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津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渔父》学案(学生版).doc_第1页
山西河津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渔父》学案(学生版).doc_第2页
山西河津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渔父》学案(学生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第三专题 第一板块 渔父 【学习目标】1、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2、 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理解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3、 能熟练地背诵课文。【相关知识】1、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的作品,著名的有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招魂2、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学习过程】一、给加点的字注音并翻译课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1、通假字渔父 子非三闾大夫与2、古今异义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圣人不凝滞于物 何故深思高举3、一词多义 而:渔父莞尔而笑 何淈不其泥而扬其波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于:圣人不凝滞于物 葬于江鱼之腹中 以:是以见放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可以濯吾缨4、文言句式行吟泽畔 圣人不凝滞于物自令放为 不复与言是以见放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既放 游于江潭二、问题探究1、屈原的形象有哪些特点?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 (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2、渔父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 (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3、本文通过什么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4、分析屈原、渔父这两个人物的形象。 3、 能力拓展 “渔父”在文中是一个具体的形象,随着文化的侵染,渔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而具有了某种文化的内涵。纵览古诗文,我们读到庄子的渔父,读到“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杨慎临江仙),读到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请查阅相关资料,对“渔父”意象进行综合探究。四、屈原名句欣赏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渔父)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渔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