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康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1).doc_第1页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康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1).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康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设境亮标】省教学要求:1. 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2.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3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自主研读】一、少年康熙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斗争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尊重各民族传统,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遏制沙俄的扩张,中俄尼布楚条约;三、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二、摘疑【巩固练习】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抗清名将史可法(图一) 康熙帝三征噶尔丹(图二) 雅克萨之战(图三)(1)上述图片反映了清朝前期存在着哪三种不同类型的矛盾?(2)结合史实说明:康熙帝为解决图三所反映的矛盾采取的措施及作用。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供”。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请求。江日升台湾外纪材料二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议主留。题疏曰:“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红毛(荷兰殖民者)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圣祖览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三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江日升台湾外纪请回答:(1)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材料二所说的台湾“弃留”之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根据材料分析,施琅在“台湾弃留”问题上的观点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