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人感觉这样一篇很好的技术贴,主要是解决击球时的准备动作,也就是节奏方面的问题,当然在准备之前首先是眼睛的准备,球友们的眼睛要能盯住球,人是相信自己眼睛的,所以盯住球很重要,在对手发出球之前每为选手至少应该知道对手来球的空间位置和球的长短问题和球大体的旋转。下面是关于其他方面的准备,供球友参考:1. 脚的准备精神脚要能激活的快,必须结合很多因素:第一,身体的重量要能下传到脚掌,所以脚掌以上,小腿、膝关节、大腿、腰、脊椎、肩膀都不可以僵硬。第二, 行进间上半身重心要保持前倾。移动时左脚往下压,推动身体向右移动,右脚尖微向右转,找到击球位置。此时重心置于右脚掌内侧,膝盖要保持弹性,整只脚的肌肉要放松,重心下降要随着来球的速度,有节奏。击球时,重心再转换到左脚。击球刹那左脚触地,同时向后还原到原来的准备动作。人不可以站起来,重心置于两脚之间,前脚掌要压住地面,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重量往下压,还要靠脚掌执行磨擦地面的反作用,产生向左发力人向右移动的反作用。2. 骻和腰部的准备动作小腹向右下压贴近大腿内侧谓之转腰。 试想,若腰比骻关节转的快,那下盘的力量就传不上来了。当重心转到左脚时,小腹也是贴近左骻骨。小腹左右转的意念在腹部的中心点。他的道理就像电风扇一样,就是小轴带动大轴比较快。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必然发现腰部带动手确实比较快,且手也比较放松。举例:正手攻转换到反手推,若单纯用手转换,手臂必然僵硬且慢。3. 胸部和肩膀的准备动作肩膀和胸口都不能单独转动或下降。下盘转带动上身转才有效果,不然就造成空转和晃动。还有胸口不能闭气, 选手的一口气是存在丹田,也就是小腹中。4. 手臂摆动的精神除非挡球或压迫性的来球可以用手去打球,其它性质的来球都必需顺着下盘,小腹,胸肩的传动来执行手部的动作。试想手臂单独引拍必然产生下列弊病:动作变形、僵硬、无力、受伤、及不需要的步法等问题。因为身体的转动带动手臂向外回旋产生离心力。通常大家都认为大动作才有离心力,其实小动作也有离心力,只要注意放松和划圆弧。所谓画圆除了横向的离心力,还包括上下的圆弧。因为球桌的中间有一个十几公分高的网子,会使来球有弧线,因此回击若是弧线就必能打到来球弧线上的任何点。尤其来球的性质如果是下旋球或无法发力的球,就更要注重弧线。所以手臂的摆动形状是圆形的,从引拍到结束动作是有弧线的。有了上述的概念,不管来球高低或旋转多寡,都有办法处理。其次,要注意击球刹那球拍的知觉要大于手腕,手腕的知觉要大于前臂,前臂的知觉要大于大臂。因为击球在球拍,刹那间的力量要从球拍送出去。二来球拍有知觉才能控制撞击与磨擦的比例。毕竟手腕、前臂、大臂太早发力也称不上是爆发力。试问,如果施力点不在球拍上,那拍形要如何调整呢?最后,手臂在摆动时要有重量的感觉,(这要靠放松的功夫了)。球拍也一样,(要有重量感觉)因为没有重量就没有快速的摆速,就算你要调整手臂发力的方向,或手指要调整拍面角度,也要迁就摆动的流畅,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由正手攻球“三角形”谈起“身前三角形”的理解练攻球发不出力来。这是因为已用惯了大臂,一旦要改就会觉得使不上劲儿问题在于他们不会利用重心的移动击球,只会原地收缩地甩臂(这当然就没有多少击球的空间了)。而用重心引拍和击球必须懂得重心移动。向前迎球时要有重心从右腿往左腿的转移(即重心平动,忌上下起伏),移动的同时向击球方向转腰。请留意:此时即使不特意收前臂,执拍手的空间移动已获得一定的摆幅;在此基础上,只须顺势收前臂即可获得击球的动能。这时的前臂发力,已不是孤立的、具有或然性的局部收甩,而是从属于整体动作的一个必然的组成部分;在大肌肉群的参予下,击球动作具有质量大、惯性也大的特点,所以击球就稳定和准确。br关于后拉手式击球造成手臂脱离整体运动乱晃悠而造成攻、拉球不稳和带侧旋的问题,我还想多说两句。br李晓东教练在谈到击球协调性的个关键词中的“重心”一词时,曾指出过:“重心与手基本是一体的,而绝不是分离的。所以,在不夹臂的前提下,我觉得手如果能离身体近一些,就能比较好地利用重心的力量,两者的结合会稍微容易一点,动作也会更协调。对于重心帮助发力,大家都比较好理解,但其实重心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无论正反手衔接、发球、搓球重心的影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br我们应该认识到:脱离重心运动的手臂动作,除了会造成击球不稳等情况外,它还白白做了完全没有必要的“无用功”。李晓东曾这样谈到“以重心带动手臂还原”的问题:br“假设还原只以手臂为主,手臂攻球时前进的幅度可能是两尺多或三尺,如果还原还是这么大的距离,每打一板球,手就需要工作六尺,几板快速来回之后,由于频率太高,手就已经僵硬了,没感觉了。如果你能用重心帮助还原,在快速连续中几乎不用明显引拍就可以还击,因此能给手以更大的自由,利用节省下来的这段时间,你的手可以放松,可以比较从容地去找击球点、去取位好处无穷。”br手臂的还原与引拍是有连带关系的,其实也完全可以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李晓东所说的“还原只以手臂为主”的情况,当然未必就一定是后拉手,但后拉手的情况居多。所谓“用重心帮助还原”或用重心引拍,只需懂得在重心向右脚转移的同时腰部向右侧压转即可完成(就是说在身体的垂直轴上略有转动的同时还要在身体的矢向轴上有向体右方的压转);在此过程中,几乎没肩关节和大臂什么事!即使是拉弧圈球,引拍时手臂的右后引也要与脊柱成一顺,即所谓“沉肩坠肘”是也。附带说一句,要判断一个人还原或引?/div “拍在台上,肘在身侧,手在身前”重心转移与用腰因此腰和重心都是围绕着这个轴运动的一个扇形轨迹。在我们当中还有许多人存在这样一个毛病-球过来后,身体没上去手先上去了,其实这里面存在着许多因素,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必须把定点对攻的基础打牢。我还见到许多朋友腰也动了,重心也转移了,可为什么还是感觉不到腰呢?因为他腰和重心移动的轨迹是条直线而不是个扇形关于:脚先动-手后动1) 打乒乓球,你看起来是手上打球,其实是两脚。对方在不断给你制造难度,就是想,迫使你在,身体不到位的情况下,处理来球,这就需要你的步法相当快才能连续应对。当你想主动发力时,没有身体力量是不行的,也就是必须依靠体重去“压”这个球,发力的源泉不在于手,不在于肩,而在于身,在于移动步法时通过蹬地完成重心交换。2)打乒乓球,击球点要在身前很多人打球是大臂带小臂、小臂带手腕,这会导致一个球一个动作。处理上旋来球,好多人还在拉肩、拉手, 这样击球点肯定会在身后。上旋球是往前冲的,你的手拉到哪儿它就会顶到哪儿,你怎么可能拉得出力量?应该是:球过来,我迎上去,制造合力点,才能发出力。下旋来球就不一样了,它是沉的,不往前冲,还向下掉,需要你迎前,这就涉及到前后步法。又如两大角的防弧圈,你的左右步法不到位也是肯定不行的。3)预动-乒乓球步伐移动的灵魂对于步法的移动,我们要求不能站定了再突然起动,如果突然起动,那就完全依赖于神经反应速度了,有些反应慢的人根本来不及。你等球过网了才移动步法,怎么来得及?-对方球一离开拍面,就开始预动!所以,必须有“预动”。 “预动”- 也就是打完一板球两脚就得垫一下,垫的过程中下一球再到,你时刻在运动中移动。你把每次“预动”连起来,实际上就没有停的时候了。即便搓球也是要“预动”如此,两脚总是踮起来的,前脚掌做支撑点,脚后跟别落“死”了。我们可以类比一下拳击,没有人会打完一拳歇一会儿,要是停住、再打,第二拳的惯性合力就没有了。打乒乓球时,我一拉手,停住,再打,就没劲了,道理是一样的。以右手握拍为例,正手进攻之后,你的右脚跟能否抬起来,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说明你的重心已经交换到左脚上去了,这板球的力肯定大,然后才是手上的控制。所以步法能解决你的到位、发力和控制,有助于减少失误,特别是提高连续进攻的能力。如果没有步法,每次击球都会是一个球一个动作,不能达到最高水平。发球的要点发球是乒乓球比赛的开始,它是乒乓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方来球限制和约束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施展自己的战术意图。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可以打出发球抢攻的战术配合,在比赛中争取主动;对业余球迷来说,发球往往直接得分,由此可见发球在乒乓球比赛中有多重要。对业余爱好者来说,练习发球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发球的规范性 发球有抛球和挥拍击球两个动作组成,抛球的高度不低于15cm。对业余球迷来说发球的规范性要求不高,但最起码的抛球高度要符合要求。二、发球的用力 业余乒乓爱好者的发球大多数是手腕的力量运用的好,身体其他的发力和协调配合不够。在发球上身体各部位的发力有如下一些:三、 腰和身体重心的惯性作用 对于惯性的理解大家在物理学上都学习过,借助腰和身体重心转换时的惯性作用可以对球产生一种暗力,这种力量不像手臂,手腕发力那样明显,不易被对手所觉察,发球的质量就高许多,效果自然不用说。大家都知道马琳的发球神出鬼没,技术极佳,他说“我发球,肘以下是松的,沾球的时候我发力,但是我身体其他地方都适度紧张,都要吃住点劲,我沾球的一刹那,手,重心也是同一时间同一方向点一下。”有些人说“发球,第一跳我用身体重心找点,稳定系数更高。”还有些业余球友发球的动作很小,看上去没那麽张扬,但是发出的球效果很好,用的就是暗劲,这些都充分说明腰和身体重心发力的重要性!四、前臂的加速作用 前臂的作用是加速作用,发球的速度不快,多数是前臂的力量运用不好或者根本不用前臂。发球时从挥拍到触球前臂的摆速一定要快,利用前臂的摆速加快来加快发球的速度,尤其是发长球时运用前臂的加速发力效果会更好。五、手腕手指的发力 国家队的资深教练李晓东以前讲过,手腕用力的最高境界是“松而不晃,紧而不僵”手指在触球瞬间发力很关键,最终触球是靠手指手指来传递力量,在球拍触球瞬间手指要有握紧球拍的感觉,从而把所有的力量传递到球拍上。对于这点的理解横板爱好者可以从发球时握板的调整来体会,横板发球时要将原来握于拍柄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置于拍后,以提高手腕的灵活性和手指的瞬间用力,来增加发球的旋转变化。对比握拍变化前后的发球感觉,横拍球友很容易体会到手腕,手指在发球中的显著作用。直拍手腕,手指天然的好用是理所当然的,建议还没有试用上述握拍调整来发球的横板球迷,体会一下啊! 其实我认为对于我们业余乒乓爱好者来说,无论直还是横发球时对手腕,手指的运用大可不必像专业运动员要求的那样高,我感觉只要发球挥拍过程中手腕保持适度放松,在最后触球一瞬间手指握紧球拍,做到这两点就可以了。 如何起重下旋起好下旋球是拉弧圈球的基本功。如何把重下旋拉过 ,拉转,先不考虑拉的冲。 起重下旋用蛮力是没用的,这是技巧问题。个人觉得这个贴不错,转上来给球友们做个参考。 1. 放松: 除了放松,手要把前臂跟上臂的夹角打开.不用一定要很直, 但是夹角一定要够,至少150度.2. 引拍位置: 我看很多球友在起重下旋引拍还是太高了, 应该是把拍子放低到膝盖以下的高度- 引拍位置太高,不利于往上发力.不可以把拍子甩到屁股后面来引拍- 引拍位置太后,击球时往前发力就会过大, 就容易撞击过多 或者吃到旋转而下网. 3. 击球部位: 下旋越强的来球,击球部位应该要越低.有人说, 波尔拉下旋的拍面后仰,原因就是要摩擦球的中下部,但也不是每一颗来球都需要后仰来拉,要靠自己的预判能力跟经验.击球部位要低,拉球时机最好等下降期或者是下降前期.也就是发力方向要配合来球的运行轨迹的圆弧切线.4. 小臂收缩技巧: 手感还不好的人,建议在触球之前, 小臂最好不要提早发力.先控制拍子由下往上 前迎找球,触球瞬间小臂才发力收缩.要有那种把球粘住再甩出去的感觉.小臂收缩要快, 但是太早发力会不利于咬球的手感,球容易提早脱板.另外, 初做练习时,先把摩擦的重心放在小臂收缩, 手腕先相对固定即可,避免用腕不当反而绕了远路.5. 发力: 拉球时要运用 腿腰手 的合力.只靠手臂拉球是不够的.不要只是强调蹬腿转腰,您要想办法把这力量配合小臂收缩, 同时同向 来球发力. 腿-腰-手三种力量要一层层的叠上来 . 许多球友甚至有一个误解,以为腿腰发力之后就只剩下手臂动作,这样也是不对的.成年人力量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力量在击球瞬间有没有传递并且集中到拍子.6. 迎前: 如果身体没有重心转移的迎前动作,就代表没用上腿的力量- 腿不使力,腰就很难发上力.这样一来,就只有手的力量下拉球,球少了往前走的力量,往往会摩擦过薄球不往前走 也会有下网的危险.拉过去的球太软, 速度不够也容易被高手轻易扣回.迎前不够也容易发生 拉漏 或者 拉球之后身体后仰的毛病.7. 步伐: 以上的重点都做到了,定点练习没问题了,接下来就要考虑步伐的练习.简单来说, 转腰引拍动作做好 准备拉球之前,右脚一定要到位, 重心也已经稳稳的落在右脚.: 这没什么技巧问题,就是一个练字. 起下旋是拉弧圈球的重要关卡,如果这关没过,您的前冲弧圈的能力就会受限,拉过去的球肯定是快而不转,爆而不冲. 一定要练到胸有成竹的地步,再去谈发力拉冲.发球后还原速度是增加发球威胁和抢攻成功率的关键。发球后还原速度要多快?我个人的体会是,至少要在对手接自己球之前完成还原动作,如能做到球刚过网就完成还原更好!要做到这么快的还原动作,发球时的合理的步法是关键。(以右手握拍为例)发球时,左手往上抛球时重心压在左前脚掌上,往上抛出后重心移至右前脚掌上,右脚前脚掌蹬地使重心稍稍提起,同时以右脚前脚掌为轴,身体包括前臂要围着它转动,在重心下落时转到左脚前脚掌内侧上,做完击球动作,这时不要停下,用左脚内侧蹬地的力量迅速移动到合适位置,完成发球后的还原。另外一点就是,只有发球的步法和手法合理了,才会大大增加发球的成功率。搓球也疯狂几乎所有业余选手,都在为改进接发球而费尽心机。其实,接发球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搓球的好坏。初学者练球,往往都是从正手攻球开始,然后直拍反手推挡、横拍反手快拨,年轻球迷甚至快攻练习的过程很短,很快就过渡到拉球的阶段。许多人练球到“痴迷”的程度,看电视转播、技术录像,读技术文章、专家指导,再悉心观察身边“高手”如何打球问题在于,即使是这样的投入,与专业训练相比,也不够系统化。比如说,大多数人都喜欢练板爆冲,看上去既潇洒,打起来又过瘾,然而,在实战接发球中,这种爆冲的机率其实远远低于搓球。 笔者将乒乓球中制造旋转的技术分为三大类:发球,完全可以自己掌控;拉球,毋须多言;搓球,包括削球,因为削球其实是搓球的放大。自从日本发明弧圈球以来,这种强烈的上旋球技术突飞猛进,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所以大家都把它作为主要手段来使用。但大家往往重视了上旋球,忽视了下旋球。这里所说的下旋球,指的是搓球的环节。对发球环节中的下旋,大家都不会忽略,因为太重要了。但是对于搓球,我们往往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即使到今天,即使是在顶尖水平的较量中,许多回合仍然是从下旋、从搓球打起的,而在业余选手中,搓球的比重还要更高。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步骤来强化自己的搓球能力。新手上路 1、引拍 初学者要掌握的搓球最主要的环节,就是看见球要引拍。使用进攻性技术时,引拍、挥拍大家比较好理解,可现在电视媒体这么发达,中国人又有福气,看到的都是顶尖高手打球,一看高手好像手搁那儿没引拍球就搓过去了。可是,你要知道他或许是练了十年才形成那样的动作,他刚一开始练球也是一板一眼搓过去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运动员都知道,搓球有个别名叫“小削球”,原因就在于它要引拍,像削球一样。假如没有引拍的动作,没有充分练习过慢搓,无论直横拍,你都不容易加转,因为刚开始打球的时候手腕手指的配合还不能掌握得很自如,就模仿高手在手臂几乎伸直的情况下“捅”着搓,这样既没控制,旋转也没变化,下面的接发球更连谈都不要谈。2、缓冲 搓球跟攻击性技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摩擦加转时要有缓冲,要有“送”的感觉,大臂要跟着前臂送出去,这样搓出去的球你才能有控制。要自己能感觉到“吃”住球,球在球拍上停留的时间够长。以直拍为例,食指和中指在“送”的过程中,你完完全全能感觉到制造下旋的摩擦,它不是紧急制动的那种摩擦,而是要跟进一定的长度。你搓出去的球不是像炮弹“当”地一下撞出去的,而是有摩擦有缓冲的,是“软中硬”的,这样才具备了搓球的基本要素。缓冲与引拍也有关系,要求引拍时学会放松,尤其在练习搓球的过程中,由于球速慢,你能比练习攻球更好地学会放松。假如没有缓冲,直接练“捅”着搓,开始看着也许还行,一过初级阶段,碰上中级对手了,你接发球不是“冒”就是“吃”。3、节奏 很多时候,初学者知道要引拍了,可是掌握不好挥拍的节奏,往往不是慢的多,而是早的多,节奏太快。这是因为在搓球之前练的是攻球,是上旋球的节奏感觉,于是球还没到,拍已经挥了,有效的动作根本没用上。这时候,就要盯球,只有根据对方回球的速度来决定你引拍的速度,引拍才有的放矢,搓出去的球动作才协调。只要引拍的时间对上来球的时间,你的搓球就对一半了。在节奏掌握比较平稳之后,也不必像业余体校的小孩那样一搓上百板,只要能连续搓七、八板以上,击球点比较固定,而且能加转,弧线也不太高,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练习了。4、拍形 拍形后仰具体多少度为好?不能规定那么细,大概30度左右。初学者有时候搓球太靠底部,优点是容易搓转,缺点是不好控制,容易冒高。30度左右的倾角,利于你发出力,纯粹搓底部不容易发力,对手腕手指的要求太高,所以,接触球体中部偏下就好。具体的角度,因来球也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手上感觉不一样,有的人天生拍形就比较立。只要有旋转、能控制、能搓转不转、弧线够低,就是好动作,就是合理的搓球,而不必斤斤计较于多1度还是少1度。无论直横拍,正手搓球的难度都比反手大:直拍牵扯到三个手指如何调整拍形的问题,搓正手的时候假如食指和中指握得太紧,拍形容易朝天,所以要手腕外展;横拍主要调节好食指,手腕要能打开,拍头不翘就好。5、站位 无论直横拍,我们都建议用通常的基本站位,以右手为例,左脚前右脚后,否则以后再衔接进攻技术,腰全让右脚顶住了。 业余选手总认为搓球是一项中性技术,甚至根本不是得分手段,因而忽视它。错了!只要搓球搓得好,完全可以把对方彻底“钉”在那儿动不了。马林跟金择洙比不了连续,跟柳承敏比不了快速扑正手,为什么还能成为顶尖高手?他台上那“十八下”太厉害了,折腾得对方找不到击球点,所以他总能有正手那一板后续进攻。笔者举出马林的例子,并不是给大家提那么高的要求,而是想说,业余选手到一定“段位”也应该有些追求,不是单为了赢球,还得有境界,这样球才越打越过瘾,越有味道,有学问有讲究。发球的要领发低平球时, 1、入射角要小,这里的入射角是指击球点到第一落点的连线与球台的夹角,发球的入射角基本上等于折射角,这里的折射角是球触第一落点弹起的路线与球台的夹角,它决定着球过网弧线的高度,我们说的发低平球,就是要降低这个高度。因此说,只有减少入射角,才能发出低平球。 发球降低入射角,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击球点尽量低,一般不要高于网,只要不失误,越低越好。 第二是要加大击球点和第一落点的距离。我们用下图来解释这个问题: 图中AB两点与地面的距离相同,在A点击球和在B点击球,击球高度和第一落点都是相同的,但入射角却相差很多,这是因为在A点击球时,击球点和第一落点的距离比在B点击球时要短,因此在B点发的就要比A点低平。 所以我们在发低平球时,要注意加大击球点和第一落点的距离,我们可以使第一落点离网近点,也可以站位离台远点。 至于击球的高度、击球点和第一落点的距离多少是合适的,这和发力、旋转都有关系,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质性研究论文撰写课件
- 2025版环保设备定期检查与维修合同样本
- 2025年度医院病房地毯采购与专业铺设服务合同
- 2025版起重机租赁合同(含设备检测)范本
- 2025版让与担保合同样本:仓储物流服务
- 2025版企业可持续发展培训项目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水利工程土方回填及水土保持工程合同
- 2025地磅交易与远程故障诊断服务合同
- 诸城牙科小知识培训班课件
- 语言文字知识培训讲稿课件
- 台海形势课件
- 采石场人员管理制度
- 2025医疗机构劳动合同模板
- 浙江甬岭数控刀具有限公司年产600万只U钻、50万套镗刀技改项目环评报告
- DB31/ 653-2012通信基站空调能效限定值
- GB/T 45569-2025压水堆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设备和管道保温层设计准则
- 金矿居间合同协议书
- 酒店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 珠宝店员工保密协议合同
- 关节镜的使用和管理
- 2025届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