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冲关规范化限时模拟卷:专题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考试时间:50分钟第i卷(选择题)(44分)1.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2.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下列哪一演变过程a. 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 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 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 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3.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之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人中国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 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4.以下政治派别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的有( )a.抵抗派 b. 洋务派 c.早期维新派 d. 维新派5.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以下两张图片大致相隔 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但清末留日学生运动的发展在全国各省之间极不平衡。以下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1903年对留日学生籍贯人数的统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江苏浙江广东直隶山西陕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17515410877346312地理上的方便 近代沿海一带开放较早,人们观念相对先进沿海省份经济文化相对发达 近代南方学子较北方学子有更强烈的救国精神a b c d7.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是a顽固派 b洋务派c维新派 d革命派8.一位年轻人曾经通过当地的考试,中了秀才,后去省城继续学习,以便将来可以找到工作。最后他回到家乡教书,这时的教材已经改变,要教天文、算数等,不再教四书五经。据此判断,这位年轻人生活在a明末清初 b清末民初 c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9.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有:早期维新派“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 维新派“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辛亥革命“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五四运动“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a. b c d.10.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在学习西方是经历了下列演变;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11.表3是广州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表3:类别18601899年1902年1904年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第ii卷(非选择题)(56分)1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 图二 图三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2)概括指出上述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各自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以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有什么共同作用?材料二:(4)图四与图五代表的运动,其斗争对象有什么不同?(5)图二与图四反映的事件在对待传统文化上的态度如何?胡适曾将图二代表的运动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对此你怎样理解?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 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四 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剑桥中华民国史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1分)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意义。(2分)(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1分)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1分)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竟其功”的主要原因。(1分)(3)材料四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1分)与材料一、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1分)(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1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材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辨。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粱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材料三 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而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名教之所昭垂,人心之所祈向,无一不与社会现实背道而驰。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将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宁日。物之不切于实用者,虽金玉圭璋,不如布粟粪土!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四 湖南一位知识分子看到时务报后说:“昨日俞恪士送到报百份,阅之令人狂喜。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写信给年仅24岁的梁启超:“甚盼卓老(对梁启超的敬称)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要奉商,并捐助银元五百元。”1898年瓜分狂湖日甚,保国会也在全国各地展开活动,遍及北京、上海及各省会城市,“一举而十八行省人心皆兴起矣”,北京保国会举行了多次集会,每次到会人数都有几千人,而且以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对社会舆论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以顾炎武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有什么人生追求?(2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4分)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2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改弦而更张”主要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指出陈独秀主张“改弦而更张”的原因。(2分)(4)材料四表明当时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现象?(4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或士大夫)的优秀品质?(4分)试卷答案1.c2.a3.c4.b5.c6.c7.b8.b9.d考察学生基础知识运用能力。“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是辛亥革命所倡导,维新派主张学习日本、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0.a11.a12. (1)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核心内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民主和科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的进步。(4)前者仅指向天主教会神学,后者既指向天主教会还指向封建专制制度。)(5)态度: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理解:新文化代表人物认为孔儒礼教造成人性压抑、价值缺失,从而提倡科学民主、新道德、新文化,要求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它和西欧文艺复兴一样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都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了科学、文学等的发展。13.(1)关键:立宪法,开国会(或实行君主立宪)(答民主共和不给分)(1分)。活动:戊戌变法,(1分)意义: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分)(2)关键:促进国民的觉醒。(1分)实践:提倡“民主”和“科学”,发动新文化运动。(1分)原因: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1分)(3)激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或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1分)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1分)(4)认识:民众(人民)的觉醒(觉悟)是社会进步(变革)的条件。(或先进的思想只有符合国情才能变革社会)(1分)14.(1)追求:瞩目现实,关注国家民族命运。(2分)(2)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的主张。(4分)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