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3课 大众传媒的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3课 大众传媒的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3课 大众传媒的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3课 大众传媒的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3课 大众传媒的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3课大众传媒的发展 目标导航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史料实证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 反馈训练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1 出现 前后 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创办报刊 2 发展 1 十九世纪中期以后 上海等城市出现中国人办的报刊 最著名的是上海的 对打破当时封建思想的禁锢起了很大作用 2 中国新兴的政治派别 重视发挥报刊舆论工具的作用 维新派 创办 时务报 国闻报 宣传主张 资产阶级革命派 创办 宣传三民主义纲领 一 报刊业的发展 鸦片战争 申报 变法 民报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 创办 新青年 每周评论 等报刊 宣传 介绍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 中国共产党创办了 向导 红旗 等报刊 宣传民主革命主张 为争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3 迅速发展 1 原因 新中国成立 2 代表性报刊 人民文学 光明日报 解放军报 等 3 作用 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 关注人民生活 科学与民主 新华日报 人民日报 4 繁荣 1 原因 2 特点 党报 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 既注意的需求 又注意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客观性和时效性 改革开放 市场 思维点拨 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 其次是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 影视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 其次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 1 广播事业的发展历程 1 20世纪20年代 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 2 新中国成立后 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广播站 3 以来 广播事业有了新发展 2 电影事业的发展历程 1 开始的标志 年 第一部无声电影是京剧 定军山 二 广播影视业的兴盛 上海 改革开放 1905 2 发展成熟 时间 20世纪20年代 表现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 出现许多反映的优秀影片 如 风云儿女 一江春水向东流 八千里路云和月 等 3 飞速发展 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 特点 工农兵生活和题材被大量搬上银屏 主要代表作品 渡江侦察记 林则徐 祝福 大闹天宫 李双双 等 渔光曲 抗日战争 革命战争 4 走向辉煌 原因 改革开放 代表作品 弘扬的 西安事变 大决战 抉择 等 3 电视事业的发展 1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是中国电视事业的开端 2 改革开放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视逐渐普及 主旋律 1958 1 兴起 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2 特点 集报刊 广播 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使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迅速实现 3 影响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 学习和娱乐方式 三 互联网的崛起 1994 生产 归纳总结 思维点拨 广播影视是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 而互联网是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起来的 报纸 广播 电视 网络作为四大传媒的特点 1 报纸 优势 权威性高 保存性强 传阅率高 适合深度背景分析 观众相对集中 2 广播 接收介质简单 占用空间小 价格便宜 方便 可以随时接收信息 而因其只涉及声音传播 制作相对简单快捷 信息传送时效快 3 电视 受众面广 权威性高 时效性强 不受时空限制 视听合一 动态感强 4 网络 时效性强 参与性强 不受时空限制 可声 像 文 图多媒体传播 史料实证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 主题一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1 近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史料1895 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 注 1898年9月21日后 清政府取缔报馆 捉拿主笔 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 姚福申 中国编辑史 史料解读表格数据表明1895 1898年中文报刊总数增加 中国人办报增加 中国人自办报刊在报刊中的比重增加 问题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刊的主体 报刊种类繁多 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 内容丰富 贴近民众生活 提示 2 近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作用史料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位 代表国民 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 一纸之出 可以收全国之观听 一议之发 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 发刊词 1903 史料解读划线部分表明报刊能表达民意 开启民智 挽救民族危机 问题思考据史料 归纳概括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提示表达民意 启蒙民众 挽救民族危机 对当时中国政治和思想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提示 史论总结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和作用 1 特点 新闻事业功能 以报道 记录 宣传 批判 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 是报刊的主要任务 强烈的政治性 报刊具有报道新闻 传递信息 通达民情 传播知识 开启民智 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 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 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 2 作用 传播西方文明 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成为宣传变革 革命的主要工具和利器 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以及新文化运动期间 报刊成为宣传改良 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有利于商业信息的传播 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繁荣 有利于西方文化的传播 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主题二影视和互联网的发展 1 影视和互联网的发展史料 图一图二图三 史料解读图一 图二 图三分别是电影 电视 互联网 问题思考史料中的三种传播媒体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提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 电影传入中国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1993年 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提示 2 互联网的影响史料观察下列关于互联网的漫画 史料解读左图表明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教育和学习方式 右图表明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 问题思考依据史料两幅漫画说明互联网对人们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提示互联网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如网上学习 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如网上购物 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提示 史论总结全面认识互联网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中获取各种信息 彼此之间可以进行方便的通讯和交流 互联网成为人们工作 学习 生活和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2 消极影响 互联网的信息真实性得不到保证 信息来源渠道不确切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 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 脱离现实 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深化提升 一 辨析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的异同1 相同点 两者都可以使人们获取大量的信息 包括生活上的 工作上的 学习上的 2 不同点 现代媒介具有信息的互动性 广泛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通过现代媒介 可以及时迅速地掌握第一手资讯 可以就某一问题在现代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二 大众传媒的变迁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 以报道 记录 宣传 批判 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的功能 是报刊业的主要任务 它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着重大影响 维新派 革命派曾以报刊为阵地 大造变法或革命的舆论 后来 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 娱乐信息 而且比重日益增大 但新闻报道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功能 2 影视是带有政治导向的 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 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消磨闲暇时光 发散剩余能量 转换情绪 获得修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 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 引导人们消费 总之 影视对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3 互联网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 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 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互联网的出现 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 在互联网时代 人们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完成工作 不仅提高了效率 还增加了乐趣 反馈训练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 1 创刊于1861年的 上海新报 发刊词写道 大凡商贾贸易 贵乎信息流通 本馆印此新报 所有一切世俗利弊 生意价值 船货往来 无所不载 其创办的目的是a 报道重大时事b 宣传政治主张c 评价社会风气d 传播商业信息 1 2 3 4 答案 解析 5 6 解析从材料中的 大凡商贾贸易 贵乎信息流通 及 生意价值 船货往来 无所不载 来分析 上海新报 创办的目的是传播商业信息 2 右图是1926年10月10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 申报 上刊载的一则香烟广告 运用该材料研究下列历史主题呈现最为全面的一项是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 物质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a b c d 1 2 3 4 5 6 解析 答案 解析从图片中 挽回利权 和 提倡国货 可知 正确 从图片上女子的服饰可知 正确 从香烟广告宣传可知 正确 故选d项 答案 解析 3 民国著名记者 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 从侧面看去 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展史 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 从侧面看去 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 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 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 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b 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c 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d 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 1 2 3 4 5 6 解析注意题干角度限定 社会生活史 结合材料信息 印刷机器发展史 和 新闻事业发展史 可知c项为最佳答案 a b d三项的观点材料中没有体现 也没有紧扣社会生活史的角度要求 故排除 1 2 3 4 5 6 4 据1927年出版的 中华影业年鉴 统计 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 其中有141家在上海 这一现象说明a 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b 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 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d 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解析从材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 1925年前后 华商投资175家电影公司 上海占绝大多数 电影是经济文化发展的体现 1925年国内军阀混战 排除a项 材料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影的发展 而不是电影业的产生 排除b项 材料没有谈到市民对电影的态度 排除c项 故选d项 1 2 3 4 5 6 5 有人说 网络一半是 红颜 一半是 祸水 沉迷于网络 可能会改写人生 之所以说网络是 红颜 是因为网络 信息量很大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可以购物 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可以学习 开拓了新的学习渠道 可能造成社会问题 人们的心理问题a b c d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解析这里的 红颜 比喻网络的积极作用 属于消极影响 属于 祸水 故选a项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以来 外报传入中国后 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 引进 西学 自办报刊 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 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 昭文新报 王韬主编的香港 循环日报 容闳等创办的上海 汇报 上海官商合办的 新报 广报 以及广州的 述报 等 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 广收博揽 学习吸收 洋为中用 以求自身发展 其版式 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1 2 3 4 5 6 材料二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 据不完全统计 在1895 1898年间 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 其中80 左右为中国人自办 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 在北京创办的 中外纪闻 在上海创办的 强学报 时务报 在澳门创办的 知新报 湖南维新派创办的 湘学新报 湘学报 和 湘报 等 宣传变法图存 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 中国编辑史 1 2 3 4 5 6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19世纪70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是什么阶层 报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 答案 1 2 3 4 5 6 答案主体 中国知识分子 基本内容 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 原因 政治 列强侵略 民族觉醒 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