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小趣闻.doc_第1页
针灸小趣闻.doc_第2页
针灸小趣闻.doc_第3页
针灸小趣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只求延长一天生命(1973年8月)王太婆,80岁,家住武汉市荣华西村,体胖,73年第二次中风,呕吐,对光反射迟钝,不省人事,脑出血昏迷,鼾声如雷已24小时,呼吸极微,病势垂危,因经济困难无钱住院,家人要求延续生命一天,待外地亲人回来见最后一面。当晚9时给针扶阳,醒脑开窍,扶危诸穴,次日醒转,继针3次患者即进食,在家人搀扶下站立,跨步,因营养不良仅生存半年。(二)中风急性期拒针(1975年4月)陈君,男,54岁,市一色织布厂管理干部,体胖,有心脏病史,因脑出血在医院门诊抢救,昏迷三日人事不省,其子与吾友代植樵医生系同事,延请往治,服代老中药二剂被救醒,但留下偏瘫后遗症遂上门求治,时病程已10日。首针手足立举,子婿12人见状兴奋不已,然次日患者拒针,因医院医生劝告,中风急性期针治会加重病情,患者遵医瞩,服中西药一周肢瘫无好转,肌肉日趋萎缩,无奈瞩其子上门赔礼道歉求治,经续针二月步行自如,针40次后身体康复,一年后上下六层楼,生活自理。(注:八十年代以前企业单位均属公费医疗,要求住院的病人多,医院病床少,在此情况下中风病人难以住院,患者被医生喻为“两不走”即不好不走,不死不走的压床病人。)(三)九旬老太惊呼我有救了!(1986年11月)1986年我与武铁公安处李君赴珠海白藤湖旅游,返程经广州,表弟卢君要我为其戚,九旬老太中风肢瘫,医院不收的病人医治,当天我已买了返程车票故婉辞,然卢李二君均力劝我往治,其目的是想亲眼见我医术的真伪,当即驱车前往,患者60多岁的儿子及一家人围成一团,我当即按治瘫诸穴针毕,痪足立即抬高20cm,老太高兴得惊呼“我有救了!”家人挽留续治,我因在职须赶返武汉工作而谢辞。(四)局长号啕大哭。(1979年2月)1979年2月原武汉市房产局长之子闫汉生带其同事小陈到我家求治,患者赵女士,省医玻厂退休工人,突头晕呕吐,半身不遂送省院急救,观察三日无病床未收住院,病历记载,患者神志恍惚,呕吐、运动性失语,睁眼失认,右手肌力差,右腿运动障碍,诊断:高血压,并发闭塞性脑血管病。当时我正在家病休,赴病人家途中,闫对我说患者已昏迷,莫把她打丢了(死了),我淡然一笑。PE:患者右侧上下肢瘫,伴偏盲,失语,失认,神志不清,询问厂医血压正常,三针后患者叫痛,破口大骂,当即醒转,首针毕,足抬高20cm,家人及围观者拍手称快奔走相告。闫君回家后对其母说,何医生今天大出风头,中风昏迷病人立针立醒,足立举,其父当即号啕大哭,家人愕然,忙问是哪里痛?谁欺负你了?均摇头,最后问道是否认为接何医生来太迟致你失语,患者连连点头。(五)一针一药挽回一命。(1986年3月)李君,男,46岁,武汉市三机床厂车间主任,市劳模,患高血压多年,86年3月上班时入厕中风昏迷,当即送省院神经外科抢救,患者入院后人事不省,医生诊断为脑溢血,昏迷四昼夜多次下病危,其戚,我局业务室陈主任求治,当晚由该厂厂长等接往。患者人事不醒,右侧上下肢瘫,足划痕无反应,赖输氧输液,鼻饲维持生命,给针扶阳急救诸穴,并于重点穴埋线,次日呼吸平稳,四日后醒转,认识人,略语,足抬高10cm,指微动,六日后讲话,因脑部残留瘀血延代老往治,服中药三剂,(针,药各一次)半月后患者由家人搀扶步行出院。(六)子女奔丧,喜极而泣。(1977年9月)1.医生细查患者头顶。朱太婆,73岁,住解放公园路电报局宿舍,患者于77年9月夜间接水时突头剧痛,昏迷急送医院,BP160/100mmHg,诊断为脑出血,无病床,回家后鼾声如雷,尿频,呕吐,偏瘫,其亲家林君上门求治,下午四时至病人家,患者鼾止,但呼之不应,眼球固定,瞳孔呈浅铜色,对光反射迟钝,吞咽不能,牙关紧闭,家属准备后事,经针后醒转,由于体衰建议到医院输液,门诊医生察看病历,询问如何醒转?家属称此乃针灸医生救醒,正质疑间,患者之邻居、该院外科史主任证实此事,医生问主穴在何处?答在头顶(百会穴),交班时两位医生仔细查找患者头部。2.子女来汉奔丧,由悲转喜。当晚湖南子女来汉奔丧,未进门号啕大哭,后见母亲健在喜极相拥而泣,一月后患者74岁生日延我同桌饮酒,上下四楼自如,令邻居惊奇。3.针灸讲师辞针.某日,与患者同一“团结户”之邻居半夜敲门,说其母病危,但比朱太婆还轻,耍求介绍何医生救治,因我出差在外,遂延请中医学院针灸讲师往治,因见病人昏迷而挽辞,后患者病故.(七)针一次顶100次。(1985年6月)雷君,男,56岁,武汉大学人防办主任,84年11月脑出血中风,大小便失禁,昏迷,完全性肢瘫,武大刘校长亲自赴医院要求竭尽全力抢救医院作脑室引流术及抗脑水肿等治疗醒转,但留下瘫痪后遗症,住院二 M-2月余回武大卫生科病房,继续以药物治疗四个半月,针灸100次,六月初气候转热,蚊虫叮咬,医生建议回家休养,作家庭病床,其邻居,我局唐科长介绍前往治疗,时病程已七个月,首针足立即抬高15cm,其夫人惊呼“你针1次顶100次”武大组织部当即来函我单位,要求支持为老干部雷君治疗,这并非医者的高明而说明西式针灸疗法与传统疗法之差异,传统疗法治一人的时间,西式针法可治2-3个病人,但其疗效却远不如传统针法,从最终结果看传统针法优于西式针法。(八)求针如渴,医者疲于奔命。(1992年4月)患者,李柏,女,41岁,广东番禺化龙区人,患风心病二尖瓣闭锁不全10余年,于92年4月参加婚晏时心脏血栓脱落入脑,梗塞,当即昏迷入镇医院救治,无效,转县医院抢救一周醒转,然失语,肢瘫,医院针灸医治无效,病情日重,舌缩入口腔堵塞气道,经患属要求,医院同意,我被邀前往救治,抵步当日针后足立即移动,然次日不动,此乃血虚所致,嘱服补阳还五汤二剂,重用生黄芪120克,针后足抬高30cm,第四日傍晚,突然开口讲话,病房上下为之轰动,一时求治者众,主治医生特将其在外院住院的亲戚转来治疗,经神经内科病房医生应允共治5人,日趋好转,导致针灸医生与内科医生矛盾,患者纷纷出院求治,每日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汽车准时接力,为保证20公里外化龙镇李柏每日不间断治疗,摩托车晚接朝送,到达化龙后又有10余人侯诊,边吃饭边针,经病人介绍早晚两批由顺德到番禺求治,与此同时每周安排两个下午,专车送往顺德市医院救治一越南藉植物人,然后行车3小时到江门医院治一中风患者,在45天中,我每日晨6时起床至晚12时就寝,时年63岁,疲于奔命,身体日衰,不得已带着病人的盛情回汉。南方沿海一带接触西方文化较早,病人多“重西轻中”,“重药(中药)轻针(针灸)”,但更重疗效,这也是病人的普遍心理,针灸疗法深受患者欢迎,关键在疗效。解放前,除大城市外,针灸被认为是江湖游医混饭吃的工具,难上大雅之堂,解放后在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下针灸得到很大发展,但人们的印象,针灸只对风湿、痛症等有效,而对针灸医治中风的殊效,及尚可治某些疑难症则鲜为人知。文革时期大力推行“一根针,一把草”针灸大众化,也简单化,只要学习月余就可行医治病,其实有数千年历史的针灸,历代医学前辈给后世留下的医学宝藏浩如烟海,深不可测,医者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