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涉农中小企业融资上的作用研究.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涉农中小企业融资上的作用研究.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涉农中小企业融资上的作用研究.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涉农中小企业融资上的作用研究.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涉农中小企业融资上的作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涉农中小企业融资上的作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涉农中小企业 由于其固有的特点,其融资相比其他中小企业更为困难。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开展研究。首先介绍了我国涉农中小企 业的发展状况、基本特点和融资情况,指出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环 境影响、企业自身不足以及金融体系的缺陷;然后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银行支持涉农中 小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借鉴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相关经验, 提出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涉农中小企业融资上应该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并找出了 影响农发行作用发挥的因素;第三,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了农发行支持武汉市涉 农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分析了贷款操作层面尚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提出了进一 步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作用的对策,主要是构建政策性银行支持涉农中小企业发展的 良好环境、完善农业政策性银行功能以及农发行要积极研究基于涉农中小企业融资的 信贷技术等。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首次对农业政策性银行支持涉农中小企业的理论基础和 各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涉农中小企业融资上的三 大作用,并就如何发挥这一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政策性银行 涉农中小企业 融资难 ii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have already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s economy, and because of their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agro- related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asmes) finance more difficult than others. this thesis researches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asmes from four aspects. 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smes, as well as current situations of financing. and then it points out that the primary reasons of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asmes are limitation of the macro-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deficiency of the companies and banking system. secondly,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basic theories of financing to asmes by the agricultural policy bank. using comparative method, the thesis studies the relative experiences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n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our agricultural policy bank should fulfill its functions in three areas in financing to asme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finds out the factors that restrain the functions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china (adbc). thirdly, the thesis explores practices of adbc in financing to asmes of wuhan city,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operational level. finally, the article has given a proposal on amplifying the credit support role of agricultural policy bank,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build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financing to asmes by agricultural policy bank. 2. perfect the functions of adbc. 3. develop the credit technology actively in financing to asmes, etc. the new ideas of this thesis probably are the following: studies the theoretical bas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ll level systemically in financing to asmes by agricultural policy bank for the first time, concludes that the agricultural policy bank has three main functions in financing to asmes, and gives a proposal on amplifying the functions of adbc accordingly. keywords:agricultural policy bank agro- related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financing difficulties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1 1 导论 中小企业是当今世界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而活跃的竞争主体,不论是在发达国 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在本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务院副总理曾 培炎曾指出:“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市场繁荣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基础” 。 本文对中小企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涉农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研究。 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市场经济不发达,融资体系不健全,加上社会信用缺失以及中小企业自身问 题等原因,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其中尤以涉农中小企业为甚。在当前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加大对涉农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具有重要的历史 意义。农业政策性银行作为政府财政手段的延伸,充分运用信贷杠杆,加大对涉农中 小企业支持力度, 能有效落实国家产业政策,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逐步化解“三 农”问题,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目前,中央已将“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列入了“十一五”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也明确要求, 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在其业务经营范围内, 采取多种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本文对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涉农中小企业融 资问题上的作用进行系统研究,其目的就是希望能为政府和金融管理当局在缓解涉农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对解决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 行)功能定位、重构农村金融体系起到一定的作用。 1.2 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 20 世纪 30 年代英国议员麦克米伦 (macmillan)提出中小企业融资缺口 “ 麦克米伦缺口” 1开始,许多国家和地区都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本文第三章第三节有详细介绍。 2 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我国,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前人 已作了大量研究,详细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案和政 策建议。但从所得文献来看,目前国内外尚无人专门就农业政策性银行向涉农中小企 业融资开展系统性研究,只是少数人的研究涉及到了这一问题。如林丽琼(2005)从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出发,分析了农业企业对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的需求,提出特别 是微小型农业企业和发育初期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应该得到政策性金融的支 持。并指出,农业企业对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政策性信贷需求和担 保需求。黄叶轩(2000)提出,促进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农发行放宽信贷条件,积极 参与对小企业的项目管理,缓解农村小企业资金短缺困境2。梁宝富(2005)提出, 可从现有政策性银行派生出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部门,可考虑扩展农业发展银行的功 能,使其成为支持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3。治晓冰(2004)指出,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利用政策性信贷资金的调节职能,大力支持中西部乡镇企业, 支持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乡镇企业集团,以带动整个中西部经济的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4。 1.3 研究方法、分析框架及创新点 本文采取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 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我国涉农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进行了 分析,考察了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深入研究了我国农 业政策性银行在缓解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上的作用及目前存在的障碍与问题,并在此 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当 前相关研究的状况,以及文章的基本框架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介绍了涉农中小企业 的定义和我国涉农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详细分析了其融资难特别是贷款难的主要 原因;第三部分通过分析农业政策性银行支持涉农中小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借鉴 国外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涉农中小企业融资上应该发挥的作用, 并找出了影响农发行作用发挥的因素;第四部分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了农发行 3 支持武汉市涉农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分析了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文章的第五部分提出了进一步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作用的对策,主要是构建政策性 银行支持涉农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农业政策性银行功能以及农发行要积 极研究基于涉农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技术等。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首次对农业政策性银行支持涉农中小企业的理论基础和 各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涉农中小企业融资上的三 大作用,做出了“农发行支持涉农中小企业是相对优化的制度安排”的判断,并就如 何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4 2 涉农中小企业融资概论 我国涉农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及所在行业固有的特点,其融资 相比其他中小企业更为困难。本章重点对我国涉农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融资情 况进行介绍,分析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为全文的研究奠定基础。 2.1 涉农中小企业 涉农中小企业,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农业领域的中小企业。由 于大量工业企业的原材料来源于农业,加上第三产业的发展,涉农中小企业已成为中 小企业家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1.1 涉农中小企业的概念及划分标准 从目前所得的文献资料中,尚未发现对涉农中小企业比较权威、科学的定义,作 者在借鉴孔荣(2002)对涉农小企业定义5的基础上,主要从定性的角度对涉农中小 企业进行如下定义:涉农中小企业是指将产业选择和产业发展领域定向农业,寻求发 展机遇、拓展市场空间的具有独立市场主体资格的中小企业。按照现行国民经济行业 分类标准,可将涉农中小企业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事第一产业,进行农业(农、林、 牧、渔)源本性生产的中小企业,主要包括农业生产企业、都市农业企业、农村城郊 观光型农业企业等;第二类是从事第二产业,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进行制造的中小企 业,如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制品、纺织、纺织服装、鞋帽制造、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家具制造、 造纸及纸制品企业等,以及农药、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制造企业;第三类是从事第三 产业,服务于农业生产各环节的中小企业,主要包括农产品仓储、运输、批发销售企 业、农业信息咨询企业、农业科技教育企业等。根据以上分类,涉农中小企业的具体 界定标准也因其所处的行业而各不相同,详见表 2- 1。 5 表 2- 1 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行业名称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大型 中型 小型 工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资产总额 人 万元 万元 2000 及以上 30000 及以上 40000 及以上 300- 2000 以下 3000- 30000 以下 4000- 40000 以下 300 以下 3000 以下 4000 以下 批发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人 万元 200 及以上 30000 及以上 100- 200 以下 3000- 30000 以下 100 以下 3000 以下 零售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人 万元 500 及以上 15000 及以上 100- 500 以下 1000- 15000 以下 100 以下 1000 以下 交通运输业企 业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人 万元 3000 及以上 30000 及以上 500- 3000 以下 3000- 30000 以下 农林牧渔 企业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人 万元 3000 及以上 15000 及以上 500- 3000 以下 1000- 15000 以下 500 以下 1000 以下 资料来源: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国统字200317 号);部分非工企业大中小型划 分补充标准(草案)(国资厅评价函2003327 号) 2.1.2 我国涉农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涉农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并经历了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出 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为中小 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与农业密切相关的乡镇企业异 军突起。第二个高潮出现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1992 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后,我国 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突破。国家 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开放、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的重要决策和大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 律法规,由此带来了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蓬勃发展。据统计,我国目前的 中小企业大部分是上世纪 90 年代成立的,而且主要是民营企业。 从经济总量上来看,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涉农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 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城乡市场、扩大城镇就业、转移农村劳 根据 2003 年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大型和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所列各项条件的下限指标,否则下划一档。 6 动力、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突出表现在三个方 面:一是有效实现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意图。涉农中小企业通过与农民集体组织或 农户建立紧密联系,以“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发展“订单农业” ,实行产业 化经营,实现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作用尤为 突出,如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数量一般应达到东部地区 3000 户以上,西 部地区 1000 户以上。二是有效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涉农中小企业主要从事劳动 密集型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我国大量未经职业技能培训 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多受雇于涉农中小企业(包括乡镇企业) 。这些企业与农业部 门联系密切,能够为熟练的家庭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有效帮助农民增加 收入。近年来,我国农民的兼业行为已十分普遍,有关经济界人士指出,农民的打工 收入目前已占到农民家庭收入的 43%以上,在相对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打工收 入甚至已成为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是,由于涉农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缺乏,导致我国涉农中小 企业发展受阻,真正做大的很少。在财富 (中文版)公布的 2006 年度“中国上市 公司 100 强”排行榜中,仅有中国粮油国际有限公司等 4 家涉农企业上榜,而且排名 都在 50 名以后。根据王学林(2006)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行业分布的实 证分析,一般情况下,自然依赖性越强,行业风险越大,企业做大的机会越小6。 2.1.3 涉农中小企业的特点 涉农中小企业因为与农业这一弱质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了其不同于其 他中小企业的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涉农中小企业比一般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更大。涉农中小企业的经营对象或 多或少都与农产品有关,由于农作物受到季节性影响很大,在我国农业依然没有摆脱 “靠天吃饭”的情况下,经营农业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它不仅要受到农产品价格波动 的影响,有时甚至因为农业欠收而面临停工待料的困境,使涉农企业的经营具有较强 的不稳定性。 资料来源:农业部网站 ,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 。 资料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网站:中国劳动力市场 。 7 (2)涉农中小企业比一般中小企业经营实力更弱。从作者对武汉市 112 户涉农 中小企业的调查来看,企业一般都处于创业期或发展期,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也没 有足够的自有资产,其中还有部分企业是租赁资产开展经营。即使有一部分企业主依 靠自有资金完成了企业基本建设投资,也因流动资金缺乏陷入经营困境。 (3)涉农中小企业比一般中小企业对资金的依赖性更强。涉农中小企业的主体 是分布在第二产业的众多加工制造企业,它们以农产品为原料,受农产品生产的季节 性制约, 原材料采购相对集中。 由于在收购季节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农产品成本更低, 为满足全年生产需要, 企业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筹集大量资金, 以收购足够的农产品, 这对任何一个中小企业来讲都是十分头痛的问题。 (4)涉农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比其他中小企业更差。涉农中小企 业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其员工很大一部分都是未经培训的农民直 接转变身份,有的还是“半农半工” 。企业主文化素质不高,小农意识比较浓厚,缺 乏相应的金融知识和信用意识,在业务发展中普遍存在不与金融企业主动沟通的问 题,往往只有在资金出现困难时才病急求医。同时,由于涉农中小企业难以吸引高素 质的管理人才,导致企业管理水平较差,很多企业甚至没有建立正规账目,财务管理 十分落后。 2.2 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融资,顾名思义就是融通资金,指资金由资金供给者手中向资金需求者手中运动 的过程,包括资金的融入和融出,本文研究的是狭义的融资,即涉农中小企业融入资 金的行为。 2.2.1 涉农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和渠道 涉农中小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融资:一是内源融资,即将本 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 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 (1)内源融资。主要包括公司的资本金(不含股本) 、公司内部通过计提折旧而 形成现金,以及通过留存利润等增加公司资本。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 8 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 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它是涉农中小企业首选的一 种融资方式。但是,由于涉农中小企业在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等方面先天不足,导 致内源融资来源有限,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 需求。 (2)外源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其中直接融资包括股票融资、债券 融资、政府扶持资金、民间借贷、内部集资、商业信用、风险投资以及采取股份制、 合资经营等方式。间接融资主要包括金融机构信贷融资、票据融资、典当融资和融资 租赁等方式。对我国涉农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通过西方常 用的股票、债券直接融资比较困难,而更多依靠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同时,由 于涉农中小企业从事的许多行业都是国家扶持的重点产业,他们可以有更多机会取得 政府的资金支持,这也是涉农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2 涉农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 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缓解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但是从总体上看,我 国涉农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仍然面临着比一般中小企业更为严重的融资难问题。 (1)实际可用的融资方式和渠道狭窄,过度依靠企业自身积累和银行信贷。如 表 2- 2,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 8 家单位对 2004 年度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 行的专题研究,在中小企业目前筹资的首选方式中,48.41%的企业选择利用企业积 累的自有资金、38.89%的企业选择通过银行贷款来扩大生产规模,两者占比之和达到 87.3%;而选择通过其它形式来筹资的企业不足 13%,其中仅有 2.38%的企业首选通 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到 2006 年 8 月底,我国深沪两 市的上市企业已达 1378 家,而涉农企业仅 197 家,占比为 14.29%。在融资渠道上, 银行信贷占比高达 79.37%, 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占据最主要的地位( 69.05%) , 而其它渠道如股份制商业银行(4.76%) 、地方性银行和信用社贷款(5.56%)所占比 该研究的评估样本为 2 0 0 4 年度我国全部中小工业企业,共计 2 7 3 2 6 3 家。经年度关联(连续四年的经济指标)和 异常值剔除等规范化处理,实际有效评估样本为 7 3 7 1 6 家。 此处统计的涉农企业包括农林牧渔企业和食品、纺织、造纸、家具及农用生产资料等涉农行业的企业。 9 重非常低,政策性银行的作用更是没有体现出来。 表 2- 2 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方式与渠道 指标 指标状态 中小企业 银行贷款 38.89% 发行股票或债券 2.38% 企业积累的自有资金 48.41% 通过新建或技术改造项目申请国债或其他国家、地方财政投入 4.76% 筹资的首选方式 引进外资或通过与其他企业的收购,兼并 5.56%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69.05% 股份制银行 4.76% 地方性银行、信用社贷款 5.56% 内部利润留存 16.67% 亲朋借款 0.00% 租赁 0.79% 融资渠道 商业信用赊欠 3.17%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简报 2006 年第 14 期(总第 275 期), 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2)银行贷款困难,企业信贷需求满足程度很低。根据黑龙江省对全省 50 家农 业产业化国家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问卷调查7,2000- 2002 年,该省各银行累计向 上述企业融资 64.8 亿元,资金缺口达 54 亿元,融资需求的满足度为 54.55%,其中共 有 76%的企业存在贷款难问题。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尚且如此,其他涉农中小 企业贷款难度就更大。 青海省对 2005 年 120 家农业类企业贷款状况的调查8显示, 120 家申请贷款企业,仅有 9 户获得贷款,总额为 3485 万元。据统计,从 1995 年开始,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农业类企业贷款增长率逐年下降,到 2002 年,其对农业企业的 贷款额下降为 3%9。 (3)融资难问题发展很不平衡。体现在融资结构上,短期资金融通难度稍低, 但长期权益性资本严重缺乏;体现在企业规模上,涉农中小企业中做大的企业融资困 难得到缓解,但小企业融资仍十分困难;体现在地域上,大中城市涉农中小企业资金 10 相对比较充裕,但县域中小企业资金极为匮乏。 2.3 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我国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其他中小企业一样,主要源自经济发展 中的金融抑制(详细分析见 3.1) ,同时,受银企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金融机构减 少贷款投放,使得资金有效供给减少,进一步加大了金融缺口。 从操作层面上看,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很复杂,由于我国目前仍属于严重 依赖银行贷款的融资格局,本文重点对涉农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进行分析。 2.3.1 宏观环境影响 一是政府抓大放小。从 90 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实行了“ 抓大放小” 的政策,对国 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相应的信贷政策也向国有大型企业倾斜,大量的贷款给了它 们,而中小企业却难以得到应有支持。二是信贷政策的所有制歧视。如 1997 年以前, 中央银行一直通过指令性的信贷额度计划对银行系统的信贷行为进行控制,确保融资 向国有企业倾斜;过去很长时间,我国的呆账核销政策规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 呆账不能核销,而涉农中小企业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使得商业银行对涉农中小企业贷 款心存顾虑。三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一方面,社会征信机构发展缓慢,银行信贷 征信不够完善。虽然我国目前已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但尚存在部分企业贷款卡不及时参加年审、个人信用信息数据质量不高、部分农村信 用社没有联网等问题。另一方面,各银行的内部征信各自为阵,互不往来,缺乏统一 的企业信用评级技术标准和评级办法,而外部信用评级发展明显滞后。四是信用担保 体系不健全,作用有限。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设立的担保机构普遍规模较小,很难 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据统计, 2004 年我国已设立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近 1200 家,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 400 亿元,仅占当年全国贷款余额的 2.2%10。而 且政府对担保机构的资金支持多为一次性投入,后续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的投入机制 尚未建立,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缺乏专门为涉农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机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的一方拥有相关信息而另一方没有这些信息,或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相关信息,从 而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 11 构。 2.3.2 企业自身不足 一是规模不经济,风险承受能力弱。涉农中小企业多集中在竞争性领域和劳动密 集型产业,企业资产较少,抗风险能力不强,在市场中容易受到冲击。而且由于农产 品受季节等临时性因素的影响大,导致企业经营业绩不稳定,寿命较短,造成较高的 倒闭率和信贷违约率。二是缺乏必要的抵押。涉农中小企业一般固定资产少、土地、 房产等抵押不足,资产结构存在较大缺陷。其经营场所多地处农村,变现能力差,有 的甚至不能变现;大多数民营企业经营用地没有土地证,房屋没有产权证,缺乏作为 设定抵押的条件,特别是种养类企业承包经营的土地大多属于担保法明确禁止用 于抵押担保的集体所有的耕地。三是管理不规范,银企信息不对称。许多涉农中小企 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的财务报表数据,内部会计信息可信度低、透明度不高, 很难取得金融机构较高的信用评级。四是诚信意识不强。受当前社会信用制度环境影 响,多数涉农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还款动力不强。而且由于市场惩罚机制不力, 企业的失信成本普遍较低,导致涉农中小企业极易选择拖欠逃废债务的短期行为。这 些因素使得银行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双重威胁,宁可大量资金闲置也不贷给涉 农中小企业。 2.3.3 金融体系缺陷 一是银行结构不合理,缺少专门为涉农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根据 peek and rosengren (1996)对 19931994 年新英格兰银行合并的实证分析,银行 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比合并前减少了11。这是因为由于信息和交易成本的原 因,中小企业成本最低的金融服务一般来自当地法人中小金融机构,它们熟悉当地情 况,容易了解到地方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因而得以克服信息不对 称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的障碍,降低服务价格,满足资金供求双方的需求。林毅夫和 李永军(2001)也曾指出,与大银行不同,中小金融机构比较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 融服务12。而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仍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主导的格局,它们占据了社 会大部分闲置资金,并将资金主要投向大型国有企业和非农行业。另外,严格执行政 12 府意图的政策性银行作用的缺失,也是导致我国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二 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原则的天然抵触。商业银行追求的首要目标就是股东利益的最大 化,而涉农中小企业贷款普遍数额小、频次多,贷款审查和监管成本高,银行的信贷 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因此一般不愿意进行小额贷款。同时,商业银行实行谨慎原 则,在当前信贷风险控制加强,责任风险管理制度日益强化的情况下,很多银行都加 大了涉农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查力度,导致贷款的门槛在不自觉中抬高。三是贷款管理 体系不适应。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权限过分上收,一些最了解本地企业状况的基层银行 不具备贷款权限。同时,商业金融大规模退出农村市场。据统计,从 1998 年至 2002 年初,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撤并 3.1 万个县及县以下机构。农村信用社于 1998 年改革 整顿后,对乡镇企业的贷款也大为降低,这进一步加重了涉农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13 3 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涉农中小企业融资上的作用 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大多数国家都设立了专门的政府机构或政策性金融机构, 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鉴于我国涉农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和弱势地位,也应充分 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作用, 通过支持涉农中小企业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1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涉农中小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3.1.1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基本概念 农业政策性金融,是以政府发起、组织为前提,为配合、执行政府产业政策和区 域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在农业及相关领域从事资金融通, 支持、保护农业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加的一种特殊的金融 活动。与一般商业金融相比,农业政策性金融具有扶持性、倡导性(诱导性) 、辅导 性和调控性职能13。张孝成(2002)认为,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农 (种植业) 、林、牧、副、渔业,还包括农村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其市场主体主要是 农户(农民) 、农村私营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国营农场等等。 “农业政策 性金融”中“农业”二字的内涵应包括农业、农村、农民,即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 服务对象是“三农” 。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采取不同的支 持形式。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是农业政策性银行,我国采用的是以农业政策性银行 为主体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模式。 3.1.2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涉农中小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1) 政府干预经济理论。 20 世纪 30 年代,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创始人凯恩斯提出, 国家必须对整个经济体系进行控制和调节,才能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实 现“充分就业” ,才能使全社会的经济活动正常运转。而国家干预这个均衡的手段主 要是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凯恩斯的理论为西方国家建立政策性金融体系提供了最重 要的理论依据。西方市场经济发展表明,即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以后,仍存在市场 14 失灵的区域,如公共产品。如果完全按照商业性原则配置金融资源,资金就会从农业、 交通等部门流向工业和商业等部门,从贫困地区流向富裕地区,长此以往, “马太效 应”就会出现,就会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个人收入水平两极分 化等问题。这不仅形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结构失衡,而且还会导致社会经济的动 荡,带来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涉农中小企业的融资就是如此。由于中小企业先天性 的不足,加上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很大,而且投资与收益和 时间不对称, 使得商业金融对涉农企业少有投资冲动, 如果不从制度安排上予以扶持, 单纯依靠市场自发调节,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金融就不会流向中小企业。而农 业政策性金融作为政府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能将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有 机结合起来,通过资金营运,产生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既弥补财政补贴的低效率性, 又弥补商业金融的不公平性,从而满足政府农业发展政策和银行资金运动规律双方的 要求,这是一般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更重要的是,政策性金融机构除了对涉农中小 企业进行直接支持外,不能通过其独有的倡导性职能,吸引金融机构和个人资金从事 符合农业政策意图的贷款和投资,从而对政策扶持项目的投资形成乘数效应,以推动 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业领域。 (2)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1973 年,经济学家 e.s.肖和 r.i.麦金农 在各自的著作中,从不同角度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进行了开 拓性研究。麦金农认为,发展中国家大都采取“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由于政府 对金融活动的强制干预,如人为控制利率或汇率,使得储蓄的实际收益率很低甚至出 现负利率,造成储蓄和投资的极度萎缩,加上发展中国家资金本来就不丰裕,而较低 的贷款利率又刺激了借款人强烈的借款需求,造成资金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政府采 取诸如信贷配给之类的办法来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本,消除总需求缺口14。在信贷配 给制下,资金往往流向银行所熟悉、政府所偏好的大型企业,残缺的市场将大量的涉 农中小企业和农户排斥在有组织的资金市场之外;另一方面,同样是中小企业,非公 所谓信贷配给,按照 d a v i d d e m e z a 和 d a v i d c . w e b b 给出的定义,指在一般利率条件下对贷款的需求超过了供 给。在这个定义中,d e m e z a 和 w e b b 将在一般利率条件下信贷市场不能出清描述为信贷配给。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借款者不能在现行利率水平下得到他所希望的贷款;二是同类企业向银行贷款,只有一部分企业可以借到, 而另一部分得不到。此时信贷供给小于信贷需求,其差距由信贷配给来解决。 15 有制企业更难得到贷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逐步实现资金市 场的自由化,从而使利率能够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但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特别是 在农村市场上“金融抑制”的现象相对突出。虽然人民银行已于 2004 年取消了除信 用社以外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上限,但农村实际的市场利率仍远高于银行贷款利 率,这可以从民间资本的活跃及其高利率上得到充分体现。在这种状况下,涉农中小 企业融资更显困难。因此,在“金融抑制”未得到解除之前,必须依靠财政投融资渠 道配置资金,以利于在欠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实现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而农业政策性 金融就是有效途径之一。 (3)国民经济均衡发展与农业保护理论。1940 年,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 科林.克拉克首次提出了三次产业分类法,将国民经济的全部活动,按照经济活动的 客观序列与内在联系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其中第一次产 业即广义的农业,其属性是取自于自然;第二次产业即广义的工业,其属性是加工 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其余为第三次产业15。三个产业之间必须保持合理关系和发 展速度比例,国民经济才能协调运行,产业结构才能伴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升级。但 是,农业虽然是各产业的基础,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它却逐渐成为弱质产业。 市场机制在农业领域发挥作用受到限制,特别是在现代经济中,农业发展遇到了资 金供给不足的极大掣肘,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支持和保护。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 形态是以农户(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要实现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必须找到 一个有效的载体。从目前我国农村的实践来看,涉农企业是一个比较可行的选择。 农业政策性银行通过支持涉农企业收购农民生产的合格农产品,实现对农产品的价 格支持与保护;通过企业向农民预付收购定金、提供贴息贷款和技术指导、发放生 产扶持金、购销种苗和饲料、保证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从而实现对农业 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支持。而且这种方式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白晓燕、李 锋(2005)研究指出,农发行的信贷投放虽然不直接面对农户(投向粮棉油收购和 加工企业) ,但它最终全部作用于农户,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运用 cd 模型对农发行信贷资金投入与农业 gdp 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证明了农发 行信贷投放对农业总产值有显著影响16。 16 3.2 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涉农中小企业融资上的作用及启示 鉴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外大多数国家都设有专门为中小企业 服务的金融机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创业和发展的资金问题。同时,为保护农业的发 展,各国普遍设立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也在各自的业务范围之内,通过 制度创新和金融创新,支持农业领域中小企业发展,推动本国的农业现代化。通过对 各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考察发现,各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几乎都有专门针对中小企 业的计划或业务,说明农业政策性金融与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有相当程度的交叉。与 农业相关的中小企业除了获得一般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以外,还可获得专门的农 业政策性金融的支持。 3.2.1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经验 (1)美国的实践。20 世纪初,在联邦政府的支持下,美国建立了包括政府农业 信贷机构和互助合作性质的农业信贷机构体系两大部分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前者 包括农民家计局、商品信贷公司和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后者包括联邦土地银行、联邦 中期信贷银行和合作社银行。农民家计局的贷款对象是难以从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资金 的资力薄弱或新创业的农民,贷款品种包括农场所有权贷款、经营支出贷款、农房 建设贷款、水利开发、土壤保护贷款、农村工商业开发贷款和弥补自然灾害损失贷款; 同时为农村公益性项目无偿提供资金,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按农民家计局贷款 计划向农民借款人发放贷款提供担保,并补贴由此而产生的利差。随着美国农村经济 的发展,该局业务重点逐步转到支持农业生产,促进农村开发,配合政府农业政策的 贯彻实施17。商品信贷公司主要根据政府的旨意,实施价格和收入支持计划,对农产 品进行价格支持。其资金运用包括农产品抵押贷款、灾害补贴、差价补贴、仓储及加 工设备贷款等。农村电气化管理局主要解决农村电网和通讯设施基础建设的资金问 题。联邦土地银行主要为本地区的农场和农业生产者以及与农业有关的借款人提供长 期不动产抵押贷款。 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则主要提供中期信贷, 支持农牧业生产与经营, 包括为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所持有的农业生产者的短、中期票据办理贴现;对 由于美国实行土地私有制,其农民实质上是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私营业主。 17 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转贷给农业借款人;从事融资性租赁业务,为 农场提供大型农业机械。合作社银行的资金主要用于贷款,帮助合作社扩大农产品销 售、储存、包装、加工,保证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其他与农业有关的活动,同时该行还 开展国际银行业务,为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出口提供便利。 (2)日本的实践。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是日本政府全资设立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 构,其目的是“在农林渔业者向农林中央金库和其它一般金融机构筹资发生困难时, 及时方便地提供低利率、长期贷款以增加农林渔业生产力”18。农林渔业金融公库的 贷款对象是经营农林渔业的个人及其法人,资金主要用于土地改良、造林、建设渔港 等基础设施,同时用于农业现代化投资、农业改良资金的融资、对国内大型农产品批发 市场及交易市场提供市场设施贷款等。其支持的业务重点根据各个时期国家农业政策 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目前的贷款范围包括农产品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建设、 生态环境改善、植树、养殖等,其中农业贷款占 60.3%,林业贷款占 24.7%,渔业贷 款占 4.9%,加工和流通信贷业务占 10.1%。 。 (3)法国的实践。法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由农业信贷银行、地区金库及地 方金库三级机构组成。其上层机构农业信贷银行为国有,地区金库和地方金库为合作 性质。农业信贷银行的资金运用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提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普通贷 款或优惠贷款,主要用于个人购置房屋和土地、农村组织建设、电气化和农田水利工 程;二是向农业经营、乡村公路建设、农业组织、农村工业等与农业有关的项目投资, 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同时,还在中央金库和地区金库设立特别担保基 金,从事普通担保、国库特别担保和对地区金库进行担保。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在成立 之初,贷款仅限于帮助其股东解决农业生产的临时性资金困难,后来逐步扩大到各种 用途的农业资本投入,以资助种养业经营者,后来又扩大到资助农村各种经济合作组 织和农产品、食品加工、农村居民生活、农村建设、旅游区建设、农产品出口、农业 技术输出以及国外投资业务。 (4)泰国的实践。泰国农业和农业合作社银行可直接向农民客户提供信贷,主 要用于重要的谷物产品和其他农产品的生产,购买农业机械,帮助农民购买或开发土 地及农用固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