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检测题.doc_第1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检测题.doc_第2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检测题.doc_第3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检测题.doc_第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检测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检测题一、(2008 重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景公出游于寒涂,睹死胔,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藉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涂,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以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藉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其年,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候闻之,必轻吾围。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弃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候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候,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注胔(z)腐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奉游吾乡乎?”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服:服从 C、公曰:“以属狱。” 属:交付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 特:只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唐行径”和“苛虐百姓”的一组是 A、景公出游于寒涂,睹死胔,默然不问。 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B、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疾苦,只顾自己欢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4、用斜线(/)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分) (2)翻译: 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以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4分) 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4分) 二、(2007 重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帝称善。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篒窳注,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帝嘉叹,悉付所司。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注皆窳:ziyu,疏懒。8.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充:担任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 遄:速疾C.江南、浙东流亡载道 载:负载D.始于容隐,成于蒙蔽 容:包庇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荷锄者有菜色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B.国家建都于北 徘徊于斗牛之间C.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D.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民生维艰”和“吏治混乱”的一组是A.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户口消耗,军伍空虚C.冗食太重,国用无经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B.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差役频烦,科派重叠D.鬻贩穷民所在骚然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李东阳幼时聪明颖悟,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断得到升迁。B弘治十七年,李东阳给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见所闻的严重灾情,令人触目惊心;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C.李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D.为了革除蒙蔽之祸,李东阳请求皇上将以前的各种建议详细地加以整理并择善实施。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4分)(2)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4分)三、(2008 湖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明(欧阳)公讳颍,字孝叔。成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州,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州相次九领州而治之。一再至曰鄂州。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狴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之。州之吏民皆日“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内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田令,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州,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岳、阆、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遂归焉。以景祜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 (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有删节) 【注】狴(b):监狱。簧(z):竹席。鞫(j):审讯。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世指为难治者指:指称,称 B州之吏民皆日“是素良子也”素:一向,平素 C公坚不回回:返回 D亦以是持其身持:约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B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D使与之游,待之极厚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颜之所以推荐欧阳颍自建宁县往万州代职,是因为他认为万州难治理,需任用非常善于治理的人的缘故。 B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以便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 C欧阳颍认为富家失盗是富家二子所为,将其抓获,严加审问,二子供认不讳,后又起获了赃物,百姓叹服。 D欧阳颍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才干,经丁晋公推荐拜著作佐郎,其后多次任知州之职,景祜元年在家去世。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译文: (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 译文: (3)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译文: 四、请将下列文言中划线的句子用“/”断句。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3、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参考答案一1、B(服政:指服役纳税)2、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是景公听取晏子的劝谏后的正确做法)3、D(表现晏子还是景公有争议,另三个故事未能看出晏子的“刚正不屈”)4、(1)出游/睹食/睹(2)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无视小民百姓的忧伤,却博取身边近臣的高兴,那么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二5.C 6.C 7.D 8.C9.(8分)(1)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2)游荡不务正业的人,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搜罗商税。三10.C 简要题解:从解题方法考虑,最直接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C项语句中的“回”,将所给义项“返回”放到原句中是说不过去的,这里为“改变”之意,现代汉语词汇“回心转意”等还保留了这一含义。本题人均分2.65分,得分率为88.3%。本题区分效度太低。11C 简要题解:解答这道题须有一定对常用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积累功底,有一定的语法知识基础或者相当的语言直觉感受能力;答题方法主要是借助语境比较异同作合理推断。A项前句“因”为连词,可译作“于是”,后句“因”为介词,译作“趁机”;B项两句中的“以”意义上都可译作“因为”,但用法上前句是连词,后句为介词;C项用法上都起指代作用,都可译作“那”,“意义和用法相同”;D项前句“与”为介词,后句“与”为连词。BD两项的判断,需有一定的语法感受为基础。本题人均分1.34分,得分率为44.7%。12.B 简要题解:采用“选非”形式,客观上降低了难度。“非”的设置可以有很多种类,比如“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时序颠倒”,“照应不周”,“合二为一”,等等,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带选项回原文信息区间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B项考查点实际上是对“其视入狴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恬如也”的理解,这里是言其入狱犹如穿戴整齐躺在竹席上一样恬然自安,而非“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的行为,关键要注意一个“视”字,是将之“看作”的意思。本题人均分0.74分,得分率24.7%,为08湖南卷得分最低的一道小题。13.(1)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2)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3)他治理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