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及作业题.doc_第1页
16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及作业题.doc_第2页
16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及作业题.doc_第3页
16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及作业题.doc_第4页
16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及作业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 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9个字。理解“贪婪 吮吸 甜津津”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爱家乡是爱祖国最基本的体现。【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写出来的。难点:了解杨梅樹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9个字。理解“贪婪 吮吸 甜津津”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教具准备】课件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课件出示2】出示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析题:1.读题;你能从一个词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吗?2.用删读法理解文章会写什么。(1)“我爱故乡”会写什么内容?(2)“我爱杨梅”会写什么内容?(3)回到文题“我爱故乡的杨梅”回答。 (二)自由读文,知道都介绍了故乡杨梅的哪些方面。(杨梅树、杨梅果) (三)为更好地理解课文,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二、检查自学,学习字词 (一)读准字音。 1.【课件出示3】出示生字,读准生字的音节并组成课文中的生词。 吮 甘 露 刺 舌 唇 牙 齿 贪 婪 狭 触 腻 软 染 津 腐2.重点读音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刺”,翘舌音“吮 舌 唇 齿 触 软 染”,前鼻音“甘 贪 婪 津”。3.识记生字:交流讨论识字方法,鼓励自主识字。 熟字加熟字:允+口=吮 路+雨=露 辰+口=唇 组词扩展:“甘甜 甘露 舌尖 舌头 牙齿 ”(二)指导理解词义。1.生词通过查字典理解。【课件出示4】贪婪原指不知满足。本课指杨梅树尽情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吮吸原指把嘴唇聚拢吸取。本课指杨梅树吸收春天的雨水。甜津津甜丝丝,本课指形容杨梅果的味道甜美。熟悉的词语通过做动作、扩词了解其词意。2.伸展”可让同学们通过动作“伸”“展”理解杨梅树得到雨水的浇灌,枝叶迅速生长。3.“欢笑”可拆词再分别扩词理解杨梅树旺盛的生命力。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自然段读文,并说出自然段的意思2.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说每段段意【课件出示5】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说我爱故乡的杨梅。 第二部分(2自然段):写故乡的杨梅树。第三部分(36自然段):具体写故乡的杨梅果。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件出示6】(先总述爱故乡杨梅分述爱杨梅树爱杨梅果。)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出示会写字:【课件出示7】吮 甘 露 刺 舌 唇 牙 齿 自己观察生字结构和笔画笔顺。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刺”注意与“剌”开来。“露”上面是“”,不是“雨”。“齿”下面不是“凶”。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评价修改。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具准备】教学课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字词卡片,认读生字新词。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3.听写词语。二、重点突破,精读感悟。(一)学习第一部分(1自然段)【课件出示9】 1.指名读,思考:第一段的一句话我们都知道了什么?(作者的家乡在江南,爱故乡、爱故乡的杨梅。) 2.这一句与文题有什么关系?(总起句,呼应题目,揭示主题。)(二)学习第二部分(2自然段)1.出示:【课件出示10】“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学生齐读。师:“一片片狭长的叶子”怎么会在雨雾中欢笑呢?(引导学生想像风吹叶动、雨落枝摇、嫩叶如洗的情境,体会枝叶舒服、高兴的心情。) 2.通过大家讨论理解带点的词语。 (1)“贪婪”“吮吸”表达了杨梅树渴望春天、细雨。 (2)“伸展”“欢笑”体现了杨梅树的枝叶长得茁壮、旺盛。 3.通过理解,作者写杨梅树抓住了杨梅树的特点,枝条四季长绿,叶子狭长。 (1)“四季常青、狭长”你体会出了杨梅树的什么?(色 形) (2)板书“色”“形”了解杨梅树的特点。4.进一步从句中引导学生体会到,只有故乡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才能生长出那么茁壮,充满生机的杨梅树,以此表露作者对故乡、对杨树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第三部分(36自然段)【课件出示11】1.读第三部分,介绍了杨梅的什么,分别用一个词说明。(板书:形色味)2.按形状、颜色、味道三部分进行分析。 (1)读第3自然段知道杨梅树什么时间结果,及过渡段的作用。 (2)读描写杨梅形状的句子。 (3)找到描写其形状的句子。【课件出示12】出示:“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提问:用对比的方法写其形,你了解了什么?这样的形状就一定可爱吗?(2)读后两句体会作用。用删读法体会后回答: 【课件出示13】(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这两句通过作者的亲自尝,去感觉体会出作者的喜爱之心。引发读者也想去品尝的心愿。(3)总结学习杨梅形状的方法。先找写外形的句子,然后体会作者品尝时的感受,最后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3.用此方法学习第5、第6自然段。(1)读第5自然段按上述学习方法同桌讨论。(2)填空,理解颜色的变化。【课件出示14】杨梅先是_,随后变成_,最后几乎变成_。提问:“几乎”是什么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逐渐成熟。(3)写杨梅的味道,写了“由生到熟”、“又酸又甜”“越吃越爱吃”,还举例小时候贪吃杨梅的情形。提问:为什么写小时候贪吃的情景?三、总结提高,读写训练1.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深化文章中心2.总结板书,指导背诵重点指导背诵作者描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词、句。)3.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指导生字字形的记忆、巩固【板书设计】 枝条:四季常绿树 叶子:狭长20 我爱故乡的杨梅 形状:圆的(桂圆)果 颜色:淡红深红黑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教学反思】针对本课特点及本班学生特点,在设计教学时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一、重积累,重感悟,还语文教学以“朴素”。 近年来的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语言的积累与实践运用是人们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一个人的语言积累,语言经验越丰富,他的表情达意也就越流畅,越准确,越生动。因此,学习语言应重在积累,贵在运用。如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信息,并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设计时由读议交流到背诵训练,充分体现了语文之厚积.感悟是让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初读研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从而归纳出杨梅果的特点,并相机指导理解“细腻”“染满”等词意.然后我不怕花费时间,让学生再读再议再悟,读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这样,学生在练读中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仿佛自己不是在课堂中,而是在亲口品尝杨梅果,自己已被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所打动。这时,教师抓住学生的感悟追问:“你从读中有什么发现?”这样将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引入深层,学生思维活跃,众说纷纭,把自己在读中新的感悟体会说出。紧接着,教师再抓住学生的回答,领会作者写作方法。这样,通过一次次的读,一次次的导,一次次的悟,学生悟出了品词析句的方法,悟出了朗读的技巧,悟出了写作方法。 二、重读书,重训练,现语文教学之“本色”。设计中体现“大读书”观念,初读、自由读、体会读、换词读、练习背诵以及边想象边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领悟和体验用自己确认的语气表现出来,增强了情感的熏陶,起到陶情冶性的效果。教学中,进行删、换、比较重点词语等训练,让学生认识语言文字的准确,这是语文语感训练之道。叶老说,课文是个例子,本设计体现了这一原则,把课文当作例子进行教学,体现了语文教学之本色。教学资源说课稿一、说教材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及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虽然短小,但层次清楚,语言优美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通过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及“眼看、手摸、嘴尝”的方法进行观察,采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进行叙述,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四单元,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以读为本,读出情感,体会情感”。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的训练重点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制订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如下:(一)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能用一两段话写一种家乡的特产。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思想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口语表达、朗读、审美、绘画等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之情。 【学具准备】带一种家乡特产来 【课时划分】两课时 【设计特色】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以读促理解,以读体会情感,以读表达情感。二、说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1.让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朗读第1、2自然段。【通过课件直观演示跟读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体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杨梅当作人来写,表达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二)自学46自然段,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共同探究。1.自读课文46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的是杨梅果的哪个方面。(教师倾听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 2.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认真阅读,用画、圈、批、注等手段,质疑问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懂的再提出来。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归纳: 这段话写了杨梅果的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小组学习,共同探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自读、自学、质疑、问难,然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性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学生作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人,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将不断提高。这就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三)小组汇报学习情况。1.组长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2.组长汇报这段话写了杨梅果的哪个方面?3.作者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教师相机板书)对比两段话,A:杨梅圆的,遍身生着小刺。B: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柔软。你喜欢哪段话,为什么?A生:和桂圆一样大小,让人清楚的知道杨梅的大小。B生: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这里写出了刺的变化过程。C生: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柔软。写出了作者把杨梅果放进嘴里时对刺的感受。这一步的设计是比较法来欣赏词句,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如何写具体”。有了比较,学生才能体会到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同时让学生明白要观察入微,才能描写细致,才能表达真挚的情感。(四)感情朗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听录音范读,仿读。学生感情朗读,进行朗读比赛。读得好的配乐进行朗读。这篇文章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精练简洁,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通过仿读、比赛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读出作者的喜爱杨梅热爱故乡的感情。诵读是学习本课的学习方法之一。(五)学法总结:1.分组自读,合作探究。2.写了杨梅的什么特点?3.怎样把这种特点去写具体的?4.感情朗读。总结了学法,让学生自学后两段有法可循。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性地学习。(六)学生自学“颜色、味道”两方面。 1.自学其他两个方面,由各组进行汇报。(不完整的或是有说错的,让学生进行互相纠正。)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汇报第五自然段(杨梅的颜色先写颜色的变化,接着写了变黑的原因,最后写了果肉,汁水的颜色。)汇报第六自然段(味道方面,先写了味道的变化,又用小时候吃杨梅的故事来证实杨梅甜中带酸。)(七)学生介绍完后,提问: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杨梅?学生1:可以从保健功能方面来介绍。学生2:从经济价值方面来介绍。学生3:从生命力旺盛方面进行介绍。这一步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大语文学习观的意识。让学生在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进行创新活动,这样学生就能跳出教材的约束,进入广阔的社会来进行学习。(八)指导写作。1.为什么作者能把我爱故乡的杨梅写得这样具体生动、真实感人呢?(让学生自由说)A生:因为作者喜爱故乡的杨梅。B生:因为作者仔细观察。C生:作者能按顺序,抓住杨梅的特点。D生:写得很真实,因为是作者的经历。教师引导、归纳: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杨梅的特点,从颜色、味道、样子等方面描写杨梅,抒发作者热爱家乡,喜欢杨梅的感情。2.练说(1)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家乡特产。(2)展示自己带的家乡特产。(3)认真观察。(4)说一说。(说得具体,讲出自己的感情。)小组内互相介绍,互相评议,互相补充。推荐小组内介绍发的同学上来介绍,其他同学互相点评。这里我设计了阶梯式的仿写练习,让学生先积累运用了本课的好词好句及写作方法,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写作,使学生在写作中不知不觉中迁移了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九)课外实践1.喜欢文学的你,摘抄本文的的好词好句。2.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江南的杨梅。3.喜欢朗读的你,可以配乐朗读。4.喜欢背诵的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5.喜欢上网的你,遨游Internet,搜索杨梅的资料,用Powerpoint做一份电子简报。课外实践活动采取了分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兴趣盎然地完成作业。在本课例中,多处体现了分层教学。如学习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时,我让演算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学习;在背诵中,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分层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空间,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机会。附板书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杨梅树杨梅果贪婪形状:圆的(桂圆)、小刺平滑、细腻、柔软吮吸颜色:淡红深红黑伸展果肉新鲜红嫩,汁水鲜红欢笑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创新教案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通过感悟“贪婪地吮吸”、“欢笑”这些词体会到杨梅树在作者的眼中犹如一个可爱的孩子,作者笔下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沐浴下是如此美丽动人。【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杨梅图片 2.看到杨梅你有什么感觉? 3.引出课题:你们的表情告诉了我,你们都很喜爱杨梅。作家鲁彦和我们一样喜爱杨梅,他还特地写了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我们一起来看看 4.出示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 指名读题你为什么这么读?(体会“爱”)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思考:你从哪些地方读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 2.生字词交流: 小助手领读认为难的自己读齐读 3.再读课文:选择一、两句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对杨梅喜爱的句子反复读,好好体会。 三、自主读悟,交流体会。(随机) 主问题:你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体会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1.这句话最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喜爱之情直接表达。) 2.谁能通过读把这种感情直接表达出来? 3.个别读齐读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1.请说说你的理解。 2.还有哪些同学也找到了这一句?也来谈谈你的体会。 3.读中感悟,重点体会:细雨如丝、贪婪、吮吸。 (通过感悟“贪婪”、“吮吸”、这些词体会到杨梅树在作者的眼中犹如一个可爱的孩子,作者笔下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沐浴下是如此美丽动人。) 4.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1.说说你的理解,你来读读好吗? 2.来听听其他同学的体会。 3.自己再读,相信你会有新的体会。引导理解“欢笑”。 4.邀请朗读能手读,其余同学闭眼想象: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一幅景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是呀,在春雨的滋润下杨梅树叶长得如此茂盛,雨落在叶子上、微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在作者听来就好象是一个孩子的欢笑声,多惹人喜爱啊!你想怎么读这段话吗?) 5.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体会“挂满”的丰收喜人景象) 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第三自然段) 1.谈谈你的体会。 哪个词最让你体会到杨梅的可爱? 2.自己再读读,对于杨梅的外形你还有别的体会吗? 3.引导发现:杨梅刺生长变化的可爱;口感细腻、柔软。 4.指导感情读。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你发现得很好,能把它读一读吗?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采用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杨梅 属于杨梅科杨梅属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中国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均有分布。杨梅原产中国浙江余姚,1973年余姚境内发掘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时发现杨梅属花粉,说明在7000多年以前该地区就有杨梅生长。该属有50多个种,中国已知的有杨梅、白杨梅、毛杨梅、青杨梅和矮杨梅,经济栽培主要是杨梅。杨梅枝繁叶茂,树冠圆整,初夏又有红果累累,十分可爱,是园林绿化结合生产的优良树种。孤植、丛植于草坪、庭院,或列植于路边都很合适;若采用密植方式来分隔空间或起遮蔽作用也很理想。经济用途果味酸甜适中,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加工成杨梅干、酱、蜜饯等,还可酿酒,有止渴、生津、助消化等功能。作者王鲁彦简介 王鲁彦(1901年-1944年),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乡土小说家。20年代初曾在北京大学旁听鲁迅的中国小说史课程,大受裨益,开始创作时遂用笔名鲁彦以表达对鲁迅的仰慕之情。王鲁彦的小说主要是短篇,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等,30年代写有长篇小说野火(愤怒的乡村)、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屋顶下、河边、伤兵旅馆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