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名词解释.doc_第1页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doc_第2页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doc_第3页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doc_第4页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学参考资料郑重声明制作本作品纯粹是提高本班的整体水平。因本人水平业余,不足之处,请多谅解。仅供参考,谢谢大家的支持!文学名词:1、 贞观诗风: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方文士。主张各去所短,合其所长。2、 上官体: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和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3、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4、 七言歌行:是七言古诗与骈赋相互渗透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诗体,在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南朝乐府和近体诗的一些影响。5、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和崔融。6、 沈宋:宋之问和沈全期。是高中武则天时期的宫廷诗人,二人媚附权贵,品格低下。他们所作律诗多为应制奉和之作,佳篇不多,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格律形式完整,为后人所推崇,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诗的定型。7、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8、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最有影响的诗派之一,诗人多仕途失意,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寻求隐逸。诗中多描写山水田园自然风光,诗风清新流丽,表现出静谧恬淡的境界。代表诗人:孟浩然、王维。9、 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中一个重要流派。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之涣等。继承并发展了魏晋、隋及唐初以来边塞诗的创作传统,以深刻的边塞生活体验多方面反映边塞生活。表现了巩固国防,为国立功的英雄主义气概和进取精神。诗歌反映了盛唐时代气息。开阔了诗歌创作题材。气势磅礴,乐观向上。描写生动形象,风格雄浑豪放,富有艺术感染力,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10、 诗仙:诗中之仙。是对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赞誉。李白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大概因为其诗才飘逸如仙,多写游山求仙之事,富有浪漫主义特色而得名。11、 诗圣:诗中之圣。是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赞誉。杜甫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辞。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对后代许多诗人有着重要影响。宋人秦少游谓杜甫为“诗之集大成者”,明代杨慎谓杜甫“圣于诗”,清代王祯谓杜甫作“圣语”,后遂有“诗圣”之称。12、 诗史:最早而且最全面反映安史之乱所造成的大破坏,大灾难。杜甫用他的诗写了这场战争中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的生活的广阔画面。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13、 大历十大才子:唐大历年间,经济一度回升繁荣,政治上出现了短时的开平气象。当时文坛活跃着一群诗人。“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三点水+韦)和夏侯审。14、 元白诗派:元白指元稹和白居易,而人都出身贫寒,又都当过谏官。当时齐名,交谊最深,文学唱和特多,二人有相近的文学主张,在新乐府诗,长篇唱和诗的创作上,声气相应,共同切磋,又与李绅、张籍、王建等遥相呼应,形成很大的声势,对后学产生示范作用,实际形成了元白诗派。15、 韩孟诗派:指的是中唐以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在唐诗经过长期发展并已取得极大成就以后,注意更广泛地从前代诗歌中吸取营养,有意打破传统的表现手法,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发掘新的形式,语言意境创立自己的新风格。但有时因翻新出奇而不免流于晦涩险怪,却避免了中唐诗风滑向柔弱浮荡一途。对后世诗歌尤其是宋诗散文化特点的形成,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16、 古文运动:指的是发生在公元八世纪后期的一次文体革命,它是在复古的旗帜下,对六朝骈文从内容到形式的革新。它的内容革新是与唐代政治改革的要求相适应,他的口号是“文以明道”。韩愈、柳宗元为这次文体革命的领袖。因为参加的人多,目标明确,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创作实践,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文学浪潮,所以它为文学史上的一次运动。17、 唐传奇:18、 花间词派:思考题:1、“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1)、题材内容的扩大,使诗歌从宫体走向社会,从台阁走向民间。(2)对诗的格律形成做了有益的探索。五言八句的律诗开始初步定型;古体和歌行体特别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七言歌行已趋向完备化,气势宏大,视野开阔,有刚健才气。(3)为完成南北诗风的统一,实现文质彬彬的理想做出了有力贡献。2、律诗体式的定型情况:上官仪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初唐四杰”对五言八句的初步定型,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七言歌行已趋向完备化;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沈宋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3、陈子昂的感遇组诗有什么特色?体现了他怎样的诗歌主张?(1)复归风雅;(2)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提倡风骨和兴寄;4、陈子昂针对齐梁文风的弊端所提出的文学理论及其意义(1)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2)汉魏风骨,晋宋莫传。(3)他着重提出了恢复“风骨”与“兴寄”两个问题和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立健康而瑰丽的文学。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的意义。这位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实,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5、评析春江花月夜(1)诗人通过对春江月夜暮景的描写,面对浩荡壮丽的自然宇宙,探讨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并展示了现实人生中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表示了对人生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青春年华的珍惜。(2)层次:第一层: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写春江夜月照耀花林之美景,创造出一个明月高悬,月光盈盈的幽美,恬静,月朦胧的意境;第二层:写面对江月,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并由此产生感慨,逐渐将诗情推向高潮;第三层:写思妇对游子的怀念和游子对思妇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3)成就:a、虽用乐府旧题,而内容一新;b、构思巧妙,紧扣题意;c、章法整齐而有变化;d、情景理融为一体;e、语言清丽,绝弃了宫体诗的绮靡,还具有民歌的特点,对偶、顶针的使用。6、结合作品分析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美融合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从而使山水诗的创作别具慧眼。由早期的鸟气图貌和巧为形似之言,进入到“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与物,因心而得”的意境创造。7、王维、孟浩然的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孟浩然的语言平淡质朴,省净流畅,结构上平平叙述,轻松灵便,感情上质朴醇厚,诚恳深挚。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在诗里。如果说王维的山居歌咏长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的话,那么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给人以洗削凡近之感,情思的净化、语言的清淡,和诗境的明秀融为一体,将自然纯金的山水之美透彻地表现了出来。8、比较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高适,字达夫,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壮大雄浑,骨气端翔”;岑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表现上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古题而自立新题,用韵十分灵活,声韵或轻快平稳,或急促劲折。音节宏亮而意调高远,意奇,语奇,还兼有调奇之美。9、李白乐府诗的特点及创新之处继承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偏重于主观抒情,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虽说是拟古,却处处有“我”在,呈现出他人无法模拟的个性特色。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10、李白歌行诗的特点抒情的意味更浓,以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跳跃。独特的艺术个性,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11、李白的艺术个性有哪些主要特点?(1)善于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描绘一个瑰丽的理想世界;(2)融汇传说神话,驰骋想象,描绘客观世界;(3)大胆的夸张和新奇的比喻;(4)诗歌语言清新直率,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5)意象优美壮美,色调明丽爽朗。12、如何理解杜甫诗歌的诗史的性质(1)最早而且最全面反映安史之乱所造成的大破坏,大灾难。杜甫用他的诗写了这场战争中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的生活的广阔画面。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2)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有些诗,还可以补史之失载。写时事,不始于杜甫,但到了杜甫,才如此广阔的视野,如此频繁地写时事;(3)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史实只提供事件,而杜诗则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4)杜诗的“诗史”性质,决定了它写作方法的变化。盛唐诗创造玲珑兴象以抒情,杜诗用叙事手法写时事。13、杜甫叙事诗的特点(1)杜诗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2)杜诗叙事,融入了强烈的抒情;(3)对话的运用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4)采用俗语,这是杜诗语言的一大特色;(5)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的艺术概括。14、杜甫律诗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1)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2)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秋兴八首为杜甫律诗的登封之作;(3)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4)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就是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5)杜甫律诗的又一成就,在于他练字炼句上的成功,精于用字,刻画细微。15、评析杜甫律诗代表作等高这首诗是杜甫集中最为杰出的篇章之一。诗歌的前两联描绘了壮阔而萧瑟的秋景:狂风震撼天空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景色。“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此联写登高观景的所感,诗句极为工整,十四个字,竟含有八层意思,实乃千古佳句。似的末联感时叹病,在此艰难时局,诗人自己又值暮年身衰,纵欲匡时救世,却无能为力,所以用“苦恨”二字以表现这种矛盾的痛苦之情。杜甫这首诗由于思想内容深刻,艺术形式完美,所以堪为杜诗“沉郁顿挫”的代表作。16、联系作品分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先叙抱负之落空,仕既不成,隐又不遂,中间四句一转,感情起伏,待到郁勃不平之气要爆发出来,却又撇开个人的不平,转入对骊山的描写。由骊山上的奢靡生活,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平愤懑之情似乎又是要喷薄而出了,但是没有,感情回旋,变成了“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深沉叹息。“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鸣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悲痛欲绝的感情看来似乎要难以自制了,但又没有喷薄而出,“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17、韩孟诗派的理论主张(1)“不平则鸣”说,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在于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韩愈提倡“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特质;(2)“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和美学追求崇尚雄奇怪异之美,着眼在力量的雄大。词语的险怪和造境的奇特。雄奇不足而怪异有馀,诗境也多流于幽僻蹇涩。18、韩愈雄奇险怪诗风及成因(1)使用最多的是那些激荡,惊怖,幽险,凶怪的词语;(2)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搜罗奇语,雕镂词句,创造前人未曾使用过的险怪意象;(3)形成了以俗为美,以丑为美的特点。19、李贺诗歌特点李贺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重视主观化的幻想,因而具有突出的诗人气质,其诗也成为真正的诗人之诗,并对晚唐诗风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内容过于狭窄,情绪过于低沉,一意追求怪异,难免走向神秘晦涩和阴森恐怖。20、结合作品分析刘禹锡的怀古诗语言平易简洁,意象精当新颖,在古今相接的大跨度时空中,缓缓注入诗人源于苦难而又沉潜凝聚了的悲情,使得作品具有一种沉思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隽永感,在中唐诗坛胜境独标。例如在西塞山怀古中,诗咏晋事,而饱含现实意味,“似议非议,有论无论,笔著纸上,神来天际,气魄法律,无不精到”(薛雪一瓢诗话),充溢着一种悲凉而不衰飒、沉重而不失坚韧的精神气脉,以及纵横千古、涵盖一切的气象,读来令人感慨遥深。21、柳宗元诗歌的特色(1)柳诗特点首先缘于他独特的心性气质,忧乐交替,以忧为主的心态,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2)还缘于诗人自觉的美学追求,偏爱凄冷意味和峭厉之感的意象,诗境阴暗幽冷,冷峭的风格特征;(3)诗风还有淡泊纡徐的一面。22、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1)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2)讽谕美刺的创作要求;(3)著诚去伪的创作态度;(4)关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把内容放在首位,形式为内容服务)23、评析长恨歌诗中先写玄宗专宠杨贵妃,安禄山叛乱打破了他们的生活;次写杨贵妃之死和玄宗对她的思念;末写方士传递消息,重申生死不渝的爱情。艺术特色:是个最大的艺术个性是,婉转动人,缠绵悱恻,千百年来感染读者,具有不衰的艺术魅力。此外,诗歌构思精巧,叙事写景抒情完美结合,形成诗歌抒情的回环往复。浓烈的抒情贯穿于叙事的全过程,为情而作,非为事而作,使得全诗风情摇曳,生动婉转,极富艺术感染力。在叙事过程中一再使用想象和虚构手法。24、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1“文以明道”“文以载道”;(2)重道也重文,充分重视“文”的作用;(3)为文贵在创新,反对因袭;(4)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倡导“文气”和“不平则鸣”说。25、韩愈散文艺术成就(1)论说文,鲜明地体现了他“文以载道”的主张,集中阐发了他关于儒道的基本思想。(2)杂文,更为自由随便一些,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3)记叙文,主要见于传记,碑志中。继承和发展史记汉书记事写人的传统,善于选择典型的真实事件和细节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在客观的叙述中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4)抒情文,主要见于祭文书信中。这些作品融抒情叙事和议论于一体。感情强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6、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主要艺术特色(1)情景并生,物我合一;(2)状物写景,形神兼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