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 宋明理学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悲哀的原因在于出现了“二程”和朱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此说法有失偏颇,没有辩证地客观评价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无任何进步之处d.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2.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做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c.存天理,灭人欲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3.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培养世人道德沦丧,穷奢极欲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 b.c. d.4.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 d.王阳明5.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儒学在不同时期的新发展,但其主张又有很多不同。下列说法中属于二者不同点的有( )前者主张理先而物后,后者则认为心即理也 前者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前者主张人以天理为行为规范,后者则认为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致良知 前者主张心性论,后者认为人性本恶a. b. c. d.6.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7.宋明理学家普遍提倡“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8.有人说把朱熹说成“孔夫子”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 )a.朱熹是教育家,也被奉为“圣人b.朱熹的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类似于孔子c.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d.由于朱熹努力,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9.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10.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1小题16分,12小题24分,共40分)1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 程颢程颐朱熹材料二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三朱熹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请回答: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是什么?(16分)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二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三 王阳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四 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12分)(2)今天我们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12分)答案与解析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程朱理学有消极作用,但也有积极的作用,如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和民族精神等。2.c 解析:本题考查对“二程”思想的掌握。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方能达到圣贤之道。3.a 解析:朱熹的题字体现了理学所倡导的遵守伦理道德、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思想,对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4.d 解析: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实际上就是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王阳明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5.a 解析:本题考查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可采用排除法解答。陆王心学认为人性本善,故表述错误,应排除。6.c 解析: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视作宇宙万物的本原,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目的出发,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这里的“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7.a 解析:宋明理学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工具,其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8.c 解析:把朱熹说成“孔夫子”,主要是指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对儒家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故c项正确。9.b 解析: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太简”。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10.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王阳明的身份及关键信息“以求尽其心”。材料中王阳明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视作末业的工商业放在与士“同道”的高度,故排除项;王阳明主张“四民异业而同道”,故排除项;作为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道德修养,排除项。11.程颢、程颐: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朱熹:提出三纲五常就是天理;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解析: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知识理解程朱理学的思想内涵,明确材料所反映的是程朱理学的认识论,即“格物致知”,明确“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指导意义及其存在的唯心主义局限性。12.(1)可取的: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进步。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