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稳态的生理意义 b【教学重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b【教学难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b【教 具】【教学过程】知识网络:知识梳理:一、内环境1.体液、内环境及各组分之间的关系:注意:(1)确定四种液体成分的方法:根据箭头的方向确定四种液体:先根据两个双向箭头确定出组织液、再根据单向箭头依次确定淋巴、血浆,最后可确定细胞内液根据体液的含量的多少来区分:细胞内液(占2/3)最多,组织液(占细胞外液的4/5)第二,血浆(占细胞外液的1/5)居第三,含量最少的是淋巴。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则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因为它们有孔道与 外界 相通。所以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在人体内暂存,但与外界能直接接触,这样的液体不属于体液 ,也不属于细胞外液。(3)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比较: 相同点:都属于 细胞外液 ,共同构成人体 内环境,它们的成分和含量 相近 ;(这三要素中,与组织液成分最相近的是 血浆 )主要差别:血浆中含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不同细胞具体的内环境不同体内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是 组织液 ;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淋巴和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血浆和组织液 。特别提醒:血浆是血液(包括血浆、血细胞)的一部分,所以血液并不全是细胞外液 (血浆蛋白一般位于血浆内,是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它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和“血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 组织液 ,而“血泡”中的液体主要是_血浆_。并非所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都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 盐 溶液,类似于 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 海洋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指溶液中 溶质微粒 对 水 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溶质微粒越 多 ,即溶液浓度越 高 ,对水的吸引力越 大 ,溶液渗透压越 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无机盐和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na+和cl- 。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相当于 细胞内液 的渗透压,与0.9%的nacl等渗。当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因为 吸水 而破裂,放在浓度较高的溶液中,会因为 细胞失水 而死亡。(2)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通常在 7.357.45 之间。 血浆ph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与血浆含有 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即血液中有 缓冲 物质的存在,最常见的有 h2co3/nahco3 (主要)、nah2po4/na2hpo4等) ph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 乳酸 ,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 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可分解成co2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其中的反应式是 乳酸+ nahco3乳酸钠+碳酸 ;当人体摄入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 h2co3 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钠,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3)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左右。 在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婴幼儿体温 成人的体温 老年人的体温;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昼夜内也有变化,但不超过1)5.细胞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1)单细胞生物生活在 水中,可以直接与 外界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没有细胞外液组成的内环境。(直接从水中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2)多细胞生物的体内细胞生活在 细胞外液中,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内环境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 直接 环境,因此多细胞生物必须通过 内环境 与外界环境进行间接的物质交换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营养物质:营养通过消化、循环等系统,氧气通过呼吸、循环等系统进入机体细胞; 代谢废物:co2主要通过循环、呼吸等系统排出体外,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通过循环、泌尿等系统排出体外。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四大系统:循环、消化、呼吸、泌尿; 与物质交换间接有关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外界的o2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至少需要穿过 11 层膜; 人体组织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至少需要穿过 3 层膜; 细胞代谢产生的co2排出体外至少需要穿过 9 层膜; 牛奶中的蛋白质必须经过 蛋白质的消化 、 氨基酸的吸收 、 脱水缩合反应 等变 化才能转变成人体的组织蛋白,其间共跨膜 7 层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毛细血管内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浓度注意:消化系统中的营养物质除部分脂质(如脂肪酸)直接进入淋巴外,其余的都直接进入血浆。【二次备课】【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课题: 必修3一轮复习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主备:郑霞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稳态的生理意义 b【教学重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b【教学难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b【教 具】【教学过程】二、内环境的稳态1.引起内环境变化的因素: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和外界环境的变化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中的每一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3.稳态的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4. 稳态的调节(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2)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网络最初,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稳态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免疫系统曾一度被认为是机体的防御系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免疫系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稳态失调: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 有一定限度的 5.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均会遭到破坏。拓展提升:组织水肿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某种原因导致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 或 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 ,造成组织液的渗透压 增加 ,使 组织液增加 ,就会出现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的类型:a. 营养不良 性水肿 b.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造成的水肿,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炎症、过敏反应等 c. 淋巴回流受阻 造成的水肿 d.钠与水潴留,造成的水肿。某人发生花粉过敏,当花粉再次进入其体内时会释放出组织胺,引起 毛细血管壁的 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导致 组织液 增多(水肿)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稳态是机体进行 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_细胞渗透压稳定_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_适宜的体温和ph_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_血糖含量和血氧的含量稳定_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三、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实验原理:采用对照试验,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2.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 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乳酸、碳酸钠 此外,还必须以ph试纸、试管做实验用具3.步骤:(1)设置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2)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再依次滴入等量乳酸,测定ph并记录;向b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再依次滴入等量碳酸钠,测定ph并记录(3)根据数据,以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狗学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教学常规反馈汇报
- 化大为小的写法指导课件
- 脂褐素自噬代谢调控-洞察及研究
- 轮转护士工作汇报
- 连锁店管理讲解
- 内卷现象分析
- 刀具安全贴士培训内容课件
- 运动性热应激营养对策-洞察及研究
- 护理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 古代希腊工艺美术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02课前小游戏-数字炸弹
- 项目经理职业生涯规划
- 2023年广东生物高考第18题光合作用说题课件
- 6社会体育导论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评课稿
- 中考英语作文预测(范文20篇)
- 选煤厂原煤分级筛技术操作规程
- 方物电子教室q2用户手册
- 消防管道支架工程量计算表
- 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