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论文学为主体 巧妙提问以秋天的雨为例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摘 要】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过于自我,过于频繁,脱离学生实际等问题扼杀了“学为主体”的根基,直接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本篇论文对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数量、内容和技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使执教者重视学为主体的课堂提问环境,用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最终提高自身驾驭课堂和调控课堂的能力。【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师提问 有效性 数量 内容 技巧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并没有完成其应有的“历史使命”,达到预期的目标。主要表现为:提问过于频繁,学生在问题“轰炸”下疲于应付;问题或过于简单,缺乏思考性或问题脱离学生实际,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提问方式没有技巧,使收效大打折扣。扼杀了“学为主体”的根基直接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那么,怎样优化语文课堂提问,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本文从语文课堂提问的数量、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技巧三个方面作一些探讨,以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一、提问数量巧把握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学生对教师会产生依赖而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最终会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丧失。所以,教师的提问数量是影响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前提。这里的数量指的是教师在一节课中一共提了多少个有效的问题。如果提问数量过少,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而提问数量过多,学生就没有足够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如果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削弱学生对问题的灵敏度。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直入重点。笔者认为,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提问必须是全方面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状态、生理年龄、心理承受能力和个性特点的。一堂课40分钟,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力戒繁琐的“满堂问”。可借鉴系统工程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合并、简化、删除,以致精简数量,加大容量,提高质量。以本校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秋天的雨为例,老师在教学时共提了二十个精简的问题。就本节阅读课而言,这样的提问数量较符合本次阅读课的课型特点。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以及学情,通过这二十个问题很好地将学生的思想集中在课堂上,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提问内容巧深入1“问题链式”提问,兼顾重、难点重、难点是一节课堂的核心,如果不突破这两点,那么整个提问只会停留在一个较为肤浅的层次,更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为此,课堂上所提问题要尽可能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教学中教师要有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来突破重难点。 设计精巧的“问题链”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又能顺利地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我们该如何设计好这个“问题链”兼顾重、难点突破呢?以本校一位老师所执教的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秋天的雨为例来阐明。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难点是: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艺术化了的语言,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为了突破重难点这位老师在这节课上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链”: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先以一张美丽的秋景图导入教学,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接着便引问:“你都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 让学生对秋天有个整体的了解。学生的话匣子在美丽的图片引领下打开,他们滔滔不绝地描述迷人的秋景就表明他们已经开始自然地亲近了文本,进入本文的学习。接着,老师趁热打铁出示了重点句并提问:“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读了这句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啊?”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产生了深入了解秋景的冲动,为突破重难点又做了一次合理又巧妙的铺垫。2“启发式”提问,扩大思维含量突破了重、难点只是完成了其中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好的问题的设计一定还要具有较高的思维含量。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既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又成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问题的设计可以从训练学生的类比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想像思维、创造性思维、抽象思维等入手,使提问具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例如,在教学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这个句子时,教师提出这几个问题:“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会对动物朋友关切地说什么?”“它还会对哪些小动物说呢?”“它会对杨树、柳树的叶子说什么呢?”等问题较好地引导学生进入了对话情景中。此时,老师变成了小喜鹊,变成了小青蛙和学生所扮演的秋天的雨进行口语交际。老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和谐对话的的平台,充分地发挥了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样的问题不仅很好地突破了重难点让学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还让学生在充满人情味的口语交际中体会到秋雨关心大自然中的朋友,给他们预报天气,较为自然地在学生内心悄悄埋下了一颗善与美的种子。所以,好的问题的设计是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具有较高思维含量的问题可以引领学生去独立思考,学生不会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而会展开想象的翅膀,精彩纷呈。3“全局式”提问,平衡接受程度面对尖子生,教师的问题设计过于简单会达不到启发的目的;面对后进生,教师的问题设计太难学生又会无从下手。为此,教师的问题设计要为学生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保证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不会感到唾手可及或高不可攀。所以提问应有全局意识,要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平衡各层次学生的接受程度。例如,教学秋雨预报冬天到来的消息这一段时,老师充分地考虑到基础较差的学生很难理解“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的意思。于是老师采用了想像说话的形式降低理解的难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同学们,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会对动物朋友关切地说什么?”这个问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了表达的欲望,纷纷加入到秋雨的行列中来。有的学生把自己当作秋雨关切地说:“小喜鹊,小喜鹊,快准备过冬吧!冬天快要来了!”又有的说:“小青蛙,小青蛙,快点去挖洞啊,要不然,你会冻死的。”还有的说:“松柏,松柏,快穿上厚厚的衣裳吧,冬天快要来了。” 在想像说话中本段教学的难点突破了,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了秋雨的作用,感受到了秋雨的善良,更明白了它为什么要吹起金色的小喇叭的原因。由于教师的问题照顾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产生了表达的需要,学生不愿意再呆坐着接受别人的见解,变被动学为主动踊跃参与课堂学习。三、提问技巧活运用1. 有效的提问语言及辅助教师的提问语言和辅助指的是: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提问语言不仅仅局限于声音的轻重强弱,语调的抑扬顿挫,还包括语言的运用能否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是否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提问时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以及师生间的空间距离都是除语言之外的非语言行为,也是教师提问的辅助行为。这些辅助行为如能运用恰当,则能支持、修饰和代替言语行为所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可以增强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自信心,为师生间的对话交流和知识传递起到桥梁作用,以保护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学生对问题的感知和理解程度,从而保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化。如秋天的雨的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语言语调适中,语言亲切,节奏快慢有度。加上教师肢体语言的有效配合,或微笑,或用鼓励的眼神,或一个亲切的手势,都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2. 灵活的提问形式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其思维方式也有不同的形式和水平。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千篇一律,应包括多种形式。课堂提问一般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形式:(1)直问,就是开门见山,它属于叙述性提问,直接提出问题。一般是教师在讲述性谈话中的提问。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是什么?”,“有什么?”等。它有助于学生澄清杂念、疏通思路。如秋天的雨教学中的第一个问题:“同学们,炎炎的夏日过后,秋雨姑娘像把钥匙,悄悄地为我们敞开了一扇通往秋天的大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你们想知道吗?”及第二个问题:“投影出示图画,你看到了什么?”和第四个问题,在学生自主阅读第二自然段后:“你都知道了一些什么?”这些问题都是直问。这几个问题都是直截了当地将问题抛向学生,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走向学习的深入。(2)曲问,就是从侧面或反面提出问题。教师旁敲侧击地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清除思维障碍,疏通思路。曲问往往以直问为基础,沿着这条曲径使学生达到知识的深层高度。如秋天的雨教学中的第九个问题:“我刚才听出来了,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把你挤我碰、争着读的很重。这是为什么呀?”就属于曲问。由于学生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地学习课文,又不失趣味,老师以学生读书的语气重这个侧面话题来对本段教学难点进行突破。因此,学生会饶有兴趣地继续咬文嚼字,领会到文字背后隐藏着的“丰收”涵义。当学生们理解蕴藏在其中的意思后,再进行这句的朗读指导,要比先强调朗读技巧再练习的效果要好很多。(3)激问,是一种有效激发学习情绪,把学生从抑制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的提问形式。一般都在揭示课题时采用。为了促使学生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时也可以使用。例如,当老师先出示:“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后接着问:“这两句话哪句话好?好在哪儿?”通过让学生对两个句子进行比较,学生会静下心来体会,仔细一读,再一比较他们会发现用上“扇啊扇啊”这四个字,语言文字变得更为优美了,银杏树变得更加可爱了,也更让人觉得秋天是凉爽的了。(4)引问,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关键处发问,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这是教师在突破重难点时必不可少的一种提问形式。例如,当生齐读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后,老师故作好奇地引问到:“咦!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这一句里面有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学生在老师的提醒下,很自然地就引导学生注意到了这个符号在这里的作用,学生发现了用在这里的引号是为了告诉大家,菊花还有很多的颜色,作者还来不及说呢!再看第八个问题:“金色的海洋,为什么能这样比喻呢?”当学生读到这个句子的时候,很多学生是不会深入思考这个比喻句的。老师这样的引导发问,能让学生静下心来对文字进行咀嚼,有的学生答到:“因为稻子是金黄色的,秋风吹过像波浪一样。”还有的说:“因为田野很大,海洋也很大。” 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个比喻句的含义,也感受到了在这里用上比喻句的作用,真是一举多得。(5)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说明理由”等,便于易中求深。如教学中的第十三个问题:“那谁再来帮忙把颜色进行补充,看看还有什么颜色的菊花?”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展开联想,将头脑中五颜六色的菊花尽情地绽放在想像里。还有第十四个问题:“这么多的颜色我们能不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概括呢?”这一问,教师就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自己的表述中又回到了文本内,而且适时地将文中的好词巩固了一遍。3. 合宜的提问时机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教师的预设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多向交互中,学生的思维经常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教师要做课堂生成信息的“重组者”,利用提问来点拨、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豁然开朗,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在课堂40分钟里,学生生命运动具有以下规律:兴奋(05分),维持兴奋(515分),疲劳(1525分),再度兴奋(2535分),再度疲劳(3540分)。掌握了学生这一运动规律,再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设计课堂提问、组织学生活动时,一定要把握住提问时机,做到松紧结合、起伏有致、张弛有度。在兴奋期,教师的提问要简明、新颖,能很快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景中;维持兴奋和再度兴奋期,教师可以设计思维训练强度稍高、密度较紧的问题;疲劳期可以设计一些巩固性的问题。使每一阶段的提问设计具有层次性、科学合理性。如老师在教学“枫叶”一句时,学生已经到了课堂中学习的疲劳期。为了让学生进入再度兴奋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让学生对品读美丽的枫叶还意犹未尽之时乘热打铁以“枫叶是怎么飘落的?”这个问题来吸引学生的视听,将课前准备好的枫叶在课堂上飞舞起来,把学生带入到了枫叶飘飞的秋景中,使原本单一的讲读课堂变得活跃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注册会计师招聘面试要点及模拟题解析
- 2025年采购管理专员求职攻略与模拟题集全解
- 电信网络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热切割技术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医疗技术专家中级面试预测题及备考指南
- 2025年美妆行业:谷雨品牌拆解-解数咨询
- 某中小学二年级新学期家长会-动态
- 停顿和重音课件教学
- 田字演变课件
- 24孝图教学课件
- 微创外科课件
- GB/T 21977-2022骆驼绒
- 心理-认识过程课件
- 易驱ED3000系列变频器说明书
- 《ACT就这么简单》课件
- 农机行政处罚流程图
- GB∕T 6818-2019 工业用辛醇(2-乙基己醇)
- 钻具内防喷工具课件
- 新版(七步法案例)PFMEA
- 会计师事务所7(报告流转签发制度12)
- TCECS 20007-202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