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睢宁县文华中学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睢宁县文华中学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睢宁县文华中学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睢宁县文华中学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睢宁县文华中学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华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十二月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题(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塍(chng) 犄角(j) 搭讪(shn) 诳语(kung)b游弋(y) 虚掷(zh) 一瞥(pi) 引擎(qng)c摭拾(zh) 麻痹(b) 甄别(zhn) 思忖(cn)d桑梓(z) 慰藉(ji) 发轫(rn) 蛰居(zh)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b.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段时间里,我市步行街上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深夜,大街上还是不绝如缕,热闹极了。c.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角色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王宝强炉火纯青的演技更为其增色不少。d.我们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须与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3 阅读下面一则报道,并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 “您的孩子从出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十个月零两天!”站在江苏镇江某早 教机构门前,张连夫妇看着这条广告标语,第一感觉是啼笑皆非。但看到其他父母都抱着不到两岁的孩子跑过去询问课程时,他们马上感觉到孩子起跑线上的紧迫感,仿佛不报早教,就注定落后了。而有着张连夫妇类似心态的年轻父母在国内其实并不少。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约有8000万0至3岁婴幼儿,全国早教市场空间总值约为500亿元。据记者调查,在盐城最小的早教学员出生仅33天。早教市场正以不可遏止之势发展壮大,而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国内教育专家的反思。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1分) (不超过10个字)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早教市场发展壮大的两个主要原因。(4分) 4请用三个词语概括下列语段是从哪三个角度阐发“教养”的。(4分)教养指的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追求教养主要不是为了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是为了增强和扩展自我意识,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获得教养就必须研读世界文学,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汉六年,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帝以问诸将,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帝默然。又问陈平。陈平曰:“人上书言信反,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诸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有巡狩,会诸侯。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意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曰:“吾将南游云梦。”上遂行。十二月,上会诸侯于陈,信谒上;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以归,因赦天下。上还,至洛阳,赦韩信,封为淮阴侯。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多称病,不朝从。汉高祖十一年,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豨,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春,正月,舍人弟上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傥不就;乃与萧相国谋,令人诈言,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注释:趣:同“促”,督促,催促。豨(x):陈豨,刘邦征战时的将领,夺得天下后掌管要塞之地,后谋反,被樊哙军队消灭。通:勾结。5.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亟发兵,坑竖子耳 亟:赶紧b陛下第出,伪游云梦 第:只管c部署已定,待豨报 报:回复d相国绐信曰 绐:劝说6.下列都属于韩信“称病”原因的一项是(3分) 发使告诸侯会陈 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 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 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 从上所来,言豨已得a. b. c. d.7.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组是(3分) a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陈平向刘邦献计不可攻打,只能活捉。b刘邦听从了陈平的意见,假装出游,召见韩信,从而将他抓获。c刘邦到洛阳后赦免了韩信,但把他从楚王降为淮阴侯。d韩信密谋袭击吕后和太子,但因舍人弟弟的告发而招致杀身亡族之祸。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3分) (2)令人诈言,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4分) (3)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柳州开元寺夏雨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 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注释】 沈(沉)浮:遗失。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1)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2分) (2)颔联写“雨”却不着“雨”字,而句句突出“雨”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3)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 。 (荀子劝学)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3)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 (4)酾酒临江, 。 (苏轼赤壁赋) (5)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7)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背水的日子(1)怀念背水的日子。(2)一路咕咚、咕咚背回来的水多甜啊!(3)水井为一林老树掩映,水井岩上常年绿树葱茏。初夏时候,漫山的野百合,在风中摇曳飘香。秋天黄昏,那一树一树的黄连树叶,宛如天边的晚霞,红得似火,燃碎一寨的宁静。冬天下雪时,山崖上零零星星的积雪仿佛百合又开花。(4)背水,要清晨去。那时,井边好热闹,木水桶一溜儿排放在哨台上,背水的人们在井边嬉闹着。只有舀水的的人静静地蹲在井边,埋下身子,用木瓢从井里一瓢一瓢地舀水,身影在井里晃晃悠悠。待舀满一桶,轻轻地跳下井台,将麦秸编的垫圈放在桶底和后腰接触的部位,桶绳往肩上一挂,微直起身子,便一路咕咚、咕咚将井水背回去了。(5)父亲总是去得最早。背回一桶一桶的水倒进水缸,家里便有了一天的清凉。(6)待井边慢慢地静了下来,寨子里升起了袅袅炊烟。孩子们陆陆续续从家里出来,背着各色小花布书包,唱着歌上学去了,学堂里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7)这时,寨子里开始闹起来了。放牛的将牛群赶到水井岩边,用木瓢将井里的水沿着井沿边的一个暗槽泼出去,井水从这水槽里流到岩边路下一个大水塘里,牛群便滋滋地喝着这甜甜的井水。(8)磨豆腐不用这井水。离寨子更远的一个山崖下有一股细细的泉水,得到那里去背水。沿着细细的山路盘旋而去,那有一个小小的山洞,水就从洞里星星点点地浸出来。把木桶接到下面,一会儿,桶就满了,背回去用来泡黄豆,磨出来的豆花特别甜、特别香。(9)很多年都过去了,井水总也舀不完。(10)记不清是从哪一年,我们那里开始修盘山公路,整天都能听到隆隆的土炮声,那是在炸山开路。人们都盼望着那长长的、宽宽的路从自己门前经过,终于一条大路绕着我们这个山寨又蜿蜒着向更高的山寨盘去了。通车典礼那天,各寨的人都跑去山顶上的那个寨子。好闹热啊,大人们唱着歌,围着火堆、咂酒跳起欢快的锅庄。那天放了好多部电影,大家坐在晒场上,看到大半夜。天上的星星特别多,我们一大帮孩子,就在那寨子疯跑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早晨,站在山顶看下去,一条大路象一条银蛇,盘旋在山腰。过年的时候,更闹热了。队里买了一辆手扶式拖拉机,村里的舞狮队舞得更勤了,白天,在晒场上搭几张桌子,那狮子居然跳到桌上去翻滚。然后,由拖拉机开路,笑头和尚牵着狮子在后面随着锣鼓队有节奏的舞摆,孙猴子一会儿跳到车上去抢了敲鼓人的帽子,一会儿跑到后面来抱起一个孩子,长长的队伍沿着盘山公路舞着、闹着、唱着、笑着。(11)日子,好像就这么热热闹闹地过着,有甜甜的井水润着,有长长的盘山公路绕着,唱不完的山歌,喝不够的咂酒。(12)当水井岩上的百合越来越多,黄连叶越来越红的时候,大家突然发现,井里的水不够了。有一天早晨,听父亲在对母亲说:怪了,今天早晨谁比我去得早呢?我去背水的时候,井里的水怎么少了呢?(13)慢慢的,放牛的把牛赶到山梁深处那条小溪里去饮水了。井边那个大水塘也慢慢的干了,长了一片野草起来,倒也茂盛。早晨起来排队背水的人越来越多,轮到最后的,桶也装不满了,只得到那个小小的山洞去接水,可那里的水很少,再走一个来回,一个早上背回两桶水,太阳就出来了。(14)父亲说,也许是修公路的时候,放石炮惊了水路,水浸往其它地方去了。有一阵子,村里吃水很紧张,早晨,一家人合用一盆水洗脸,姑娘们也不敢三天两头都洗头了,小伙子脸上好象也没那么光彩了。(15)后来,乡政府从山梁深处引出一股水,在村后修了一个大水塔,为每户村民安上了自来水,日子好像又滋润起来了。(16)从水笼头里放出来的水总有一股铁味,没了井水的甘甜。但是,不用起那么早去排队舀水、背水了。水井边那林老树终日静悄悄的,只有不时跑过的拖拉机吵吵闹闹,井里慢慢地生出一些蝌蚪和小水虫。(17)日子也变得静悄悄的了,往日那个大晒场冷清了,舞狮的好象也累了,过年的时候,只能听到一些零零星星的鞭炮声了。(18)学堂里,依然常响起琅琅的读书声。 11文章第段十分简洁,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4分) 12文章以“背水的日子”为题,第段却以较长的篇幅写“闹热”的场景。请对内容上的这种安排作简要分析。(4分) 13第段描写水井四周的秀美景色,第段描写背水的生动画面。这两段文字在描写上各有什么特色?(6分) 14作者对背水的日子深深的眷念,请探究文章的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 莫言近几年来,“悲悯情怀”已成时髦话语,就像前几年“终极关怀”成为时髦话语一样。我自然也知道悲悯是好东西,但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刚吃完红烧乳鸽,又赶紧给一只翅膀受伤的鸽子包扎的悲悯;不是苏联战争片中和好莱坞大片中那种模式化的、煽情的悲悯;不是那种全社会为一只生病的熊猫献爱心但置无数因为无钱而在家等死的人于不顾的悲悯。悲悯不仅仅是“打你的左脸把右脸也让你打”,悲悯也不仅仅是在苦难中保持善心和优雅姿态,悲悯不是见到血就晕过去或者是高喊着“我要晕过去了”,悲悯更不是要回避罪恶和肮脏。圣经是悲悯的经典,但那里边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场面。佛教是大悲悯之教,但那里也有地狱和令人发指的酷刑。如果悲悯是把人类的邪恶和丑陋掩盖起来,那这样的悲悯和伪善是一回事。金瓶梅素负恶名,但有见地的批评家却说那是一部悲悯之书。这才是中国式的悲悯,这才是建立在中国的哲学、宗教基础上的悲悯,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基础上的悲悯。长篇小说是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这里边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子吃了羊羔或者鳄鱼吞了小鸟就说它们不悲悯。你不能说它们捕杀猎物时展现了高度技巧、获得猎物时喜气洋洋就说他们残忍。只有羊羔和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鸟,也要吃昆虫;即便是好人,也有恶念头。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人。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恶人。编造一个苦难故事,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那种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的命运感,那种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却不是能够凭借才华编造出来的。描写政治、战争、灾荒、疾病、意外事件等外部原因带给人的苦难,把诸多苦难加诸弱小善良之身,让黄鼠狼单咬病鸭子,这是煽情催泪影视剧的老套路,但不是悲悯,更不是大悲悯。只描写别人留给自己的伤痕,不描写自己留给别人的伤痕,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揭示别人心中的恶,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恶,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 (节选自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15.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_ 16. 请分析第二段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6分) 17. “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如何才能写出真正具有“悲悯情怀”的作品?(6分_ 七、作文(7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艘货船卸货后返航时,突然遭遇巨大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们担忧:“往舱里灌水是险上加险,这不是自找死路吗?”但还是半信半疑地照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是随着货舱利的水位越升越高,货舱渐渐地平稳了。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到的。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是才是最危险的。” 人何尝不是如此呢!你是否有过相似的经历,或者有什么类似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文华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十二月考参考答案1d。(3分)解析:a犄角(j)搭讪(shn)b游弋(y)一瞥(pi)c摭拾(zh)思忖(cn)2c(3分)( a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b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悠长;形势危急。c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d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3 (5分)(1)疯狂的早教(1分) (点出报道中心事件“早教”,并做出一定的评价即可;合情理者皆能得分。) 或“拔苗助长”之类等。(2)父母不甘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2分)全国早教市场空间巨大(2分) 4概念,目的,途径。(4分,1点1分,2点2分,3点4分)二、文言文阅读(20分)5.d。(3分)解析:绐:欺骗。6.a。(3分)7.b。(3分)解析:不是召见,而是主动迎谒。8.(1)韩信前来拜见,皇上您趁机捉住他,这是只需一个力士就能做的事。(评分标准:3分,“谒”“因”“特”各1分。)(2)令人假装说是刚刚从高祖那里回来,说陈豨已经被逮住,并被处死了。(评分标准:4分,“诈”“所”“得”“死”各1分。)(3)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倒尽壶中的酒,喝得大醉了,喝醉了就又互相枕靠着躺下。(评分标准:3分,“披”“倾”“枕”各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汉高帝六年,冬天十月份,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想要谋反。汉高祖刘邦把这事拿来询问众位将领,大家都说:“赶紧调集军队,活埋了这家伙!”高祖默不做声。他又征询陈平,陈平说:“有人上书告韩信谋反,韩信知道这件事吗?”高祖说:“不知道。”陈平又说:“陛下的精兵和楚王的相比,哪一个更强大?”高祖说道:“我的不能超过他。”陈平说:“那陛下手下的那些将领,军事谋略有能超过韩信的吗?”皇上说道:“没有比得上的。”陈平说:“现在陛下的军队比不上楚王的精锐,将领又比不上韩信的,却要兴师讨伐他,这是在催促他起兵谋反呀!我私下里很为陛下担心。”高祖道:“那要怎么办才好呢?”陈平说:“古代天子有时会巡游诸侯镇守的地方,会见诸侯。陛下只管出来巡游,装作巡游云梦这个地方,然后在陈地会见各诸侯。而陈地正好在楚国的西部边界,韩信听说天子怀着友好会见诸侯的心情巡游,料想那情势肯定是国家安稳,因此,必然会到郊外迎接、拜见陛下;他拜见陛下时,您就趁机将他拿下,这件事只需一个力士就可以办到了。”高祖觉得陈平说得正确,就派使者去通知诸侯到陈地聚会,交代道:“我将南巡云梦。”高祖随即开始南行。到了十二月,高祖在陈地会见诸侯,韩信前来拜见。高祖立刻命令武士将韩信捆绑起来,囚在随皇帝出行的副车上。韩信说:“果然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狡猾的兔子死了,奔跑的猎狗就会被烹煮;高飞的鸟儿没了,优良的弓箭就会被收藏起来;敌对的国家被攻破了,谋臣就要遭灭亡。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我韩信就应当被烹煮了!”高祖说道:“有人告发你想谋反。”随即用枷锁锁住韩信押回京城,于是,下诏大赦天下。高祖归来,一回到洛阳,便赦免了韩信,封他为淮阴侯。韩信深知刘邦惧怕并厌恶他的才能,就屡次称病,不上朝也不随侍出行。汉高祖十一年。淮阴侯韩信称说有病,不跟随高祖去讨伐陈豨,却暗地里派人到陈豨住处,跟他勾结谋反。韩信策划与家臣在夜间伪造诏书赦免官府的有罪功臣、奴仆,并企图发动他们前去袭击吕后、太子。安排准备就绪,就等着陈豨的消息了。韩信的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关了起来,想要杀了他。到了春季,正月,那个门客的弟弟上书向吕后告发了韩信想要谋反的具体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恐怕他出乎意外不肯前来,便与相国萧何谋划,令人假装说是刚刚从高祖那里回来,说陈豨已经被逮住,处死了。列侯和群臣都前去祝贺。萧何也欺骗韩信道:“您虽然生病了,也应该强撑着前去道贺。”韩信一到朝廷,吕后马上派武士将他捆了起来,在长乐宫钟室内将其斩首。韩信正将被斩首,慨叹道:“我真后悔,被小人和妇人欺骗,这怎么能说不是天意呢?”吕后于是下令诛灭了韩信的三族。古诗鉴赏9:(1)(2分)描绘了夏天的傍晚,风雨交加,乌鸟归巢,僧客相伴的清幽的景象。(“夏天的傍晚”1分,“风雨交加,乌鸟归巢,僧客相伴” 1分。) (2)(4分)答:侧面写雨:从视觉着笔写云气弥漫,遮蔽山峦,突显下雨范围之广; 2分)从听觉着笔写山水暴涨,万壑轰鸣,突显雨势之大;(2分) (3)(4分)答:用典,(1分)诗人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没有封侯的相貌,也不羡慕显贵的官位,(1分)这是诗人的激愤之语,抒发诗人报国无门,抱负不得施展(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2分)【诗歌赏析】南宋初年,吕本中历经艰辛,长途跋涉,从北方流亡到柳州避乱,因有感而做此诗。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寓寄着飘零冷落之感。后四句抒情,笔墨委婉而情意深沉。 诗篇开头从写景着笔,“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展现出是人在夏天风雨交加的傍晚,与寺僧为伴的清幽情景。潇潇,风雨之声。这里“似晚秋”的“似”字,写出了诗人对夏日风雨有一种深秋萧瑟的感受。而下句紧接着写诗人归宿的清幽环境,呈现出山寺阗寂的境界。 三四句写的是远景。由于云气弥漫,看不见重峦叠嶂的俊俏秀美的面貌,但是可以听到山水暴涨,万壑淙鸣的声响,这里静中有动,把群山起伏的气势写的流动有致,使人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这两句是从顾恺之“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语化来。 五六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卧宿寺院,几声清脆的晨钟声把它从睡梦中惊醒。“空怅惘”,即写诗人思想的美梦被钟声惊破而感到惆怅,又是写醒后盼望不到家书的失望意绪。“竟沉浮”,是说没有料到传书的人竟会把书信遗失,这是用殷洪乔不肯为人传书信的典故。世说新语载,殷洪乔为豫章太守,临赴任,京都人都托他代书信百多封,他悉投于江,并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末两句“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诗人用这两个典故,直抒自己流落异乡而抱负不得施展的无限感慨。“面如田字”是说脸型方正如田,在古代认为又富贵之相。这是南齐书中李安民传的故事,“面如田字,封侯状也”。第二个典故用班超封侯事。诗人在这里把两个故事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