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大附中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西省农大附中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西省农大附中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山西省农大附中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山西省农大附中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农大附中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出填在下表相应空格内,每题1分,共计23分)1首次完成环球航行壮举的人是()a哥伦布b麦哲伦c加加林d杨利伟2有关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线长度相等,指示东西方向b经线互相平行,指示南北方向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d赤道是最长的纬线3下列四个地点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a10s,30wb25n,10wc50n,170ed20s,30e4本初子午线是()a划分纬度的起始线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c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d欧、亚两大洲的分界线5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a自东向西转b逆时针转c顺时针转d自西向东转6人类利用卫星技术精确测量出地球赤道的周长,其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a3万千米b4万千米c5万千米d6万千米7地球上每天昼夜等长的地方是()a南北回归线b南北极圈c赤道d两极8在下列节日,太原市日出最早、正午时刻树木影子最短的是()a元旦b春节c中秋节d国际儿童节9下列各图中,表示山脊的是()abcd10绘制学校平面图,采用下列哪种比例尺较合适()a1:1000bc030千米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1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看地图的方法,适应的情况是()a所有地图b所有经纬网的地图c带有指向标的地图d不带经纬网和指向标的地图12分布在西半球的主要大洲是()a北美洲、南美洲b欧洲、北美洲c北美洲、非洲d大洋洲、南极洲13亚洲和非洲在陆地上的分界线是()a巴拿马运河b苏伊士运河c京杭运河d土耳其海峡14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a印度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太平洋15魏格纳从哪两个洲的轮廓吻合得到启发,而开始研究大陆漂移的()a亚洲、欧洲b南美洲和北美洲c非洲和南美洲d南极洲和大洋洲16世界上最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17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b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c地球上有山脉分布的地带d地球上有高原分布的地带18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从低纬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c北半球高低纬度气温差别小于南半球d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平原地区19我国大陆上的最高温,一般出现在()a1月b5月c7月d10月20根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a0.6b6c1.2d6021下列地区,年降水量较多的是()a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b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c两极地区d温带地区的内陆地区22“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a降水与气温的关系b降水与农业的关系c降水与工业的关系d降水与商业的关系23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a赤道地区b撒哈拉沙漠地区c亚洲东部d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二、判断题(每小题0.5分,5分)24(0.5分)(2011秋东台市校级期末)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判断对错)25(0.5分)(2014秋南县期中)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判断对错)26(0.5分)(2012秋开原市期中)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判断对错)27(0.5分)(2014秋南县期中)等高线上一般都标有高度,例如100米,它指的是相对高度(判断对错)28(0.5分)(2012秋开原市期中)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判断对错)29(0.5分)(2012秋开原市期中)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照它们的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判断对错)30(0.5分)(2012秋开原市期中)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判断对错)31(0.5分)(2014秋南县期中)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距离(判断对错)32(0.5分)(2012秋开原市期中)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内容详细(判断对错)33(0.5分)(2014秋南县期中)图例也被称为地图的语言,它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判断对错)三、识图题(22分)34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向逐渐降低,其原因是(2)北半球等温线,南半球等温线,其原因是(3)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洲北部,在以上(4)世界最低气温出现在洲,年平均气温在以下(5)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低)35读世界地图,完成下列练习:(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a b c d(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面积最大的是(4)位于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是洲,位于西半球、离南极洲近的是洲;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中部的是洲(5)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洋纬度最高的是洋轮廓形状像“s”的是洋2015-2016学年山西省农大附中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出填在下表相应空格内,每题1分,共计23分)1首次完成环球航行壮举的人是()a哥伦布b麦哲伦c加加林d杨利伟【考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解答】解: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故选:b【点评】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要理解记忆2有关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线长度相等,指示东西方向b经线互相平行,指示南北方向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d赤道是最长的纬线【考点】经线与纬线的划分【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解答】解:纬线的长度不相等,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其长度是4万千米,选项ab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线的特点,比较记忆即可3下列四个地点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a10s,30wb25n,10wc50n,170ed20s,30e【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分析】该题从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及纬度的划分三个方面进行考查【解答】解:地球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从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之间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纬度分为三个区域: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位高纬度根据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面很广,是一道好题4本初子午线是()a划分纬度的起始线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c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d欧、亚两大洲的分界线【考点】重要的经、纬线【分析】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该经线是一条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解答】解: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该经线是一条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特殊的经纬线,理解记忆即可5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a自东向西转b逆时针转c顺时针转d自西向东转【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解答】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故选:d【点评】考查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要理解记忆6人类利用卫星技术精确测量出地球赤道的周长,其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a3万千米b4万千米c5万千米d6万千米【考点】地球的大小【分析】地球的大小可以用三个数字来说明: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是4万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解答】解:地球的赤道周长约是4万千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大小,是常见的基础题,要牢记7地球上每天昼夜等长的地方是()a南北回归线b南北极圈c赤道d两极【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解答】解:由于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上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但赤道上每天昼夜等长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概况8在下列节日,太原市日出最早、正午时刻树木影子最短的是()a元旦b春节c中秋节d国际儿童节【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解答】解: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时刻树木影子最短,比较题干中的四个节日,国际儿童节距夏至日最近,该节日太原市日出最早、正午时刻树木影子最短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太阳高度与季节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9下列各图中,表示山脊的是()abcd【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解答】解:a从图中看出,该地四周低中间高为山顶地形故不符合题意b从图中看出,该地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地形故不符合题意c从图中看出,该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符合题意d从图中看出,该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考查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海拔变化规律与地形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10绘制学校平面图,采用下列哪种比例尺较合适()a1:1000bc030千米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考点】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分析】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比例尺可以用以下方式来表示: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解答】解: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学校的范围较小,因此应选择较大的比例尺,分析选项可知,比例尺最大的是a、1:1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应用,属基础题1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看地图的方法,适应的情况是()a所有地图b所有经纬网的地图c带有指向标的地图d不带经纬网和指向标的地图【考点】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及应用【分析】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有的用经纬网确定方向,有的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解答】解:地图上有指向标,一定要按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定方向,有经纬网的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定方向,不带经纬网和指向标的地图才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判读方向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该知识点是重点内容,请理解记忆12分布在西半球的主要大洲是()a北美洲、南美洲b欧洲、北美洲c北美洲、非洲d大洋洲、南极洲【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分析】地球上东半球、北半球陆地比较集中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160e,所以七大洲中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南美洲、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南极洲位于南极附近【解答】解:七大洲中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南美洲、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七大洲的海陆分布与半球知识的结合,半球的划分学生学习较困难,所以应加强读图练习13亚洲和非洲在陆地上的分界线是()a巴拿马运河b苏伊士运河c京杭运河d土耳其海峡【考点】洲界线【分析】全球陆地共有七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他们之间有的相连,有的被海峡分割亚洲与非洲之间原来是以陆地相连,后来开凿了人工运河苏伊士运河【解答】解:亚洲与非洲之间以苏伊士运河为界线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界限,属于基础题目14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a印度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太平洋【考点】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分析】世界上的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世界上的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解答】解: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根据题意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的是纯记忆性的知识,多结合教材熟练掌握15魏格纳从哪两个洲的轮廓吻合得到启发,而开始研究大陆漂移的()a亚洲、欧洲b南美洲和北美洲c非洲和南美洲d南极洲和大洋洲【考点】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解答】解:魏格纳从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吻合得到启发,而开始研究大陆漂移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海陆轮廓学说,牢记即可16世界上最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考点】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分析】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解答】解: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运动的形式为碰撞挤压和张裂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解答关键是要知道六大板块的位置和运动方向17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b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c地球上有山脉分布的地带d地球上有高原分布的地带【考点】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分析】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解答】解:世界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这两大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火山地震带的知识,基础性较强,解答简单,相信同学们都能顺利完成18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从低纬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c北半球高低纬度气温差别小于南半球d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平原地区【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分析】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解答】解: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北半球的高低纬度气温差别大于南半球,高山、高原地区的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平原地区的气温,选项bc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理解记忆即可19我国大陆上的最高温,一般出现在()a1月b5月c7月d10月【考点】气温及其测定方法【分析】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解答】解:我国位于北半球,我国大陆上的最高温,一般出现在7月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理解记忆即可20根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a0.6b6c1.2d60【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天气与气候【分析】(1)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2)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方面,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低,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少,气温低;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多,气温较高(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这是受海陆因素的影响,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海洋表面和陆地表面温度的变化有很大的不同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气温低些,陆地上气温高些;在冬季,陆地上气温低些,海洋上气温高些(4)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解答】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据此计算可知,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1000米100米0.6=6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根据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21下列地区,年降水量较多的是()a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b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c两极地区d温带地区的内陆地区【考点】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解答】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降水的分布规律,理解记忆即可22“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a降水与气温的关系b降水与农业的关系c降水与工业的关系d降水与商业的关系【考点】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分析】农业的发展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气候的两大因素包括气温和降水【解答】解:农业的发展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风调雨顺”是描写降水方面的成语,“五谷丰登”是描写农业方面的成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降水与农业的关系故选:b【点评】考查了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属于基础题23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a赤道地区b撒哈拉沙漠地区c亚洲东部d温带地区大陆内部【考点】年降水量的分布状况【分析】从天空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有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雹等形成降水的基本条件是空气中要有凝结核和足够的水汽,同时有明显的上升气流由于气流上升将水汽送到高空,周围气温降低,空气中水汽易达到饱和状态,将多余的水汽在凝结核上凝结,就形成云云中的凝结物(水滴和冰晶)再经过反复升降,进行碰撞、合并,使体积不断增大,直到最终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时,就会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解答】解:世界降水的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造成的)故选:a【点评】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二、判断题(每小题0.5分,5分)24(0.5分)(2011秋东台市校级期末)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判断对错)【考点】经线与纬线的划分【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解答】解:经线的特点是:经线是半圆形,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经线的特点,与纬线的特点比较记忆即可25(0.5分)(2014秋南县期中)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判断对错)【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解答】解: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经纬网的作用,属基础题26(0.5分)(2012秋开原市期中)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判断对错)【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或一天),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为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解答】解: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学生可联系生活实例学习27(0.5分)(2014秋南县期中)等高线上一般都标有高度,例如100米,它指的是相对高度(判断对错)【考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分析】在地图上,我们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叫等高线【解答】解:等高线它指的是海拔高度,即绝对高度故答案为:【点评】主要考查等高线的含义,属于基础题28(0.5分)(2012秋开原市期中)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判断对错)【考点】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解答】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故选:【点评】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29(0.5分)(2012秋开原市期中)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照它们的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判断对错)【考点】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分析】世界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解答】解:世界四大洋按面积大小的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四大洋的概况,属于基础题型,熟练记忆30(0.5分)(2012秋开原市期中)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判断对错)【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分析】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解答】解: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的概况,结合图示理解解答31(0.5分)(2014秋南县期中)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距离(判断对错)【考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解答】解: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属基础题32(0.5分)(2012秋开原市期中)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内容详细(判断对错)【考点】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分析】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解答】解: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该题考查的内容是重点33(0.5分)(2014秋南县期中)图例也被称为地图的语言,它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判断对错)【考点】图例和注记【分析】阅读地图要先看地图上的图例,看看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是用哪些符号表示的不同的地图上,图例有时不同,看地图时必须先熟悉一下图例,然后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解答】解: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就是图例,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就是注记故答案为:【点评】图例和注记中应注意的是:图例是符号,注记是文字或数字,记忆时要认真区别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三、识图题(22分)34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其原因是同一能量的太阳光越往低纬度照射面积越大所以温度光亮度会逐渐减少(2)北半球等温线弯曲,南半球等温线平直,其原因是南半球地区大部分都为海洋,地势较为平坦,温差并不悬殊(3)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非洲北部,在30以上(4)世界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在50以下(5)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高、低)【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专题】气温图;天气与气候【分析】世界气温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