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 克 思 国际学术交流 D 以乃D 砌 4 A昭 2彻 一 一 一05 6 恩 格 斯 和 列 宁 的 正 义 颜 上 加 凯 尼尔森1 译 傅 强2 译 李文雯s 1 加拿大著名哲学家 卡尔加里大学哲学教授 原哲学系主任 2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6级博士研究生 北京100872 3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 北京100089 惰要 凯 尼尔森是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成员之一 也是西方 左翼 平等主义的主要代表 这篇文章是他的专著 马克思 主义与道德观 道德 意识形态和历史唯物主义 中第四章的节选 这篇文章紧扣马克思主义原著 以 哥达纲领批判 为基点 从马 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 梳理和阐释了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的正义观 不失为当代国外马克恩主义领域一篇较为本真的阐发马克 思主义正义观的力作 这篇文章有助于国内学者深化理解马克思主叉经典作家的政治哲学思想 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学习西方马 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本解读方法和思路 对于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理论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公平 正义 平等 哥达纲领 中图分类号 B o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8616 2008 04 0163 06 on M ar x Engds andLeIli n sJ哪ti ce C蚴ada Kay Nelson Tr趴sl ati on FUQi明g nansht i on uW en w en Abst隐ct KaiN i el senisam em ber0f anal yt i cal M arxi sm 粕dtlIe represent at i veperson ofW es t emegalit 蒯帅ismof l曲w ing 11Ii 8 di squi si ti on isexn佻tof Ch印ters 4i nhi sM ar xismaIldt heM or alPoi nt0f V i ew M oral i t y Ideol og aIl d H i st or yM ateTi al i 8m Fi册1ydepending w i dl M 啦i sm 删矛nalw Drk basing onr11le C t i que 0fthe ha Program m e 舶mande ofM ar xismdevel叩m ent hi st ory N i el sencategori zes 硼alyzes aI l deIa borates M arx EngeI s andknin s j ust i ceconcepti on So t his di squi si t jon isam a8te卜 pi ece whi ch fai t hfuU y el uci dat esM 嗽i smj ust i ce t Il eory i nf ieldofm odemforei gnM ar xi sm A ndm i s di squi si t i on isinfavorofChi ne seschol arst o deepIycom pr ehend出e cl assi calM ar xi st w ri t ers pol i calphi l f堪叩hy t oappr ehend andk啪W egt emM ar xism t l l eori st s w ays of readi ng li ter ature 鲫d i tc肌be dm wn伽t I eor et ical lyby us inorder t oest abl i 8h j ust i cet leory socialis m w i tI l C hines ech啪cte stics K eyw D r ds equity ju8tice equali坼G0thaPl 叫季阻m m e 哥达纲领批判 是一篇论争性著作 是马克思对 其在德国社会民主运动中的对手的批判 马克思对 费迪南德 拉萨尔的德国追随者 爱森纳赫派成员 进行了辛辣讽刺 然而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确实论述了正义 平等 和很难理解与联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问题 笔者 将紧密联系文本 深刻理解它们的内涵 在很大程度上 笔者会以自己的特色对其进行阐发 并有意识地撇开 近期不时出现的对马克思正义观的虚幻诠释 在 哥达纲领批判 一开始 马克思就作出了明显 是其整个社会理论组成部分并符合其革命战略的评 论 但这一评论显然是一种经验陈述 也具有一种道德 力量 针对拉萨尔派成员 马克思指出 劳动不是一切 财富的源泉 因为 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 的源泉 呻 确实 人类的劳动能力本身是一种自然力 物质财富是由使用价值的积聚构成的 源自于自然界 收稿日期 2008 06 23 t 此文根据加拿大著名哲学家凯 尼尔森教授专著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道德 意识形态和历史唯物主义 中的第四章节选 编者 对标题作了改动 塔克 伍德 T ucker wood 的论文在如下文章中得到表述 发展和评价 参见罗伯特 塔克 马克思的革命思想 第二章 哲 学和卡尔 马克思的神话 第11 27页 艾伦 w 伍德 马克思对正义的批判 哲学与公共事务 1972年第1期 哲学与公共事 务 1978年第8期 163 一圈一 二o o八年 第四期 一一一凯 尼尔森 马克思 恩格斯和列宁的正义观 上 一一 与劳动 然后 马克思明确而彻底地提出了一种与其劳动 价值论相一致的观点 即 如果一个人惟一拥有的只是 他自己的劳动力 那么在所有社会和文化环境中 他都 不得不被那些拥有劳动物质资料的人奴役 在使用 奴 役 这个词时 马克思已经明确表现出他正在进行一种 道德判断 确实 无论他自己认为这些判断是否重要 就 奴役 这个词来讲 它被使用在这样一个语言环境 中 就已明确显示出马克思正在进行道德判断 但是 在提出这种观点的同时 马克思也作出了一种实事的 经验陈述 尽管这些用词是被理论渗透的 t heo ry laden 而且除非他的社会科学的中心观点被认为 是大体正确的 否则这种陈述不会被认为正确 但是 如果他的经验性的社会分析是正确的 那么 奴役 这 个词的使用就不会使马克思的论述呈现主观性 情绪 性甚或是偏见性 如果 欺骗性 这个字眼所宣称的属 实 那么这个字眼的使用就不再使得下面这种经验陈 述仅仅成为情绪性 主观性或有偏见的论述 他欺骗 了她 票只有两美元 当她给他一张二十美元的钞票 时 他只找给她十六美元 有时候 带有某些感情力量 的词汇或规范化的词汇用于对一个正确和真实的实事 进行经验陈述是完全恰当的 作为真正的实事陈述 它不需要带有很多规范性的中性色彩 后面几页马克思进行了另一番既是经验主义的又 带有通常意义的道德力量的论述 然而 它们并不是粗 陋的经验论述 而是非常依附于理论 t heor y depen dent 的论述 并且使用了构成马克思的全部社会理论 所必须的概念化词汇和形式 但是 我们也不应忘记 这是一套至少以经验理论为起点的社会理论 在对 哥达纲领 第一部分第三个观点进行评论 时 马克思首次论及正义 爱森纳赫派主张 公平分配 劳动所得 马克思问道 什么是 公平的 分配呢 运 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凭籍社会科学家对各种道德信 仰的敏锐洞察 马克思论说 难道资产者不是断言今 天的分配是 公平的 吗 难道它事实上不是在现今的 生产方式基础上惟一 公平的 分配吗 难道经济关系 是由法的概念来调节 而不是相反 从经济关系中产生 出法的关系吗 难道各种社会主义宗派分子关于 公平 的 分配不是也有各种极不相同的观念吗 f 6 马克思知道 处于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人 包括那些 革命斗士 在什么是正义和非正义方面都有各种不同 的道德观和道德信仰 而且 他们对于 些哲学家对上 述问题的合乎逻辑的看法有不同意见 对于哲学家的 这些看法怎样能够得到证实 也有非常不同的看法 运 用自己的唯物主义方法 在 资本论 中他也宣称 在一 个既定的时间我们对公正还是不公正所做出的正确判 断 是由那时的经济关系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如果在时 间T我们判断A 是正义的或公平的 如果我们所说的 一切都是明智的 那么我们必须使事物与时代背景相 关 即 相对于生产关系Z而言 A 是正义或非正义的 在古老的最低限度生活条件下 人们进行原始打猎和 采集 比方说人类学上的礼物 塔斯马尼亚岛上的 土著居民 对这种社会生活中的食物分配的正义性进 行判定 与对当代瑞士的分配正义性的判定是不同的 我们不能对两种社会进行同样的评价 这绝不是一种 相对主义形式 而是一种历史背景主义 cont ext ual ism 它与坚持道德客观性的信念是完全一致的 它 诉诸于一种对物质条件和经济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强 势地位的认可 因此 我们能够根据一种特定的环境 或是立足于一个特定社会的特定时期 来正确评价正 义与否 马克思认为拉萨尔派成员仍然以过多的资本主义 方式看待他们想要达成的社会主义目标 在未来的共 产主义社会中 我们将不再谈论或考虑个人对其劳动 产品的占有 在一个集体的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 础的社会中 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 用在产品上的 劳动 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 不表现为这 些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 因为这时 同资本主义 社会相反 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 而是 直接作为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着 l l l 8 实质上 马克思在这里确实是在畅谈一些对未来共 产主义社会在其不同阶段的表象的分析 他不是在描 20世纪初期的实证主义把经验观察和纯事实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 但实证主义之后的科学哲学家普遍认为 没有 纯客观 的事实 只有 理论依赖 或称 被理论渗透 dl eor y hden 过的经验材料 就是说 对这些经验材料的观察 整理 分类和概括不可避 免地受一定理论的影响或 污染 译者注 对这一观点的详细说明和捍卫可参见安德鲁 科利尔 ndrewcom er 的 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问题 收于 马克思 和道德 一书 参见威廉 肖 马克思和道德 中的 马克思主义与道德客观性 凯 尼尔森 如果历史唯物主义是正确的 那么道德则摇摇 欲坠 凯 尼尔森 历史唯物主义 意识形态和伦理 1984年 苏联思想研究 164 o o o o o o o o o o 一置 一 二o o八年 第四期 o o o 一国际学术交流删谢刀D 砌 4A昭 2伽 一 一 一 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情景 而是在谈论一般的条件 即 如果我们拥有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那么这个社会应 当是什么样子 这一描述部分是明确的 也有部分是经 验的 类似于生物学家描绘他所预期的某一既定物种 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变 生物学家告诉我们 如果那个 物种的现存环境以某种真实的方式发生变化 那么这 个物种很可能迟早会出现某些它现在没有的特征 马 克思认为社会也是类似的 他认为某些社会将以某种 方式变化 如果与他的预期相反 这些社会没有以那种 方式经历改变 那么它们就不可能成为共产主义社会 然而 作为社会现实主义者 马克思至少在他的成 熟著作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过渡问题 什么才算正义 或公平地对待人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在共产主义早期 阶段和共产主义成熟阶段是不同的 阐述由社会主义 到共产主义的不同术语有时也存在这种区别 马克思告诉我们 我们应当认识到的是 我们必须 立足现实 从一个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并带有其所有 问题和局限性的社会出发 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 它不是 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 恰好相反 是刚刚从资 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 因此它在各方面 在经济 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 痕迹 所以 每一个生产者 在作了各项扣除以后 从社 会领回的 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 他给予社会的 就是 他个人的劳动量 11 18 马克思的理智评析在笔者看来并不是价值无涉的 社会科学 他看到了道德和社会的关系 他以既定方式 把它描绘为如实事般不可避免的关系 是共产主义早 期阶段必然从资本主义社会中浮现出来的 尽管不可 避免 但他认为 这种关系仍有缺陷 共产主义早期阶 段的劳动者的 平等的权利总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 阶级的框框里 他认为 生产者的权利是同他们提供 的劳动成比例的 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 劳动 来计 量 那么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 这样的社会关系为什么 存在缺陷呢 到那时 在直接和客观意义上 我们确实 将会生活在一个无阶级的社会 其中每一个健全的成 年人都是一个劳动者 但是 根据劳动分工 作为个人 也就是我们每个人 仍然只被当作劳动者 成为经济 范畴的化身 在分配他们所享有的那份社会总产品时 他们的不同需要被忽视 从这个场合考虑 我们撇开 了一些东西 例如一个人已婚而另一个没有 一个人比 另一个有更多的子女 一个人有疾病而另一个人健康 不是根据需要而完全是根据劳动长度和强度来计量的 劳动贡献来权衡分配 因此 在提供的劳动相同 从 社会消费基金中分得的份额相同的条件下 某一个人 事实上所得到的比另一个人多些 也就比另一个人富 些 l 19在共产主义早期阶段 正义或者分配的基本原 则就是 各进贡献 各取所得 这里的问题就在于如 何衡量贡献 马克思的下面这段论述对我们来说既有特色又耳 熟能详 但是这些弊病 在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 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是不可避免 的 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 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ltJl9 而且 这里明显存在对劳动的价值判断意味 但这 是马克思以他的历史 社会分析 hi stori cal soci al aJlaJysi s 和关于上层建筑的基础的经验理论为基点进 行的价值判断 四 马克思接下来转而探讨在 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 段 什么才算做是正义地分配和公平地对待 这里有 一段话非常著名 至关重要 因此笔者全文摘录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 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 也随之消失之后 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而 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 在随着个人的全面 发展 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 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 泉都充分涌流之后 只有在那个时候 才能完全超 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 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 上写上 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 卿 通过上述这段话 马克思告诉我们 在共产主义早 期阶段存在一个 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 的基本正义原 笔者判定这是在面对一些他的诽谤者时所提出的鸟托邦理想 斯坦利 摩尔适当地提出了疑问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需要如此 参见斯坦利 摩尔 马克思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选 择 哈佛大学出版社 1980年 为什么在共产主义早期阶段 后来被称为社会主义阶段 在存在疾病 众多孩子等情况下 需要完全根据劳动贡献分配呢 为什么不能做出类似于我们在富裕的资本主义社会所做出的 修正 呢 这可能或者完全应该归结为共产主义精神 参见乔恩 埃尔斯特 剥削 自由和正义 马克思主义 纽约大学出版社 1983年版 第277 364 等等 列宁与之不同 他不谈及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165 O 9 2 9 9 O 5 6 6 2 一 凯 尼尔森 马克思 恩格斯和列宁的正义观 上 一 则 在成熟时期则会存在一个非常不同的 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 的基本正义原则 这些不同的正义原则来自 于并支撑不同的物质条件和不同的经济组织 并转而 依次被不同的物质条件和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所支撑 在一定生产力发展并带来相应生产关系发展的情况 下 产生一种正义原则 在另一特定生产力发展并带来 相应生产关系发展的情况下 则产生另一种正义原则 伴随对变化的分配形式和权利观念的强调 虽然 它们的变化是伴随生产方式的变化 笔者认为 这种 推论至少看上去是有道理的 马克思认为 尽管事实上 他没有这样说 随着社会财富的巨大增加 随着生产 力的发展 随着一种经济关系转变为另一种经济关系 这种转变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 正义将会在 世界上逐步生长 尽管正义不总是直线生长 也会遇到 暂时的挫折 在上面引用的著名段落之后 马克思继续强调 在所谓分配问题上大做文章并把重点放在它上面 那 也是根本错误的 旧这几乎是他的劳动价值论和历 史唯物主义的中心论点的推论 认为分配问题似乎独 立于生产问题 并把社会主义视为主要是一种分配社 会产品的选择性系统 这是错误的 实际上这是在 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寻求方便 关键问题是由工业产 生的民主问题 即谁拥有和支配生产资料的问题 只 有拥有这种支配权 劳动者才能获得自治并赢得民主 斗争 在这里 我们拥有一种具有道德力量的主张 同 时这一主张仍然是一种具有经验性真实条件 tm t l conditions 的主张 而且是经验社会科学的一部分 五 当马克思把自己关于平等的立场跟拉萨尔派的成 员进行比较时 他也作出了一个很有特色的评论 拉 萨尔派成员 和爱森纳赫派成员 宣称通过建立一个 自由国家 的合法方式 消除一切社会的和政治的不 平等 泓马克思认为这种不确定的和模糊的论述应 当从工人党的纲领宣言中去掉 代而强调阶级斗争和 通过这样的斗争达到无阶级的状态 工人党纲领应该 对工人讲清楚 他们的鼓动和斗争应当是为了解放阶 级社会 随着阶级差别的消灭 一切由这些差别产生 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也自行消失 而不是讨论 什么 消除一切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 上面这句话在各个方面都是含糊的 但是笔者猜 想马克思是通过它说明 真正的问题和道德上令人反 感的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分化为阶级 只有当 阶级社会被完全克服的时候 这些不平等才会消失 恩格斯在他的 反杜林论 中对此进行了更为详细 的论述 我们看到恩格斯关于道德的论述较马克思来 说更为广泛和系统 哥达纲领批判 写于1875年 而 反杜林论 写于1878年 因此它们属于同一时期的著 作 恩格斯认为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 对乎等的需要 包含着不同的内容 在现代社会 随着资产阶级体制 的提升 人类 男人和女人 应当有 国家和社会中的平 等权利 I舭虽然这种平等是重要的 但它仍然是 种 有限的和不充分的平等 为证明这点 恩格斯继而指出 当资产阶级在现代社会发展为一个阶级时 他们便把 另一个阶级带到了现实中 那就是无产阶级 两个阶级 都要求平等 但他们的要求是不同的 资产阶级要求消 灭阶级特权 而无产阶级则要求 消灭阶级本身 嘲撕 无产阶级抓住了资产阶级的话柄 平等应当不仅是表 面的 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 它还应当是实际的 还应当在社会的 经济的领域中实行 l 擀因此 作为 战斗呼声 无产阶级不仅要求政治和法律的平等 也要 求社会和经济的平等 在一段著名的论述中 恩格斯阐明了马克思主义 对待平等的立场 这一论述比马克思的论述更充分 同 时也与上面所引用的马克思的论述一致 因此 无产阶级所提出的平等要求有双重意义 或 者它是对明显的社会不平等 对富人和穷人之间 主人 和奴隶之间 骄奢淫逸者和饥饿者之间的对立的自发 反应 特别是在初期 例如 在农民战争中 情况就 是这样 它作为这种自发反映 只是革命本能的表现 它在这里 而且仅仅在这里找到自己被提出的理由 或 者它是从对资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反应中产生的 它从 前引书 埃尔斯特 参见约书亚 柯亨和约尔 罗杰斯 民主论 1983年 塞缪尔 布莱斯等人 超越废地 1984年 等等 在这一部分笔者的论述将立足于艾伦 伍德与恩格斯在对马克思的评论方面的明显差异对比 特别参见伍德 马克思与平 等 并不是所有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同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的提法 参见 当代的马克思 第七章 凯 尼尔森 平等与自 由 第57 60页 Row m anandA uarll l el dPres s 1985年 关于恩格斯的思想 参见凯 尼尔森 恩格斯的道德观和道德理论 苏联思想研究杂志 1983年第26期 乔治 G 布伦克 特 马克思 恩格斯和道德相对论 苏联思想研究杂志 1977年第17期第201 224页 参见特雷尔 卡弗 马克思 恩格斯和辩 证法 政治学研究 第353 363页 也可参见他的 恩格斯 166 一囵一 二o o八年 第四期 一一一一一一一国际学术交流啪憎刀0I b彳A g 2 8一一一 这种平等要求中吸取了或多或少正当的 可以进一步 发展的要求 成了用资本家本身的主张发动工人起来 反对资本家的鼓动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 它是和资产阶 级平等本身共存亡的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 无产阶级平 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 任何超出这 个范围的平等要求 都必然要流于荒谬 仁岬 在这里 最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 恩格斯消灭阶级 社会的要求是共产主义者平等要求的关键内核 有意 义的 道德上能够获得支撑的平等要求 不是为了消除 人类的所有差别而进行的要求 而是为了消灭阶级差 别所提出的平等要求 不管能不能做到 从道德角度讲 消除人类的所有差别都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峨们 能够感知的是 面对一个被分割为阶级的社会 一个具 有巨大权力和控制人们生活的不平等的社会 要求消 灭这样一个社会 就是对平等的要求 在现代 为了平 等而进行的斗争和为了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斗争是一回 事 笔者认为这是恩格斯这一段论述中最重要的含义 如果恩格斯的主张被适时地提出 那么就应该能够避 免很多关于平等主义的脆弱评论的提出 然而 在某些环境中 恩格斯呼吁把平等作为阶级 斗争的有效鼓动武器 认识到这一点也是有价值的 这 有助于了解如何诉诸平等的这种功能 罗纳德 德沃金 认为 与其说是设计一个非常精细和表达清楚的平等原 则 不如说是恰当揭露了资产阶级平等概念的含义 从工人的立场看 就是通过揭示现实中资本家不能实 现自己对平等的公然承诺来使资本家认错 但是这不 能得到实现 因为在阶级社会中如果不可避免的存在 经济的不平等 那么政治和社会的不平等就必然存在 与其我们去发掘对人类平等的更为深刻的内涵 不如 让最好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来说清楚 更准确地告诉我 们 我们所需要的主要是对可能实现平等的条件作出 更为现实的理解 尽管我们确实必须知道经济平等才 是最关键的 上 当代诸如约翰 罗尔斯和罗伯特 诺齐克等思想家 对自由和社会中的国家角色的探讨总是与对正义的讨 论密切联系 马克思没有直接把他对自由和国家的探 讨与对正义的探讨相联系 但是 至少似乎是一种暗 示 马克思确实在 哥达纲领批判 第三和第四部分进 行了探讨 也就是在他谈论平等和正义之后的两部分 这种论证思路具有持续性 马克思嘲笑拉萨尔派成员 幼稚地讨论 国家的自由 和他们对国家行为的信任 马克思认为 忽视阶级斗争是错误的 我们必须认识到 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进一步认识到阶级斗争必须被引 导到社会革命变革的方向上来 从而代替拉萨尔派成 员的愚蠢想法 具有阶级意识的劳动者将不会被如此 蒙蔽 而会为了彻底变革现存的生产条件而工作 而且 这同靠国家帮助建立合作社毫无共同之处 旧 这也指明了马克思定义自由的方式 即 把国家由 一个高踞社会之上的机关变成完全服从这个社会的机 关 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国家是少数人统治大 多数人的工具 这部分少数人构成了资产阶级的权力 顶点 正是他们以诡秘的或直接的方式控制着大多数 人 只有当打破这种控制的时候 只有当国家完全服从 于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时 也就是说 服从于以民主方 式共同行动的人群时 人们才能获得自由 最初的部分自由思想是通过共同的意识形态观 念 把国家视为 一种具有自己的 精神的 道德的 自 由的基础 的独立存在物 旧此外 我们必须认识到 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革命转变期间 当 无产阶级已经控制了国家机器时 经济制度却仍然处 于转变期 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 政 1瑚 这是马克思最容易被误解的一个观点 因此 我们 必须慎重考虑如何进行论证 因为即使是现代意义上 的 专政 也是一个很容易使人产生惊惶的观点 吗 克思认为 通过 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为了 最大多数 人的 例如工人 利益而进行的 最大多数人的统治 例如工人 他在这里指的是人民和大众民主 无产 阶级专政 意味着在转变时期对这个庞大的阶级进行 着统治 而它仍然要与来自资产阶级的威胁进行斗争 但是这个无产阶级的统治将会伴随消灭整个阶级社会 的终极目标的实现而自行瓦解 当资产阶级反抗的最 后残余和明显的资产阶级思想都消失的时候 当我们 拥有这样一个社会 在其中所有人都是劳动者 所有人 都把自己视为劳动者的时候 对阶级统治的需要也将 消失 随之无产阶级专政就像国家消失一样 也都将消 参见凯 尼尔森 论平等主义 柏林的非难 哲学 杂志1983年10月第13期第299 315页 罗纳德 德沃金在他的如下两篇文章中进行了详细论述 什么是平等 哲学与公共事务 杂志1981年夏期 对平等的辩 护 哲学与公共事务 杂志1983年秋期 笔者尝试在自己的著作 平等与自由 对激进平等主义的辩护 中这样论述 c B 麦克弗森认为 如果我们对这句话的意思有一个正确的历史性的理解 那么就不会为此感到惊惶 也不会认为马克思是 在捍卫或默认我们现在所说的极权主义甚或是一个独裁国家 参见他的 民主的真实世界 牛津大学出版社 1966年 167 o O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淘宝培训课件资料下载
- 劳动纪律培训课件
- 培训课件开发岗位要求
- 药厂空调知识培训课件
- Unit 2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Section A 2d 4a-4c 课件(内嵌视频)
- 企业宣传资料策划与制作指导手册
- 叙事作文胜似亲人350字14篇
- 心中的我250字(11篇)
- 市场营销策略制定流程模板化分析工具
- 2025年彩票市场监察笔试备考手册
- 培训学校租房合同协议书
-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手册
- 《从“浪浪山”启程做更好的“小妖怪”!》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
- 防地震教学课件
- DB15∕T 3644-2024 国有企业阳光采购规范
- 2025年小升初音标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校辅导员招考笔试真题及答案
- 慎交友-不交损友课件
- 宾馆前台培训课件
- 消防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