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1 - 三 百 六 十 行 (一) 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1)认知目标:掌握不同职业从业人员的特点。 (2)操作目标:用绘画手段表现不同的职业特征和面貌。 (3)情感目标:回忆自己周边人的职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不同分工。 了解不同职业,并能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这一职业的特点。 如何把握不同职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如造型、动态、场景等,对画面布局的安排,如何突出本职业的特点。 教 具 准 备 各种职业的道具、职业歌曲 学生:彩色水 笔。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感知与体验: 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上各个行业都是不可或缺的,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面貌和特征。 2教师出示安全帽、听筒、图纸、电吹风、铁勺等物品, 3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亲戚都是从事什么职业的 ? 你还知道哪些职业 ? 职业的外在特点是什么 ? 还知道哪些专门的职业性的节日 ?如:护士节、教师节、五一国际劳动节 你长大后想从事哪个职业 ? 6教师总结,板书:外形特 点 (服饰、工具 )。 学生指认这些物品并思考它们的用途,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人经常使用它们,它们的主人是谁,这些人所从事的是什么职业。 4同座位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知道的职业。 用带来的物品进行装扮,将同学装扮 成某一职业的人,并尝试模仿这一职业的动作造型,请全班同学猜测所装扮的职业名称,并注意观察不同职业的人的外形特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2 - 7翻看教材上的图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作品表现不同职业的人的 ? 如建筑工人、教师、工程师、电脑专家等 8教师总结,板书:动态特点。 9除了外形和动态,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现 ? 10教师总结,板书:劳动背景。 11教师一边指导学生观察一边做简单的演示,出示范画。 建筑工人在建筑工地上干活,教师在教室里上课,工程师在设计图纸,电脑专家在编程 小 结 作 业 1选择一个外型特点明显、。易于表现的职业进行绘画。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通过职业特定的服饰、工具和劳动背景来突出行业的情形特点和面貌特征。 2学生按以下步骤作业: 构图:在画面中确定主要内容的位置。 勾画:勾画出构思好的内容。 添加:在画中添加上有助于表现职业特点的物品。 上色:用 自己喜欢的笔加上合适的色彩。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3 - 后记备注 三 百 六 十 行(一) 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1)认知目标:掌握不同职业从业人员的特点。 (2)操作目标:用绘画手段表现不同的职业特征和面貌。 (3)情感目标:回忆自己周边人的职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不同分工。 了解不同职业,并能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这一职业的特点。 如何把握不同职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如造型、动态、场景等,对画面布局的安排,如何突出本职业的特点。 教 具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习回忆前一课时内容 注意 表现的重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4 - 小 结 作 业 继续完成作业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5 - 后记备注 三 百 六 十 行(二) 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1)认知目标:了解并熟悉泥塑人物的基本制作方法及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 (2)操作目标:通过学习较熟练地掌握各种泥 塑的表现方法并塑造有趣的动态人物造型。 (3)情感目标:了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引发对祖国优秀文化传承问题的思索。 掌握泥人的塑造方法并表现它的动态。 依据一定的情景,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泥人,掌握塑造人物细节的技法 (如五官、服饰、手的表现方法 ) 教 具 准 备 教师准备:各地区泥塑人物的图片,泥土及泥塑工具,盒子。 学生准备:泥土及泥塑工具。 教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6 -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1教 师准备一个盒子,在里面放上一块泥团,请同学猜猜盒子里放了什么 ?还可以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让学生直观感受泥块。 2教师讲解泥塑小知识。 二游戏学习。 1感受泥性。 “你用泥捏了些什么 ?你是怎么捏的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常用的技法: 2试捏外形。 教师讲解泥塑人物的轮廓制作方法,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些。 3加固动态。 “那怎样才能制作一个立体的泥塑人像 ?”教师讲解用于固定的木桩“骨架”的作用 讲解示范制作头和脖子初形的方法 4美化泥人。 学生尝试表述泥土的特性 学生依据自己的喜爱,用泥来捏制各种东西,感受泥的特性。 搓、团、拍、压等。 学生可以模仿自己喜欢行业的人物形象和动作。并依据自己最喜爱的某个行业人物的外形特点、动作姿势,尝试随意捏制一个泥人的外形。 使用其他辅助材料:弹簧,可以做成人物的帽翅,增添动感及趣味性。小绢花,可插在人物的头部,增强作品的立体感。火柴棒,可作成纸制的兵器及装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7 - 小 结 作 业 师生共同美化自己的泥人作品。 三激励评价。 1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说一说自己觉得有趣或喜爱的泥人形象。 2学生依据自己表现 的内容自由组合,组成有趣的泥塑“人间百态”。 后记备注 纸 柱 造 型 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1)认知目标:让学生掌握裁切、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并灵活运用这些基本方法设计制作纸的立柱造型。 (2)操作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 (3)情感目标:开拓学生的空间思维,培养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掌握裁切、卷压、折叠、粘贴等基本制作方法。 能更巧妙、有创意地制作出精致美观、有 新意的作品。 教 具 准 备 教师准备:纸制建筑模型、范作及演示所需的半成品、双面胶、剪刀、直尺。 学生准备:美工纸、剪刀、直尺、铅笔、双面胶。 教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8 - 学 过 程 1游戏激趣。 (1)抢答:我国的四大发明是哪些 ? (2)让“纸”立起来:教师让学生上台尝试纸的可塑性,谁能让纸站立起来 ? 2欣赏导人。 (1)教师简单介绍纸雕艺术。 纸雕是一种运用卷曲、立面、立折、立柱、立体等方式,将平面纸张立体化的技法。 (2)展示纸 制建筑模型,初步感受纸的立体形态。 (3)通过大量的佳作欣赏,让学生感受纸柱造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特点 。 3探究学习。 (1)探究立柱的样式,造型方法。 思考:你能想到哪些柱子的样式 ? 你用什么方法做出了纸柱 ? 讲授并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 a概括立柱的两大形式:圆柱和棱柱。让学生欣赏两种柱式的造型。 b演示“卷、折”两大基本方法。 演示一张平面的纸通过卷压、粘贴变成圆柱体。 演示将圆柱体折叠两次变成四方柱体。 (2)探究用怎样的纸雕方法美化纸柱造型。 讲授、演 示“裁、切、折”的方法。 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折一折,揉一揉纸,感受纸性。 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探究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使纸柱的表面更具有“凸凹”的美感。 将准备好的另外 个半成品,让学生上台尝试用“裁、切、折”的方法使其外形产生变化。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9 - 小 结 作 业 向学生提出制作要求:运用裁切、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使一张纸由平面变成纸柱造型,设计制作 1 2 件精致、美观的成品。 激励评价。 (1)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 说一说自己觉得有新意的纸柱造型。 (2)学生依据自己表现的内容自由联想,与生活中的用品、建筑等联系,说一说自己作品的制作意图。 后记备注 第 四 课 现 代 建 筑 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10 - (1)认知目标:了解现代建筑的有关知识,提高对现代建筑的欣赏能力。 (2)操作目标:用纸工或多种材料制作出一组建筑。 (3)情感目标:欣赏现代建筑艺术的形式美,体会建筑与人的关系,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感受建筑艺术的个性美感。 欣赏与了解现代建 筑艺术有关知识,提高对现代建筑的欣赏能力,以小组的形式用彩纸或油泥动手制作出一组建筑。 设计的建筑要有一定的寓意,才会与众不同。建筑物各部件的衔接处可以用双面胶带或牙签进行固定。 教 具 准 备 多媒体课件、建筑图片资料、多种材料 (油泥、木棒、纸盒等 )、牙签、小刀。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图片导入。 请学生欣赏一幅图片 奥体游泳馆“水立方”的介绍,引出现代建筑设计的新概念。 2图片赏析。 3拼拼搭搭。 (1)准备几个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建筑零部件,请学生帮忙进行组装 (可有多种组合方式 )。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使用一堆材料 (油泥、木棒、纸盒、牙签、吸管等 ),分别制作一个建筑物。 4现场组合。 (1)讨论:建筑物的周围都还会有些什么 ? (1)交流同学们在课前收集来的现代建筑资料 ,引导学生分析设计师的设计思路。 (2)将一组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进行对比,总结出现代建筑的特点: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造型。强调个性,强调简洁、实用、大方。展现了现代人对美的多元化的追求。 (植物、汽车、道路 )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11 - (2)拼组:教师为每组提供一些配件,组员将配件和自己制作的建筑进行组合,构成城市的呷角。 5师生共评。 (1)由小组成员介绍本组建筑群的设计思路。 (2)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3)教师小结。 小 结 作 业 后记备注 第五课 我设计的未来建筑 课时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12 -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1)认知目标: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树立创新意识。 (2)操作目标:展开想像的翅膀,设计造型新颖、样式 美观、功能奇特的未来建筑,通过细致描绘,把想像转化为有说服力的画面。 (3)情感目标: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和向往未来的思想情感。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设计、绘画未来建筑造型。 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大胆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 教 具 准 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未来建筑的图片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感知了解。 教师:中国早期的人类叫山顶洞人,就是以他们的居住形 式命名的。人类的居住形式从原始的洞穴、简陋的茅屋到现代的建筑,居住形式的改变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创新意识的体现。 (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 2感悟发展。 教师:建筑的变化就是时代发展的标志。你看到过哪些比较特殊的建筑 (包括在影视中看到的 )?特殊在什么地方 ? 教师:宏伟壮观、生气勃勃、奇姿异态的现代建筑,给世界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你能说出哪些世界著名的建筑 ?这些世界上有名的建筑你喜爱它的设计吗 ?说说你对这些建筑物的看法。 (课件同步展示相关内容 ) 教师:建筑设计需要人们展开自己 像象的翅膀,放飞自己的思维,不断构建自己的梦幻。 (课件介绍建筑师伍重设计悉尼歌剧院的故事 ) 3尝试设计。 学生分小组交流,并大胆发言。 学生谈自己喜欢哪些设计;或谈一谈建筑设计师们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让学生用花瓣尝试摆一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13 - 教师:我们利用几件简单的物品就设计出了许多奇趣的建筑。 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评。 教师:我们都可以成为设计师,你准备怎样来设计未来的建筑呢 ? 摆歌剧院的造型。 尝试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看一看能做出哪些精美的建筑设计 ? 学生分小组合作设计:想一 想、做一做、评一评、改一改。 学生相互观摩作品。 学生谈自己的设计设想。 小 结 作 业 教师:现代建筑由于建筑新材料的不断问世,造型方面限制越来越少。你打算用什么形式来表现你奇、特、新的设计 ? (可以用绘画作品,也可以用废旧物品等来制作建筑模型 ) 今天我们一起来设计一座欢乐岛,大家讨论一下需要设置哪些设施。 - 课件展示大致的建筑项目:军体训练场、游乐场、卫生站、自助餐厅、休闲会所、宾馆等。 分小组选择设计项目进行设计。 教师巡回指导。 各小组将自己的设计图稿贴在欢乐岛的相应位置,大家参观评 价。 师生共同进行评价修改。 后记备注 第六课 听音乐画感觉 课时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14 -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1)认知目标:了解并认识到艺术之间的通感及共同的表现力。 (2)操作目标:用色彩和线条表现自己听音乐的心灵感受。 (3)情感目标:通过对音乐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对听觉美和视觉美的真切感受。 体会不同音乐作品给我们的不同感受,了解绘画作品中线与色的艺术表现力; 学习选用合适的色彩与线条准确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 具 准 备 教师准备 :演示文稿、绘画工具、范画等。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胶棒,学生用作业用纸等。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体验与感受。 知音的故事。 (2)听音乐找感觉。 找知音。 师说:今天老师也要来找找知音。 师说:下面请听一段音乐。 (播放茉莉花音乐 ) 师问:听懂了吗 ? 师说:很好,都是我的知音。那你们是怎么知道茉莉花的 ? 感受音乐。 师说:对了,是歌词告诉了我们。来,再听 (师播放无标题音乐 )是什么感觉 ?与茉莉花相比,一样吗 ? 听音乐找感觉。 听四段音乐,体会一下,分别是哪种感觉。 热烈欢快 小夜曲 轻柔缓慢 赛马 生答:很美,好像是茉莉花 生答:从歌词中知道的。 生答:茉莉花给我们轻松愉悦的感觉,这段音乐给我们激烈欢快的感觉。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15 - 紧张激烈 江河水 凄凉悲伤 十面埋伏 2尝试与创作。 (1)音乐和绘画是相通的。 以蓝色和银色的夜曲让学生感受音乐和绘画是相通的。 小 结 作 业 a感受作品题 目。 蓝色和银色的夜曲,想像一下,会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为什么 ? b感受作品。 欣赏 蓝色和银色的夜曲 用绘画表达音乐的先驱 康定斯基。 (2)尝试:用色彩表现音乐。 将色彩与音乐相联系。 a从音乐中寻找色彩感觉。 生答:热闹、欢快,清新、富有生机,神秘、浪漫 c再听音乐找色彩感觉。 逐一播放音乐:一夜听雨、喜庆、月光曲、迪斯科等 )小组讨论,开始好的,讨论结束。 用色彩表达音乐。 a找感觉并尝试表现。 师:老师发现你们的感觉非常好,表现非常棒。现在我们听 段音乐,请你用彩纸拼出一幅画,来表现这段音乐。 (播放喜洋洋 ) 生:动手合作贴画。 b作业评价。 学生作品介绍。 (3)用线条表现音乐。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16 - 第六课 听音乐画感觉 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1)认知目标:了解并认识到艺术之间的通感及共同的表现力。 (2)操作目标:用色彩和线条表现自己听音乐的心灵感受。 (3)情感目标:通过对音乐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对听觉美和视觉美的真切感受。 体会不同音乐作品给我们的不同感受,了解绘画作品中线与色的艺术 表现力; 学习选用合适的色彩与线条准确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 具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简评学生作业 ) 听音乐画感觉。 老师来试一试。 师:老师现在特别想来试试,和我一起听段音乐,好吗 ? (放音乐,边谈听音乐的感受,边演示作画的方法、步骤 ) 音乐给我悠远、浪漫的感觉,我要用蓝色、紫色来表现,轻松略带跳跃的旋律就像绸带在空中轻舞,似乎还能闻到玫瑰的芳香好了,我画得怎么样 ? 学生创作练习。 a师: 下面老师放段音乐,请大家根据音乐也来画一画(播放四季之春 ) b师简评:现在拿出第二张纸,试着将自己熟悉的音乐画出来;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将音乐哼出来,让同学与之共享。 3拓展 生答: 用色彩和线条来画感觉。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17 - 感受生命最初的音乐节律。 师:大家画得真漂亮。今天,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们听了许多的音乐、看了许多的画、体会了许多的感觉,并用画笔进行了表达。最后再让我们聆听。 (师播放胎儿在母体中的心跳声 ) 师问:能听出是什么声音吗 ? 师叙述: (播放图片 ) 这是胎儿在母体中的心跳声。人类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我 们在诞生前,就伴随着母亲的心跳、自己的心跳和呼吸节律一起生活了 9 个月;我们落地发出的第一声啼哭就是向世界宣告我们到来的号声,这些都昭示着我们将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 生答: 小 结 作 业 后记备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18 - 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教 具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19 - 小 结 作 业 后记备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20 - 第七课 奇怪的图形 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1)认知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并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2)操作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变形的方法和相关的绘画大师,通过欣赏,创作简练、幽默的奇怪图形。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作愿望,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表现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引导学生观看各种奇怪的图形,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如何表现奇怪的图形 通过欣赏各种奇怪的图形,尝试运用类似的艺术手法,发挥想像设计出独具匠心的奇怪而有趣的图形。 教 具 准 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范例作品图片资料 (投影片或课件 )等。 (不同手法创作的奇怪图形作品 ) 学生准备:彩纸、旧画报、剪刀、胶水以及油画棒、水彩笔。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欣赏激趣,导入课题。 (1)观看图片,激发兴趣。 观看具有代表性的奇怪的图形,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展示 ) 请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图片的共同之处 (奇怪 ) (2)出示课题,奇怪的图形。 2欣赏体会,启发想像。 (1)师生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片。 (2)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想像,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教师启发回忆:奇怪图形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的丰富的联想力。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奇怪的视觉现 象。当我无意识地看着一棵树时,有时候树叶间会出现一张人的脸,有时又是某一只似是而非的兔子 !到了晚上,在阵阵冷风拂绕下,那棵树说不定变成了一个利爪高耸的大妖隆 !这都是人的联想力的原因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 生答: (各种不同的肌理,天上的云,泼在地上的水渍 )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21 - 3感受作品,探究技法。 (1)师介绍荷兰著名版画家埃舍尔。 瀑布 画廊 互绘的手 (关键词:奇怪、有趣、出乎意料、绝妙 ) 奇怪图形产生的原因:错觉。 透视错觉:大小恒常错觉;缪勒莱耶错觉;深度错觉。 轮廓错觉:背景错觉;知觉模糊;伪装错觉。 视觉疲劳:侧抑制;视觉后像 ;填充错觉。 这些引人入胜的不可能的图形存在着空间位置上的荒谬和矛盾,他们能揭示出我们是如何从二维图形感觉出三维空间物体的。 4师生演示,交流技法。 (1)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小 结 作 业 (2)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绘画的表现手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教师归纳学生讨论意见,小结并鼓励学生。 (4)老师示范:教师示范绘制奇怪图形,应该强调所用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5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 (1)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努力表现一些有趣而奇特的画面。 (2)学生在创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突出主题,创作简练、幽默的奇怪图形。 6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优秀作品投影仪下展示、欣赏、评析。 学生自己介绍作品:布置一个“奇怪图形展”,展示学生作品,并附上标签,说明作品的名称、作者和创作意图。 后记备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22 - 第八课 画汗衫 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1)认知目标:了解汗衫上的文化和设 计艺术。 (2)操作目标:学习设计汗衫图案,锻炼设计能力。 (3)情感目标:发展创新意识,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能够根据旧汗衫的颜色、图案和款式,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再造设计。 尝试用大胆的手法去创作表现。 教 具 准 备 教师准备:汗衫实物、范作、实物投影仪或课件等。 学生准备: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水桶、旧汗衫等。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教师事前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张贴各种学生带来的,以及教师收集的汗 衫。在班级里开展“汗衫展销会”活动,组织学生选购和欣赏各种汗衫。说说你为什么选购这件汗衫。教师从颜色或图形上引导学生欣赏汗衫。 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3讲授新课。 (1)出示汗衫范例贴在黑板上,讲解本课的重点:汗衫上的图形使得每一件汗衫都与众不同。每一件汗衫都是设计者智慧的结晶,它们有的色彩搭配协调;有的图形别致;有的简洁大方;有的上面是简洁有趣的拼音、文字等。 出示实物或范作、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分析汗衫图案的类型。 从应用角度上:广告、装饰、公益、体育等。 从年龄、性别上:老年、中青年、儿童 (卡通衫 )等。 从表现手法上:文字式、图文并茂式、纯图形式等。 (2)启发学生了解汗衫图案设计的立意。考虑设计何种类型 ?为什么人设计的 ?设计什么主题 ? 有意义的主题:如禁止吸烟、还地球于和平、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等。 随意型主题:如“我喜欢的卡通形象”等,本课教学可着重讲解随意性主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23 - (3)学习图案设计:非四边形。设计时要注意图形面积的大小,袖口、领边与中心图案的协调呼应,既不能塞得太满,也不可太疏朗。 四边形的图案。四边形的图案应在汗衫胸前或背后显要的位置。汗衫图案设计还可分为文字式、图文并茂式、图形式。 (4)欣赏课本上的几幅作品。讨论:图案的设计采用了什么方法 ?这些图案设计时采用了省略 (图案人物中的头部省略 )、借代 (借穿衣人的头来完整图形,从而引起滑稽、幽默感 )、前后呼应 (前后背心的图案设计互相呼应、互相补充,产生戏剧效果 )、渐变 (一群动物手拉手,由小变大绘于胸前,产生了强烈的运动感 )等表现手法。 小 结 作 业 汗衫绘制方法、步骤: (1)把自己带来的旧汗衫铺平放在桌上或者画板上。没有带的学生让其在白纸上自己剪裁成汗衫的样子。 (2)用铅笔在汗衫上绘制图案的草稿,图案可绘制成四边形的或非四边形,力 求图案新颖、别致。 (3)用水粉颜料调和并且上色,上色时注意水分不能过多,可以采用重色法。 组织学生办个“汗衫专卖店”推销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作品的设计意图,看谁的作品最有创意 ?谁的作品最畅销 ?谁最会推销自己的作品。 教师小结:是否在汗衫设计中表现出新奇的创意。对自己的创作效果是否满意。能否用口头语言或短文形式对自己和同学的作业进行评述。 后记备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24 - 第九课 水墨园林 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1)认知目标:了解中国 水墨画的艺术特点。 (2)操作目标:运用水墨的视觉语言,提炼,取舍,创作一幅水墨园林。 (3)情感目标: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增强本民族的自豪感。 中国水墨画表现时的取舍提炼。 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如树法,水法等。 教 具 准 备 水墨画工具材料 中国园林图片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导入: 展评园林绘画作品。 2欣赏: 中国四大名园 (颐和园、拙政园、留园、避暑山庄 )和苏州园林 (沧浪亭、狮子林等 )图片。 3尝试: 如果大家把各自的园林绘画作品用水墨表现会怎样呢 ?(学生尝试体验 )评述笔墨,落脚于取舍、提炼。 4讨论: 画家李可染的两幅谐趣园,猜猜看哪幅是对景写生 ?哪幅气氛更浓郁 ?哪幅提炼得更单纯 ? 引导:对景写生图显得细腻真切,树木假山都描绘得具体,亭台楼阁设色分明;创作图比较简单概括,假山用重墨剪影气氛浓郁,更有水墨韵味。 6教师示范水墨园林。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25 - 方法步骤: (1)起稿。用木炭条 (铅笔 )画底稿 (古人称为粉本 ),应注意要画得轻,不必画得过细,以免画面脏乱。 (2)勾墨线。画出近景的亭子和 长廊,形象注意准确,勾线一笔就是一笔,就像写毛笔字一样,有顿有提,即粗细变化。近景线条粗,墨线重;远景线条细,墨线浅 (3)皴擦。在墨线基础上的补充,皴出假山的结构,以增强树和山石的质感。擦时笔不能湿,墨色不能超过皴。 (4)点染。点即点苔,包括近景的花草,中景的灌木及远景的树木。这样一幅作品中,既有线条,又有墨点,还有大笔绘出的墨块,就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生动活泼的画面。染即渲染,指染墨。 (5)着色。当墨色丰富到几乎有色彩感觉的时候,应考虑着色。 (6)题款。 小 结 作 业 学生作画练 习。 (1)选择园林作品或收集的园林图片进行水墨创作。 (2)注意取舍,宾主关系,合理安排画面。 (3)可选择横或竖的构图方式进行创作。 后记备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26 - 第十课 美丽的园林 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1)认知目标:使学生对中外园林艺术有基本的了解。 (2)操作目标:通过对中外园林类型、特点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并学会用线描的方法绘制园林一角。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提高民族自豪 感,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的热爱。 了解中外园林艺术,欣赏、比较中外园林的异同。 学会用线描的方法绘制园林一角,要求构图简练、布局合理。 教 具 准 备 多媒体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游戏:园林猜猜猜。 播放电脑课件,让学生猜一猜是哪里 ? 1:北京颐和园 2:承德避暑山庄 3:苏州拙政园 4:无锡蠡园 5:扬州何园 6:东莞可园 同座相互讨论,说说自己去过哪个园林,其中何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2走进中外园林。 欣赏电脑课件。 北京颐和园 苏州沧浪亭 扬州个园 凡尔赛宫美国加州私人园林 看了这么多中外园林的图片,你认为它们有何异同 ? 3你知道吗 ? 教师给学生简介有关园林的知识。 中国四大名园为北京的颐和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 苏州的四大名园为: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建于明代的拙政园,建于清代的留园。 欣赏大师的作品。 教师播放电脑课件,学生欣赏。 同座互相讨论,举手发言。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27 - 清代袁江瞻园图卷 明代文徵明东园图卷 当代刘海粟无锡蠡园 当代李可染 拙政园镜心 学生 作品 教师演示。 尝试用线描的方式绘制园林一角。 画亭子 画植物 植物的安排,要前后遮挡 画背景 小 结 作 业 作业要求:设计一座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园林,要求构图饱满、简练,用线描的方式直接表现,并将中外园林的风格特征运用其中。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评价欣赏。 (1)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并讲述创作思路。 (2)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欣赏评价作品。 (3)教师点评,以鼓励为主,充分挖掘每个人身上潜 在的闪光点。 后记备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28 - 第十一课 我造的花园 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中西方园林的造园特色。 (2)操作目标:运用绘画或实物创作表现心中的花园。 (3)情感目标:欣赏园林艺术,感受园林艺术的美妙。 运用欣赏、讲授、讨论等手段让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方园林的造园特点、异同。 在了解园林的基本造园规则的前提下,学习使用绘画或者实物造型的方法设计创作一座自己心中的花园。 教 具 准 备 园林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感知与体验。 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片,感受中国私家园林的独特魅力。 它有哪些建筑元素 ?为什么会这么修建 ? 中国皇家园林 比较中国皇家园林与苏州园林的异同。 法国凡尔赛宫的造园特色。 (图片欣赏 ) 2创作与表现。 (1)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花园,你心中的花园是什么样的呢 ? (2)在你的心中,花园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它们又都是什么样子的 ? (3)教师示范。 学生讨论各种园林的特点、异同,说一说,各自喜欢哪种类型。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29 - 小 结 作 业 学生练习。 选择合适的视角进行表现; 可以表现花园一角也可以表现一个整体; 可以单色表现也可以着色练习。 3反思与评价。 (1)作业展示,园林博览会,大家一起欣赏各自心中美丽的花园。 (2)学生讲述各自心中的花园。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30 - 后记备注 第十二课 小玩偶 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1)了解玩偶的特点及表 现方法,学会并熟练使用剪、刻、贴、画等多种手工技能。 (2)根据材料本身的形状和色彩,产生有趣的联想。利用这些联想来塑造五官、脸庞和服饰,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玩偶形象。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不乱扔废旧生活用品的习惯,认真制作的态度和乐观、积极的学习精神。 引导学生观察、制作各种玩偶,掌握一定的技巧。 通过讨论,学生独立制作出富于创意的作品。 教 具 准 备 各种废旧材料、剪刀、胶带、各种玩偶的图片、范作、课件 教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31 - 学 过 程 1欣赏。 图片展示:木偶剧三只小猪。 2讨论。 3交流。 4观看。 教师带来一个箱子,让学生们猜猜里面是什么 ?从中取出玩偶范作,学生欣赏。 5观察。 将这些玩偶分到各小组,学生们看二看、摸一摸、拆一拆,玩一玩,看看这些都是用哪些废旧材料制作而成的。 6欣赏。 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学生欣赏多种多样的玩偶。 7讨论。 分小组说一说各种废旧材料适合做什么 ?如:瓶子、纸盒等适合做玩偶的身体;手套、毛巾、小袜子等适合做玩偶的衣服;纽扣、夹子、瓶 盖等适合做玩偶的五官。 8示范。 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喜欢哪个 ?它的颜色和表情是怎样的 ?有什么特别之处 ? 学生说说看过以后的感受,谈谈自己以前看过的木偶表演。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32 - 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示范制作一只小玩偶。重点讲解制作方法和小技巧。 如:将两个纸杯的一边用胶带粘贴,一抖动,玩偶的嘴就会一张一合了。 9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根据带来的材料制作玩偶。可以画出简单的效果图。 小 结 作 业 10制作。 11表演。 两三个组一起根据玩偶编一些小的节目, 上台来演一演。 后记备注 第十三课 偶戏 (一 ) 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新赏偶戏图片,了解偶戏的种类。 了解民间偶戏艺术的简单制作,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偶戏人物,并自编偶戏故事,进行偶戏表演。 通过学习偶戏,了解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组成部分,由此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 与小组合作分工制作偶戏人物,分享快乐。 偶戏人物的头部、身体的制作。 教 具 准 备 木偶戏录像片段、黏土、水粉颜料、绳子、剪刀、碎布块、手套、纸板、 美工纸、矿泉水瓶等废旧材料。 教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33 - 学 过 程 一、录像导人。 1、播放偶戏片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 ?和一般的动画片有何不同 ? 2、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认知探究。 1、偶戏概括: 所谓偶戏,是指以木偶及皮影等,配以服饰、场景和道具等来进行表演的民间艺术。它以双手择纵为表演的基础,配以唱念、音乐等,展现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内容。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 2、偶戏种 类: 提线偶、布袋偶、皮影等。 (出示相关图片 ) 3、偶戏制作。 (1)偶戏人物头部:用黏土捏制偶人头部,下方留出一个小洞,可以将食指穿进;或者用废纸 (宣纸、餐巾纸 )撕碎浸泡后,捏成人物头部造型,晾干涂上白色颜料。 (2)偶戏人物身体:方法一,用碎布做一件小衣服套在手上,当作身体。 方法二,用手套戴在手上直接当作身体,再用碎布块、废旧材料适当装饰,给衣服涂颜色。 4、讨论探究。 欣赏图片 引导学生欣赏偶戏图片中的各种形象,分析各个形象属于哪种偶戏,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样的神情,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等等。 3、语言校验 引导几位同学将头脑中的偶戏意象用具体的语言描 学生小组讨论,还有哪些废旧材料可以巧妙利用,制作身体。 思考 ( 1)、回忆所见偶戏中的各形象,收集思维材料。 ( 2)、根据所带材料在头脑中创生新的偶戏形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34 - 述表达出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形式美感方面来描述。 小 结 作 业 画小草图 指导全体学生迅速用画笔在“万能小草图”中将偶戏意象表现出来,最好能画出形象的神态。 四、教师演示 1、演示其中较难部分的制作过程,再出示部分完成的作品,加以讲解说 明。 2、强调:头部和身体的连接,尝试多种方法,找到最适合最牢固的方式制作。 五、实践体验 1、分组练习: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偶戏人物制作,要求合理分工,教师巡回辅导。 2、学生自编偶戏故事,进行偶戏表演。 六、欣赏评价。 小组同学欣赏制作的作品,简单评价。 后记备注 第十四课 偶戏 (二 ) 课时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35 - 欣赏国内外的偶戏,了解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 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偶戏人物,并自编偶戏 故事,进行偶戏表演。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欣赏国内外的偶戏,了解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组成部分。 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偶戏人物,并自编偶戏故事,进行偶戏表演。 教 具 准 备 偶戏的影像资料作品、图片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人。 1播放提线偶戏资料:三个和尚动画片。 (1)分析三个和尚的形象特点。 (2)观察环境特点。 2、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视觉思维表达 训练。 (一)思维素材收集 1表演偶戏 教师表演提线纸偶戏。引导学生观看并讨论: (1)为什么叫“提线纸偶” ? (2)提线控制偶戏形象的哪些部位 ? 2. 欣赏图片 教师出示国内外的偶戏图片,引导学生分析: ( 1)我国民间传统偶戏中杖头偶和提线偶的不同特色。 ( 2)欧洲提线木偶的特色。 3. 制作演示 教师演示提线纸偶的制作方法,重点讲解: ( 1)制作人物形象时的注意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36 - ( 2)提线部位的连接方法。 (二)闭目思维训练 1. 引导学生闭目回忆所见偶戏中的各形象特征及表演时的形态,收集思维材料。 2. 闭目思维,根据所带材料在头脑中组合成偶戏人物形象,并试着想象这一偶戏形象在表演时的具体形态。 (三)思维表达训练 1. 语言校验 引导几位同学将头脑中的偶戏意象用具体的语言描述表达出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形式美感方面来描述。 小 结 作 业 指导全体学生迅速用画笔在“万能小草图”中将偶戏意象表现出来,最好能画出偶戏人物的动态。 2、强调:头部和身体的连接,尝试多种方法,找到最适合最牢固的方式制作。 实践体验 1、分组练习:学生分小组合 作完成偶戏人物制作,要求合理分工,教师巡回辅导。 2、学生自编偶戏故事,进行偶戏表演。 欣赏评价。 1.小组同学对本组的偶戏作品进行互评。 2.教师对典型作品作点评。 后记备注 第十五课 成长变化 (一 ) 课时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37 -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了解人在成长过程中体形、相貌及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 体验已经经历的成长变化,展开想像,为自己设计模样,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成长变化。 通过对自己和周边生活的关注,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并以积极的态度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体验、欣赏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化。 教学难点:注意各个年龄阶段的外貌特点,又要注意一个人在相貌上的延续性。 教 具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猜这是谁? (出示不同两个阶段的人的图片) 两个时期的变化 是不是 很大。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会不断的变化,都会经历不同的时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生命的历程”。 二、深入探讨 (一)欣赏作品 分析思考 师:请同学们欣赏 一组学生作品,边看边思考: 1、人的成长过程大致可经历哪几个年龄阶段? 2、这些时期的人物有哪些相同点(延续)和不同点(变化)? 3、如何表现? 师:人的一生会经历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等时期。(出示板书)在这些时期里有的部位会延续不变,有的一直在变化。 观看图片 激发想象 看一幅名人像,你们能看出是谁吗? 成龙。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 38 - 师:怎么看出来的。 抓住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安航空基地管理办法
- 西安动态流动管理办法
- 福建苗圃育苗管理办法
- 造船产值计算管理办法
- 股静脉护理课件
- 肠道与健康课件
- 医院人员管理培训课件
- 肠内营养课件
- 肝硬化腹水护理课件
- 高职分招数学试卷
- 火针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 基于PLC的智能车库门系统设计
- 【2023有效教学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读书报告3600字】
- 顶管专项施工方案-人工顶管
- SYNTEC参数说明手册
- 2023春国家开放大学-01880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 2012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
- 2022年台州椒江区辅助警务人员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第二讲土地估价技术报告难点及技术要求与处理办法
- 房屋维修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