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_第1页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_第2页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_第3页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_第4页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盱眙中学2013级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 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试卷111题为选择题,请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其他题目,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到答题纸的相应位置;3. 请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每题3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僭越(jin) 谙习(n) 馥郁(f) 讷言(n) 奴颜婢膝(bi) b. 瞅见(chu) 溃脓(ku) 辟易(b) 整饬(ch) 杲杲日出(o) c. 踱步(du) 蹩脚(bi) 发酵(jio) 盥洗(un) 力能扛鼎(n) d缧绁(xi) 汲取(j) 拂晓(f) 粗犷(kun) 戛然而止(ji)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广州恒大足球队在中超联赛中取得的辉煌战绩与俱乐部的高额资金投入息息相关,恒大俱乐部雄厚的财力令其他俱乐部 。(2) 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 ,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3) 贪官锒铛入狱后,无所事事之余,玩起了出书,但从他们已经出版的书籍内容看,很多人都是在藉此回忆昔日人生的辉煌,真正悔过自新的却是 。 a望其项背 不负众望 微乎其微 b. 望其项背 不孚众望 凤毛麟角 c望尘莫及 不孚众望 凤毛麟角 d. 望尘莫及 不负众望 微乎其微3. 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影星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的主要内容,加横线的词语全部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影星,作品广为流传,在娱乐圈很有影响。我在读书的时候就看过他的不少电影,至今还能想起那些经典对白。您是他老人家的儿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a b. c d. 4. 将下列句子按照最合理的顺序排列,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看完极顶我们步行缓缓下山,沉醉在山谷之中。 如果说刚才泰山是以拔地而起的气概来向人们讲解历史的沧桑,现在则以秀丽深幽的风光掩映着悠久的文明。万年古山自然有千年老树,名声最大的是迎客松和秦松。 怪石也不时地或卧或立横出路旁。好水好石又少不了精美的刻字来画龙点睛。泉水顺着山势随人而下,欢快地一跌再跌,形成一个瀑布,一条小溪,清亮地漫过石板,清音悦耳,水汽蒸腾。 两边全是遮天的峰峦和翠绿的松柏。前者因其状如伸手迎客而得名,后者因秦王登山避雨于树下而得名 刚才泰山还把我们豪爽地托在云外,现在又温柔地揽在怀中了。 a b. c d. 5.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a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后有大者,何以加之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c其将兵数困辱 其李将军之谓也 d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为秦王翦所戮者也6.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 a武父、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拨乱世反之正 b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鞭马南驰数十里c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毋妄言,族矣 d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二、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杜重威,朔州人也。安重荣反,重威逆战于宗城,重荣为偃月阵,重威击之不动。重威欲少却以伺之,偏将王重胤曰:“两兵方交,退者先败。”乃分兵为三,重威先以左右队击其两翼,战酣,重胤以精兵击其中军,重荣将赵彦之奔,重荣遂大败,走还镇州,闭壁不敢出。重威攻破之,以功拜重威成德军节度使。重威出于武卒,无行而不知将略。破镇州,悉取府库之积及重荣之赀,皆没之家,高祖知而不问。及出帝与契丹绝好,契丹连岁入寇,重威闭城自守,属州城邑多所屠戮。胡骑驱其人民千万过其城下,重威登城望之,未尝出救。重威居镇州,重敛其民,户口凋敝,又惧契丹之至,乃连表乞还京师。未报,亟上道,朝廷莫能止,即拜重威为邺都留守。而镇州所留私粟十余万斛,殿中监王钦祚和市军储,乃录以闻,给绢数万匹以偿之,重威大怒日:“吾非反者,安得籍没邪!”三年秋,契丹高牟翰诈以瀛州降,复以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契丹寇镇、定,重威西趋中渡桥,与虏夹滹沱河而军。偏将宋彦筠、王清渡水力战,而重威按军不动,彦筠遂败,清战死。转运使李谷教重威以三脚木为桥,募敢死士过河击贼,诸将皆以为然,独重威不许。契丹遣骑兵夜并西山击栾城,断重威军后。是时,重威已有异志,而粮道隔绝,乃阴遣人诣契丹请降。契丹大悦,许以中国与重威为帝,重威信以为然,乃伏甲士,召诸将告以降虏。诸将愕然,以上将先降,乃皆听命。重威出降表使诸将书名,乃令军士阵于栅外,军士犹喜跃以为决战,重威告以粮尽出降,军士解甲大哭,声震原野。契丹赐重威赭袍,使衣以示诸军,拜重威太傅。契丹犯京师,重威以晋兵屯陈桥,士卒冻饿,不胜其苦。重威出入道中,市人随而诟之,重威俯首不敢仰顾。汉高祖定京师,拜重威太尉、归德军节度使,重威惧,不受命。遣高行周攻之,不克,高祖乃自将攻之。遣给事中陈同以诏书召之,重威不听命,而汉兵数败,围之百余日。重威食尽,民多逾城出降,皆无人色。重威乃遣判官王敏及其妻相次请降,高祖许之。重威素服出见高祖,高祖赦重威,拜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高祖病甚,顾大臣曰:“善防重威!”高祖崩,秘不发丧,大臣乃共诛之,及其子弘璋、弘璨、弘燧尸于市,市人蹴而诟之,吏不能禁,支裂蹈践,斯须而尽。(节选自新五代史杜重威传)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功拜重威成德军节度使 拜:授予官职b未报,亟上道 报:回复c契丹连岁入寇 寇:盗贼d市人蹴而诟之 蹴:踢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走还镇州,闭壁不敢出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b两兵方交,退者先败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c重威信以为然 然竟以胜,此何术也d高祖病甚,顾大臣曰 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重威以晋兵屯陈桥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b重威逆战于宗城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c高祖乃自将攻之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d高祖知而不问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10. 下列选项中,能表明杜重威已有“异志”的一项是(3分) ( ) 悉取府库之积及重荣之赀 阴遣人诣契丹请降顾大臣日:“善防重威!” 重威登城望之,未尝出救重敛其民,户口凋敝 乃伏甲士,召诸将告以降虏 a b. c d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安重荣反叛,起初杜重威率兵攻打不动,后来安重荣部将赵彦之投降,于是杜重威兵分三路攻打,这才打败了安重荣。b杜重威军人出身,没有德行。大肆搜刮百姓,对百姓不加以体恤,在百姓受到契丹的欺凌时也没有发兵营救。c杜重威不懂为将的谋略,对于别人的建议也不采纳。转运使李谷教杜重威用三脚木建桥,招募不怕死的士兵过河攻打贼军,将领们都认为对,唯独杜重威不同意。d杜重威心怀异志,投降契丹,受到百姓的唾骂。后归降汉高祖,在汉高祖死后大臣们共同杀掉了杜重威和他的儿子。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重威居镇州,重敛其民,户口凋敝。(3分)(2)重威出降表使诸将书名,乃令军士阵于栅外(4分)三、古诗词鉴赏(8分)13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采桑子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1)第一句中“月白风清”是不是仅仅写晚上天色很好?为什么?从整体看,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分) (2)下片首句“鬓华虽改心无改”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结合全词,说说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1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乘骐骥以驰骋兮, !(屈原离骚)(2)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3)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4)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5)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6)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7)故曰:至人无己, ,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8)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吾不如子房。(司马迁高祖本纪)(9)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一鸣惊人。(司马迁滑稽列传)(10)子曰:“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第六)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蝉声郭枫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没有边。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闪烁着无边无际的金黄。不,闪烁着的是遍地的黄金。 太阳可厉害着哪!它不许人们躺在床上做梦。太阳,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燃烧着大地,燃烧着夏天。而蝉儿们是太阳的号手,一大清早,当地面开始蒸腾起热雾,它们便大声地嘶喊:起来,属于土地的人,到田间去。去啊!去收获那满地的黄金,去收获你一年的辛勤。 庄稼汉成群的像一阵风似的出发。麦田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的脸上,蝉声起劲地作着拉拉队。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柳,垂挂着多少殷勤。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来,到蝉声里来。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蝉声在枝头,蝉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晒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扯起了“青纱帐”,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人大把大把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热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儿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回家。沿着高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那一片蝉声,真美。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 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 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的花朵都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恳和拙朴。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着的黄沙,狂舞着的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爽快,死得坚强。那些把根扎在黄土地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着绚丽的光彩,如这热切的蝉声。(1968年写于台湾)15. 在描述了夏收场景之后,文章又描写了哪三幅醉人的画面?分别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生活状态?(4分)16. 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17. 第七段的画线语句描写了夏日正午蝉的鸣叫,请分析其表现特色。(6分)18. 本文不仅写了蝉声,还写了与蝉声相关的人事,请探究“蝉声”中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意蕴。(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0题。宋诗选注序(节选)钱钟书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要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惟肖而不惟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是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鄙薄宋诗的明代作者对这点推陈出新都皱眉摇头,恰像做算学,他们不但不许另排公式,而且对前人除不尽的数目,也不肯在小数点后多除几位。我们不妨借三个人的话来表明这种差别,“反古曰复,不滞曰变。若惟复不变,则陷于相似之格,其状如驽骥同厩,非造父不能辨复忌太过变若造微,不忌太过若乏天机,强效复古,反令思扰神沮”这是唐人的话,认为“通变”比“复古”来得重要而且比较稳当。“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这是宋人的话,已经让古人作了主去,然而还努力要“合”中求“异”。“规矩者方圆之自也,即欲舍之,乌乎舍?乃其为之也,鲜不中方圆也:何也?有必同者也”,“曹、刘、阮、陆、李、杜能用之而不能异,能异之而不能不同”这是鄙薄宋诗的明人的话,只知道拘守成规,跟古人相“同”,而不注重立“异”标新了。诗歌创作里把“流”错认为“源”,这个危险倾向在宋以前早有迹象,但是在宋诗里才大规模的发展,具备了明确的理论,变为普通的空气压力,以至于罩盖着后来的元、明、清诗。我们只要看六朝钟嵘的批评:“殆同书抄,”看唐代皎然的要求:“虽欲经史,而离书生”,看清代袁枚的嘲笑:“天涯有客太冷痴,误把抄书当作诗”,就明白宋诗里那种习气有多么古老的来头和多么久长的后裔。 (有删改)19. 根据第三段,用平实的语言概括作者认为宋诗在文学史上的不良影响。(6分)20. 在继承唐朝诗歌遗产的问题上:宋人和明人的文学主张各是什么?宋诗创作的优缺点各是什么?(6分)七、作文(70分)21.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作文。1、“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译文:事奉君王,如果反复地提意见,就会招致羞辱;对待朋友,如果频繁地提意见,就会造成疏远。)2、“事君,谏不行,则当去;导友,善不纳,则当止。至于烦续,则言者轻,听者厌矣。”朱熹3、“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意大利郎根尼西4、“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德国歌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江苏盱眙中学2013级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每题3分)1.答案:选c a婢bi应读b,b溃ku应读hu,d犷kun应读un2.答案:选d望其项背:指能够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比喻有能力赶得上,一般用于否定。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愿望,指符合众人的愿望。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不能达到众人所期望的那样。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3.答案:选b “家父”应改为“您父亲(或令尊)”,“有幸”应该为“应邀”。4. 答案:选a 衔接点:的“两边”、的“刚才托在云外,现在又揽在怀中了”和上文的“下山”“山谷”衔接;的“泉水”、的“怪石”和中的“好水好石”呼应;的“迎客松和秦松”与的“前者,后者”呼应,并与下文的“以秀丽深幽的风光掩映着悠久的文明”照应。5.答案:选b 和例句都是被动句。a 定语后置/宾语前置;c 被动句/宾语前置;d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被动句。6.答案:选c 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灭族;a 意动用法,以为怪/使动用法,使返回;b 名词活用作动词,西进/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南;d 意动用法,以为小/使动用法,使高洁二、文言文阅读(22分)7.答案:选c 寇:侵犯8.答案:选a 壁:名词,营垒;b 副词,刚刚/名词,方圆;c 形容词,真实的/副词,然而;d 动词,环顾/副词,只是9.答案:选d 而:表示转折;a 率领/认为;b 在/被;c 于是/是10.答案:选c 两句表明杜重威“无行”。11.答案:选a “安重荣部将赵彦之投降”应在“杜重威兵分三路攻打”之后。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重威居镇州,重敛其民,户口凋敝。(3分)杜重威驻守镇州,大肆搜刮百姓,使镇州人凋敝。(得分点:居:驻守、镇守1分,敛:搜刮1分,凋敝:使凋敝1分)(2)重威出降表使诸将书名,乃令军士阵于栅外(4分)杜重威拿出降表让将领们签名,于是命令士兵在栅寨外摆开阵势(得分点:书:书写、签1分,乃:于是1分,阵:摆开阵势1分,“于栅外”状语后置1分)【参考译文】杜重威,朔州人。安重荣反叛,杜重威在宗城迎战,安重荣摆偃月阵,杜重威攻打不动。杜重威打算稍稍后撤等待时机,偏将王重胤说:“两军刚交战,后退的先败。”于是分兵三路,杜重威先命左右队攻打队方的雨翼,战斗激烈时,王重胤又率精兵攻打封方的中军,安重荣部将赵彦之前来投奔,安重荣于是大败,逃回镇州,关闭营垒不敢出战。杜重威攻破镇州,因功授杜重威成德军节度使。杜重威是军人出身,没有德行而又不懂为将的谋略。攻破镇州后,将府库的积蓄和安重荣的资产全部夺取,自家吞没,晋高祖虽然知情却没有追问。到晋出帝和契丹绝交后,契丹连年进犯,杜重威闭城自守,所属州县城邑大多受到屠杀。胡骑驱赶他成千上万的百姓经过城下,杜重威登城嘹望,却没有出城营救。杜重威在镇州,大肆搜刮百姓,使镇州人凋敝,又怕契丹前来进犯,于是接连上表请求回到京师,还没有等到答复,就急忙上路,朝廷不能制止,就授任杜重威为邺都留守。而在镇州留下私人的粮十多万斛,殿中监王钦祚向百姓议价购买粮食作为军粮,于是登记上报,给他几万匹丝绸作抵偿,杜重威大怒说:“我不是反叛的人,怎能登记没收财产!”三年秋,契丹高牟翰诈称以瀛州投降,又任命杜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契丹侵犯镇、定二州,杜重威向西急行军至中渡桥,和契丹隔着滹沱河布阵。偏将宋彦筠、王清渡河奋力作战,而杜重威按军不动,宋彦筠因此被打敢,王清阵亡。转运使李谷教杜重威用三脚木建桥,招募不怕死的士兵过河攻打贼军,将领们都认为对,唯独杜重威不同意。契丹派骑兵速夜沿着西山攻打栾城,截断杜重威的后路。这时,杜重威已有二心,而运粮通道被隔绝,于是暗中派人去向契丹请求投降。契丹人十分高兴,许诺拿中原让杜重威称帝,杜重威信以为真,于是埋伏甲兵,召集将领们宣布向虏军投降。将领们惊愕不已,因上将先投降,于是都从命了。杜重威拿出降表让将领们签名,于是命令士兵在栅寨外摆开阵势,士兵们还欢喜跳跃以为是要与敌决战,杜重威告诉他们粮食吃完出去投降,士兵俩都脱下铠甲大哭起来,声震原野。契丹赐给杜重威红袍,让他穿上巡视军队,授任杜重成为太傅。契丹侵犯京师,杜重威率晋兵屯驻陈桥,士兵饥寒交迫,不能忍受痛苦。杜重威在路上出入,街上的人跟着骂他,杜重威低头不敢仰视。汉高祖平定了京师,授任杜重威为太尉、归德军节度使,杜重威害怕,不接受任命。汉高祖派高行周进攻他,没能攻克,汉高祖于是亲自率兵攻打他。又派给事中陈同以诏书召见他,杜重威不从命,而汉兵多次战败,包围他一百多天。杜重威粮食吃尽,不少老百姓越过城墙出来投降,都面无人色。杜重威于是派判官王敏和他的妻子相继请求投降,汉高祖准许。杜重威穿着白衣服出来见汉高祖,汉高祖赦免杜重威,授任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汉高祖病重,环视大臣说:“好好提防杜重威!”汉高祖去世,封锁消息没有发丧,大臣们共同杀掉杜重威和他的儿子杜弘璋、杜弘璨、杜弘琏,将尸体抛到街市,街上的人踢尸大骂,官吏不能禁止,肢裂尸体,任意践踏,一会就不见尸体了。三、古诗词鉴赏(8分)13(1)“月白风清”既象征处境的顺利,也反映心情的愉悦。(2分)上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十年前和现在的境况进行对比。(2分)(2)承上启下(过渡)。(1分)上阕通过对比写出了词人因世事凋零而忧患,年华老去而惊叹,下片词人以“心无改”引起下文,表达了词人要重拾当年快乐时光的豪迈之情。(3分)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14. 答案:(1)来吾道夫先路 (2)可以横绝峨眉颠 (3)无边落木萧萧下 (4)同是天涯沦落人(5)沧海月明珠有泪 (6)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7)神人无功 (8)决胜于千里之外(9)不鸣则已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15.答案:文中描述了夏收场景之后,写了三个醉人的生活画面:(1)人们忙活之后在柳阴下喝凉茶听蝉声;(2)中午休息的场景;(3)孩子们纵情玩乐的情景。(4分,答出1点得1分,2点2分,3点4分)16.答案:点题(或“照应题目”)(1分),奠定了全文的热烈深情的感情基调(2分),给读者以悠远的时间感,引出下文对儿时听蝉的描写(1分)。17.答案:运用了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答出两种即可);将小鸡、小猫、小花狗的沉默与蝉的鸣叫形成对比,反衬蝉的热切;整散句结合,富有音韵美。(每点2分)18.答案:(1)对蝉的喜爱与赞美。(2)赞美勤恳、质朴的农人和淳朴的民风。(3)对民族性格中的恬淡安乐与坚强抗争的颂扬。(4)隐含着对故乡和童年生活得思念。(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19. 答案:宋诗大规模发展了诗歌创作把“流”错作“源”的危险倾向;并把这样的倾向理论化;并影响了后来的诗歌创作。(每点2分)20. 答案:宋人主张合中求异,明人主张拘守成规(2分);宋诗创作从立意、字眼和句法等小的方面来说比唐人更透彻和工稳(2分),而在整个艺术方向上没有转变,仍落入唐人窠臼。(2分)七、作文(70分)21.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作文。1、“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译文:事奉君王,如果反复地提意见,就会招致羞辱;对待朋友,如果频繁地提意见,就会造成疏远。)2、“事君,谏不行,则当去;导友,善不纳,则当止。至于烦续,则言者轻,听者厌矣。”朱熹3、“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意大利郎根尼西4、“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德国歌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一、审题 导入语由四句名言构成,这四句名言其实告诉了我们:生活中或人生道路上,有时需要“听听忠告”,有时又不能被“忠告”束缚,关键是看什么样的“忠告”,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的“忠告”。读懂了材料的这个中心,便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人生路上或者生活中有哪些忠告,这些忠告来自哪里;二是什么样的“忠告”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的“忠告”该听或者不该听。这些“忠告”对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二、判分 1. 判分原则: 坚持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写作基本能力。要求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等诸方面全面衡量,实事求是,科学量分。建议以50分切入。 2. 判分等级: 一类卷63-70分,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