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世界经济.doc_第1页
河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世界经济.doc_第2页
河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世界经济.doc_第3页
河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世界经济.doc_第4页
河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世界经济.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世界经济新航路的开辟1(2015河南郑州三模27)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全球化”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a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b新技术对世界面貌的改变 c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材料中涉及资料体现不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新技术的出现对世界的影响,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殖民扩张与掠夺”、“全球化”不符,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新航路的开辟”体现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与掠夺”反映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全球化”体现出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哥伦布交流: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1492年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生物交流开始16世纪初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1510年西班牙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1555年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6世纪70年代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16世纪80年代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约1700年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80%18世纪初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摘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世界一部历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着给“哥伦布交流”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并评价“哥伦布交流”。【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解析】根据材料,归纳哥伦布交流的内容,包括动植物、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然后依据材料概括,动植物的交流对世界生态面貌、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人口流动对部分地区的人口结构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对文明区域分散、隔绝的状态,以及世界市场的影响。【答案】定义:历史上的“哥伦布交流”是指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3分)评价:促进了物种的相互交流,改变世界的生态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促进了人口的交流,但也改变了部分地区的人口结构(印第安人锐减);使文明区域分散、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答出三点即可,9分)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2015河南郑州三模27)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全球化”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a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b新技术对世界面貌的改变 c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材料中涉及资料体现不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新技术的出现对世界的影响,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殖民扩张与掠夺”、“全球化”不符,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新航路的开辟”体现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与掠夺”反映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全球化”体现出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31)在17世纪的法国,“商人们把原料和工具分发给广大地区的农民 ,由他们在家生产,交出成品,领取工资。”这反映出()a法国是欧洲大陆最先进的国家 b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渗入农村c法国农业比英国更具进步性 d农村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商品市场【考点】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解析】题干并没有将法国同其他国家相比,故a项错误;由“交出成品,领取工资”可知,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已经在农村出现,故b项正确;题干并没有提及英法之间的对比,故c项错误;题干只是展现生产在法国农村出现,并没有说销售问题,不存在市场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工业革命1(2015河南洛阳二模34)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摈弃特权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构的审批或核淮,企业就可以设立。这主要反映了() a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化进程的加快 b生产发展促使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c科技进步改变了国家的经济职能 d生产发展推动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主义) 【解析】材料主要是说的本国的经济的思想的变化,并未涉及到民主化,故a项错误;生产组织的变化指的是有手工工场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科学技术并未体现其作用,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建立,工厂之间需要自由的竞争,使得过去的特权公司逐渐不能适应形式的需要了,经济思想因为工业革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河南六市一模33)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或称作“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股份公司。1600年12月31日由英皇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它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被解散。导致其被解散的主要原因是()a印度、香港等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东印度公司与英国政府矛盾日趋尖锐c工业革命的影响 d东印度公司自身管理不善【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1857年到1859年发生印度民族起义,终结了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管理印度的体制,使印度置于英国直接统治之下,但不是“1874年被解散”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由英皇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它代表英国控制商贸关系”,故b项错误;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殖民扩张以商品输出为主,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故c项正确;“公司自身管理不善”忽视了宏观的历史趋势,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河南濮阳一模13)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你认为当时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a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 b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c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 d工人阶级需要娱乐【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1841年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是多样化,故a项错误;人们“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空气污染,人们向往清新空气,故b项正确;市民不仅包括工人阶级,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因为公园环境好,与工人阶级需要无关,故c、d项错误。【答案】b4(2015河南开封二模32)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a拓展殖民地市场 b传播基督教c煤铁资源的发现和采煤技术的提高 d黑奴贸易【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向外”的驱动,即不断拓展的殖民地市场对商品源源不断的需求,推动了国内的技术革新,工业革命因此发生,故a项正确;向外传播基督教与国内的技术革新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煤铁资源的发现和采煤技术的提高属于“向下”的驱动,故c项错误;黑奴贸易也与国内的技术革新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5(2015河南郑州一模12)某国的规定从“政府指定某些殖民地产品只准许贩卖到本土或其殖民地,包括如烟草、糖、棉花、靛青、毛皮等”到“沿海允许外国的商船从事贸易”。该项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地开展解放运动 b大西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 c代议制完善民主政治 d该国获取世界工厂地位【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题干涉及到各国贸易问题,而非主权独立问题,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看不出贸易中心的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民主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表明,贸易自由的倾向,即自由主义,而自由主义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思潮,故d项正确。【答案】d6(2015河南洛阳一模18)18至19世纪,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这些作品主要表达()a对科学发展的期盼 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c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浪漫主义文学 【解析】“对科学发展的期盼”与题干中对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影响意思相反,故a项错误;“对理性社会的追求”属于启蒙运动思想主张,故b项错误;“对自然风光的向往”与题干 “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的信息相反,故c项错误;材料中“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关注的是对自然界的影响,旨在说明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而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819世纪欧美各国开始工业革命,题干作品也揭示工业发展对自然界的破坏,故d项正确。【答案】d7(2015河南六市二模30)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1902年司法部长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指示,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对该垄断组织的起诉()a意在整顿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b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c体现了政府对垄断组织的否定 d限制了垄断组织的发展【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 【解析】该公司的“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而司法部长“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意在整顿秩序,故a项正确;1933年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而不是“1901年”,故b项错误;起诉“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而不是针对所有的像“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头”,故c项错误;不能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简单的理解为限制,垄断资本主义的法律也是规范保障其健康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a8(2015河南洛阳一模23)下列两个历史时期主要经济体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反映了()a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b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d日本经济发展速度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材料中涉及是两次大战之后的和平时期,故a项错误;依据柱状图中美、德、法和英日等国分别在两个时期经济发展速度表现,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故b项正确;美国经济年增长率的下降并不能体现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信息,故c项错误;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只是在19501973年期间,故d项错误。【答案】b9(2015河南洛阳一模19)自19世纪下半叶起,英国议会制定了包括工厂法、工会法、劳资关系法等重要法律;20世纪初,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等法律又先后出台。这类法律的制定反映了当时英国()a以法律手段普及社会福利 b社会贫困化加剧c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考点】工业革命贫富差距加大 【解析】英国普及社会福利的时间是20世纪6070年代,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中时间19世纪下半叶起,20世纪初以及“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的信息说明当时出现贫富差距才制定类似法律,故b项正确;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与题干反映信息相反,故c项错误;法律政策出台不能说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5河南洛阳一模17)据统计,1851至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佣的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49%。1851至1911年女性职员从2000人增加到166000人,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材料主要反映了()a社会发展使妇女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b民主政治增强妇女的参政意识 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的改变d科学发展提高了妇女的自主意识【考点】工业革命 【解析】“社会发展使妇女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述是工业革命带来妇女工作角色变化,并不是民主政治作用,故b项错误;题干涉及1851至1871年英国女性在某些领域雇用人数的增加和1851至1911年女性职员比例上升的现象,最能说明工业革命后妇女由仅负责家务管理到可参与劳动,说明妇女角色变化,故c项正确;妇女的自主意识不符合材料主题意思,故 d项错误。【答案】c11(2015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29)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是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a启蒙运动、巴黎公社 b德意志的统一、新文化运动c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d辛亥革命、罗斯福新政【考点】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解析】材料强调这种“革命”是非暴力的、没有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巴黎公社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发生暴力冲突,故a项错误;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王朝战争出现暴力冲突,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对天主教会精神独裁的“革命”,工业革命中出现生产领域、社会关系的“革命”,都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伴随着暴力冲突,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5河南郑州一模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1518世纪,一切随人口变化而变化。人口增加了,生产和交换就会增加,边缘地区的种植业就会发展;手工工场就会兴旺;村庄和城市的规模就会变大;流动人口就会增加。人口增加的压力越大,人们做出的建设性反应就会越多,这就是无声的命令。16世纪,(英国)随着人口的增长,特别是非农业人口的增长以及毛纺织业的发展,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许多地主、富裕的自耕农把土地作为牟利的手段,实行规模化经营,进行商品生产。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既冲垮了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结构,又荡击了以小农个体生产为基本模式的封建生产组织、经营方式,加速了小农与土地的分离,从而导致了社会的变革。 孙义飞近代早期欧洲人口增长与社会变迁关系模式探析(2)概括材料二作者的基本观点。依据材料二,以近代英国圈地运动为例,证明该观点。(6分)【考点】(2)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圈地运动)【解析】(2)第一小问,阅读材料二可知作者观点是:人口增长是推动人类社会变迁和整体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找到证明人口增长推动了社会进步的史实即可。【答案】(2)观点:人口增长是推动人类社会变迁和整体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2分)证明:随着人口增长,社会对农副产品需求大量增加,导致土地规模化经营迅猛发展,由此引起圈地运动。(2分)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金,并造成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从而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2分)13(2015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41)(12分)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按照钱乘旦先生的划分,现代化史观下的世界近代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415世纪),这个阶段起源于中世纪晚期,农业文明不断瓦解; 第二阶段:现代化的起动阶段(1618世纪),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一个 “现代”世界出现了;第三阶段:现代化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在这个阶段中,经历了两百年发展的欧洲终于迎来了成熟的现代社会;第四阶段: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19世纪中期后),世界在破坏和重建中进步着;第五阶段:现代社会的新转型阶段(二战后),从二战结束起,一个“后现代”社会正在形成。 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代史新的学科体系请以一个国家为例,概述该国在上述其中一个阶段的现代化之路。【考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现代化包括经济方面的工业化、机械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法制化,社会方面的城市化,思想方面的理性化、科学化,结合具体的国家,对应其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方面在1618世纪的变化,列举基本史实说明这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即可。【答案】以1618世纪的英国为例。(2分)英国在产业方面开始“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在国家的政权建设上,资产阶级革命破除封建制度,建立了相对自由、人权平等的社会;工业革命造成社会分工变动,人们从乡村来到城市,开始城市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宣传了天赋人权、民主平等等思想,逐渐开启了英国人的思想民主化进程。(10分)14(2015河南商丘二模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英国的乡村在农业革命的冲击下,从15世纪后3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领主用暴力或各种欺诈手段强占农民的公有地和他们的份地,用栅栏、篱笆、壕沟围圈起来,变成领主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圈地运动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地离开土地,整个过程延续了300多年,它使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它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袁亚愚农民的社会流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在推动英国社会发展上有什么积极作用?(4分)【考点】(1)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圈地运动)【解析】(1)组织答案可从两个来源搜索,材料一的关键信息如:“圈地运动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说明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力和市场;第二个来源是所学知识,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答案】(1)作用: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4分)15(2015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雾霾污染也曾经困扰伦敦,“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大文豪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更令人震惊的是,1952年12月4日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集,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有四千七百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大雾之后几个月,又有八千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彻底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材料二 由于1952年的伦敦灾难带来的严重后果,英国首次推出严厉措施控制污染;1954年,伦敦市出台伦敦城法案(多项赋权),控制烟雾排放;1968年修正清洁空气法;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规定了工业燃料里的含硫上限。伦敦市政府还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措施,鼓励市民出行乘坐公交工具或者骑自行车,开辟更多的绿化带,以及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英国政府对排污行为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例如,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法等法律规定,污染工业必须采取手段,避免将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另外,伦敦市中心还设立了污染检测点,警察可拦截有过多排污迹象的汽车对其进行测试,并有权对未通过测试的车主实施罚款。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推出举措清洁泰晤士河,慢慢地,困扰伦敦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污染恶名得以解除,泰晤士河里又重新出现鱼的身影,人们已经习惯到泰晤士河钓鱼。 以上材料摘编自伦敦治理“雾都”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英国雾霾污染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政府解决雾霾污染的主要手段,并谈谈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13分)【考点】工业革命英国雾霾污染问题【解析】(1)第一小问主要特点,依据材料一中相关数据,从英国雾霾污染爆发频率、波及范围、破坏程度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成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规模的扩大,煤等不清洁能源的使用增加,同时也与居民环保意识不强、政府环保措施不力有关。(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