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科举的解试与省试诗.pdf_第1页
论宋代科举的解试与省试诗.pdf_第2页
论宋代科举的解试与省试诗.pdf_第3页
论宋代科举的解试与省试诗.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 2 卷 第 1 期 2 0 1 0年 1月 铜 仁 学 院 学 报 J o ur n a I of To n g r e n Un iv e r s i t y 论宋代科举 的解试与省试诗 周兴禄 中国人民大学 国学院 北京 1 0 0 8 7 2 摘要 宋代省试 解试多数时间考诗 这类诗内容多以歌功颂德 讽谏献忠 希冀功名为主 有质朴尚 理 讲求贴题 音韵 格律等艺术特 色 其发展趋向是逐渐经义化 在科举考试中有较高地位 宋代省试 叟 解试诗及拟作对研究宋代科举考试内容 宋代诗歌及文学风尚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宋代 科举 解试诗 省试诗 中图分类号 I 2 0 7 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9 6 3 9 2 0 1 0 O 1 0 0 1 9 0 5 宋代逐渐完善为实行三级考试 发解试 省试是其中第 一 二级 发解试是指由地方或学校选拔生员参加礼部省试 而举行的考试 简称解试 宋代发解试包括各州府军试 国 子监试 各种别头试 含锁厅试 漕试 牒试和国子监别头 试 等 因一般在贡举之年的秋天举行 又称 秋闱 或 秋 试 省试是指尚书省礼部举行的 对全国各地通过发解试选 拔出的生员的考试 因在发解试后第二年春三月举行 又称 春闱 或 春试 宋初沿袭唐制 省试是最高一级的考试 宋开宝六年 9 7 3 开始增加殿试作为最高一级 在科举考试中 只在唐 宋和清代的部分时间范围内 曾以诗歌作为主要考试科目之一 唐代科举实行解试 省试 两级考试 省试是最高 最重要的环节 宋代虽然省试多不 是最后一级 但亦以 省试最为重事 J 4 宋代省试在多 数时间内诗也是必考科目 以年数论 两宋 3 2 0年 只有神 宗 哲宗绍圣和徽宗年间共约 5 0年不考诗 以礼部开科论 两宋 l 1 8科中 只有这三朝中共 1 7 科未考诗 1 宋代解试 省试诗的内容 由于文献所存可靠的宋代省题诗不多 不能窥见更多内 容 仅以流传的省试 发解试诗而论 有以下内容特点 1 1 绝大多数是歌功颂德 举子根据题 目内容 从不同方面进行歌颂 如苏颂 省 题诗象载瑜 咏皇帝 一人敦至化 美泽昭仁感 又写 所乘之车 所用器物华美 最后还歌颂祖德 神灵 又如吕 颐浩 元祜甲戌二月省试夜分论经理诗 睿圣崇儒治 歌 颂皇帝崇尚儒治 触绎帝心勤 歌颂皇帝勤政 游心通二 典 刻意究三坟 歌颂皇帝重文 又如著名诗人苏轼嘉祜二 年省试作的 丰年有高廪诗 开篇即高声称颂 颂声歌盛 旦 多黍乐丰年 接着描写年丰仓满 神人共乐之状 还有 两度参加省试的杨谔 他天圣八年省试 蒲车诗 云 草木 惊皇辙 山川护帝舆 神化山川草木感戴护卫皇帝 他当年 未能考取 景祜元年 杨谔又参加省试 作 宣室受麓诗 云 愿前人主席 一问洛阳人 歌颂皇帝重贤 此年他终 于及第 再如文彦博 天圣五年春省试献羔开冰 诗 写朝 廷重司寒祭 陈献羔羊以为开冰祭神之礼 是在歌颂当时的 礼乐文教之盛 在封建社会 士子的一切前途命运皆仰仗封建帝王 他 们在没有彻底丧失仕途信心的情况下 皆自然不可避免地有 歌颂之作 如宋黄庭坚 山谷年谱 卷二十五引 东坡杂记 云 元祜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上御延和殿 奏范镇新乐 时西夏方遣使款延州塞 故进士作 延和殿奏新乐赋 款 塞来享 诗云 其中诗题 款塞来享 出自 汉宣帝 议孝武 庙乐诏 夏五月诏日 朕以眇身奉承祖宗 夙夜惟念孝武 皇帝躬履仁义 选明将讨不服 匈奴远遁 平氐羌 昆明 南越 百蛮乡风款塞来享 师古日 乡 读 日 向 也 应劭注 款 叩也 皆叩塞门来服从也 题目即有颂 扬天下一统意 当西夏遣使奉册来朝时 宋朝君臣认为是国 家盛事 省试即出了歌舞升平的诗赋题 目 当时苏黄皆是得 意之时 首先是黄庭坚效进士作了首 款塞来享 前朝夏州守 来款塞门西 圣主敷文德 降书付狄辊 毡裘瞻 E 1 月 苈面带金犀 殿陛闲干羽 边亭息鼓鼙 永输 量谷马 不作触藩羝 声势常相倚 今闻定五溪 收稿 日期 2 0 1 0 0 2 1 7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北宋文学演变与科举制度 0 7 J A 7 5 1 0 0 1 作者简介 周兴禄 1 9 7 4 男 中国人 民大学国学院 2 0 0 8 级博士生 1 9 2 0 1 0 年第1 期 铜仁学院学报 题下有注 元祜三年 夏人遣使谢册封 故以命题 诗中 歌颂宋朝文德昌盛 夷狄来服 苏轼原题原韵和了一首 蠢尔氐羌国 天诛亦久稽 既能知面内 不复议征西 斥堠销兵火 边城息鼓鼙 输忠修贡职 弃过为黔黎 雪满 流沙静 云沉太白低 巍巍二圣治 盛德古难齐 苏轼任此年的知贡举 他此诗末联 唱的赞歌较黄庭坚更动 听 此科进士省试考场所作诗今不传 大诗人苏黄皆创作颂 歌 在这种情形下 可想其他应多是与此相类的 1 2 发尽忠臣节 诤言直谏 宋代 长期边事不宁 宋人普遍关心国事 先天下之忧而 忧 故确剥用科举考试提出讽谏者 如陈渊 省题笔谏诗 志士忧君切 还将笔效忠 但于心取正 不向字求工 理 自胸襟得 情因翰墨通 一言毛颖喻 千古史鱼风 托意挥 毫上 成名补衮中 谁知执艺事 功与诤臣同 既表 自己要 效忠皇市 表要仿效前贤直言进谏 丁偃 迩英延讲艺诗 的其中 段 天心非不寤 垂意在苍生 亦有讽谏皇帝垂 意苍生之惹 上引苏轼 丰年有高廪诗 的末联 圣后忧农 切 宜哉报 自天 说皇帝忧虑农事 虽以歌颂为主 亦略具 讽谏意思 科场所作毕竟关系仕途 讽涑必须得体 不能过分 而 拟作的讽谏意味则要更强些 拟作是模拟省题诗的习作 一 般不会直接被统治着看 到 故抒情性较 强 讽谏意味也要激 烈些 而拟作者如果是早 已通过科举考试或做了官的 往往 除了试试身手外 还借题发挥讽谏之意 如王琏 华阳集 卷一载拟作三酋 其中 采藻为旒 一首注明是 皇祜五年 南省拟试 王硅是仁宗庆历二年 1 0 4 2 进士 皇祜五年 1 0 5 3 年他 已是 同知贡举 官了 该题可能就是他们 出的省 试诗题 他另外两首拟作 拟试置章御座诗二首 其一开端 睿听 嘉论 忧勤政事昌 颂扬皇帝勤政 结联云 只 应千载治 危谏属忠良 其二亦相仿 首联 君心图治切 座置直臣章 中问还有 呈书劳夜览 一句 皆是颂扬勤政 之意 尾联 欲识忧民意 忠规不可忘 写作方法如同汉赋 曲终奏雅 但讽谏意味也较一般士子科场所作激切得多 1 3 表达士子的希冀富贵功名意识 如郑清之省试 青紫明主恩诗 他年蒙渥泽 方玉带 围颟 赤裸裸地表达了希望皇帝赏识 赐以高官 飞黄腾达 的功名意识 据 齐东野语 卷八载 郑丞相清之 在太学十五年 殊困滞无聊 乙亥岁 甫 升舍选 而以无名阙 未及奏名 遂仍赴丁丑省试 临期 又避知举袁和叔亲试别头 愈觉不意 及试 青紫明主恩诗 押明字 短晷逼暮 思索良艰 漫检韵 中有 祯 字可用 遂用为末句云 他年蒙渥泽 方玉带围赦 归为同舍道之 皆大笼日 绿衫尚未能得着 乃思量系玉带乎 已而中选 2 0 攀附骤贵 官至极品 竞 得 此赐 遂成吉谶 以此知世 之叨窃富贵 皆非偶然也 人皆以为他写得不妥 好高骛远 他却高中了 日后还真高 居相位 按郑清之此联 全宋诗 失载 省题诗的内容单薄 空虚 很大程度上是由题目确定的 上述歌功颂德类题目决定了内容 南宋后爱以古人诗句为题 尤以杜甫的诗句为多 由于诗题多是前人名句 尤其是写景 句子 这样大多是围绕诗题字面意思创作 全面涵盖题意即 可 因此 现实思想 内容体现多不明显 如杨万里 拟吉州 解试秋风楚竹冷诗 题目亦是出杜甫 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 选 君行别老亲 此去苦家贫 藻镜留连客 江山憔悴人 秋风楚竹冷 夜雪巩梅春 朝夕高堂念 应宜彩服新 杨万 里拟作云 客子征行 日 偏逢楚水秋 一风来瑟瑟 万竹冷 修修 吹作清霜骨 声酣古渡头 班林寒欲裂 碧节爽还幽 不复披襟快 长怀落帽愁 少陵诗思苦 送别更冥搜 前两 联把题目概括完全 见加点字 然后加以精工描写渲染 末 句还把杜甫原诗送别凄苦离思表达出来 然而 杜甫原诗表 达的是实际送别思亲的情感 杨万里拟作只是因题生意 不 是自己具体因人因时因事而作 因此 这类诗是不可能表达 出现实思想内容的 南宋拟作大多以古人诗句为题 如林希 逸的百来首皆然 其思想内容自不可能深刻 警醒 就用典 来说 杜甫末句 彩服新 用老莱子着新彩衣讨母亲开心之 典 写孟十二高堂之念非常贴切 杨万里拟作写 披襟 之 快 落帽 之愁 也用了孟嘉落帽等典故 但因无实际所感 情事既虚 谈何贴切 总之 由于受到出题限制 多数省题诗的内容范围较为 狭窄 思想也较为庸俗 尤其是出自儒家正统经典的内容更 殊无可观 相对来说 举子平时拟作的内容要广泛些 宋代 省题诗无论是考场所作 还是拟作 最致命的弱点是思想内 容贫乏 庸俗 2 宋代解试 省试诗的艺术特色 省试诗与其它诗横向相比 自然是好作不多 唐宋皆然 纵向比较 宋代省题诗与唐代相比 仿佛也要逊色得多 如 谈 到科场所作诗歌 一般人们 只知道唐代祖咏的 终南 山望 余雪 钱起的 湘灵鼓瑟 等名作 宋代 乃至清代 一概 都不论了 当然就典型性和原创性来说是唐代省题诗更具有 代表性 就科场诗来说 考试要求 考场情况相似 宋代省 题诗像唐代是没问题的 碰巧 宋代也有与祖咏 钱起两首名作某些方面很相似 的省题诗 如唐代祖咏 终南 山望余雪 仅四句 他 自己认 为 意尽 了 后来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 宋代吴吉甫 捣 药兔长生诗 真水黄芽长 香风玉杵呜 不为三窟计 永 周兴禄 论宋代科举的解试与省试诗 伴一轮明 诗题出杜甫 月 第二联 入河蟾不没 捣 药兔长生 此题不如祖咏遇到的以现实景观命题的诗好写 文献记载只此四句 皆是对偶句 按常规应该还有四联八句 但地方发解试往往不如省试 殿试严格 亦可能只有四句 全宋诗 收编亦作整首诗 再看此诗文意已较完整 首句 写药草生长 黄芽 应该是所捣之 药 了 次句 玉杵 是捣药之具 香风 是渲染环境 鸣 则写正在捣药的声 音 第三句用 三窟 之典故点出捣药的是玉兔 不为三窟 计 则说明不为生计所忧 揭示生活悠闲的 神仙 身份 末句 永伴一轮明 以优美的景句点出 长生 题意 四句 已经将题意写尽 而且写景 用典 对仗都较好 堪称一篇 精美的应试诗作 吴吉甫此诗 据宋王应麟说 是他 以晚 科试漕闹 所作 他顺利通过了漕试 在省试的赋亦有佳句 说明非仅是晚来转运 实是历练弥精所致 笔者认为吴吉甫 此作与唐代祖咏之作水平相去不远 不过摹景与虚构传说之 别罢了 可同视为短章取胜的科场杰作 再以唐代钱起的名作 湘灵鼓瑟 来说 碰巧宋代王洋 东牟集 卷三也有一首 省题泰帝鼓瑟 雅 乐闻琴瑟 相 因泰昊前 朱丝疑杂奏 素女减衷弦 破竹符终合 分鱼目不全 所余裁五五 再续未绵绵 损益 时皆有 亏成理或然 茫茫千古意 汉帝自谁传 这个题 目本身就是模仿唐代出的 都得 自传说 颇有神秘色 彩 泰帝鼓瑟故事早有流传 史记 前汉书 皆记载有 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 瑟悲 帝禁不止 故破其瑟为二 十五弦 司马贞索隐谓泰帝即太吴 张守节正义谓为太吴 伏羲氏 王洋此作显然是模仿钱起的 钱起首联为 善鼓云和瑟 常闻帝子灵 王洋作 雅乐闻琴瑟 相因泰昊前 皆是以 传说概括题意 接下四联要求必须对仗 二者皆对得工整 王洋有 朱 对 素 钱起有 苍 对 白 苍梧来怨慕 白芷动芳馨 皆颜色相对 不分轩轾 王洋 减哀弦 破 分 等字及 所余裁五五 句 五五相乘为二十五 即是 典籍所载 破其瑟为二十五 的诗化 又 写声音 损益 与 亏成 等 紧扣典籍记载内容 但显得有些结构僵化 叙 述单调 钱起诗则想象更加丰富 描写更加浪漫 写冯夷舞 空 楚客愁听 描写音乐声如怨如慕 清音苦调 流水悲风 渲染得更加动人 尤其是尾联 曲中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弓 人遐想 余味无穷 遂成千古名句 这当然只是四个人四首诗的单独对比 一方是名人名作 另一方则是闻见者稀 不能代表两个时代的整体水平 但从 中也可见唐 宋诗有浪漫空灵与质朴尚理之别 考场诗不是一般的语言艺术 它是淘汰考试的科 目之一 越是思想内容贫乏 越是要在艺术上较真 才能脱颖而出 21 省题诗的艺术特色以贴题 用韵 对仗著称 首先是要贴题 这是科场所作与自由创作的重要区别 就像文学创作与高考等考场作文区别一样 自由创作时题目 往往自拟 可以隐晦 甚至可以言在此而意在彼 或者干脆 冠以 无题 科场命题往往出自经史诗书 不能自由发挥 抒发情性受到很大限制 士子只能围绕题 目兜圈子 故所作 要求贴题 考官也往往以贴题与否作为评判的一个主要标准 一 切科场拔萃之作往往能紧贴题意 前述科场之作如吴吉甫 的 捣药兔长生诗 模拟之作如杨万里的 拟吉州解试秋风 楚竹冷诗 皆然 其次 要讲求音韵格律 这是中国古体诗的主要特点 不过 是科场所 作更加程 式化 罢了 宋 代省题诗一般 是五言六 韵 七言的只有田锡殿试作的 御试二仪合德诗 一首 两 韵 的如上 引吴 吉甫诗 也可 能是遗 失不全之作 总之是例外 很少 关于省题诗 宋王迈 读林去华居厚主簿 云 五言比长城 一望皆危堞 壮如广陵散 悲似阳关叠 音韵最清圆 格律尤妥帖 p J t 巷 十 他用以涛论诗的形 式论述了写好五言诗对写好省题诗的重要性 提出音韵 格 律的理想 还说 科 目苦无凭 取舍如渔猎 足要求以音韵 格律为取舍的标准 格律容易掌握 一般问题不大 而关于音韵 宋代字的 韵部和人们的实际读音已经有很大的不同 这是韵书不能跟 上语音发展的表现 和现代人们写古体诗词 也用旧时韵书 一 样 往往会出错 科场诗出韵是可能被黜落的 这方面谈 的很多 如关于贾迪因赋落韵险遭黜落的例子被引用的很多 了 此不再引 又语音受方言影响大 如当时福建方言 高 歌 同韵 这与韵书不合 如宋林酮 古今源流至论 后 集卷九载 闽人之举进士也 省试诗题至以高与歌同韵 此见四方 言语之失 国初省试考官取一卷省题诗 以高与歌同押 取 在入等 乃闽中士人 时考官亦闽人 盖闽音以高 歌 同音也 无独有偶 同样的例子 真宗时亦有士子犯了这样的错误 宋阮阅 诗话总龟 卷二十九载 章圣 真宗 朝试 天德清明赋 有闽士破题云 天 道如何 仰之弥高 读作歌 会考试者亦闽人 遂中选 也许这两条材料谈的是一回事 前条谈的是宋初省试诗 后 条谈的是真宗时试赋 章圣朝试 不知是指真宗廷试 还是 真宗朝的省试或解试 按 真宗一朝殿试题 F I 皆存 没有 天 德清明赋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殿试个 L 部正奏名有 清明象天 赋 若指廷试 诗话总龟 等所载有误 可能是把当年的 赋题 清明象天赋 与论题 盛德大业论 混合成误 或是 和仁宗嘉祜六年辛丑殿试诗题 天德清 明诗 混淆 了 由于 错韵现象较多 宋代多次颁发韵书作考场用韵标准 允许考 2 0 1 0 年第 1 期 铜仁学院学报 生携带进考场 景祜元年 1 0 3 4 诏 直史馆宋祁 郑戬 国子监直讲王洙同刊修 广韵韵略 仍命知制诰丁度 李淑 详定 四库全书总目 说 是宋初程试 用韵尚漫 无章程 自景祜以后 劫撰此书 始着为令式 迄南宋之末 不改 7 J 5 5 可见这部 广韵韵略 是运用时间较长的韵书 关于对仗 般古诗 尤其是格律诗皆有此要求 省题 诗如排律 首尾两联外皆须对仗 至于是如何才对得好 对 得绝 是专门的对联艺术研究范围 如上引王洋的 省题泰 帝鼓瑟 以 朱丝 对 素女 是颜色对 等等 还有一 联而包括多种对仗手法 的 如汤黄 中发解试 秋燕 已如客 中有一联 近人方贺厦 如客 已惊秋 厦 谐音 夏 以 对 秋 宋代 夏 还往往与强邻西夏相联系 张永 防秋 联 逆胡方猾夏 中国重防秋 亦是谐音兼具特殊含义对偶 的例子 对偶门类很多 尤其是题目不容易发挥的省题诗更 需要精彩对仗增色 以吸引考官眼球 与考场所作相比 拟作因其题 目自拟 又系场外创作 可以自由化发挥等原因 相对质量也较好 但若与自由创作 相比 拟作质量还是要次一些 如前论杨万里以杜甫诗句为 题的拟作省题诗 与杜甫原诗相比 自有高下之别 关于省题诗的艺术特点 还需要说一下省题诗的程式化 以及与后世八股文的关系问题 如省题诗讲贴题 与赋 八 股文的破题相似等 论者颇多 有强作比拟的倾向 我认为 不可夸大其相同面与渊源承接关系 以宋代而论 省题诗虽 有程式化趋向 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的题 目 内容 写 作不同 结构上 省题诗联数与赋的长短及八股文的股数并 完全对应 展开 收结也不尽相同 用韵上 省题诗只用 一 个韵部 赋则多平仄相间 几个韵部换用 出题上 省题 诗除出经史类题 目外 以古诗句为题等现象就很特殊 更重 要的是省题诗也是诗 诗的创作特点还是要讲的 如灵感 想象 韵味 意境等与其它文体不同 与八股文的代言体更 判若云泥 3 宋代解试 省试诗 的发展趋 向及地位 r 宋代解试 省试诗是发展变化着的 不同时期出题范围 文风 学风不同 考场诗也不同 北宋科场诗偏爱在儒家经 典中出题 诗虽有歌颂特点 犹不失为精致之作 南宋初在 高宗崇尚元祜诗风的影响下 科场诗有些积极变化 杨万里 嘉泰辛酉 1 2 0 1 九月作 周子益训蒙省题诗序 诚斋集 卷八十四 云 唐人来有不能诗者 能之矣 亦未有不工者 至李杜极 矣 后有作者 蔑以加矣 而晚唐诸子 虽乏二子之雄浑 然好 色而不淫 怨诽而不乱 犹有国风 小雅之遗音 无他 专门以诗赋取士而已 诗又其专门者也 故夫人而能工之也 自 日五色 之题 一变而为 天地为炉 再变而为 尧舜 性仁 于是始无赋矣 自 春草碧色 之题 一变而为 四 夷来王 再变而为 为政以德 于是 始无诗矣 非无诗 也 无题也 吾倩陈履常示予以其友周子益 训蒙 之编 属联切而不柬 词气肆而不荡 婉而壮 丽而不浮 骚驳乎 晚唐之味 盖以诗人之情性 而寓之举子之刀尺者欤 至 信 符 之一题 独非古题 而诗 句亦不为题所掣 可谓难矣 盖一尝试为我赋 为政以德 之题乎 杨万里认为题目决定省题诗的存亡 虽有些夸张 但他主张 科场诗以现实生活为题 及抒发情性 取效风骚 是正确的 他没有反对以前人诗句为题 他自己就曾以杜甫等诗句为题 拟作了一些省题诗 他极力否定的乃是诗只在儒经中出题 使得省题诗经义化 这恰好正中时弊 南宋中后期道学兴起 在朱熹等道学家的激烈主张下 科场程文趋向程式化 诗歌 也经义化 了 杨万里所序的周子益 训蒙省题诗 是专门为学习作科 场省题诗编的书 他欣然为此书作序 并赞赏书中省题诗的 抒情性 对仗 词气等 可见其书特点与他的观点相符合 也说明当时尽管省题诗有经义化倾向 但还没确立 又过了 半个世纪后 有人又编了一本作用相同的省题诗 教材 此 时情况发生了变化 已是朱熹学说大行其时的南宋晚期 如 有 庐陵之醇儒 6 4 之称的道学家欧阳守道 为一本 省 题诗 作序云 寿翁来访 与予纵言至省题诗 予叹此诗幼学之所从事 而书市所刊 或杂以轻薄子鄙亵语 1 2 授之业 不为删择 或反赏爱其流丽 而使效习之如此 而责以习尚庄谨不可得 已 是亦贼夫人之子最先者与 寿公出箧中诗一帙 盖其所 自作者 即席读数首 如 花朝游赏 为题 结句乃说农务 月夜宴集 为题 结句乃说书灯 予掩卷谓寿翁日 君诗 若尽然 幼学之一幸也 留一二 日 拟尽读 属有客至 不 果 为书其首而归之 j 他所挞伐的书市所刊的省题诗 可能正是杨万里赞扬并作序 的那一类 在这位 醇儒 眼里 流丽 居然是诗的缺点 是 轻薄子鄙亵语 是亦贼夫人之子最先者 是戕害人子 误人子弟之作 而他主张的是 习尚庄谨 之作 即使是 花 朝游赏 月夜宴集 之类风景宴游类题 目 也要归结到写 农务稼穑之艰辛 秉灯苦读以悟圣贤之道 才是佳作 认为 以这类诗教人 是 幼学之一幸 俨然道学家 口吻 宋人编的这两本省题诗专辑都没有流传下来 仅仅是从 各 自保留在二人集子中的这两篇序文推测其内容风尚 不难 看出省试 发解试一类诗的经义化的发展趋向 最后 再谈一下宋代省试诗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问题 宋代科场整体思想趋向是往重经义策问方向发展 但这不排 周兴禄 论宋代科举的解试与省试诗 斥诗赋在实际考校中的取舍作用 宋人希望以儒家经典思想 统治人心 要用科举引导士人信奉这一主流思想 但实际操 作中却找不到好办法 所谓策问汗漫无端 诗赋易于取舍 是客观实际 文献中屡见举子以某诗赋作品及句子出色而及 第甚至夺魁 因诗赋逊色而排名靠后甚至黜落 本文及其它 文章关于这类引述 已多 此不再重复罗列 值得注意的是大 文豪苏轼也差点因诗赋逊色而落第 石林燕语 卷八载 苏子瞻自在场屋 笔力豪骋 不能屈折于作赋 省试时 欧阳文忠公锐意欲革文弊 初未之识 梅圣俞作考官 得其 刑赏忠厚之至论 以为似孟子 然中引 皋陶日 杀之 三 尧日 宥之三一 事不见所据 亟以示文忠 大喜 往取其赋 则已为他考官所落矣 即擢第二 及放榜 圣俞 终以前所引为疑 遂以问之 子瞻徐日 想当然耳 何必须 要有 出处 圣俞大骇 然人 已无不服其雄俊 人们往往盛赞苏轼诗词文赋俱佳 津津乐道他的 刑赏 忠厚之至论 如何写得好 为他被欧阳修因怀疑是门生曾巩 所作 压为第二而抱屈 但实际情况是此前科场重诗赋 尤 其重赋 论则无关重要 论属于古文范畴 作为宋代古文运 动领袖的欧阳修此年始知贡举 这次考试是他发动这一运动 的契机 作为古文范围的论开始为人看重 苏轼因此而走运 而不是委屈了 按以往规矩 苏轼因赋作得不好 已经被其 他考官判为落第了 要不是欧阳修因赏识他论的文风而特别 关照 哪里还得第二 当时林希最擅长作赋 省试第一 殿 试仁宗也最看重他 因破题语涉讥讽得罪仁宗 而让作赋破 题即歌颂得体的章衡夺得状元 苏轼的殿试排名却落在更后 面了 说明当时仍重诗赋 尤其以赋为决科关键 而翻看苏 轼诗文集 嘉祜二年以前几乎没有合符科举考试要求的好的 诗赋留下来 前引他此次考场作的 丰年有高廪诗 也不好 以致他的传统文集都不收 只是查慎行作 苏诗补注 时才 从他的外集中补入 可见他那时还并不擅长作科举诗赋 由于最后及第和名次是在殿试后才决定的 而神宗以后 殿试皆不再试诗赋 因此文献记载因诗赋及第或落第也只是 在这之前的事情 整个南宋殿试都考策问 诗赋考试只在其 他环节进行 但诗赋对士人及第及排定名次还是有影响 如 宋李心传所云 乙亥 上御射殿 赐进士汪洋等二百二十人 及第 出身 时新复诗赋 上欲重其选 策试 日 谓大臣日 诗赋取士 累年未闻有卓然可称者 俟唱名 日 可将省试 诗赋高等人 特与升甲 以劝多士 遂诏省试魁赋郑厚 循 二资与升擢差遣 J 因此 宋代省试 发解试诗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 综上所述 宋代省试 发解试诗及拟作是研究宋代科举考 试内容的重要文献 对研究宋代诗歌及文学风尚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会要辑稿 z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9 7 2 汉班固 前汉书 宣帝纪 卷 8 M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5 3 宋王应麟 困学纪闻 卷 1 8 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汉 司马迁 史记 孝武本纪 M 汉 班固 前汉书 郊祀志 M 北 京 中华书局 1 9 7 5 5 宋王迈 腥轩集 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宋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北京 中华书局 2 0 0 4 7 四库全书总 目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提要 M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9 7 8 元脱脱等 宋史 列传 M 北京 中华书局 2 0 0 7 9 宋欧阳守道 巽斋文集 省题诗序 卷 1 0 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 书本 l O 宋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卷 9 3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 社 1 9 9 2 Di s c our s e u p on t h e Po ems o f t h e F i r s t an d Se c on d I m pe r i al E x a mi n a t i o n s i n S o n g Dy n a s t y ZHOU Xi ng l u S c h o o l o f C h i n e s e C u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