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高考语文领航预测(十)试题 文.doc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高考语文领航预测(十)试题 文.doc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高考语文领航预测(十)试题 文.doc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高考语文领航预测(十)试题 文.doc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高考语文领航预测(十)试题 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领航高考预测试卷10语文 第卷 (阅读题70分)甲 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王 莹中国的咏花诗词从诗经初见端倪,楚辞初步建立了“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唐宋诗词上承诗骚与魏晋风流,将“咏花”诗词的书写推向极致。花风即唐宋风,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两代国花由牡丹到梅花之更替,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之转换,折射着潜在的文化裂变与重新整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整体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牡丹花大色艳,层层叠叠,具有雍容华贵的丰腴之美,传达出磅礴的春天气势,因而具有成为盛世精神的最好象征和载体的潜质。牡丹作为唐代备受推崇的“国花”,适逢其会地呈现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说牡丹,便是说唐人的大气与雍容。唐代文人热烈的吟咏诞生了不少流光溢彩的传世佳作,将牡丹作为“国花”的王者之美烘托得淋漓尽致。人咏花,花映人,彼此间彰显着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和大气磅礴,共构着自信开阔、昂扬奋进、雍容大度的时代风神。然而,由唐入宋,时运推移,文化国情发生巨大转变。理学大兴使得宋代文学精神趋向理性化和细密化,推崇气节、品格。两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新气象,使梅花的审美特征日益受到关注与推崇,人格寄托意义不断丰富和凸显,价值持续提高。在宋代士大夫优裕、悠闲、雅致的生活氛围中,微小的梅花逐渐由自然存在走上了人们审美观赏的至位,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并打破了牡丹宠冠天下的局面,成为新一代“国花”。由“尚牡丹”到“尚梅”,乃是社会习尚和文人心态的变化而引发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可以说,梅花的种种特质与当时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相契合,迎合了两宋之交的文人追求风骨气节的心理需求。梅花之成为国花,是历代文人在千年间层累所致,尤其在艰难时世中愈品愈深的结果。林逋在咏梅文学史上的意义是划时代的。当他一旦把自己清旷、高洁、淡远的情怀投入梅花意象的时候,梅花意象就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格意趣和道德内涵,以清妙深幽的意志成为士大夫文人理想人格的象征,或人格自许的极佳对应物,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梅花审美的全新格局。作为唐宋国花的牡丹和梅花,都曾妍冠群芳,荣宠万户,但它们晋身之路既有直曲,气度也分豪与韵,这些都联系着它们迥异的命运。与梅花走向丰富的多元化意象内涵不同,牡丹在盛唐之后呈现出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那就是作为大气雍容、荣华富贵的盛唐气象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的追忆里。为何它没有能够像梅花一样继续向纵深发展,趋向多元化的圆融境界呢? 首先牡丹意象作为盛唐文化的表征,在民族记忆强大的恒定力的笼罩下,其内涵被剥夺了拓展的可能和空间。其次,牡丹在盛唐之后无端地承担了太多的历史负载。“红颜祸水”和“败坏世风”两罪相加,使牡丹在人人赏识其国色天香的物态之美的同时,难免顾忌骂名。第三,李唐王朝与赵宋王朝不同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亦在他们对国花审美选择、意蕴发现与赋兴比德上,有着支配性的作用。仅从自然地理而言,北地寒旱,宜牡丹而不宜梅,南土温湿适梅而不适牡丹。自然的选择也给人们的审美选择,提供着不同的、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对象。李氏王朝凭藉军事实力,在马背上夺取了天下,有着浓重的质朴泥土气。王公权贵的喜尚和士人勃发的欢悦、社会大众的需求相契合,构成“牡丹”怒放的时代文化心理的场境。然而,这个场境因热闹而浮躁,由泛众化而蕴浅,使“牡丹”意象不得不在骨子里沾上唐代社会文化之“俗”。相形之下,宋室帝王重文抑武,艺术素养普遍很高。宋代的文官政治,也使文士们的“雅”的审美选择、文化精神,成了社会文化中的官方主流。这种“雅”“俗”之趣的分流,自然使牡丹降格于民间,使从六朝以来被文士欣赏的梅花不断被抬升。牡丹与梅花的“国花”地位的禅代,在历史政治、地理、文化等多重因素变迁流异的复合作用下,也就成了一种自然而必然发生的事了。然而梅花意象由于宋人着力全面的开发,却得以不断升华,成为“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梅花意象由此获得了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操守之义。梅花意象在历史的曲折行进中不断吐故纳新,容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贵坚忍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节选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2期)1.由唐入宋,梅花取代牡丹成为宋代国花,对其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新气象,使梅花的审美特征日益受到关注与推崇,人格寄托意义不断丰富和凸显,价值持续走高。b.梅花的种种特质与宋代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相契合,迎合了两宋时期的文人追求风骨气节的心理需求。c.梅花成为国花是历代文人在千年间层累所致,尤其在两宋艰难时世中愈品愈深的结果。d.牡丹在盛唐之后呈现出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那就是作为大气雍容、荣华富贵的盛唐气象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的追忆里。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源于诗经、楚辞,到唐宋时期走向极致。b.唐宋人崇尚牡丹和梅花,故花风即唐宋风。c.唐代社会的文化心理场境因热闹而浮躁,由泛众化而蕴浅,这样,作为国花的“牡丹”其意象在骨子里就沾上了唐代社会文化之“俗”。d.梅花意象经过宋人着力全面的开发,成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操守的象征。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牡丹与梅花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唐宋“国花”的转移,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b林逋在咏梅诗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梅花审美的全新格局。直接把梅花推上宋代国花的地位。c唐人趣“俗”,宋人趣“雅”,这种“雅”“俗”之趣的分流,也造成了牡丹降格于民间,而梅花的地位不断被抬升的局面。d梅花意象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吐故纳新,容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贵坚忍的生命力,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刘超,字世瑜,琅邪临沂人,汉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焉。父和,为琅邪国上军将军。超少有志尚,为县小吏,稍迁琅邪国记室掾。以忠谨清慎为元帝所拔,恒亲侍左右,遂从渡江,转安东府舍人,专掌文檄。相府建,又为舍人。于时天下扰乱,伐叛讨贰,超自以职在近密,而书迹与帝手笔相类,乃绝不与人交书。时出休沐,闭门不通宾客,由是渐得亲密。以左右勤劳,赐爵原乡亭侯,食邑七百户,转行参军。 中兴建,为中书舍人,拜骑都尉、奉朝请。时台阁初建,庶绩未康,超职典文翰,而畏慎静密,弥见亲待。加以处身清苦,衣不重帛,家无儋石之储。每帝所赐,皆固辞曰:“凡陋小臣,横窃赏赐,无德而禄,殃咎足惧。”帝嘉之,不夺其志。寻出补句容令,推诚于物,为百姓所怀。常年赋税,主者常自四出诘评百姓家赀。至超,但作大函,村别付之,使各自书家产,投函中讫,送还县。百姓依实投上,课输所入,有逾常年。 出为义兴太守。未几,征拜中书侍郎。 会帝崩,穆后临朝,迁射声校尉。时军校无兵,义兴人多义随超,因统其众以宿卫,号为“君子营”。咸和初,遭母忧去官,衰服不离身。朝夕号泣,朔望辄步至墓所,哀感路人。 及苏峻谋逆,超代赵胤为左卫将军。时京邑大乱,朝士多遣家人入东避难。义兴故吏欲迎超家,而超不听,尽以妻孥入处宫内。及王师败绩,王导以超为右卫将军,亲侍成帝。 帝时年八岁,虽幽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温峤等至,峻猜忌朝士,而超为帝所亲遇,疑之尤甚。后王导出奔,超与怀德令匡术、建康令管旆等密谋,将欲奉帝而出。未及期,事泄,峻使任让将兵入收超及钟雅。帝抱持悲泣曰:“还我侍中、右卫!”任让不奉诏,因害之。及峻平,任让与陶侃有旧,侃欲特不诛之,乃请于帝。帝曰:“让是杀我侍中、右卫者,不可宥。”由是遂诛让。及超将改葬,帝痛念之不已,诏迁高显近地葬之,使出入得瞻望其墓。追赠卫尉,谥曰忠。超天性谦慎,历事三帝,恒在机密,并蒙亲遇,而不敢因宠骄谄,故士人皆安而敬之。 (节选自晋书)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时天下扰乱,伐叛讨贰 贰:离心,背叛,这里用作名词b帝嘉之,不夺其志。 夺:夺取c而超为帝所亲遇 遇:对待,待遇d未及期,事泄 期:约定的日期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刘超“忠谨清慎” 的一组是()超自以职在近密,而书迹与帝手笔相类,乃绝不与人交书。时出休沐,闭门不通宾客凡陋小臣,横窃赏赐,无德而禄,殃咎足惧。百姓依实投上,课输所入,有逾常年。虽幽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让是杀我侍中、右卫者,不可宥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超在做舍人时,因为自己的笔迹与皇帝的相似,所以从来不与别人有书信往来,每逢休假时也闭门不出,不接待宾客。b刘超家中清贫,衣食都很简陋,但皇帝每次赏赐他,他都坚决推辞,认为自己的德行一般,不应受到这样的赏赐。c.刘超在义兴太守任上时,改变以前主者亲自评估百姓家产的做法,让百姓自报家产,这样所征收的赋税反而比往年多。d在苏竣叛乱时,叛臣任让不顾皇帝的苦苦哀求,杀害了刘超;叛乱平定后,任让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7.把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焉。(3分) (2)朝夕号泣,朔望辄步至墓所,哀感路人。 (3分) (3)及峻平,任让与陶侃有旧,侃欲特不诛之,乃请于帝。(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祭常山回小猎苏 轼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谳,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注释:诗作于密州知州任上。是年十月,诗人到郡城南二十里的常山祈雨,回来路上和同官在常山东南的黄茅冈举行了一次习射会猎。翠谳:苍翠的山峰,指常山。西凉簿:晋将军谢艾,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白羽,即白色的羽扇,儒将所持。8.此诗颈联写景有什么作用?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6分) 9.诗人在颔联剪取两个猎射场面进行精细描写,请从炼字的角度作简要赏析。(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1)坎坎伐檀兮, , 。(诗经伐檀)(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3) ,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4)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瓷花开片梁凌买回两件瓷器,钧瓷,一个玉壶春瓶,一块开运石。玉壶春纯鸭青色,瓷质细腻,晶莹透亮,如月夜晴空。开运石斑斓瑰丽,红蓝紫三色似行云流水。“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知道钧瓷为什么名贵吗?”他端详着玉壶春,忽然抬眼,盯着我问。我摇头。“钧瓷没有重样的,”他说,“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世上唯一的东西,能不珍贵吗? 这可爱的东西原是山间的瓷土,成型后,入窑,窑变出各种神韵,本来已是炉火纯青,但它仍在不停地开片。”“什么是开片?”我问。“看到这玉壶春上的冰裂纹没有?”他指着上面细细的,像根须一样交错的纹路说,“你看着是裂纹,一摸,却是光滑的。这裂纹,使瓷活起来了,是瓷的毛细血管,是鲜活的生命。它在不停地开片,就是说,它的纹路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一点点细化。开片时,有很细微的声音发出,你听!”他把瓶放在我耳边。“没有声音啊。”我说。他把瓶放在自己的耳边,听了听,很遗憾地说:“现在,太吵了,自然是听不见。在夜深人静,心如止水时,把钧瓷放在耳边,会有轻微的声音,如铃似琴,像一朵花开。现在的人都很浮躁,能听到这些声音的人极少,但是,它的确一刻不停地在开片不管你知不知道。”我讶然:“这么说,这瓷,真成了有生命的东西了!它不停地开片,今天的它,跟昨天,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是的!”他说,“一件钧瓷,开片的生命是六十年六十年的坚持,瓷花一片片细化,玲珑,也是它最值钱的时候。”我问:“你干这行应该没有几年吧,看你很年轻?”他说:“是的,但我家,已烧了好多年的瓷,往上追溯,我爷爷的爷爷,都是干这行的。文革期间,我的爷爷曾为保护一件瓷器,差点被活埋。爷爷后来逃到一个偏远的山沟里,荒无人烟,有风的夜里,能听到野狼的长嚎。”他爷爷是著名的烧瓷专家,最擅长的,是做超大的瓷器。陶瓷界有句话,叫“一寸高一寸险”,过大的瓷器,如果考虑不周全,在烧时会炸开裂釉,一下子变次品、废品。他爷爷在山里,不停地研究他的瓷器,他的目标,是做一个三米高的净瓶。为做这个净瓶,他爷爷付出了全部的精力,挑战自己的极限。他爷爷在山里住了八年,头发眉毛都白了,腰也弯成了一张弓,谁也不知道,他这些年都鼓捣出了什么。有一年,省里需要做一个两米八的瓷瓶,招了半个月的标,也没有人敢应声。这时候,不知道是谁,举荐了他爷爷。他爷爷出山那年,已近八十高龄了,枯瘦得浆汁欲尽,脸上的皱纹,像瓷瓶上的冰裂纹。领导问:“你有信心做这个瓶吗?”他爷爷“喀喀”地一阵猛咳,说:“还行吧,我试试,给我半年时间。”他爷爷果然没有让人失望。那个瓶子,完成了它的使命,如今被收藏在国家瓷器陈列馆。谁见了都赞不绝口,你有机会可以去看看。我问:“爷爷身体还好吧?”(21)“爷爷做完那件瓷器,不到两个月就过世了,那件瓷器,让爷爷所有的精力和才华,在一瞬间绽放,那是六十年的积蓄啊。”(22)不过,他爷爷是带着笑走的,手握着他的作品一个六寸高的玉壶春瓶。他很满意自己的人生。(23)在我们周围,还有多少人,就像这钧瓷一样,几十年不停地开片,开片,不懈地努力着,细化着自己的人生,不论是在最辉煌还是在最寂寞的时候。(节选自2008年中国年度散文)(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本文以“瓷花开片”艰辛、执著的历程,来象征人生的奋斗历程,写得触目可及,又余韵袅袅。b “他”之所以买那只“玉壶春瓶”是因为它颜色纯正,质地细腻,晶莹透亮,有艺术价值。c 听不到玉壶春瓶开片的声音,折射出现实社会人心的浮躁,世人已很难再在寂寞中追求辉煌。d “脸上的皱纹,像瓷瓶上的冰裂纹”,巧妙地将瓷花的神韵和人的精神融合到了一起。e 钧瓷开片的生命和爷爷做两米八瓷瓶调用积蓄的年限相同,都是六十年,这应该是情节的巧合。(2) 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式及其作用。(6分)爷爷后来逃到一个偏远的山沟里,荒无人烟,有风的夜里,能听到野狼的长嚎。 他爷爷在山里住了八年,头发眉毛都白了,腰也弯成了一张弓,谁也不知道,他这些年都鼓捣出了什么。 (3)“他”在开篇部分(-段)对钧瓷的描述,有着怎样的人生寓意?(6分) (4)结合全文,探究作者是如何将“他爷爷做省里两米八的瓷瓶”这个情节构思得一波三折的。(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5分)拍卖圆明园兽首等于“再次撕裂中华民族伤口”当本文见报时,喧嚣一时的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拍卖北京圆明园兽首的活动已结束;不管结果如何,来自世界各地大批媒体的追踪报道,已使圆明园兽首拍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其效应已在国际社会产生。其一,让国际社会知道,此次拍卖的圆明园兽首是法国抢掠来的赃物,对抢来的东西进行拍卖,无疑是在100多年后,“再一次撕裂中华民族的伤口”。其二,那些不幸流失的文物对中华民族非常重要,中国坚决反对拍卖,中国人民对流失海外的文物将永远保持追索的权利。 众所周知,此次拍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的鼠首和兔首,连同其它十件兽首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侵略者从圆明园抢掠走的,这些侵略者在抢掠中华珍宝之后,用一把火将圆明园烧得精光。149年后,法国侵略者的后裔再次将掠夺来的赃物,无耻地拿出来漫天要价,并且有恃无恐。法国大报解放报20日甚至在一篇题为“中国不再拥有兽首”的署名文章中称,中国由于签署了1995年国际统一司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中国就承诺不再追究流失在其领土之外超过50年的文物了。法新社也说现有国际公约无法追究在1860年被盗的文物。 流失的文物难道就永远追索不回来了吗?事实不是这样。据了解,上面提到的1995年公约,中国在1997年加入时,就已作出严正声明:中国追索被掠夺和被盗窃走私出境的文化遗产不受年限限制,中国人民对流失海外的文物永远保留追索的权利。另外,近些年来,国际社会也有不少流失文物成功追索的例子。远的不说,仅举近例:在2008年9月,埃塞俄比亚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将国宝“阿克苏姆方尖碑”从意大利追索回来。德国向津巴布韦归还大津巴布韦遗址的皂石鸟。2007年意大利从英国追讨回“一战”时期非法出境的文物。中国也有通过条约和外交手段成功的先例,如,1998年从英国追索回从香港走私出境的中国文物3000余件;2001年从美国追索回被走私的河北曲阳五代王处直墓彩色石雕像,2008年又从丹麦追索回81组156件非法出境的文物。 西方一些文化掮客看到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动辄以数千万元的价格被购回,重返中国,这无疑使他们那颗贪婪的心越发膨胀。本来应该无偿归还的赃物,却用所谓的“手续合法,受法律保护”的借口拿出来炒作,此次佳士得拍卖的鼠首和兔首估价竟被炒到高达1000万欧元(约1亿元人民币)一件!此事一开始到结束无不有人在“做局”。所以,在这次兽首拍卖事件逐渐发酵的时候,我国文物部门就明确表示,中国不会采取“回购”的方式买回属于我们的东西,拍卖战争掠夺的文物,于情于理绝不能接受。国际上的某些人企图利用中国人的爱国热情,猛宰一刀,这如意算盘不会得逞。被抢走的东西是一定要无偿归还的。 记得法国大文豪雨果在140多年前就这样写道:“我希望法国有朝一日能摆脱重负,洗清罪恶,把这些赃物归还被掠夺的中国。”不知道法国殖民者的后人今天是否还记得这位文化先贤的忠告。(选自2009年2月26日光明日报)(1)下列对这篇新闻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拍卖北京圆明园兽首的活动受到全球媒体的关注。b中国坚决反对拍卖流失海外的文物,中国人民对这些文物将永远保持追索的权利。c中国既然签署了有关的国际公约,就无法追究在1860年被盗的文物了。d中国有通过条约和外交手段成功追回流失在领土之外超过50年的文物的先例。e文章引用雨果的话,是为了忠告法国殖民者的后人要把从中国抢走的东西无偿归还。(2)如何理解“拍卖圆明园兽首等于再次撕裂中华民族伤口”的含义?(6分) (3)阅读全文,说说第三段引用大量流失文物追索的事例,有什么作用?(6分) (4)关于海外流失文物的追索,有人主张采取外交与法律相结合的手段,也有人主张采取“回购”的方式买回属于我们的东西。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进行探究。(8分) 第卷(表达题 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三峡移民期间,农村基层干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只要你设身处地到移民搬迁第一线去看一看,就会为他们辛勤工作和不计报酬的忘我精神所感动。b.一年多前,歌星臧天朔挑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d.生与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有关死亡的问题。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北京欢迎你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以北京普通人家的角度,用热情的音符表达北京奥运即将到来时人们的喜悦和对北京奥运客人的欢迎。b.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电击以醋和废水为养分的细菌,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氧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c.有一部分家长自己省吃俭用,供孩子吃喝玩乐。正是因为这种过分的溺爱,才造成很多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奢侈浪费的后果。d.乳制品生产企业对在2008年9月14日以前生产的或未经批次检验三聚氰胺的乳制品,必须全部按照卫生部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公告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进行清理检查和批次检验。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孔雀河谷地带景色优美, , , 。来自孟加拉湾的海洋季风越过喜马拉雅山吹到这里, , , , ,使人仿佛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就像传说中的香格里拉。起伏有序,沟壑纵横四周雪峰峻峭赶着牛羊的牧童和转经的老人雪峰下是风化的砾石和黄沙形成的堆积层大片的绿洲似翡翠般镶嵌在孔雀河谷错落有致的村庄,缭绕的炊烟形成了青藏高原难得一见的湿润气候a. b. c. d.16、下面是一段写给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的话,为了使表达更加简洁生动,其中划线处可以用名句或成语来表述,请依次写出可表述这三处意思的名句或成语,每空填写仅限一个。(6分)找工作的你可能会苦苦寻求却多方碰壁,此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继续努力,不断尝试,终将打开成功的大门。从学校到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应该提前对未来有一个规划,对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有一个应急的预案,这样才能避免被动,从而顺利地适应新环境。面对新的人际关系中的上司和同事,不能有骄娇二气,应保持谦逊的态度,以他们为新的老师,从他们身上学习自己尚欠缺的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17、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8个字。(5分)我国的邮市经历了长达7年的邮市萧条。为了振兴这一市场,在十一黄金周之前,国家邮政局刚刚结束为期94天的销毁全国部分库存邮票的工作,并在9月27日公布了库存邮票销毁清单。在此期间,全国共销毁了库存的1992年至2001年纪特邮票32.21亿枚,面值金额34.41亿元,销毁数量占全国1992至2001年纪特邮票库存总量的94%。但由于经受长期邮市低迷的打击,这一消息公布之后,大部分邮商仍然观望等待,国庆期间京城邮市依旧冷淡。甚至延续到节后一周,邮市仍看不出任何回暖的迹象。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在韩非子的寓言中,“墙”是他劝说君主的载体,“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在苏东坡的蝶恋花里,“墙”是他对青春美的向往,“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993年北大推倒南墙办商业街,8年后,北大拆除商业街,恢复南墙。北大南墙的推倒与重建,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有人说,这南墙,正是北大精神的象征。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的“墙”有形,有的“墙”无形。有形的墙,让我们有股情绪在胸中默默流淌;无形的墙,让我们有种思想在心中高高飞翔。请以“就是那一堵墙”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语文答案1.d(非原因)2.c(a诗经初见端倪,楚辞才初步建立;b唐人尚牡丹,宋人尚梅花;d没有“富贵不淫”的内涵)3.b(“直接推上宋代国花地位”有误。)4.b(强行改变)5.a6.c(是在句容令任上)7.(1)刘章的七世孙被封为临沂县慈乡侯,他的子孙们于是在这里安家。(3分,被动句式1分,家、焉各1分)(2)从早到晚大哭,初一、十五就步行到墓地,哀伤感动了过路的人。(3分。“朝夕”“朔望”“步至”各1分)(3)等到苏竣叛乱被平定,因为任让和陶侃有老交情,陶侃特别不想杀他,于是向皇帝请求(赦免任让)。(4分。“平”“旧”“乃”各1分,状语后置1分)8.白云、绿岭、红叶,色彩对比鲜明,更增强了诗情中的画意;(1分)映衬了诗人雄姿英发、豪气勃发的人物形象。(2分)以谢艾自许,说朝廷如果委予边任,亦不减谢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