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器材的使用.ppt_第1页
抢救器材的使用.ppt_第2页
抢救器材的使用.ppt_第3页
抢救器材的使用.ppt_第4页
抢救器材的使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抢救器材的临床应用 主要内容 上呼吸道的解剖特点 口咽通气道的使用 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气管插管的使用 4 1 2 3 上呼吸道的解剖特点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 咽部 扁桃体 喉部 其中咽部是最容易发生梗阻部位 且发生梗阻后会带来严重后果 软腭 咽 口腔 喉 鼻腔 上呼吸道的解剖特点 咽部的通畅程度取决于舌肌 上呼吸道肌群的张力和咽喉组织或器官的解剖变异 如扁桃体肿大 咽喉肿瘤 血肿或异物 凡已怀疑或已确诊有气道阻塞 或有必要避免发生者 需要采取非器械或建立人工气道来确保气道通畅 手法开放气道 患者平卧 肩部垫高托下颌 舌体前移 带动舌根抬高 加大舌根与咽喉壁空间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口咽通气管 口咽通气管临床效应 口咽通气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简单 快捷的方法 同时放置口咽通气管可以减少病人口腔及气道粘膜的损伤 并防止舌后坠 有利于吸痰 另外安置口咽通气管时 由于刺激咽部 通过兴备迷走神经可降低血管压力和减慢心率 对于脑血管意外的患者降低血压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1 2 3 4 提高抢救速度和质量 节省急救人员体力 适用范围广 有效预防舌后坠 口咽通气管的临床效应 口咽通气管的适应症 适应症呼吸道梗阻的患者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便于吸引癫痫发作或抽搐时保护舌齿免受损伤同时有气管插管时 取代牙垫作用先决条件尚存自主呼吸无咳嗽反射紧急状况 口咽通气管的类型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由弹性橡胶或塑料制成硬质扁管形人工气道 呈弯曲状 其弯曲度与舌及软颚相似目前有4种系统 两种类型 柔软的口咽通气管 规格 55 115mm 口对口急救口咽通气管 规格 成人80 105mm 半硬式口咽通气管 规格 40 110mm 双通道半硬式口咽通气管 规格 40 100mm 口咽通气管的类型 两种类型即橡胶型和塑料型 橡胶型为黑色 柔软 中央有腔 具有方便吸痰 改善通气两种功能 塑料型为白色 半硬 中央无腔 两侧有小腔 具有改善通气功能 但吸痰不方便 因此 用塑料制成的口对口急救口咽通气管较为实用 其在通气效果 方便吸痰 易于固定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减少交叉感染等方面均优于其它类型 口咽通气管的结构和类型 一种是 S 型 由口咽导气管 口盖及口外通气管三部分组成另一种形状呈 翼缘 牙垫部分 咽弯曲部分 通气导管 临床型号的选择 口咽通气管有多种型号 大小不等 在使用时要因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型号 合适的口咽管应该是 口咽通气管末端位于上咽部 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 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道通畅 因此 较为安全的选择方法是 宁长勿短 宁大勿小 因为口咽管太短不能经过舌根 起不到开放气道的作用 口咽管太小容易误入气管 临床型号的选择 口咽通气管长度相当于 从门齿至耳垂或下颌角的距离口咽通气管应有足够的宽度 以能接触上颌和下颌的2 3颗牙齿为最佳 口咽通气管长度相当于 从门齿至耳垂或下颌角的距离口咽通气管应有足够的宽度 以能接触上颌和下颌的2 3颗牙齿为最佳 口咽通气管长度相当于 从门齿至耳垂或下颌角的距离口咽通气管应有足够的宽度 以能接触上颌和下颌的2 3颗牙齿为最佳 置管方法 一种为直接放置 将通气管的咽弯曲沿舌面顺势送至上咽部 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 另一种为反向插入法 把口咽管的咽弯曲部分向腭部插入口腔 当其内口接近口咽后壁时 已通过悬雍垂 即将其旋转180 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 弯曲部分下面压住舌根 弯曲部分上面抵住口咽后壁 置管方法 对于意识不清者 操作者用一手的拇指与食指将患者的上下齿分开 另一手将口咽通气道从后臼齿处插入 操作者动作轻柔 准确测试人工气道是否通畅 将手掌或少许棉絮放于通气管外测试胸壁运动幅度听诊双肺呼吸音检查口腔 防止舌或唇夹置于牙和口咽通气管之间 固定 传统的固定方法为 用胶布交叉固定于面颊两侧 由于胶布受潮后 粘性下降 易于脱落 再者因胶布紧贴皮肤 粘住病人的毛发而产生不适感 甚至有些对胶布过敏者 粘贴处易出现过敏性皮炎或破溃 改进后固定方法 在口咽管翼缘两侧各打一个小孔 用绷带穿过这两个小孔 将绷带绕至患者颈后部固定 解决了胶布固定存在的缺点 并发症 悬雍垂损伤门齿折断咽部出血应激反应窒息烦躁不安 护理 保持管道通畅及时吸痰 清理呼吸道 防止误吸 甚至窒息 加强呼吸道湿化口咽管外口盖一层生理盐水纱布 既湿化气道又防止吸入异物和灰尘 也可适时经口咽管直接滴入蒸馏水 每天不少于250ml 或在吸痰时将5 10ml生理盐水缓慢滴入 然后吸出 也能达到湿化目的 口腔护理昏迷者 口咽管可持续放置于口腔内 但每隔2 3h重新换位置 并每隔4 6h清洁口腔及口咽管1次 防止痰痂堵塞 每天更换口咽管一次 换下的口咽管浸泡消毒后 晾干备用 何谓简易呼吸器 简易人工呼吸器又称加压给氧气囊 AMBU 它是进行人工通气的简易工具 与口对口呼吸比较 供氧浓度高 且操作简便 尤其是病情危急 来不及气管插管时 可利用加压面罩直接给氧 使病人得到充分氧气供应 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定义 使用简易呼吸器解决了抢救人员口对口人工呼吸的不便 可减轻工作人员的疲劳 避免较长时间采用口对口呼吸造成的低氧血症 1 维持和增加机体通气量 2 纠正威胁生命的低氧血量 目的 储氧袋 储气阀 气囊 球囊 压力安全阀 单向阀 鸭嘴阀 面罩 呼气阀 进气阀 氧气连接管 储氧安全阀 简易呼吸器的组成四部分 六个阀 简易呼吸器的构造 保护肺部免于受到高压力之伤害 当球内压力达到40 60cmH2O时 压力会自动开启 面罩内充气约2 3 3 4成人110 120ml儿童50 60ml 安全阀 充气阀 简易呼吸气囊的适应症 心肺复苏各种疾病所致的呼吸抑制和呼吸肌麻痹 转运危重患者时各种大型手术在意外事件中的应用 突然氧气供应中断或压力过低 停电 呼吸机故障无法正常运作时 简易呼吸气囊的禁忌症 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肺大泡张力性气胸大量胸腔积液活动性肺结核等 简易呼吸器操作方法 简易呼吸器操作步骤介绍 一 评估适应证 二 开放气道 三 使用面罩 四 挤压球囊 五 观察与监测 评估 是否有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指征和适应证立即通知医生 准备并连接面罩 球囊 如有可能应备氧气进行辅助氧疗 根据需要调节氧气流量使储气袋充盈 开放气道 1 清除口腔与喉中 假牙等任何可见的异物 2 将病人仰卧 去枕 头后仰 3 将患者的嘴张开 必要时插入口咽通气道 防止舌咬伤和舌后坠 开放气道 4 抢救者应位于患者头部的后方 将头部向后仰 并托牢下颚使其朝上 使气道保持通畅 使用面罩 将面罩扣住口鼻 单手操作时用EC手法固定面罩 左手母指和食指成C形按住面罩 中指和无名指小指 构成 E 字 则紧按住下颚 按紧不漏气 如果患者插有气管内管及曾做气管切开者 应摘除面罩 单向阀接头直接连接气管内管接头进行操作 连接气管内管 管接衔 挤压球囊 单手或双手规律 均匀地挤压呼吸囊 挤压球囊时间应长于1秒钟 待呼吸囊重新膨起后开始下一次挤压 应尽量在病人吸气时挤压呼吸囊 将气体送入肺中 同时观察胸廓起伏情况 挤压球囊 频率成人 10 12次 分 小孩 14 20次 分 新生儿40 60次 分胸外按压与挤压球囊之比为30 2吸呼比1 1 5 2 慢阻肺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吸呼比为1 2 3潮气量潮气量应控制在足以产生可见的胸廓起伏 潮气量400 600ml 约球囊的三分之一 观察及监测 注视患者胸部是否随着压缩球体而上升与下降经由透明盖 观察单向阀是否正常运作经由面罩透明部分观察患者嘴唇与面部颜色的变化在呼气当中 观察面罩内是否呈雾气状密切观察病人对呼吸器的适应性 胸腹听诊呼吸音 生命体征 氧饱和度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面罩 以便得到最佳使用效果 2 接氧气进行氧疗时 安全阀应处于开启状态 如未接氧气时应将氧气储气阀及氧气储气袋取下 3 在使用中应随时注意 有无发绀的情况 适当的呼吸频率 鸭嘴阀是否正常工作 接氧气时 注意氧气管是否接牢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4 发现病人有自主呼吸时 应按病人的呼吸动作加以辅助 5 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解释应用呼吸器的目的和意义 缓解紧张情绪 使其主动配合 并边挤压呼吸囊边指导病人 吸 呼 气管插管术 气管插管术 是经口或鼻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置入呼吸道 建立人工气道 并由气管插管导管直接与呼吸机或呼吸器相连 进行机械通气的方法 经口气管插管 明视 盲探 光导纤维镜引导插管 逆行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明视 盲探 经纤支镜引导等 经口气管插管术 经口将气管插管导管置入呼吸道 依靠气管插管导管外的气囊将气道密闭 并由气管插管导管直接与呼吸机或呼吸器相连 进行机械通气 作用 开放气道 确保了控制通气的进行和潮气量的给入 保证了氧的供应 提供了气管内给药的途径 保护气管减少误吸的可能 有利于直接进行气管内吸引 气管插管术 优点 操作简便 易于掌握 紧急抢救时方便实用 缺点 因为口腔护理困难 易引起呼吸道逆行感染 一般应控制在 小时内 经鼻气管插管 优点 较经口容易被病人耐受 维持时间长 一般可维持一周以上 且较经口插管容易固定 缺点 使用导管细 分泌物吸引有一定困难 操作难度大 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 病情重或情况特别紧急时不适用 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引起的心跳呼吸停止 病情无法在一周内缓解 另口腔部手术或有下颌关节强直 口无法张开及颈部制动不易经口插管时 气管内插管术 目的 Tracheaencheiresis 保护气道 是建立人工气道 进行人工通气的最常用方法 防止误吸 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正压通气 维持气道通畅 减少气道阻力 保证有效的通气量 面罩吸氧仍呼吸困难 为给氧 加压人工呼吸 气管内给药提供条件 适应证 全身麻醉 心跳 呼吸骤停及窒息的抢救 呼吸衰竭 呼吸肌麻痹或呼吸抑制需机械通气者 存在上呼吸道损伤 狭窄 气管食管瘘等影响正常通气者 咳嗽反射弱 气道分泌物清除能力不够 胃内容物返流 随时有误吸可能者 严重的气道感染造成气道分泌物过多 过于粘稠或气管内液态异物吸入 需做气道冲洗时 禁忌证 喉水肿 咽喉部脓肿 胸主动脉瘤压迫气管 严重出血倾向者插管时应百倍谨慎 不稳定的颈椎损伤 无绝对禁忌症 气管插管的设备 喉镜 直板 弯板 常用 组成 手柄 用于操作 带有电池光源 镜片 其远端1 3处有灯泡 气管导管 长度30cm成年男性7 5 9 0mm 女性7 8mm 插入深度一般为19 23厘米 导芯 由富有可塑性的金属制成 导管选择 对于COPD者 宜稍粗急症或困难插管时 可先选细点 以后再换适合的烧伤病人 宜首次用较粗导管 气管插管的结构 接头 尖端 套囊 指示球囊 充气连接管 注药口 注药连接管 刻度 默菲孔 其它 10毫升注射器 水溶性润滑剂 牙垫 开口器 止血钳 压舌板 宽胶布 吸引器 吸痰管 氧气 球囊呼吸器 呼吸机 心电监护仪 听诊器等 气管插管所需设备 经口腔明视插管术 经口腔明视气管插管 临床上应用最广 适当应用镇静剂 当咬肌松弛 咽喉反射减弱或消失 即可进行插管 把小事做到极致 操作步骤 1 摆放体位 病人取仰卧位 清除松动牙齿及义齿 清除口腔异物或分泌物 用抬颏推额法 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充分后仰 以便口 咽 喉呈一条直线 颈椎伤患者除外 正确的插管体位 病人 在颈部屈曲和寰椎关节伸展的体位下最易实施喉镜检查 2 面罩加压给氧 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2 3分钟 交予助手操作 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 以上 保证气管插管时体内具有一定氧含量 3 暴露声门 打开喉镜 操作者用右手拇 食指拨开病人口唇及上下齿 紧握喉镜柄 将喉镜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后居中 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 缓慢地沿中线向前推进 暴露病人的口 悬雍垂 第一解剖标志 再循咽部自然弧度慢推镜片 使其顶端抵达舌根 即可见到咽和会厌 第二解剖标志 行至会厌和舌根之间 左手上提 挑起会厌 暴露声门 注意 1 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 以免造成损伤 2 不要把牙齿作为支点而挑起会厌 4 插入气管导管 操作者用右手以握毛笔状持气管导管从口腔的右侧进入 将导管前端沿着喉镜气管槽插入口腔 对准声门后 轻旋导管进入气管内 直至套囊完全进入声门 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 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3 5cm 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通常在21 23cm 气管插管困难时 可采取以下方法 1 引导管芯鱼钩状 当遇到阻力时左右边转动导管 2 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 环状软骨 或向某一侧轻推 向下向头侧 使喉部 以取得最佳视野 3 改变头部位置 三轴一线 4 长喉镜片 尽量上提 紧贴近会厌下方进管 感觉气流 5 确认导管位置 1 直视下导管进入声门 出现呛咳 2 给导管气囊充气后压胸部时 导管口有气流3 给导管气囊充气后人工通气时 可见双侧胸廓对称起伏 听诊双肺可听到有清晰的肺泡呼吸音4 吸气时管壁清亮 呼气时 白雾 样变化5 可见呼吸囊随呼吸而张缩6 如能监测呼气末分压 ETCO2 6 固定导管 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 用胶布将牙垫和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6 固定导管 气管导管的深度 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 距离隆突4cm 男性 门齿不超过22cm 女性 21cm 儿童 双唇12cm 年龄 2 气管插管 X线确认 正确 注意事项 插管用物均应经过消毒才能使用 插管前严格检查插管用物是否齐全 实用 特别注意喉镜是否明亮 导管气囊是否漏气 插管操作应轻柔 敏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