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河南省淇县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河南省淇县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河南省淇县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河南省淇县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淇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为i卷和ii卷,其中i卷为选择题(2x35分),ii卷为综合题。将i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ii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本卷满分100分。选择题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以下2题。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a.abcb.acd c.abd d.bcd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a b.b c.c d.d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表完成下题。3四城市不同年份人口比重变化的说法与图不相符的是a唐山人口比重逐渐减小b北京人口吸引力增大 c北京和天津人口比重差距扩大 d天津和廊坊两市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回答46题:4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a b. c d5.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 )a国家政策 b自然环境 c人口迁移 d文化观念6表中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下列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 ) a地区政策 b晚婚习俗 c优美的环境 d文化观念 下图反映的是某国近些年来的人口数量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7-8题。7图示期间,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劳动力缺乏b人口增长快c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d1996年的城市人口比重比2006年的高8图示期间,关于该国城市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增长率超过总人口增长率b预计2012年城市人口数量将达6 000万c最近几年,城市人口数量基本保持不变d城乡人口比重合理,维持现状是当前该国的主要目标下图是芬兰17851976年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示意图,图中a是17851790年数据,b是18251830年数据,c是19101915年数据,d是19701976年数据,请回答9-11题。9根据a、b、c、d各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特征判断应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是( )a.a b.b c.c d.d10.影响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根本的因素是()a社会福利 b国家政策c生产力水平 d自然环境11.示意图中人口死亡率下降后,出生率也在不断下降的原因( ) a.自然环境的影响 b.社会经济的影响c.国家政策的影响 d.交通的影响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2图中哪一处交通通达度最高()a甲 b乙c丙 d丁 13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外缘的主要原因是( )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 b那里环境条件比较优越c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 d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业区读下面“世界城市化水平分布图”,回答以下2题。14图中乙国城市化程度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开发历史悠久b经济发展水平高c农业机械化水平高d社会福利优越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b甲国属于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国家c乙国是目前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d丙国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2题。16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17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18大气污染源不包括工业、汽车与居民生活排放出的( )a二氧化碳 b粉尘 c氮氧化物 d碳氢化合物 2011淮安模拟)辽宁省在清王朝时期是个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这里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开垦。清王朝灭亡后,在短短百年的时间,辽宁省成为拥有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省份。据此回答19-21题。19导致清王朝时期辽宁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是()a政治 b.宗教c交通 d军事20使辽宁省成为拥有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省份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资源开发 b交通c气候 d宗教21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a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b军事因素的减弱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c交通运输是辽宁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d人口迁移是辽宁省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如图是某城市医院与卫生所分布图。读图,回答22-23题。22医科大学毕业的你想开一家私人卫生所,根据“中心地理论”,你将选择在()abc d23你选择该处的理由是()a该地卫生所集中利于经营b位于其他卫生所服务范围的边缘c靠近大医院,可获得其技术支持d城市边缘有足够的土地发展空间24读“我国小学生人口密度和小学平均服务范围图”,关于小学生人口密度与小学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学生人口密度大,小学服务范围小b小学生人口密度大,小学服务范围大c小学生人口密度小,小学服务范围小d小学生人口密度大小与小学服务范围无关城市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并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异。读图回答第25题。25图中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利用方式分别为()a电影院、厂房、住宅、银行b零售店、电影院、厂房、办公室c办公室、零售店、住宅、厂房d批发市场、办公室、住宅、零售店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据此回答2627题。26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f最有可能是()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心商务区27若a、g均为住宅区,下列叙述正确是()ag环境优于aba地价高于gcg人口密度大于ad影响a、g分化的主要原因是行政因素28关于城乡规划的土地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乡用地中土地利用方式相同b城乡各类用地的比例保持不变c城乡用地规划中应坚持“合理利用”的原则d工农业生产用地在城乡用地中比例最大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居住建筑用地所占的比重要小于工业建筑用地b工业建筑用地所占比例最大c一般情况下,道路广场用地要小于居住建筑用地d一般情况下,公共绿地要大于工业建筑用地30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说法正确( )a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只与出生率有关 b一个地区人中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c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等于该地区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除以人口的死亡率31人口增长模式变化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a b c d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3235题。3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bc d3320世纪末,非洲卢旺达和刚果地区出现数以百万计的难民大迁移,其产生的原因是()a bc d下图中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3435题。34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35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a收入差距 b家庭婚姻c工程建设 d文化教育二综合题36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区“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演变”开展了大量实地调查工作。研究发现:一个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首先是在平原、河川地区,一般来讲,只有当人口增长到某一临界值,平原土地资源不足时,才开始向坡地、丘陵、山区发展。下面是他们调查的一些资料数据。资料1:表一六百余年来本地区人口与耕地的发展状况时间(年)人口(104人)耕地(104hm2)人均耕地(hm2/人)13686.6934.1510.6214036.6614.2450.63714659.4974.2450.447173621.5997.4810.346187532.72417.250.527191129.15718.4660.633198349.8620.360.408199654.6322.070.404水田水浇地沟川地平坡地缓坡地陡坡地急坡地其他合计河川阶地0.010.11.120.220.280.010.372.11丘陵沟壑0.010.632.46.061.930.290.4511.77土石山区0.411.212.92.261.270.148.19小 计0.010.112.163.839.244.21.560.9622.07资料2:表二本地区现有耕地分类状况(104hm2) 分析上述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该地人口与耕地的发展状况是 (2分)(2)从地貌类型来看,该地区主要是;从耕地类型来看,该地区较为平缓的耕地(包括水田、水浇地、沟川地、平坡地、缓坡地)约占整个耕地比重的%。(2分)(3)从土地开发的时间来看,该地区开始开垦丘陵陡坡地的时间约为。(2分)a.14651736年 b.17361875年c.18751911年 d.19111983年(4)指出该地区人地关系存在的严重问题,并为改变这种局面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和措施。(4分)37.材料: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共9个省辖(管)市,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其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千米,人口3 872万。(1)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级城市中数目最少的是_,数目最多的是县级行政中心,这说明城市级别与数目之间的关系是_(4分)(2)比较图中不同级别城市的平均距离,分析距离的大小与城市级别高低的关系。(2分)(3)结合材料及图分析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4分)38.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