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doc_第1页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doc_第2页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材分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些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还有比较薄弱,很多时候还只是兴趣、爱好出发,而本课时的主要任务就是感悟人物的品质和精神,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因此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合作意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尤为重要。教学目标:1.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4.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重难点: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感知人物的精神品质。窗体顶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的精神品质。窗体底端1、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 出示比萨斜塔图片,师生共同欣赏。2. 谈话导入:在17世纪,意大利有一位科学家在比萨斜塔进行了一次非常著名的试验,他就是伽利略。他到底是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板书课题)3. 正音:着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1)练习把课文读流利。(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2.检查汇报。(1)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正音:着地、伽利略、亚里士多德、更正、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2)指导书写:辩、奉、执、释。(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 再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读一读。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4、 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试着做一做课文里的试验。第二课时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3.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1、 复习,导入新课1. 指名读词语。2. 文中出现哪两个人物?(亚里士多德、伽利略)3. 在人们心目中,谁的地位更高?2、 介绍亚里士多德,体会人们的“信奉”1.你知道亚里士多德是什么人吗?(指名学生回答)2.出示句子: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1)齐读句子。(2)理解词语“信奉”、“不容更改”、“真理”。(3)指名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注意读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坚定的“信奉”之情。)3.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幻灯出示)(1)当时的人们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吗?为什么?(2)如果有人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会怎么责备他?(指名回答,教师引导:“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指导学生读出严厉、坚决的责备的语气。)(3)要是一位大将军怀疑他呢?要是一位国王怀疑他呢?要是伽利略怀疑他呢?(教师注意指导朗读,并出示伽利略图片。)3、 认识伽利略,体会他的“胆大”1.伽利略是谁?你认识他吗?课文是怎样介绍的?(指名回答)2.伽利略竟然敢怀疑亚里士多德,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教师引导:胆大妄为。)3.指名说说“胆大妄为”的意思。4.(补充16世纪时,布鲁诺因坚持真理“日心说”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的资料。)确实。伽利略胆子真大,因为他竟敢挑战亚里士多德。可是他真的是“妄为”吗?不,因为伽利略是有理有据的。4、 合作学习,体会伽利略胆大而不“妄为”1.讨论:找出伽利略不“妄为”的“理”是指什么?“据”是指什么?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3.小组汇报。(教师适当引导)(1)“理”是指科学的推理。幻灯出示句子:“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引导学生研读第三自然段,以公式法、描述法进行说明,并指导朗读。)(2)“据”是指反复的试验。幻灯出示句子:“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理解体会“反复”、“很多次”,强调伽利略严肃、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4.伽利略通过推理和试验证明了什么?幻灯出示句子:“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指导学生齐读句子。)5.这是一个有理有据的结论,伽利略向学生们宣布结果的同时,还决定进行一次公开试验,地点在比萨斜塔。而这时的伽利略是一位数学教授,年仅25岁。5、 深入体会,感受启示1.人们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是怎么想?怎么说的?(指名回答,注意指导朗读。)2.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变化?3.人们受到怎样的启示?幻灯出示句子:“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4.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想对伽利略说些什么?6、 课堂小结,延伸课外1.读了这篇课文,你怎样评价伽利略?该怎样认识亚里士多德?(教师注意引导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