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1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 bc d2.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问题。早在 1988年,75 位诺贝尔奖得主者齐集巴黎,讨论新世纪的前途,他们认为 21 世纪,人类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 2 500 年前的中国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他们认为孔子的“智慧”是a“克己复礼” b“民贵君轻”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德服人”3百集动画片孔子讲述的是孔子从一个贫贱少年成长为万世师表的励志故事。片中孔子的台词不可能有()a“克己复礼”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有教无类”d“存天理,灭人欲”4.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使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5有学者认为,孟子的学说主要发扬孔子在“仁”方面的思想,“孔子言仁而孟子益之以言”。这一观点主要体现在孟子主张()a“制天命而用之” b以德治民c施行仁政 d“以法为本”6汉武帝对古代中国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私学兴盛a bc d7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8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带有浓厚迷信思想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a b c d9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10“僧曰: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垢汝?问:如何是涅槃?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11“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c致良知 d穷理格物12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以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a人文主义 b仁爱精神c尊重人性 d个人主义1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14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15.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开古复新”,主要体现在( )先秦民本观念复兴工商皆本思想复出君主专制收到批判经世致用思潮形成a b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名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6分)(2)根据材料,为了顺应上述趋势,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6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8分)17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6分)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4分)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4分)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的具体表现。(6分)答案解析1. a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影响,可以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百家争鸣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西汉,故错误。2.c 抓住题干关键词“和平幸福”,它对应孔子思想中的和谐、宽容。故答案为 c 项。3d “存天理,灭人欲”是北宋朱熹的观点。4.c 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这就是“天人感应”学说。日食的发生,使汉宣帝认为是天降灾祸,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c项正确。5c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记忆能力。a项是荀子的主张,b项是孔子的主张,c项是孟子对孔子“仁”的思想的发扬,d项是韩非子的主张。6b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是汉武帝为独尊儒术而在教育领域采取的措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情景。7.d 先秦时期法家的代表是韩非子,汉朝儒生的代表是董仲舒。8.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故正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思想本身就带有浓厚迷信思想,故正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正确,故选d。9.d 从姓名中的“克己”“忍”“信”“仁”“礼”“忠恕”,可知其符合儒家的主张,理学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故选d。10d禅师认为僧的烦恼本来就没有,完全是内心的不平静导致。这是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王阳明倡导“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与此类似。11.c 由材料中“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可知材料认为心是本源,强调内心的反省,不需要外求,体现了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12.c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李贽认为人都有私心,穿衣吃饭是人的基本需求。所以李贽主张尊重人性,反对“存天理,灭人欲”。13.d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归纳材料信息说明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顾炎武反对宋明理学空谈理性,不务实际。a、b、c均与材料信息不符。14.a 明清时期工商业经济发展,士人阶层逐渐壮大,反对传统礼教的小说逐渐增多,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实际上就是一个反礼教的形象,其头上的紧箍咒实际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纲常礼教秩序。15.d 李贽的思想强调尊重人的自然欲求,主张男女平等,体现了民本思想,体现了复古思想,正确;体现了一种开新的思想; 则在强调古代思想精华的同时,强调新的思想,属于“开古复新”,故均符合开古复新的思想。16.解析: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以及在几个不同时期的不同命运。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不同时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命运。答案:(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2)努力: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3)评价: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且扩大了儒学和推动了教育的发展。17解析:第(1)问根据课本知识不难回答;第(2)问注意从材料自身和课本所学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第(3)问注意两派的异同点:都是儒家学派,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