的清澈。第三部分(第3段):描写了小溪的走势。“斗折蛇行”写北斗星曲折描绘的是静态,写蛇行弯曲描绘的是动态。“明灭可见”写远望那溪流时隐时现的景观。第四部分(第4段):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第五部分(第5段):补充交代同行的人。1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一种什么手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交代了竹林茂密,环境清幽,潭隐其中并先闻其声。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隔篁竹,闻水声”,用“鸣佩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引发读者的兴趣。2此句是从什么角度观看小石潭的,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此句是从较远处看潭,“伐竹取道”与“隔篁竹”呼应,又为后文的“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埋下伏笔。3此句写出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此句写出了小石潭的独特之处全石以为底,这也是小石潭得名的原因。4此句是写小石潭的什么形状?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突出了小潭之奇。5此句是采用什么手法来写水的?实写鱼,虚写水,既写出了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6此句写出了鱼的什么特点?游鱼在水中嬉戏,一动一静,活泼可爱。鱼和人情趣相通,真可谓神来之笔。7本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小溪的什么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北斗星的曲折和蛇弯曲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形象逼真。8本句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描写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本文的点睛之笔,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写出了作者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9这句写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可以理解为作者直抒愤懑。永州是当时的荒僻之地,官员被贬到此地应是一种惩罚,柳宗元当时是心有不平。深层探究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寂寥,着意渲染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的失意孤凄之情。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2精妙细腻的描写。文章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自然而然,由近到远,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神奇超妙的世外仙境。扣“石”写潭,善抓特点。第一段先用“如鸣佩环”的水声、“清冽”的水色来侧面烘托一个“石”字,再就树木的长势“蒙络摇缀”的种种姿态,说明它们是长在石头上的;第二段极力描绘水之清,更加突出小石潭的特点;第三段写潭水的来源,一个比喻“犬牙差互”依旧围绕“石”字来表现溪水的曲折悠远。扣“潭”写水,细腻传神:第一段写了潭水的清冽、声音的清脆,第二段则集中笔墨来描写水之清。正侧结合:正面写鱼,侧面写水,正因为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才显出水的透明。动静结合:那鱼一会儿一动不动,影子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一会儿又飞快地游往远处,来来去去,一动一静,妙趣横生。虚实相生,以实写虚:见游鱼乃显水清,鱼一游,清澈的潭水已粼粼入眼中,又加上灿烂的阳光“下澈”潭底,动静全收眼中3移步换景。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美妙的图画。1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提示: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提示: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阅读鉴赏九寨,纯美的水世界“九寨归来不看水。”去过之后,这样的认识一直占据着我的思想。晨后,伴着太阳的徐徐升起,与绿色巴士带来的沟外人们一起,挤进九寨的深山峡谷,尽管一时显得有些喧扰,但很快便被山水的韵致消磨得静默寂然,随即褪去凡尘世界的浮躁与奢华,心随之淡泊舒展。悠然地行走,默默地追随,山,水,树,草,一直澎湃着心房。一切,沉浸于这水脉氤氲的气息中,有了灵秀与清爽的感觉,周身尤觉清新素雅、滑柔舒坦。随原始森林的肃穆静寂,再来仰视山谷更觉幽深高远了许多。当一缕缕霞光穿透高大树木的缝隙把斑斓的射线投向树丛的流水,霎时便有了水清且漫,净化透心之感。尽管有水流的声息,有瀑布的飞溅,可融入这幽静的世界,声响便减弱到最低分贝,演绎成素手拨琴弦般的低沉、幽婉。舒畅?清爽?惬意?恐怕最想脱口而出的还是“圣洁”。其实,很想尽情地抒写,但却无从落笔,此时,只会觉得,人在这般天地间,就是渺小与俗世,剩下的只是束手无策。水,因水,美就无限延展,多元且神奇。心灵感悟:人在水的面前束手无策?那该是多么灵秀和无瑕的一潭净水。九寨的水就是这般纯净得不染纤尘。素材搜集1写水的古诗文名句(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苏轼(3)水皆缥碧,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4)细雨轻烟笼草树,斜阳曲水绕楼台。欧阳修2写水的精美语段一江秋水,依旧是澄蓝澈底。两岸的秋山,依旧在袅娜迎人。苍江几曲,就有几簇苇丛,几弯村落,在那里点缀。你坐在轮船舱里,只须抬一抬头,劈面就有江岸乌桕树的红叶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郁达夫烟影水是有灵性的,难怪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链接中考(湖南长沙中考)古诗文默写填空。(1)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2)知之为知之,_,是知也。(论语十则)(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友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友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的诗句是“_,_”。(4)唐代诗人杜甫以博大的济世情怀体察人间冷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到“_,_”的理想。(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_,_”表达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解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