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州市2014年春学期各地试题汇编(诗歌鉴赏)1(2014年春学期济川实验初中和西城初中一模试题)阅读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完成第(1)-(3) 题。(6分)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时段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2分)_ 诗人想像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他怎样的情趣?(2分)_ 答案:(1)b(2分)(2)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点,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或者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的初春之景)。(2分)(3)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之情和清高脱俗的志趣。(2分)2(2014年春学期姜堰区九年级一模调研测试题)阅读刘禹锡望洞庭,完成第7题。(6分)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注】庆历四年八月,刘禹锡被贬,在前往安徽和州途中,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了这首诗。下列诗文中不是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项是(1分)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c衔远山,吞长江 d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善用比喻是本诗的主要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2分) 王老师认为,刘禹锡是一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请结合全诗说说理由。(3分) 答案:(1)b(b句描写的是沧海之景)。(1分)(2)第二句,将月色下的千里洞庭湖比作一面未加磨拭的巨大铜镜,(1分)写出了月下洞庭湖朦胧,静谧的美(1分)。(或:第四句,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外形美、色彩美。)(3)刘禹锡被贬,(1分)并没有表现出悲观、失落情怀,(1分)而是浓墨重彩地勾勒洞庭湖山水和谐美,表现出诗人的豁达胸怀。(1分)3(2014年春学期靖江实验、姜堰南苑、黄桥初中九年级一模试题)阅读唐朝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歌,完成第7题。(6分)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 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2分)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 “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编者选用“曲”而不用“竹”,从表达效果上揣摩编者用“曲”的理由。(2分)答: (3) 请说出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意图。(2分)答: 答案:(1)c (2分)(2)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更能突出环境的幽静。(2分)(3)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或抒发了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2分)4(2014年春学期高港区一模考试试题)阅读白居易的池鹤,完成第7题。(6分)池 鹤 【唐】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注】此诗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之时。 (1)这首诗既然是“池鹤”为什么还要写“鸬鹚”“鹦鹉”?(2分)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3)文人墨客常用的“托物言志”笔法在这首诗中被巧妙应用,请根据示例从你所学的诗文中再举一例加以阐释。(2分)(本诗内容不再使用) 【示例】:周敦颐以“莲”而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答案: 写“鸬鹚”“鹦鹉”与池鹤形成对比,反衬处池鹤风姿超凡,且不是权贵和不讨好别人的品格。全诗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对闲适田园生活的追求(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韩愈马说“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愤懑之情。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达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5(2014年春学期兴化一模考试试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题。(6分)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注】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 (1)请你结合想象描写诗歌颔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 (2)请你选取合适的角度对划线的诗句进行赏析。(2分) 请结合诗歌最后两句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2分)连绵的群山随着船行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在无尽的原野上滚滚东流。(意思符合即可)(2)(2分)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俯仰结合。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或: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以上赏析任选其一。也可从修辞手法角度来答,如“比喻”等,意思符合即可,如只答手法而不分析得1分)(3)(2分)作者不明说自己留恋故乡,却说故乡万里送行,巧妙(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一往情深、依依惜别的深情。(分析1分,感情1分)6(2014年春学期兴化二模考试试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题。(6分)鹧鸪天(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1) 这首词的写景内容与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 _,但这首词描写的是早春景象,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描写的是_ _(季节)景象。(2分) (2) “陌上柔桑破嫩芽”句中加点的“破”字,用得非常传神,请做简要分析。(2分) 说说词中下片划线句子在写法上有何主要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2分)农村(田园、乡村)风光、夏季(夏夜)(2)(2分)一个“破”字,用拟人手法,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答到“拟人”或“动态”可得1分,分析得1分)(3)(2分)运用对比(或“反衬”),作者将城中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对比(1分),(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去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1分)(意对即可)7(2014年泰兴济川实验初中和高港区二模试题)阅读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一词,完成第7题。(6分)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元夕”指元宵节的晚上。 (1)词中与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同样意蕴的一句是“ ”。(1分)(2)赏析上阕中“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妙处。(3分) _ (3)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分)_ 答案:(1)东风夜放花千树(1分)(2)以衬托(或反衬、以乐景衬悲情、借景抒情)的手法,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写出了上元节夜晚灯月交辉、繁华热闹的景象,反衬词人内心的孤寂。(3分)(3)表现词人内心的孤寂,表现词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2分)。8(2014年春学期济川初中二模试题)阅读权德舆的月夜江行一诗,完成第7题。(6分)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1) 下列诗中的月亮与本诗“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中的“月“所寄托的情感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c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首联展现的画面。(2分) (3) 诗人炼字匠心独运,准确传神。试分析“寂寥寒江深”中“深”字的独特内涵。(2分) 答案:(1)d(2分)(2)一位悲伤满面、夜不能寐的旅人。他忧思重重,满腹愁肠。却又不知如何排遣内心的苦闷,只是机械地用手敲着船舷。夜深了,繁露打湿了他的衣襟,他感到了深深的凉意,但却依然痛苦地伫立在船头。(2分) 一语双关,既写出了寒江寂寥得“深”的实景,也传达出了旅人寂寥得“深”的实情。(2分)9(2014年春学期泰州二附中二模试题)阅读郑谷的莲叶一诗,完成第7题。(6分)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多谢浣纱人不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对象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d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2)请揣摩诗人使用叠词“差差”、“柄柄”的好处。(2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c 形象地写出莲叶挨挨挤挤,高低不齐的情景,增添诗歌的音韵美。对莲叶的喜爱,闲适的情怀。10(2014年春学期洋思初中二模试题)阅读刘禹锡望洞庭,完成第7题。(6分)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注】庆历四年八月,刘禹锡被贬安徽和州,赴任途中,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这首诗。下列诗文中不是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项是( )(1分)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c衔远山,吞长江 d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善用比喻是本诗的主要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2分) 有人认为,刘禹锡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请结合全诗说说理由。(3分) 答案:(1)b(b句描写的是沧海之景)。(1分)(2)第二句,将月色下的千里洞庭湖比作一面未加磨拭的巨大铜镜,(1分)写出了月下洞庭湖朦胧,静谧的美(1分)。(或:第四句,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外形美、色彩美。)(3)刘禹锡被贬,(1分)并没有表现出悲观、失落情怀,(1分)而是浓墨重彩地勾勒洞庭湖山水和谐美,表现出诗人的豁达胸怀。(1分)【赏析】词句注释: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1.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2.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作品鉴赏】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11(2014年春学期省泰中附中、靖江外国语学校二模试题)阅读武衍的宫词)一诗,完成第7题。(6分)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试分析第二句中“锁”具有的表现力。(2分) (3)请赏析诗作的最后两句。(2分) 答案:(1)b(2)“锁”字形象地写出了满庭春色,闭锁于高墙之内,无由泄漏;(1分)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1分)(3)这两句运用反衬(对比、衬托)手法,(1分)写落花飞出,无从禁止,而自己身锁重门,插翅也难飞。人不如花,写出了宫女的身不由己。(1分)12(2014年春学期泰州二附中三模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试题。(6分)鹧鸪天 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1分) (2)“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两句选择典型形象描写景物,很有特色。试作简要赏析。(3分) (3)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分) 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2)诗人选取了早春乡间特有的景物:平冈、细草、黄犊、寒林、暮鸦,由晨到暮,有暖有寒,点染出早春特有的料峭与生机,“鸣”“点”二字,亦声亦画。(3)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13(2014年春学期姜堰四中九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欧阳修的浣溪沙,完成第7题。(6分)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1)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 (2)请说出“白发戴花君莫笑”一句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2分) (3)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1)“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出”字突出了秋千和荡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或:“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2)“白发”,词人自指。这样的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画出了他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3)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14(2014年春学期姜堰四中八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唐朝韦应物的诗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完成第7题。(6分)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注】本诗是作者在淮水边重逢阔别十年的梁州老朋友,颇有感慨而作。淮上:淮水边(今江苏淮阴一带)。梁州:指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诗中描写作者昔日在江汉作客与故人欢聚的诗句是: , 。(1分) 赏析三、四两句中“浮云”、“流水”运用的妙处。(3分) 诗题曰“喜会”故人,但真正相会时的情感却是复杂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2分) 答案: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诗中“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 “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诗中“浮云”、“流水”不是写实(或运用比喻),(1分)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2分)“欢笑情如旧”一句,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们也像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1分)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萧疏鬓已斑”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产生漂泊之感。(1分)15(2014年春学期姜堰四中七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李白的送友人一诗,完成第7题。(6分)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阅读全诗,运用想象描绘出首联所描写的景象。(2分)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一句富有表现力,试进行赏析。(2分)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答案:(6分)(1)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2分)(2)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对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只要达到两点给全分) (3)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和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感情。(2分)16(2014年春学期济川实验初中九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韦庄的菩萨蛮一诗,完成第7题。(7分)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合:应当。垆边人:酒家女。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 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3分)_(2) 词中“江南”、“还乡”反复出现,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_(3)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 答案:(1)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江南水乡的秀色)。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悠然自得的情趣)。江南的人美。(1点1分)(2)衬托(以乐景写哀情)。既强调了“江南好”、“江南的生活太值得游子留恋”之意,更突出了“游子思故乡”的主题。(2分)(3)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依恋之情,(1分)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或思乡之情。(1分)17(2014年春学期省泰中附中九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陆游的鹧鸪天,完成第7题。(6分)天净沙秋 【元】白 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1)(1分)曲中使萧瑟画面变为活跃的过渡句子是 。(2)(3分)分析曲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2分)细读全曲,分析曲中作者表达的主要情感。 答案:(1)一点飞鸿影下(2)对比手法,前半部分的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与后半部分画面的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勃勃生机形成对比,突出表达作者的豁达之情。(3)曲人自比鸿雁,渴望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富有生机的乐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18(2014年春学期省泰中附中八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韩洽的闻雁,完成第7题:(6分)朔风吹雁渡江干,月白霜清响尚寒。孤客几回愁里听,故乡何处报平安?【注】诗人韩洽生活的时代正当明、清朝代交替之际的动乱之秋。(1)诗歌一二两句写景,其方法是什么?(2分) (2)诗歌一二两句写景的作用是什么?(2分) (3)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写景之中运用了通感手法,嘹唳的雁鸣,响彻江空,而传来寒栗之感,由听觉形象转为触觉形象。同时还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雁鸣之“响”来反衬出环境的荒寂。(2)描绘江畔深秋月明之夜的特定环境,渲染出一派凄清岑寂的氛围。表现了诗人惨淡凄怆的情绪,折射出当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的苦难现实。(3)不仅仅有普通的客子羁旅乡愁,还深寓着自己的故国之思和离乱之感。19(2014年春学期省泰中附中七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崔道融的溪居即事,回答下列问题。(8分)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注释】溪居:溪边村舍。疑:以为。却关:打开门闩。(1)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诗歌的第一、二句所描述的事情,并说说作者勾勒出了怎样的村居生活。(2分+2分) (2)“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中的“疑”“急”极富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2分)(3)作者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春潮上涨船儿被风吹进了钓鱼湾。(2分)作者勾勒出了恬静、平和的村居生活。(2分)(2)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十分传神。写出了农村儿童的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形象。(2分)(3)诗人通过描写宁静、优美、充满乡村生活气息的景色,抒发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2分)20(2014年春学期济川初中九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唐朝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歌,完成第7题。(6分)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 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2分)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 “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编者选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词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答: (3)请说出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意图。答: 答案:(1)c (2分)(2)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更能突出环境的幽静。(2分)(3)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或抒发了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2分)21(2014年春学期黄桥初中八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分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8这首诗传达出诗人_的心情。(2 分 )9请描述“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展现的画面。(2 分 ) 答案 :8示例:宁静、淡泊(或:安闲自得等)9示例:独自一人坐在繁密而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唯有一轮高悬的明月与我相伴。22(2014年春学期黄桥初中七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回答问题。(7分)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7这首诗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4分) 8古人评诗常用 “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3分) 答案:7不矛盾。这里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加入周围一片喧器,人们也就不会在意钟磬的袅袅余音。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其他尘世的声音都没有了,这里抒发的是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8“诗眼”是“空”。“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空”字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2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美美与共”民族中学联盟联考(一)高二物理-答案
-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代为办理退休手续协议5篇
-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临泉县教师进修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联邦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开学数学试卷(含部分答案)
- 印刷厂产品质量抽检办法
- 艺术留学咨询申请方案
- 购房销售合同5篇
- 手卫生操作培训课件
-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 2024年10月广东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5175税收筹划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测评卷(1-2单元)(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卷(天津专用)
-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竖式计算题200道及答案
- 215kWh工商业液冷储能电池一体柜用户手册
- 第三方担保欠款协议书范文模板
- 【百岁居】百岁居内外勤版本
- 国开(河北)2024年《商务谈判实务》形成性考核1-4答案
- 2024年上海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