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温度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二、能力目标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三、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教学过程】一、 明确目标,自主预习(一)认识温度、引入新题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学生思考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学生议论。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认同所研究的问题)。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二)温度:表示 。 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 作为温度的单位。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 。(三)温度的测量工具: 。(四)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五)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要点:1、 2、 3、 (六)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是: 。二、 问题导航,合作探究(一)我们对于温度高低的判断往往用皮肤的感觉。现在请同学们来做个实验探究。三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现请一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说明:一名同学上前面来操作,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两手指的感觉,说明了什么?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就必须进行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二)展示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实物挂图让学生观察,并让用手捏住温度计使它升温,放手使之降温,引导同学们思考温度计的原理。提问:温度计中液体上升和下降跟温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三)温度计的使用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要点。cccc三、 多方展示,相互交流通过以上实验,总结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要点:四、 点拨讲解,拓展提升1温度是表示物体_的物理量,生活与生产中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的原理工作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_;被测温度不要超过温度计的_;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_。3.人体温度通常用 来测量。五、 建构模型,反馈测评(一) 小结: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3、0 和100 的规定: 在一个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使用前选用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二)课堂练习1.温度是用来表示 的物理量.2.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是利用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3.摄氏温度规定: 为0;规定 为100。4.37读作 。5读作 5.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6.用同一只温度计测 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水温度高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C二者温度相同D无法比较7.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加热C用自来水冲洗D用酒精棉花擦3.2熔化和凝固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3、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突破方法: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获取感性知识;利用图像法可较为直观地分析得出熔化的特点。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突破方法:在实验中观察要细致认真,尽可能用纯净的碎冰,不用酒精灯加热,在常温下熔化。【教学过程】一、 明确目标,自主预习(一) 由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题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在热天,我们把水放入冰箱了,过一段时间水会结成冰,从冰柜里拿出的冰,过一段时间之后,冰就会变成水,把水放在太阳底下,可看见水会慢慢的变少,最后会变干,这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这就可见水可以在固、液、气这三种状态之间转化。那么生活中还有很多像水这样的物质会在固态、液态、气态这三种状态之间转化的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二) 自主预习完成1、 熔化: 2、 凝固: 3、 熔点: 4、 凝固点: 5、 熔化 ,凝固 。(吸热或放热)二、 问题导航,合作探究(一)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2、提出假设:假设一:不相同假设二:相同3、制定计划与设定实验:研究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给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时间/min01234海波的温度/石蜡的温度/(二)实验探究液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下图的形状。请大家思考?三、多方展示,相互交流(一)各小组展示实验数据,通过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画出图像?温度/时间/分0246810121440455055温度/时间/分0246810121440455055(二)展示海波凝固曲线。温度/时间/分0246810121440455055四、点拨讲解,拓展提升晶体: 非晶体: 熔点: 凝固点: 观察海波熔化图像发现: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固态,温度升高;B点海波开始熔化;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海波的温度保持在48左右不变。此时仍在继续对海波加热,即海波仍在吸热;CD段海波的状态是液态,海波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海波的温度升高。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五、建构模型,反馈测评(一)小结:1.熔化和凝固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二)课堂练习1、固体分为晶体与非晶体的依据是 2、判断: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3、上科学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包含的物质变化 是 ,反映一个共性是 。4、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则(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C、冰水的温度一起升高D、冰在熔化成水时,冰、水的温度都不变5、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判断出 图线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熔化时间是 分钟,另一图线的物质可能是 。(2)温度升高的是 段,温度不变的是 段,AB段处于 状态,BC段处于 状态,CD段处于 状态,吸热的是 段。3.3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 了解汽化的概念和汽化的两种方式;。2、 知道蒸发和沸腾各自的特征,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3、 了解水沸腾时的现象,会画液体沸腾的温度时间图象。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3、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自主预习(一)创设情境,引入新题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刚洗过澡,身上的水还没擦干时,为什么觉得很冷?(二)自主预习完成1、汽化: 2、沸腾: 3、蒸发: 4、液化: 5、汽化 ,液化 。(吸热或放热)二、问题导航,合作探究(一)实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2、提出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按实验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仿照晶体的熔化曲线在图上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时间/ 分0123456789101112温度/ 温度/时间/分024681012149095(二)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组探究怎么样晒衣服会干的最快呢?(三)你观察到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自然界中露水、雾是怎样形成的呢?三、多方展示,相互交流(一)各小组展示实验数据,通过观察水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画出图像?温度/时间/分024681012149095(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2、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3、液体的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得越快。(三)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四、点拨讲解,拓展提升沸点: 沸腾的条件有两条:1、 ; 2、 。汽化的两种方式: 汽化 ,液化 。(吸热或放热) 蒸 发 沸 腾 不同点 温度 发生部位 程度 相同点 沸点会随气压的降低而减小,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加。液体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后装在钢瓶里,便于贮存和运输。我国火箭技术已经进入世界的先进行列,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燃料仓里就是贮存液态的氢作燃料。五、建构模型,反馈测评(一)小结:1、汽化(vaporization)和液化(liquefaction)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vaporization).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liquefaction).2、沸腾(boiling)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要吸热.3、蒸发(evapration)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二)课堂练习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_,沸腾时_。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_,沸腾时_。3、沸腾时水从液态变为_。4、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_。5、沸腾是在液体_和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6、液体沸腾的温度称做_,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7、晾在外面的衣物,一会儿就干了,这是 现象。8、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有: 、 、 。9、下列事例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散热B、病人发烧时,常用酒精擦额头C、夏天下暴雨时,衣服淋湿了要及时更换衣服D、夏天,为了降温,在地面上洒些水10、夏天吹风扇觉得凉快的原因是: 。11、物质由_变为_的现象叫做液化。12、液化时气体会_热量。1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的方法有_。14、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烧开水时,壶嘴都能冒出很多“白气”,这些“白气”是_。3.4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自主预习(一)创设情境,引入新题多媒体播放图片,由图片引入本课内容。(二)自主预习完成升华: 凝华: 升华 ,凝华 。(吸热或放热)气态固态 液态二、问题导航,合作探究探究碘的物态变化1、提出问题: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2、进行猜想3、设计实验(1)如何使固态的碘变成气态?(2)实验中应观察什么现象?4、进行实验注意:使用热水时避免被烫伤!三、多方展示,相互交流通过实验,交流你所观察到的现象?交流碘是如何变成碘蒸汽的?四、点拨讲解,拓展提升1、下面哪些是升华和凝华的现象?严寒冬季冰雕变小 北方冬天美丽雾凇月落乌啼霜满天 严寒冬季窗上冰花2、干冰的用途例如:(1)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飘渺的雾气(2)人工降雨。用飞机喷洒干冰,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升华,吸热变成气态二氧化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猪专业试题及答案
- 养殖专业试题及答案
- 财务相关专业试题及答案
- 绿化专业面试题及答案
- 甘肃省金太阳2026届高三9月开学联考(26-1002C)物理(含答案)
- 飞机多学科优化设计MDO提纲
- 火电燃料专业试题及答案
- 湖南省百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检测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 河北省石家庄高新区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班组长管理技能提升修改
- 幼儿园消防安全教育课件:《玩火很危险》
- 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 学习解读《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专题PPT
-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模板)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EN61238-1额定电压36kV电力电缆用压接和机械连接器 试验方法和要求
- 专利法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自动插件机操作指导书
- 培智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
- 高考作文卷面书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