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知识点复习.doc_第1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复习.doc_第2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复习.doc_第3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复习.doc_第4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的科学。一、分析化学的任务: 1 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元素、离子、化合物,属于定性分析 2. 确定物质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质量分数, 属于定量分析 3. 确定物质的结构形式分子、晶体、基团,如仿制药 属于结构分析 三、分析化学的分类按照分析任务,分为: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结构分析 按照分析对象,分为: 无机分析 有机分析 按照测定原理,分为: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光学分析、电学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 按照试样用量,分为: 方 法 试样质量 试样体积 常量分析 半微量分析 微量分析 超微量分析 0.1g 0.01-0.1g 0.1-10mg 10ml 1-10ml 0.01-1ml 0.01ml 定量分析过程: 1 取样 2 试样的分解 3 测定 4 计算分析结果 第一章 分析质量保证 1 有关误差的基本概念 1) 准确度与精密度 分析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值叫做误差。误差越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所以 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准确度的衡量用相对误差,即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100=ix相对误差化学分析的准确度要求是Q表,则舍弃。4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不同的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不同,如: 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灵敏度不高,但对于常量组分测定,准确度0.2%; 对低含量组分测定,要求灵敏度高,并允许有较大的相对误差,适于用仪器分析2) 减小测量误差选择合适的称量仪器、称样量和控制标准溶液的体积等 3)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偶然误差4) 消除系统误差对照试验是在与测定试样完全相同条件下,以纯品或标准样代替试样进行的平行试验,用以检验和消除方法、操作误差 空白试验在与测定试样完全相同条件下,用蒸馏水代替试样进行的平行试验 ,用以检验和消除试剂误差。 校正仪器减少仪器误差 分析结果校正消除方法误差。如沉淀重量法测定硅,沉淀不完全,可用光度法测定滤液中的少量硅,再将此结果加到重量分析结果中去。 第二章 滴定分析概述 内容提要: 这一章讲四个问题: 滴定分析法的过程和特点 标准溶液和基准物 滴定方式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注意事项重点: 滴定方式的选择和有关计算 常用的标准溶液和有关的基准物以及标定条件 难点: 常用标准溶液及其基准物 一、滴定分析法的过程和特点滴定分析法又叫容量分析法。 过程: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滴加到被测物溶液中或将被测物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当两者按计量关系反应完全后,便可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被测物含量。 几个名词:通常将标准溶液称为“滴定剂”,将滴定剂从滴定管滴加到被测物溶液中的过程,称为“滴定”;两者反应完全时,即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简称“计量点”;如何知道计量点到了呢?加入指示剂,在计量点时,指示剂就会变色,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点称为“滴定终点”;终点与计量点不一定正好一致,由此造成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特点:滴定分析通常用来测定常量组分(被测组分含量1%),有时也可测微量组分准确度高,测定的相对误差为0.2%-0.5% 简便、快速 仪器简单,价格便宜二、标准溶液和基准物滴定分析离不开标准溶液,否则无法计算结果。标准溶液浓度是准确已知的,那么是如何准确知道标准溶液浓度的呢?有两种方法; 1直接配制法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称为基准物(primary standard substance)。准确称量一定量基准物,溶解后配成一定体积的溶液,根据基准物的质量和溶液体积,计算该标准溶液浓度(mol/L)。例 称取H2C2O4 2H2O 3.152g溶于水并稀释至500.0ml,求H2C2O4 2H2O溶液的浓度。解 10000.50007.126152.3=C=0.02500mol/ 作为基准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纯度高,要求99.9%(这是基准物应具备的主要条件) ; 组成固定,组成与化学式符合; 性质稳定,在保存和称量过程中组成和质量不变(见光、加热干燥不分解,不吸收水分和CO2,不被空气氧化) 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少称量误差。 很多试剂不符合基准物条件,如HCl、NaOH,不能用直接配制法得到其准确的浓度,只能先配成近似浓度,再用其基准物或其他标准溶液来确定其浓度,这个过程称为标定(standardization)。2 标定法 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方法有两种: 1) 用基准物标定:准确称量一定量基准物,溶解后用被标定的溶液滴定,根据基准物质量及被标定溶液用去的体积,计算被标定溶液的浓度。例 用无水Na2CO3作基准物标定HCl,用去HCl溶液36.06ML,计算HCl溶液的浓度。 200006.361062036.0=C=0.1065mol/L 2) 与其他标准溶液比较:准确移取已知浓度Cs的标准溶液Vsml,用被标定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根据和及所用的被标定标准溶液的体积V,计算其浓度。 C=Cs Vs/V 常用的标准溶液和相应的基准物有标准溶液 基准物 HCl 无水Na2CO3 、硼砂 NaOH 邻苯二甲酸氢钾、二水合草酸 EDTA CaCO3 、Zn 、ZnO KMnO4 Na2C2O4 Na2S2O3 K2Cr2O7 AgNO3 NaCl 三、滴定方式及相应的计算方法根据滴定剂与被测物之间反应的情况,有下列滴定方式: 1 直接滴定法 (direct titration) 如果反应满足以下条件:有一定计量关系、反应完全(99.9%)、反应速度较快、有合适的指示剂等,便可以直接用标准溶液滴定被测组分。比如用无水Na2CO3作基准物标定HCl、用I2标准溶液测定Vc的含量、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水的硬度等。例 标定NaOH溶液时,希望滴定时用去0.1mol/LNaOH溶液30ml,问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的范围是多少? 2041000)3020(1.0=m m=0.41-0.61g 2 返滴定(back titration) 如果反应物难溶于水,或反应速度较慢,或没有合适指示剂,可在被测物溶液中加一定量过量的标准溶液A,待A与被测物反应完全后,再用另一标准溶液B滴定剩余的A。根据两种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被测物含量。例 测定铝。铝是致老年痴呆症的不容忽视的因素,油条、发面用的膨化剂、泡打粉中含明矾(硫酸铝钾) 称取含铝试样0.2000g,溶解后加入0.02082mol/LEDTA标准溶液30.00ml,控制条件使Al3+与EDTA络合完全(1:1络合物)。然后以0.02012mol/LZn2+标准溶液回滴定,消耗Zn2+溶液7.20ml,计算试样中Al2O3的质量分数。解 %10010002000.0102)20.702012.000.3002082.0(21=w =12.23% 3 置换滴定 (replacement titration) 如果反应不按一定反应式进行,或者有副反应产生可先用适当的试剂与试样中被测组分起反应,置换出一定量某生成物,再用适当的标准溶液滴定产生的生成物,这就是置换滴定。如Na2S2O3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但不能与强氧化剂如K2Cr2O7直接反应,因为在酸性溶液中,S2O32-会被氧化成S4O62- SO42-等,反应没有定量关系,但是Na2S2O3却是一种很好的滴定I2的滴定剂,于是,可在K2Cr2O7的酸性溶液中,加入过量KI,使K2Cr2O7还原并产生一定量的I2,再用Na2S2O3滴定。Cr2O72-+6I-+14H+=2Cr3+3I2+7H2O I2+ 2S2O32-=2I- +S4O62- 例用K2Cr2O7标定Na2S2O3溶液,称取K2Cr2O70.2010g,消耗Na2S2O328.90ml,求Na2S2O3 的浓度。解 90.2860002942010.0=C C=0.1419mol/L 4 间接滴定(indirect titration) 如果被测组分不能与标准溶液直接反应,可通过另外的化学反应间接测定。如测定钙。缺钙,是世界性的营养难题钙摄入不足会导致血钙下降,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如儿 童缺钙轻者多汗、哭闹、重者出现抽搐;中老年人缺钙易发生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四肢麻木、腰酸腿疼、高血压、冠心病等。所以维持血钙稳定就是维持生命。血清钙的测定可提供代谢失调和有关疾病的信息。例 高锰酸钾法测定人体血清钙,是在V样ml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NH4)2C2O4溶液,然后于弱酸性条件下,使Ca2+完全沉淀为CaC2O4,经过滤、洗涤后,将沉淀溶于热的稀H2SO4中,然后用浓度为C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消耗Vml,求血清中钙的含量(mg/ml)) 解 MnO4 -与C2O4 2-的反应为:2MnO4 - +5 C2O4 2- +16H+ =2Mn 2+ +10CO2 +8H2O 2405)(4=VCVKMnOw样 例混合碱测定习题:滴定分析概论1-11题第三章 滴定分析基本理论内容提要: 这一章讲述四个问题: 酸碱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分布系数 酸碱溶液中的H+计算 络合物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氧化还原平衡中的有关计算 13 重点: ,pH,lgK,的计算 难点: lgK的计算根据滴定反应的类型,滴定分析分为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为了掌握滴定分析的原理,先来了解有关的基本理论。一、 酸碱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分布系数1 酸碱质子理论(acid-base proton heory) 1) 酸碱的定义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能给出氢质子的物质;碱能接受氢质子的物质。酸 碱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H2CO3 = H+ + HCO3- 酸 质子碱 H+CO32-即,酸给出质子后转化为它的共轭碱;共轭碱接受质子后转化为酸。这种关系称为共轭酸碱关系,HB和B-称为共轭酸碱对(conjugate acid-base pair)。 2)酸碱的形式酸和碱可以是阳离子、阴离子、中性分子,如 按照酸碱质子理论,离解、中和、水解、质子自递反应,都是酸碱反应。 3)酸碱离解常数之间的关系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反应,即酸碱反应是两个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酸或碱在溶剂中发生的质子转移反应,称为酸或碱的离解,如酸的离解;HAc+H2O=H3O+Ac- 碱的离解:Ac-+H2O=HAc+OH- H3O+称为水合氢质子通常简写为H+离解常数分别为:AcOHKAcHKHAcHAcba+= Ka越大,酸性越强,Kb越大,碱性越强Ka和Kb之间的关系是;Ka Kb=Kw 如果是三元酸,则有Ka1 Kb3= Ka2 Kb2= Ka3 Kb1=Kw 即,最强的酸对应的碱最弱;最弱的酸对应的碱最强2 酸碱溶液中各组分的分布1) 几个概念 平衡浓度: 在同一物质的溶液中,往往存在该物质的多种形体,各形体在平衡时的浓度即平衡浓度,用 表示;分析浓度: 各形体平衡浓度之和称为分析浓度,即该物质的总浓度,用C表示。如果是酸C也表示酸的总酸度,可用碱滴定得到(酸度,则用pH表示) 分布系数: 某一种形体的平衡浓度在总浓度中所占的分数,称为分布系数。作用:分布系数的大小,可以定量说明溶液中各组分的分布情况 已知分布系数,可以求得溶液中各组分的平衡浓度(这一点在分析化学中非常重要,如用EDTA滴定Al3+时,用F-掩蔽Fe3+的效果与游离的F-有关,而F-的浓度则决定于HF的总浓度和溶液的酸度,对掌握反应条件有指导意义) 2) 一元弱酸各组分的分布系数计算公式 HAc 在溶液中只能以HAc和Ac-两种形式存在,设C为总浓度,HAc的分布醋酸两种形体的分布系数仅与酸度有关,它们随酸度的变化见图(武大,P46) 由图可知,HAc随pH的增大而减小,Ac随pH的增大而增大 当pH4.74时,主要存在形式是Ac-;pH9)使用,原因就是,在酸性条件下,主要存在形式是HCN易释放出剧毒的氢氰酸。 3)多元酸各组分的分布系数各形体的分布系数计算式为: 如两种酸,一种酸的两级平衡常数相差不大,另一种酸的两级平衡常数相差较大,见图 注意:络合剂、金属离子的分布系数也可同样求得 二、 酸碱溶液中H+的计算1质子条件式 (proton balance quaion) PBE 按照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溶液中酸碱反应的结果,有些物质失去质子,有些物质得到质子,显然,得质子产物的得质子数与失质子产物的失质子数应该相等,它的数学表达式就是质子平衡方程,或质子条件式。作用:根据质子条件式,可得到溶液中H+与有关组分浓度和平衡常数的关系式,经过合理近似,便可建立H+的计算公式建立:1)选择参考水准即原始酸碱组分,也就是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直接参与质子转移的酸碱组分。 2)将其他组分与参考水准比较,得质子后产物的浓度总和与失质子后产物浓度总和相等,即得PBE 3)注意,PBE中不应该出现参考水准例 HAc H3PO4 也可一步写出:如NaOH HAc+HCl 有时需要通过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来建立,如HAc-NaAc 2溶液中H+的计算1) 强酸强碱溶液 强酸强碱在溶液中全部离解,计算较简单。但是,当强酸或强碱浓度很稀时,溶液的酸度除了酸或碱本身离解的H+或OH-外,还要考虑水的离解。 2) 一元弱酸(碱)溶液3)多元酸溶液 多元碱4)两性物质(酸式盐、弱酸弱碱盐)以NaHCO3为例; 注意NaH2PO4 、氨基乙酸、弱酸弱碱盐5)混合酸6)缓冲溶液作用:分化中用到的缓冲溶液,大多作为:控制溶液酸度用、测 pH时作为参照标准组成:一般由浓度较大的弱酸及其共轭碱、强酸(pH12)组成 作为控制溶液酸度用的缓冲溶液,因其本身浓度较大,对计算结果不必要求准确度很高,故可采用近似式计算: pH = pKa+lgC盐/C酸总之,酸碱溶液中H+计算的一般方法是: 列出PBE 代入有关平衡常数,得到计算的精确式 合理近似:忽略水的离解、删去Kw项;忽略酸(碱)自身的离解,用分析浓度代替平衡浓度;若为多元酸,则将其简化为一元酸。 三、 络合物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1 络合物的稳定性络合物的稳定性常用稳定常数(stability constant)表示,不同的络合物,稳定常数各不一样,对于某一络合物而言,其稳定常数仅决定于温度,即在一定温度下为常数,称为绝对稳定常数。 2 关于EDTA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一般情况:乙二胺四乙酸可制成白色结晶,简称EDTA,常用H4Y表示22C时,溶解度为0.02g;难溶于酸及一般溶剂,易溶于氨水和NaOH溶液因其难溶于水,故制成二钠盐,用Na2H2Y 2H2O表示,也简称EDTA,都指此EDTA室温下的溶解度为11.1h,pH约为4.7 结构和形体:EDTA酸两个羧基上的转移到两个N原子上,形成双偶极离子,结构是: 当H4Y溶解于酸度很高的溶液中时,它的两个羧基可再接受H+而形成H6Y2+,即相当于六元酸,有六级离解平衡: H6Y2+=H5Y+=H4Y=H3Y-=H2Y2-=HY3-=Y4- 共有7种形体,设EDTA的总浓度为Y,则: Y= H6Y2+ H5Y+ H4Y+ H3Y-+ H2Y2-+ HY3-+ Y4- 其中, Y4-表示能与金属离子络合的EDTA的浓度,称为有效浓度。EDTA螯合物的特点: 稳定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它的氮原子和氧原子与金属离子相键合,生成具有多个五元环的螯合物,稳定性大,一般lgK10 络合比简单一般情况下,生成的螯合物的络合比都是1:1( 反应速度快螯合物带电荷,故溶于水颜色特点与无色离子形成的螯合物无色,与有色离子形成的螯合物颜色更深3 EDTA的副反应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把主要考察的一种反应称为主反应,其他与之有关的反应称为 副反应,这些副反应能影响主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平衡浓度。根据平衡关系,得到的总浓度与平衡浓度的比值,就是副反应系数。利用副反应系数,可求出实际稳定常数,就是条件稳定常数。利用反应物、生成物的总浓度和条件稳定常数,就可以计算复杂的平衡。1) EDTA的酸效应及酸效应系数EDTA是一种广义的碱,当它与金属离子络合时,若有H+存在,会与Y结合,形成它的共轭酸,使Y的平衡浓度降低,主反应受到影响。因H+存在使配位体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酸效应,H+引起副反应时的副反应系数,称为酸效应系数,EDTA的酸效应系数用Y(H)表示pH值越小,则 Y(H越大,表示Y的平衡浓度越小,其副反应越严重。酸效应系数的计算式为: 一元酸:aaaHLKHKHK1)(+=+= 二元酸:1222)(1aaaHLKKHKH+= 六元酸:15665626)(.1aaaHYKKKHKKHKH+= 因为值的变化范围比较大,取其对数比较方便,EDTA在不同pH值下的Y(H)值,可查4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1) 络合效应与络合效应系数 当M与Y反应时,若有另一络合剂L存在,L能与M形成络合物,则主反应会受到影响,这种因其他络合剂存在,使金属离子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络合效应,其副反应系数称为络合效应系数,用 M(L)表示。 5 条件稳定常数M与Y发生络合反应,如果没有副反应,则达到平衡时,可用KMY衡量此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如果有副反应发生,将受到M、Y的副反应的影响,此时,反应进行的程度就要用条件稳定常数来衡量。YMMYYMMYKYMMYYMMYK= 取对数,得到lgKMY=lgKMY-lg M -lg Y KMY 表示在有副反应的情况下,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在一定条件下(pH、 N、L一定), M、 Y为定值,KMY即为常数,又称为表观稳定常数,MY等又称为表观浓度。例:浓度均为0.02mol/L的Zn2+、Cd2+溶液,游离酒石酸根Tart=0.2mol/L, 加入等体积的0.02mol/LEDTA,当pH=6.0时,计算lgKZnY、lgKCdY解: 四、 氧化还原平衡中的有关问题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是反应机理复杂,除了主反应外,还有各种副反应,而且反应20 速度比较慢;有的反应从理论上看是可行的,但实际上不能发生。所以,在滴定分析中,不光要考虑反应的可能性,还应控制滴定条件,以适应反应机理和反应速度的需要。1 能斯特方程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可以用有关电对的电位来衡量,电对的电位,可用能斯特公式求得: O+ne =R Roaanlg059.0+= 注意: 可逆电对与不可逆电对:在氧化还原反应的任一瞬间,电对都能迅速建立平衡,显示的实际电位与能斯特公式计算的相符,这样的电对称为可逆电对,如Fe3+/Fe2+、I2/I-等。反之为不可逆电对,如MnO4-/Mn2+、Cr2O72-/Cr3+、S4O62-/S2O32-等计算值只能做参考。对称电对与不对称电对:对称电对中,氧化态于与还原态的系数相同,如 MnO4-+8H+5e=Mn2+4H2O Fe3+e=Fe2+反之为不对称电对, 如 I2+e=2I- Cr2O72-+14H+6e=2 Cr3+7H2O 2条件电位能斯特公式中,为标准电位,定义是,温度为25C,有关气体压力为1atm,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为1mol/L时电对的电位。实际工作中,通常只知道各种物质的分析浓度而不是活度,若将浓度代入能斯特公式: 如果氧化态或还原态在溶液中发生水解、络合等副反应, 与分析浓度的关系要引入副反应系数: 各种电对在特定条件下的条件电位,都是由实验测出来的,已测知的不多,可查表,表上没有时,可用近似条件下的条件电位值代,实在没有,只好用标准电位。例 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当 pH=3.0,Y=0.10mol/L时,求EFe3+/Fe2+ 例 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当 pH=3.0,CF-=0.10mol/L时,求Fe3+/Fe2+ 应用:1)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对于下列氧化还原反应:n2O1+n1R2=n1O2+n2R1 要使反应的完全程度达到99.9%以上,须lgK3(n1+n2) 平衡常数为 : 059.0)(lg2121nnK= 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取决于两个电对的电位,电对的电位越高,其氧化态的 氧化能力就越强;电对的电位越低,其还原态的还原能力就越强。所以根据有关电对的电位,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3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是分步进行的,整个反应的速度,决定于其中最慢的一步,作为一个滴定反应,速度必须足够快否则不能使用。对于有些速度慢的反应,应通过控制条件使之足够快,以满足滴定要求。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1)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性质不同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速度相差很大,这与它们的电子层结构、条件电位之差、反应过程等有关,目前多靠实践经验判断。2) 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乘机成正比。增加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度。有H+参加的反应,提高溶液酸度也能使反应速度加快,如Cr2O72-与I-的反应反应: Cr2O72-+6 I-+14 H+=2Cr3+3I2+7H2O 3) 溶液的温度通常温度每升高10C,反应速度可提高23倍,故许多反应要加热,如用草酸钠标定高锰酸钾的反应: 2MnO4-+ 5C2O42-+16 H+=2Mn2+10CO2+8H2O 4) 催化剂 加入催化剂可使某些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加快,如MnO4-氧化C2O42-的速度较慢,滴定开始时,只能慢慢滴加,待溶液褪色后再加(避免MnO4-在酸性、热的浓溶液中分解成MnO2) ,等生成一定量Mn2+后,反应速度变快了,因为Mn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这种生成物本身就起催化作用的反应,称为“自动催化反应”。还有一种情况,在酸性溶液中,MnO4-氧化Cl-的反应速度很慢,但若同时有Fe2+存在,则MnO4-氧化Fe2+的反应可以加速MnO4-氧化Cl-的反应。这种现象称为“诱导作用”;MnO4-与Fe2+的反应叫诱导反应,Fe2+叫“诱导体”;MnO4-与Cl-的反应叫“受诱反应”,Cl-叫“受诱体”。诱导反应、催化反应和副反应的区别:诱导反应、副反应影响分析结果;副反应对主反应没有催化作用。第四章 指示剂 内容提要: 这一章介绍四种类型的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 金属指示剂 氧化还原滴定中使用的指示剂 沉淀滴定中使用的指示剂 重点: 各种指示剂的指示原理和使用条件 难点: 金属指示剂终点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在滴定分析中,可以利用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指示终点,也可以用仪器的参数变化指示终点,这里先讨论指示剂法。根据作用原理,指示剂共分为以下几类: 一、酸碱指示剂(acid-base indicator) 1 变色原理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弱的有机酸或有机碱,它的酸式和其共轭碱式具有不同的颜色,当溶液的值发生改变时,指示剂将失去质子变为碱式或得到质子变为酸式,由于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如甲基橙(Methyl Orange MO): (CH3)2N=N-NH-SO3(CH3)2N-N=N-SO3- OH-H+ 红色 黄色即,当增大溶液酸度时,甲基橙溶液呈红色; 当降低溶液酸度时,溶液呈黄色。 又如酚酞Phenolphthalein (PP): COHCOO-OHOHOH- H+COO-COO- 在pH9.1时,转化为红色的醌式结构。在浓碱溶液中,酚酞也可能转化为另一种无色的结构。 滴定分析中有意义的是,指示剂将在多大的酸度下变色呢?这就需要讨论指示剂变色与溶液具体的pH 值的关系。2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colour change interval) 设指示剂的酸式为HIn;碱式为In-,在溶液中有下列平衡: HIn=H+ +In- 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 甲基橙 3.1-4.4 甲基红 4.4-6.2 酚酞 8.10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越窄越好,这样,在计量点时,溶液的pH稍有改变,指示剂就从一种颜色变到另一种颜色。下面讨论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3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1)温度 因变色范围与Ka有关,而Ka与温度有关,所以,温度改变,指示剂变色范围也随之改变。所以,滴定一般在室温下进行,需加热时,标定条件也应一致。 2)指示剂用量 双色:不影响变色范围,但若用量太多,一方面色调变化不明显,另一方面指示剂本身也消耗滴定剂,带来误差。 单色:影响变色范围。以酚酞为例证明如下:设人眼观察到红色时酚酞的最低浓度为a, 它是一个定值,若指示剂总浓度为c,则有: acaHInInHKa=+ 当c增大时,会相应增大,即指示剂会在较低的pH时变色。 3)离子强度 当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大时,指示剂的电离常数会发生变化,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所以在滴定过程中,不宜有大量盐类存在。 4)滴定顺序因为深色比浅色明显,当溶液由浅色变为深色时,眼睛容易辨别。因此,甲基橙、甲基红作指示剂,宜用酸滴定碱; 酚酞作指示剂,宜用碱滴定酸。 3 常用指示剂1) 铬黑T (eriochrome blackT ,EBT) NaH2In H2In-=HIn2-=In3- pH12,橙色; pH7-11,蓝色。金属离子与铬黑T的络合物为酒红色。故铬黑T只能在pH7-11范围内使用。根据实验,最适宜的酸度范围是pH9-10.5,用做Mg2+、Zn2+、Pb2+、Mn2+、Cd2+、Hg2+测定的指示剂, Fe3+、Co2+、Ni2+、Cu2+、Al3+对指示剂有封闭。 铬黑T固体很稳定,在水溶液中因为发生聚合仅能保存几天,一般加入三乙醇胺防止聚合(溶于无水乙醇并加入三乙醇胺可保存几个月) 2) 钙指示剂(calcon) pH13,粉红色; pH8-13,蓝色。金属离子与钙指示剂的络合物为酒红色。故钙指示剂只能在pH12-13范围内用以测定Ca2+。Fe3+、Co2+、Ni2+、Cu2+、Al3+对指示剂有封闭。钙指示剂的水溶液和乙醇溶液都不稳定,一般与NaCl 混合,配成固体使用。3) 二甲酚橙(xylenol orange,XO) pH6.3,红色;金属离子与XO的络合物为红色。故XO只能在pH6.3范围内用以测定Zn2+、Pb2+、Cd2+、Hg2+;Fe3+、Co2+、Ni2+、Cu2+、Al3+对指示剂有封闭。三、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有以下几种类型: 1 自身指示剂(self indicator)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有的滴定剂或被滴定物本身有颜色,如果反应后变为无色或颜色变浅,那么在滴定时就不必另外再加指示剂,这就叫自身指示剂。 如用KMnO4作标准溶液,滴定无色或浅色还原性物质时,滴定中,MnO4-变为几乎无色的Mn2+,计量点后,稍过量KMnO4就可使溶液呈红色(2 x10-6mol/L) 又如I2,作标准溶液滴定还原性物质时,也可以利用的黄色指示终点。 27 2 专属指示剂(specific indicator) 淀粉。遇I2产生深蓝色 室温下,淀粉可检出10-5的碘溶液,温度升高,灵敏度下降 弱酸性介质中,灵敏度最高; 直链淀粉灵敏度更高,且颜色更近纯蓝,红紫色成分少 3 氧化还原指示剂(redox indicator) 这类指示剂本身具有氧化还原性,其氧化态与还原态具有不同的颜色,在滴定过程中, 随氧化还原作用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设氧化态为In(O),还原态为In(R),则指示剂的半反应是: In(O) +ne=In(R) )()(lg059.0RInOInn+= 按照人眼对颜色的辨别能力,将氧化态与还原态的浓度比10/1和1/10代入上式,可得出指示剂变色的电位范围是: n059.0= 常用的氧化还原指示剂有:亚甲基蓝、二苯胺、二苯胺磺酸钠等。 四、沉淀滴定中的指示剂沉淀滴定法(precipitation titrimetry)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目前,有实用意义的沉淀法是银量法(argentometric method),即利用生成难溶银盐的反应。主要用来测定X-、Ag+、SCN-等。根据所用指示剂的不同,银量法分为三种: 1 莫尔法测定原理: 测定条件: 2 佛尔哈德直接滴定法测定Ag+原理: 测定条件: 回滴定法测定X -原理: 测定条件: 3 法扬司法吸附指示剂( adsorption indicator)是一类有色的有机化合物,当它被吸附到胶粒表面之后,可能由于形成某种化合物而导致指示剂分子结构的变化,因而引起颜色的变化。测定原理: 测定条件: 第五章 滴定条件的选择 内容提要: 这一章讲解三个问题: 28 29 滴定曲线 滴定误差的计算 滴定条件的选择 重点: 各种类型滴定化学计量点的计算 滴定误差的计算 各种类型滴定条件的选择 难点: 络合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准确进行络合滴定的条件 在滴定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被测物能否能否被准确滴定? 滴定过程中溶液的有关参数是如何变化的? 怎样选择指示剂? 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这些问题很容易解决。1 滴定曲线 滴定时,随着滴定剂的加入,溶液的有关参数会不断变化,这些参数是: pH、 pM、 pX 若以加入的滴定剂的体积为纵坐标,溶液的有关参数为横坐标,便可绘制滴定曲线。1) 曲线的起点设,以0.1000mol/L NaOH滴定20.00ml0.1000mol/LHCl 0.1000mol/L NaOH滴定20.00ml0.1000mol/LHAc 0.1000mol/L Ce4+滴定20.00ml0.1000mol/LFe2+ 0.1000mol/L AgNO3滴定20.00ml0.1000mol/LNaCl 0.01000mol/L EDTA滴定20.00ml0.01000mol/LCa2+ ( pH=10.0) 滴定前,被滴定物质的性质或浓度决定了溶液参数的大小,也就决定了曲线起点的高低。有三种情况:A 强酸强碱滴定、EDTA滴定Mn+、AgNO3滴定X-:被测物或标准溶液浓度越高, 起点就越低。pH=1.0 pM=2.0 pCl=1.0 B 强碱滴定弱酸或强酸滴定弱碱:除了弱酸或弱碱的浓度以外,影响曲线起点高低的还有弱酸或弱碱的强度,在浓度相同时,被测物的酸性或碱性越强,曲线起点越低。 pH=(CKa)1/2=2.87 C 氧化剂Ce4+滴定Fe2+:在滴定前,溶液中有大量 Fe2+,因空气的氧化作用产生的Fe3+很少,而且不能定量,此时电位无法计算,故起点与纵轴不相交。2) 滴定开始至计量点前设以0.1mol/L的滴定剂A滴定同浓度20.00ml被测物B,反应是: A + B=C +D 滴定开始,溶液中有大量B,加入A后,引起溶液参数的变化比较平坦,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溶液中只剩下0.1%(0.02ml )B时。强碱强酸滴定、EDTA滴定M、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都是这种情况。两种值得注意的情况: A 强碱滴定弱酸或强酸滴定弱碱 例如用NaOH滴定HAc,加入NaOH后,生成的Ac-会抑制的HAc离解,这时,溶液中H+降低得很快,曲线一开始比较陡;随着滴定的进行,HAc不断减低,Ac-不断升高,HAc- Ac-的缓冲作用使溶液pH值的增加速度变慢,曲线逐渐平坦;继续加入NaOH后,HAc越来越少,缓冲作用逐渐减弱,pH值的增加又变得明显,曲线又变得陡起来。(如图) B EDTA滴定金属离子由于反应如下:H2Y2- + M2+=MY2- +2H+即在滴定过程中不断有H+释放出来,为了维持一定的酸度(金属指示剂的需要、被测离子的酸度要求)需要用缓冲溶液使整个滴定过程的酸度保持一定。如果只有酸效应,则滴定过程中lgK为一常数如果还有络合效应,因CL不断被滴定剂稀释,使L不断降低,即lgK将不断增大。设加入滴定剂19.98ml,不足0.1% NaOHHCl 30.41098.1900.2002.01000.0+=+=H pH=4.30 NaOHHAc 74.7/02.0/98.19lg=+=VVpKapH pH=7.74 EDTA Ca2+ pH=10.0 滴定过程中,由于体系的pH 不变, 则(YH)不变,lg(YH)=0.45; 剩余Ca的浓度Ca2+=0.01x0.02/39.98= 5.0x10-6 pCa=5.3 Ce4+Fe2+ CCCCFeFe+=+=+02.098.19lg059.068.0lg059.023 =0.86V 30 AgNO3NaCl pCl=4.30 3) 计量点的计算酸碱滴定:计量点生成何种物质,便按照该物质的H+ 计算公式计算溶液的pH。络合滴定:计量点时,Msp=Ysp MY=CM/2 MYMspspMspspMYKCMMCYMMYK22/2= 氧化还原滴定(推导):2121nnnnsp+= 当 n1= n2时,计量点位于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