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历次基础测评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岳麓版.doc_第1页
山西朔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历次基础测评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岳麓版.doc_第2页
山西朔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历次基础测评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岳麓版.doc_第3页
山西朔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历次基础测评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岳麓版.doc_第4页
山西朔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历次基础测评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岳麓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基础测评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2新中国的外交方针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 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实现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国家主权巩固政权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abcd 3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其主要目的是 a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b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c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d为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4“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策略,表明中国坚定地站在 a联合国一边b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落后国家一边d发达国家一边 5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 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b提高国际地位 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d制定外交原则 6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是 a“另起炉灶”的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边倒”的方针d不结盟的政策 7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祖国统一 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d缓和与美国的敌对情绪 8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场合是 a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建交谈判 b同印度、缅甸等国协调邻国关系的外交会谈 c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d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会议 9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联合国大会d不结盟会议 10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最早提出是在 a中印联合声明b日内瓦国际会议 c万隆会议d联合国成立大会 11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一度出现了尖锐复杂的斗争,这主要是因为 a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b美国和西方殖民国家在会外进行破坏 c亚非新兴民族国家缺乏团结反帝精神d少数国家代表在发言中影射攻击中国 12在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亚洲国家之间宗教信仰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严重的边界冲突d一些国家的代表对新中国误解和疑惧 13亚非会议所形成的“万隆精神”指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 c反帝反封建原则d结成同盟荣辱与共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周恩来在亚非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请回答: (1)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同”和“异”分别是什么? (2)周恩来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有何影响?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中印两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同印度的关系谈判开始之时,对印度政府发表声明说:“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材料二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五项原则又被写进中印、中缅两个联合公报中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把五项原则扩展为七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著名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近30个亚非国家的确认。 材料三1954年10月12日,中苏发表联合宣言说:“同亚洲和太平洋区域的各个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关系建立在严格遵守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各项原则的基础之上。” 材料四1957年第1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国和平和睦邻关系的决议、1970年第25届联大制定的关于各国依照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及合作关系的国际法原则宣言、1974年第6届特别联大通过的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第29届联大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都十分明确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吸收了进去。 杨胜群、田松年共和国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 请回答: 据以上材料,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逐步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的?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0 年 4 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处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维经斯基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并同北京大学的革命分子讨论建立共产党的问题;然后他又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并具体帮助陈独秀等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1921年,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建议孙中山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一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得到苏联政府的很大帮助。中苏双方谈判确定苏联帮助中国兴建 156 个项目,这是“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中心(其中一部分要在“二五”计划期间进行)。对于兴建这些项目,苏方不仅提供贷款,而且从资源勘探、厂址选择、技术设计、机器设备、建筑安装到人员培训、试车投产,都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这是中苏人民友谊史上光辉的一页。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1958年4月和7月,苏联领导人向我国提出共同建立长波电台和海军联合舰队的要求,企图从军事上控制中国,理所当然地遭到我国的拒绝。1959年6月,苏联就片面地撕毁中苏双方在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际新技术的协定。1959年,赫鲁晓夫参加中国建国十周年庆祝活动,他在与毛泽东会谈中,埋怨中国对台湾的武力政策给苏联“制造了困难”。希望中国公开表示不对台湾使用武力此后,苏联政府在两国边境屯兵百万,对我国进行军事威胁,并在中国的邻国策动反华活动,甚至公开诉诸武力,武装侵入我珍宝岛,制造流血事件。 孙友葵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述评 材料四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中俄互办国家年。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特点是参与层次高、活动规模大、涵盖范围广、社会影响深。目的是宣传中俄友好,增强政治互信,增进传统友谊,推动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扩大中俄友好的社会基础,推动中俄友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实现两国的共同繁荣,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俄(苏)两国之间传统友谊的具体表现以及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2)据材料三,指出中苏两国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主要原因及影响。 (3)据材料四,指出目前中俄双边关系的特征,分析中俄互办国家年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a2a3d4b5a6b7c8b9b10c11b12d13b 14(1)同:在近代都有被殖民者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2)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破坏,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发生矛盾和分岐,会议面临走上岐途的危险。周恩来的发言推动会议取得成功。 15最先被印度、缅甸等几个亚洲国家确认和共同倡导;接着得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承认;在万隆会议上,得到近三十个亚非国家的确认;联合国通过的一些重大决议,都十分明确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吸收进去,这表明它已被国际所接受和确认。 16(1)表现:帮助中共建党;促进国共合作;帮助中国制订“一五”计划;给予经济和技术的援助。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