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题.doc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题.doc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题.doc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题.doc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测试七年级语文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8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水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并认真核对。 3答客观题时必须用2b铅笔,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主观题时,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水笔,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ju( )择 ho( )瀚 自l( )更生 面面相q( )2、下面句子中每句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1)黄岩岛在每年四、五月和十、十一月间总是风平浪静。海水清澈、透明,水底彩色珊瑚清淅可见,那些憨态可鞠的鱼儿在其中游来游去。 (2)阅读经典作品,你会情不自禁地被一种柔软的情绪所感染,燥动的心灵会得以平静。不妨走进自己或别人心灵的花园,去亨受那份惬意和感动。错别字正确字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作家、作品。(10分) ,五十弦翻塞外声。 ( 破阵子) , ,分外妖娆。 (毛泽东沁园春雪) 戎马关山北, 。 (杜甫登岳阳楼) ,但余钟磬音。 (常建 )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晨兴理荒秽,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万里赴戎机, 。 (木兰诗) 力尽不知热, 。 (白居易观刈麦)4、专题与综合应用。(6分) 在学完“荷专题”之后,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张以荷为主题的手抄报,你们小组的小报准备四个版块的内容:“荷与文学”、“荷与生活”、“荷与文化”、“荷与我”。 (1)在“荷与文学”这个版块中,小组成员选择了两段文字。请任选一段文字,从语言、意境、情感、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中的任一角度写几句点评。(2分)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 节选自流行歌曲荷塘月色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节选自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点评: (2)在“荷与生活”的版块中,小组成员选择了一段新闻,请你给这一段新闻加一个标题(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20个字)。(2分) 2011-07-25苏州东山论坛:农历六月廿四,一年一度的荷花节又在东山镇龙头山隆重举行,自发而来的近二万名群众在葑山寺进香并参加了“出猛将”祈福活动。 今年的荷花节格外热闹,来自东山各村的群众分别从陆路及水路进行了“出猛将”祈福民俗文化活动,一批批穿着民俗服饰的群众轮番上场,舞龙、荡荷船、扭秧歌,这一切吸引了许多都市人前来观看,记者、摄影爱好者们更是不断按着快门,捕捉着那难得一见的精彩镜头。_ _ (3)下面是你们的组员为“荷与我”版块写的一段描写荷花的文字,但是这段文字中有两个不怎么明显的语病,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在原句上修改吗?(2分)我被一池荷花给迷住了。月光下,荷花千姿百态,有的像害羞的小女孩涨红了脸,躲在碧绿的荷叶下;有的花瓣全部舒展开来,努力绽放着所有的热情我看着朵朵的荷花,淡淡的清香,不禁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5-8题。(11分)7、这则寓言写了一头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不可避免;也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_ _8、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注释】盍:何不,为什么不。若:你。病:这里有“害处”的意思。若之何:为什么。 (1)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_ _ (2)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_ _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文,回答9-10题。(5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都无从知道。9、文中“拔何首乌根”这一趣事体现了“我”的孩子气,作者为何要写这一充满“孩子气”的趣事?(2分)_ _10、第段中“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从第段中我们能体会到当时的“我”怎样的心情?(3分)。_ _阅读下面说明文段,完成11-12题。(6分)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 目前有一种“2012末世论”的观点,说的是2012年12月21日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终结,没有人能够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但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实际上,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1万多次,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人所察觉,只能被地震仪记录下来;而因为人口在地表分布得极端不均,只有少数带来巨大损失的地震会让我们记忆深刻。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青海昆仑的8.1级地震,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震级最高的一次,但是因为它发生的地点和带来的损失都不够引人注目,所以很少被大众提及。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其中全球地震的70%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15%分布在欧亚地震带,还有5%在大洋中脊,其他的10%则分布在板块内部。但是,这种统计学上的规律并不能确定地震在何时何地发生,有什么样的强度,因为人们至今也没有清晰地了解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又是随机的。_ _阅读夜的尽头是家的灯光,完成13-17题。(14分)夜的尽头是家的灯光马家越 我的父亲,在河南开封长大。父亲一直在奋斗,考上了武大,来到武汉一个全然陌生的城市。他在这里读书,工作,结婚,生了我。他的奋斗,换来了一所理想的大学、一个合适的职业和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也许就是别人眼中我平凡的父亲离家游子。他的心也许一半是黄河,一半是长江。 我仍记得,父亲那晚接我放学后没有带我回家,而是赶上一班火车,直奔开封。 父亲那时的表情,我从未读懂。 列车上,我们坐在窗边,父亲只是看着窗外,似乎想逃避什么。他只是告诉我,奶奶病危了。说得很慢,眼睛里似乎闪烁着什么,那不是眼泪,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他一定认为我当时无法理解他的心情。他是对的,那时的我的确太小,奶奶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我竟没有落下一滴眼泪。 长大了一点儿,我才明白,和自己深爱的人离别,心有多么痛。想到自己再也不能和她说话,再也不能久久地看着她的眸子,再也不能向她诉说自己的心事,想到这些,便潸然泪下。 对于父亲也是,造就自己、牵着自己长大的人,走了。并且是永远地走了。 我一直单纯地认为这就是父亲全部的痛苦。 现在我知道,其中还夹杂着一丝恐慌,他也许明白,这个轮回,一个人不能再陪他走了。他也许在奶奶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都是我不愿说,也不愿了解的。 奶奶是中秋节去世的。几年之后的一个中秋节,刚搬进新房不久,父亲在奶奶的照片前点了一炷香,叫正躲在屋里干自己事情的我出来,让我坐在他旁边,可之后他便不语了,只是静静地看着照片。我有点糊涂了,猜不出其中的意味,良久,父亲看着前方说:“今后别再让你妈生气了。” 也许他在遗憾自己小的时候没有好好报答自己的母亲,现在没机会了。 不知道天下有没有人不想出去闯一番事业,然后衣锦还乡。不知道衣锦还乡能不能弥补老人心中的寂寞。不知道最后的回家在终日等待面前是否显得渺小。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父母,再也等不到儿女回家的那一天。谁会料到,自己一离家,也许再也不会回来。 可是,谁又能改变这一切? 也许母子之情在孩子小时候是最深的,因为那时孩子一无所有。 幸福的是,这些悲凉的事,不曾光临我温暖的小窝,也没有在父母的家庭里徘徊,不知道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离家后,天下会生出多少老无所依的人。 我也明白,这个轮回,终由我来接下去。父亲那眼神中,也许还有责任。父亲的母亲已经将全部交给父亲,我懂得有一天,父亲也会将全部交给我,虽然我极不愿那一天的到来。我也懂得有一天,我也会将全部交出去,虽然我不愿那一天的到来。 那晚,我和父亲静静地坐在一起,我能感受到,他害怕失去的,不只是他的母亲,还有他的孩子。他知道有一天他的孩子也会离家。 所以我努力和命运抗争,不要离家太远。可身体和身体间的距离,总等于心和心的距离吗?我不懂。但我只相信,没有身体的亲近,就不会有心的亲近。 父亲一直在弥补,他总是一有时间就回开封看看,谁不想念自己的故乡、自己的父母呢?父亲每年也都带我回开封,也许我的优秀正是老人心中的慰藉和幸福感的来源之一。 我在父母还未衰老的怀抱中,渐渐意识到,该轮到我了。 我的文章里,总是有意识无意识的掺进很强的归属感,从磐石到蒹葭,从风到面朝烟雨的花。也许这正是我害怕失去的表现吧。 曾经空旷的校园让我懂得,不能依靠他人活命。的确,路要自己走,家要自己回。当你依靠着父母长大,走向独立后,再想回到那温暖的依靠是多么艰难。13、文中“我一直单纯地认为这就是父亲全部的痛苦。”一句中的“这”指代什么?从文中可知父亲的痛苦还有哪些?(3分)_ _14、“我有点糊涂了,猜不出其中的意味,良久,父亲看着前方说:今后别再让你妈生气了。”父亲为什么会对“我”说这句话。(2分)_ _15、“可身体和身体间的距离,总等于心和心的距离吗?我不懂。但我只相信,没有身体的亲近,就不会有心的亲近。”什么是“心和心的距离”?(2分)_ _16、如何理解文章题目“夜的尽头是家的灯光”的含义?如果把题目改成“父亲的痛苦”行不行?为什么?(5分)_ _17、结合“不知道天下有没有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