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中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 苏科版.doc_第1页
江苏省扬中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 苏科版.doc_第2页
江苏省扬中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 苏科版.doc_第3页
江苏省扬中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 苏科版.doc_第4页
江苏省扬中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 苏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学情调研八年级物理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以下各例中,不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 ( ) a验钞机可通过验证钞票上的荧光标记,来检验钞票的真伪 b某种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的高温,达到攻击的目的 c某种“夜视仪”可根据人体、岩石、坦克的温度不同,在夜晚观察和监视目标 d火灾时,利用安装在卫星上的探测器拍摄照片,从而使人们及时、准确地了解火场位置等信息2以下各实例中不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a组成自行车尾灯的角反射器 b红外照相机 c反射式望远镜 d人造月亮3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角度看()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4. 下面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图乙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图丙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图丁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 5某人从平面镜中看到时钟如图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间是( )a.1201 b.1210 c.1021 d.10516.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小鸟,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光线的传播大致路径的是 ( )7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l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两倍焦点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 )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 d倒立的实像8如图所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哪个是正确的 ( )9. 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 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10、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路面上有不少水洼,人在月光下行走,为了不致踩在水洼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洼b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洼 c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洼 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11如图所示,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小明为了探究近视眼视力的矫正方法,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若此时要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 ()保持不动向上移动 向右移动向左移动图812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8中的甲和乙,则( )a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和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图413、如图4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a01m b02m c03m d05m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 a b c d15在“五岳”之一的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16. 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叙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然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 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17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 ,小丽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惊奇地发现:将温度计放在_光的外侧时,温度上升较快这是红光外侧的 ,说明它具有 。而紫光外侧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是 ,它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18. 光每秒可传播 m,我们见到的阳光实际上是500 s前从太阳发出的,可见太阳 距地球大约是 m19. 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ab在平面镜中成虚像ab,在平面镜后面放一块足够大的遮挡板ef,则人眼 (能不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像ab20身高为18 m的小宁站立在一平面镜前2 m处,则小宁与他在镜中的像的距离为 m,小宁在镜中的像的高度是 m;若小宁远离平面镜,则像的高度将 (变大变小不变),所成的像是 (实虚)像21如右图所示是一款家庭常用的数码照相机,该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222008年,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隐形物质,在空气中沿_传播的光,射到该物质表面上时会顺着物质表面“流走”,从而无法让光在其表面发生_,让旁人看不到它乙甲23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 而成的像,此时太阳的实际位置是图中的 (选“甲”或“乙”)。2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 _的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常见的视力缺陷有_和_ _。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所示。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_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 (选填“前”或“后”)移。25、阳光下微风轻拂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这时产生的是光的_现象;透过厚薄不均匀的玻璃看室外的电线,可能会看到电线粗细不均匀且弯弯曲曲,这时产生的是光的_现象。26、如右图所示,mn是物质a和b的分界面,且其中之一是空气,一束光线从物质a射到物质b,则入射角为_度,折射角为_度,其中_物质是空气. 三、作图题 (每题2分,共6分)27如图15,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28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的像。29.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其原理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其光路图如图所示,当光电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 (上升了下降了高度未变)请在图中画出你判断的依据。四、解答下列各题:(每空每图一分,共31分。)30. “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争当安全模范公民”的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红灯停,绿灯行”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交通信号灯用红、绿灯,而不用蓝色、紫色等其它颜色的灯。对此,小明、小华、小宇三位同学展开讨论。小明说:人的眼睛对红色光、绿色光比较敏感。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容易引起视觉反应,可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小华说:红光穿透能力比蓝色、紫色等其它的色光强,很远处就能看到;人的眼睛对绿色光敏感。小宇说: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是国际通用的,并不具有科学依据。(1)雾天,小明、小华和小宇一起在远处观看路口的红绿灯,收集有关“红色光穿透能力强”的证据。小明和小宇看到红灯亮时,小华却认为红灯不亮。此事实说明红色光引起的视觉效果与_有关;三位同学向路口的红灯走近,都感到红色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色光的穿透能力与_有关。影响色光穿透能力的因素还有_(至少答出一条)。(2)依据你的生活体验,并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对小宇的说法_是(正确/错误)的,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示灯_(有/没有)科学依据,红光_(容易/不容易)被散射,在空气中可以传播得更远,人眼对绿光比较敏感(3)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分辨红绿灯颜色的变换。请你描述现行交通信号灯是如何让色盲的行人做到“红灯停、绿灯行”的或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回答一条即可)_。(4)随着科技创新,传统的红、绿灯逐渐被超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led)所替代。led灯具有亮度高、颜色纯、耗电少、寿命长等特点,简述led灯的广泛使用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与环境带来的影响。(回答一条即可)_。31.(7分)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茶色玻璃板、透明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a、b和两只相同的棋子c 、d,应选_作为平面镜,且厚度要_(厚/薄)。小华选择两支蜡烛,小明选择两只棋子,请针对其中一位同学,说出他选择的理由:_。(2)实验操作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如何确定_的位置?如何比较_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3)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小华同学只测出一组数据便得出结论,就此小明提出异议,他认为小华应多次改变_,重复实验,这样可以_。(4)为了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他拿出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则蜡烛b_(需要/不需要)点燃,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_,由此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5)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32(8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_cm(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透镜,应将透镜向_(选填“上”或“下”)移动(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放大/缩小)清晰的实像,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落上一只小虫,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_(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33.在研究光的折射时,小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明想: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呢?即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水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依次斜射入冰、空气中,其光路如图14所示。然后老师又告诉他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 试回答:(1)针对小明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2)根据你得出的结论,请在图15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34、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