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doc_第1页
世界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doc_第2页
世界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doc_第3页
世界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doc_第4页
世界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一、酸雨污染酸雨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现在全世界有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和中国长江以南地区。 5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化石燃料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硫,如煤一般含硫055,汽油一般含硫025。这些硫在燃烧过程中90都被氧化成二氧化硫而排放到大气中。据估计,现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约15亿吨。其中燃煤排放约占70以上,燃油排放约占20,还有少部分是由有色金属冶炼和硫酸制造排放的。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可以缓慢地转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大气中的水汽接触,就生成硫酸。硫酸随雨雪降落,就形成酸雨。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一般正常大气降水含有碳酸,呈弱酸性,pH值小于7而大于56。但由于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使雨雪中含有较多的硫酸,使降水的pH值小于56,就形成了酸雨。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很大,可以毁坏森林,使湖泊酸化。如“千湖之国”的瑞典,已酸化的湖泊达到13000多个;另外加拿大也有10000多个湖泊由于酸雨的危害成为死湖,生物绝迹。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雕塑。例如北京的故宫、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雅典的卫城、印度的泰姬陵,都在酸雨的侵蚀下受到危害。酸雨的危害也是跨国界的,常常引起国与国之间的酸雨纠纷。 酸雨污染已成为我国非常严重的一个环境问题。目前我国长江以南的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酸雨区已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贵州是酸雨污染的重灾区,全区1/3的土地受到酸雨的危害,省城贵阳出现酸雨的频率几乎为100。其他主要大城市的酸雨频率也在90以上。降水的pH值常为3点多,有时甚至为2点多。我国著名的雾都重庆,雾也变成了酸雾,对建筑物和金属设施的危害极大。四川和贵州的公共汽车站牌,几乎全都是锈迹斑斑,都是酸雨造成的。另外,酸雨还会使农作物减产。 二、温室效应或气候变暖 1989年环境日主题为“警惕全球变暖”。为什么要警惕全球变暖?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变暖又有什么危害? 大家知道在大气中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就是对于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开绿灯,允许它们通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后,会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温度升高后,就要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发热量。而二氧化碳对于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则能吸收,不让其通过,同时把热量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又反射给地面。这样就使热量滞留于地球表面。这种现象类似于玻璃温室的作用,所以称为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甲烷、氧化亚氮等。 大气温室效应并不是完全有害的。如果没有温室效应,那么地球的平均表面温度,就不是现在的15,而是一18;人类的生存环境将极为恶劣,不适宜人类的生存。但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使温室效应不断加剧,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目前人类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徘放的二氧化碳每年高达65亿吨。中国是排放二氧化碳的第二大国。因此中国对目前的温室效应具有重大的贡献。科学监测表明,最近100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平均含量确实升高了。19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万分之二点八,目前已上升到了万分之三点五。二氧化碳增加将会使温室效应加剧。 全球变暖将带来哪些危害呢?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导致南北两极的冰盖融化,而冰盖融化以后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据科学家预测,如果人类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加限制,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25,海平面将升高30100厘米,由此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海拔低的岛屿和沿海大陆就会葬身海底,如上海、纽约、曼谷、威尼斯等许多大城市可能被海水淹没而成为海底城市。 现在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多,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那全球是不是在变暖呢?据观测,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平均地面气温确实上升了,上升了大约0306,尤其是自80年代以来特别明显。1986年以来,地球年平均气温连续11年高于多年平均值、且呈逐步上升趋势。我国也是如此,自1986年以来已连续出现11个暖冬。现在在北京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冬天已远不如过去冷了。据科学家观测最近100多年来,地球上的冰川确实大幅度的后退了,海平面也确实上升了1415厘米。当然,气候变化因素是特别复杂的,那么全球变暖这个现象究竟是自然的波动还是温室效应所致?科学界还存在争论。但是有一点不容置疑,就是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积累确实会导致气候变暖。例如,九大行星中的金星上的温度高达四五百度,为什么金星的温度这么高呢?这是因为金星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特别高,温室效应非常强大,导致金星气温很高。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积累肯定会导致全球变暖。如果人类不及早采取措施,不防患于未然,将会后患无穷。 三、臭氧层破坏 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首次发现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有一个空洞,当时轰动了世界,也震动了科学界。臭氧层空洞一下成为当时的热点。那么臭氧层对人类究竟有多重要呢?大家都知道在太阳辐射中有一部分是紫外线,它对生物有很大的杀伤力,医学上用紫外线杀菌。在距地表2030千米的高空平流层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了99的紫外线,就像一层天然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万物生灵,免受紫外线的杀伤。因此臭氧层也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近年来,科学家又进行调查,发现全球的臭氧层都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明显,有一个相当于北美洲面积大小的空洞。臭氧层空洞会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臭氧层破坏最受发达国家的关注,因为发达国家大都是白种人,他们的皮肤癌发病率特别高。另外,紫外线辐射过度还会导致白内障。科学家发现臭氧层中的臭氧每减少1,紫外线辐射将增加2,皮肤癌发病率将会增加7,白内障的发病率将会增加06。紫外线辐射增强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现在科学家已经找到了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那就是氟氯烃类化合物。自然界中是没有这种物质的。它被发明于1930年,作为制冷剂、灭火剂、清洗剂等,广泛运用于化工制冷设备,如我们使用的空调、冰箱、发胶、喷雾剂等商品里面都含有氟氯烃。氟氯烃进入高空之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激化,就会分解出氯原子,氯原子对臭氧分子有很强的破坏作用,把臭氧分子变成普通的氧分子。人类万万没有想到,氟氯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会跑到天上去闯祸。 四、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沙漠化已经影响到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地球上的沙漠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扩展。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现在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沙漠。现在世界各地都是沙进人退,土地不断被蚕食。科学家们呼吁,如果人类再不制止沙漠化,半个地球将成为沙漠。 那么沙漠为什么会如此无情地向外扩张呢?本来沙漠是气候干旱的产物,像北非的撒哈拉,西亚的一些大沙漠,那些地方的降水量很少。在半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是不应该出现沙漠化的,因为沙漠化是干旱的产物,在半干旱地区应该是草原景观。但是现在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也出现了大片的沙漠。例如我们国家的内蒙古和陕西的交界处的毛乌素沙地。当地的降水量并不少,在汉朝的时候这里还是水草肥美的大草原,可是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大沙漠。其实引起沙漠化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人类自己。沙漠化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在沙漠的外围是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生态环境是比较脆弱的,稍加破坏,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就会出现沙漠化的现象。人类在沙漠的外围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的植被,使草原不断的退化,从而变成沙漠。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有17的国土被沙漠覆盖,有13的国土受到风沙的危害。现在我们国家的沙漠在以每年2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据观测,1000多年来,我国西北部的沙漠已经向南推进了100多千米。20多座有文字可查的历史名城像楼兰都被淹没在沙漠之下,我们现在只能从这些古城的断壁残垣去推断他们过去曾经有过的繁荣。 五、森林面积减少森林可以说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祖先正是从森林里走出来的。由于人类对森林的过度采伐,现在世界上的森林资源在迅速的减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现在全世界每年就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就是说平均每分钟就有20公顷的森林化为乌有。现在全世界森林锐减的地区都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贫困所迫,他们不得已,用宝贵的森林资源换取外汇,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出口木材是他们外汇收入的一大来源,他们只要能挣到钱,就不会去保护森林资源。日本是世界上第六大木材消费国,然而他们很少砍伐自己的森林,现在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是70左右。他们从东南亚进口大量的木材,每年约1亿吨。虽然说日本的森林保护的很好,可是东南亚地区的森林以每年几百万公顷的速度减少。除了砍伐森林之外,森林锐减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亚非拉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大约有20多亿农村人口,他们是用木柴作生活燃料。为了得到薪柴,他们年复一年的砍树,最后连草皮也不放过。森林锐减的第三个原因就是毁林开荒。沿着长江三峡从重庆到湖北宜昌,沿岸的山几乎都是秃的。由于人多地少,当地农民把坡度很陡的山坡都开垦为耕地。按规定坡度在25度以上就不能作为耕地了,必须退耕还林,但是当地农民一方面是愚昧,另一方面是人口太多,他们在坡度很陡的,甚至50度以上的地方耕种。我们国家的森林覆盖率约13,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处于第120位,我国的人均值仅为世界的1/6,由于长期以来的过量采伐,我国很多著名的林区森林资源都濒临枯竭。例如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西双版纳、海南岛、神农架,这些我国过去著名的林区,现在森林资源都枯竭了,有些地方已经变成了荒山秃岭。森林资源的减少,对人类的危害是严峻的,可以加剧土壤侵蚀,引起水土流失,不但改变了流域上游的生态环境,同时加剧了河流的泥沙量,使得河流河床抬高,增加洪水水患,例如1998年长江洪水就与上游的森林砍伐有着密切的联系。 六、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 在地球的历史上,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其中我们知道的6500万年前中生代末期,地球上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恐龙灭绝了,这是一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目前,地球正在经历着第六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这一次同前几次物种灭绝不同的是导致这场悲剧的正是人类自己。由于人类对野生生物的狂捕滥杀,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得地球上越来越多的物种已经或正在遭到灭顶之灾,如亚洲的老虎、大象,非洲的犀牛数量都在锐减或濒临灭绝。据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生物大约有3000万种,被人类所发现和鉴定的大约有150万种,也就是说,现在地球上很多物种还没有被人类发现。在交通不便的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地区,如巴西的亚马孙森林、东南亚印尼的热带雨林等人类很难深入进去,那些地区又是物种资源的宝库,很多物种还没有被人类发现。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砍伐热带雨林,可能有很多物种还没有被人类发现和鉴定,就已经从我们地区上灭绝了。这种情况是非常惊人的,原来生存于我国的招鼻羚羊、野马、犀牛、野羊等野生动物在我国已经绝迹了;另外,华南虎、白金貉、亚洲象、双峰驼、黑冠长臂猿等野生动物也都面临濒临灭绝的威胁。如华南虎以前在我国南方数量很多,现在,据科学家调查,只剩下3040只,可以说是危在旦夕。这一数量已经不足以使这个种群再延续下去了;再如,生活在长江内的白暨豚是一种淡水豚类,据调查,其数量只有20多头,如果再不保护,也会在地球上永远消失。因此华南虎、白暨豚都已被列为我们的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我国国民的环境意识很差,中国的饮食文化又很发达,大吃野生动物很兴盛,在很多餐馆里穿山甲、娃娃鱼等二类保护动物,甚至一些一类保护动物都成了美味佳肴。人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很淡漠,如果这些动物不加以保护,在未来这些野生动物在地球上就绝迹了。物种的不断灭绝,将会导致生态的不平衡,或食物链的破坏,这种危害是人类所无法估计的。 七、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危机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有人说,不应该叫地球,叫水球才更加恰当。可是就是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水球上,水资源危机却越演越烈,现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在闹水荒。那么我们这个水球为什么会闹水荒呢?在许多人看来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地球上的水虽然多,其中975却属于咸水,只有25的水才是淡水。而且这25中,70被冻结在南北两极。因此全球水资源只有不到1可供人类使用,见表1-1。 表1-1 世界水资源分布项 目体积(103Xkm3)总占水量的更 新 时 间世界海洋 13380000 965379 37000年 咸湖和内海 854 00062 101000年 地下咸水 128700 09286 1003000年 土壤水 165 00012 280天 冰冠和冰川 240641 17362 16000年 大气中的水 129 00009 9天 河流 21 00002 1020天 地下淡水 105300 07597 1100年 淡水湖 910 00066 1100年 其它(生物水、永久冻土等) 3216 00232 l10000年 合 计 13859846 1000 而且这有限的淡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很不平衡。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激增,人类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在全世界对水消耗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率。从20世纪以来到70年代中期,全世界农业用水量增长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长了21倍,由每年的300亿立方米增长到6300亿立方米,到80年代中期又翻了一翻,大约11000亿立方米年,预计到2000年可达到19000亿立方米年。早在1973年召开的联合国水资源会议上,科学界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资源问题不久将成为深刻的社会危机,世界上能源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就是水危机!确实,当人类面临能源危机时,还可以通过核能发电,甚至在大海里还可以有核聚变的能源,可以利用太阳能、潮汐能。也就是说,在一种能源发生危机时,我们可以找到替代能源。那么水资源发生危机了,有什么能替代水吗?没有,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物质能够替代水的作用。如果水发生危机,对人类将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国家的水资源从总量上说应当是不算少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5位,仅次于巴西、加拿大、美国、俄罗斯。但是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因此我国人均占有的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4,仅相当于美国的15,加拿大的148。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多冬少的特点。这种不均衡造成我国本来稀少的水资源显得更加短缺。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1990年在全国467个建制市中,有223个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40多个,某些城市已经到被迫每天定时定量供水的程度。全国农村有5000万人、3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2000万公顷耕地受旱灾威胁,其中成灾面积每年约667万公顷。旱灾比较严重的地区有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东部和北部、云贵高原至广东湛江一带,其中尤以黄淮海平原地区旱灾最严重。我国的第二大河黄河,几千年来从未发生过像当今这样频繁断流的现象。黄河的首次断流是在1972年,当时断流时间只有十几天。进入90年代以来,黄河的断流现象愈来愈严重,断流时间愈来愈长。1995年,黄河断流153天,断流的河段达700千米;1996年黄河断流136天;1997年的黄河断流现象最为严重,从2月7日开始断流,到年底一共断流13次,累计断流226天。这条中国的母亲河,在1997年 有2/3的时间是没有水的!而且1997年首次出现了跨年度断流,也就是从1997年年底断流到1998年。这一无情的事实宣告,黄河已经成为一条季节性的河流!黄河断流给黄河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黄河下游的胜利油田,由于黄河断流造成缺水,1996年少产原油260多万吨,经济损失高达30多亿元。这仅仅是胜利油田一家的损失。 水环境污染,使中国许多本来就缺水的北方城市,雪上加霜,加剧了淡水危机;许多本来不缺水的南方城市,也不得不远距离引水。 据统计199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未含乡镇工业)由1985年的342亿吨增加到3562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225亿吨,占62.5,其中COD770万吨,重金属1823吨,氰化物2504吨,挥发酚6366吨,石油类64341吨,悬浮物808万吨,硫化物排放43万吨。 目前,我国每年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据不完全统计约400多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之中,使我国80的江河湖泊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流经城市的河流,几乎没有一条是干净的。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引以为自豪的世界上最长的运河。50年代时,河边的居民还常在河边淘米洗菜,而现在仅仅过了40年,两岸的大大小小的工厂排放的污水就已经使运河面目全非了。运河的许多河段都散发着臭气。云贵高原上的滇池,原来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现在由于污染,其原有的水产养殖功能和工农业用水功能完全丧失了。昆明市原来居民饮用水的水源也在滇池,昆明市民戏称:“我们每天喝的就是我们排泄出来的。”由于污染过于严重,自来水公司不得不耗费巨资,将取水口由滇池移到上游河段。滇池中原来有一种特产鱼叫银鱼,现产量下降了90,另有许多鱼类也都绝迹或大幅度减产。 另外还有大家较为熟悉的淮河问题,淮河在1997年年末的新闻媒介上都做了大量的报道。淮河是我国的七大水系之一,过去有一首民谣说道:“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也就是说,淮河两岸是非常富饶的。但是,曾几何时,这条养育了两岸一亿多人民的母亲河,已经变成了一条藏污纳垢的毒龙,成了中国中原地区最大的下水道。据1996年的监测表明,淮河干流大部分时间的水质,都处于重污染的状态。淮河流域有191条支流,有一半以上的支流都已经变黑发臭。近年来淮河流域不断地发生重大的污染事故。每次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将工业和农业污水向下游倾泻,就会给沿岸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每次重大污染,造成沿河鱼类大量死亡,死鱼带一飘就是几千米,工厂也被迫停产。淮河下游的大城市蚌埠和淮南,多次由于水污染造成居民饮水困难。每次发生污染事件,自来水厂被迫关闭,蚌埠和淮南全市的矿泉水和饮料被抢购一空。居民上下班也挎着一个塑料桶,带水备用。淮河沿岸居民的癌症发病率特别高。有的地区比正常值高出十几倍到上百倍。淮河流域的许多农村地区的农民,由于喝了污染的水,肝肿大非常普遍。有的地区十个儿童中,有九个的肝不正常,多年体检,几乎没有一个合格的。 然而,淮河污染并不是我国七大河系污染之首。下面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水环境污染之严重。1、国控河流污染问题普遍存在 1996年我国国控河流受严重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城市河段占统计总数的2681,受中度和轻度污染的占4855;受污染的河段达到7536。 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氨氮和挥发酚。其中,石油污染最为严重的北方和南方河段分别为汾河太原段、合肥南淝河;氨氮污染最为严重的北方和南方河段分别是汾河太原段、上海苏州河;挥发酚最严重河段是汾河太原段、京杭运河苏州段。从流域范围来看,淮河和黄河的部分支流城市段河流污染严重,京杭运河江南段的污染也相对集中,从南、北方对照情况看,北方城市河段的污染大多重于南方城市河段。 2、七大水系普遍受到污染 19911995年度七大水系按污染轻重排序依次为:辽河,海、滦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表1-2 19911995年七大水系平均污染指数对比 年 度长 江黄 河珠 江淮 河松花江海、滦河辽 河1991408823370101139662731991992292100645186749814893992199334281240887649223503277199425478240391037l189934481995272697424932485172l15925年平均31282441691944816173102名次(以1为重)7463521其中辽河,海、滦河,淮河污染尤为突出,到1995年辽河超IV类以上水已达到945;海滦河超IV类以上水也达到824;淮河超IV类以上河段面达到888。 八、水土流失 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破坏森林,使全世界的水土流失异常严重,据联合国环境署的不完全统计数字,全世界每年流失土壤达250亿吨。例如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到雨季,大量的表土就被洪水冲刷到印度和孟加拉国,使得尼泊尔耕地越来越贫瘠,人民越来越贫困。土壤被带入江河、湖泊,又会造成水库、湖泊的淤积,从而抬高河床,减少水库湖泊的库容,加剧洪涝灾害。因此,我们说森林破坏所造成的生态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有些科学家说,森林的生态效益比它的经济效益要大得多,道理也正在于此。 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3,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的耕地每年损失1厘米厚的土壤。而自然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需要400年的时间。我国每年由于水土流失所带走的氮、磷、钾这些养分,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化肥产量。水土流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黄河流域。黄河之所以称为黄河,就是因为泥沙含量相当高,黄河每年输送的泥沙达16亿吨,居世界之冠,这就是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有人测算,如果把黄河带走的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能绕地球23圈,可见黄河泥沙量之巨大。大量的宝贵土壤资源,就这样白白流走了。有人感叹道:“黄河流走的不是水,而是中华民族的血啊!”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正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在淤高。现在黄河的下游就是一条地上河,许多地段的河床高出两边的地面45米。如黄河的开封段,黄河河床和开封铁塔的顶端几乎是一样高的。一旦决口,后果不堪设想。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其实这一年的降雨量并没有超过1954年,但灾害的损失远大于1954年。其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水土流失使得河道和蓄洪的水库湖泊严重淤积,降低了防洪能力,使洪水宣泄不畅,加剧了洪涝灾害。据科学家估计,目前灾害中受灾面积和人数增长最快的,就是水灾。这显然与水土流失有直接的关系。尽管全世界每年都为防洪工程投入巨额的资金,其实是治标不治本。如果我们的江河上游都是郁郁葱葱的一片青山,那么洪涝灾害一定会大大地减少。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是一条棘手的黄河,可是我们现在正在把长江也变成一条黄河。现在长江中上游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减少,许多地方都变成了荒山秃岭,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面积正在不断地增加。目前,长江的输沙量已经相当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密西西比河三条世界大河的总输沙量。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曾经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现在已退居为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而据监测,现在的面积还在不断地变小。据科学家估计,再过半个多世纪,洞庭湖就要从中国的版图上消失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这样的描述:“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真的是烟波浩淼,水天一色。当时洞庭之大为全国之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大湖,在不久的将来,就要不复存在了。 九、城市垃圾成灾 与日俱增的垃圾,包括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都感到棘手的难题。尤其发达国家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更使得垃圾泛滥成灾,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美国有一个外号是“扔东西的社会”,什么东西都扔。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每年大约要扔掉旧汽车1000多万辆,废汽车轮胎2亿只。我国的城市垃圾量,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1年的生活垃圾量将近2亿吨,而这些生活垃圾几乎都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世界上的垃圾无害化处理一般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焚烧,用来发电。目前发达国家多采用这一方法。另外一种方法是卫生填埋;还有一种就是堆肥。我国的垃圾到哪里去了呢?大部分都没有处理,大都是垃圾搬家。如北京居民生产的生活垃圾,被环卫工人搬到郊区堆放起来了。仅首都北京就有4000多座大垃圾堆。目前北京每年增加的垃圾相当于两座景山。上海市也有一个统计,上海每天产生垃圾4万吨,每年产生的垃圾可以堆成360座12层的高楼。现在我国有2/3的城市都陷入了垃圾重围。 垃圾未经处理而集中堆放,不仅占用了耕地,而且污染环境,破坏景观。一刮大风,垃圾中的病原体和微生物等随风而起,污染空气;一下雨,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又会随雨水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因此垃圾如果不处理,将会对我们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除了占地之外,我国还屡次发生垃圾爆炸的事件。1994年8月1日,湖南省岳阳市就有一座2万立方米的大垃圾堆突然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15000吨的垃圾抛向高空,摧毁了垃圾场附近的一座泵房和两道防污水的大堤,具有很大的破坏性。1994年12月4日,重庆市也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垃圾爆炸事件,而且造成了人员伤亡。当时垃圾爆炸产生的气浪把在场工作的9名工人全都掩埋,当场死亡5人。 还有白色污染问题。近年来人们大量地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快餐盒、农用塑料地膜等。这些一次性塑料制品被人随意丢弃,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估计,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量已经超过100万吨,其中仅一次性塑料快餐盒就有16亿只。塑料垃圾不像纸张、果皮、菜叶等有机物垃圾这样易于被自然降解。它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因此会长时间地留存在自然界中。这种污染是长期的,非常严重。有时出差,可以看到铁路两旁的垃圾场,塑料袋又轻又薄,被风吹挂在树上,白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